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读后感> 正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2-12-31 08:00:03 本文已影响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供大家参考。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新洛龙教育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国学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2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3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 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4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 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6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7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 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8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9

  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被经典诵读所陶冶,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后人以文化的熏陶和知识的拓展,能对经典词句做到耳熟能详,这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髓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讲述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又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值得我们彼此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我们班里的张宇涵她的语文学习成绩特别好连续五年来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王梓桐学习努力,做题仔细认真,从不马虎,这正是我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改掉我粗心的坏毛病……真的是让我不由得产生赞叹羡慕之情。同时也激励我以他们为目标发奋图强、扬长避短,做一位敢于争先得自己。

  读了古诗文,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使我们好似又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经典诵读是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张扬*文化的魅力法宝,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起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要加强学习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

  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以四言韵语写成。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的文章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为了找到那属于我们自己耀眼的光茫前进。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远的前方……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阅读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1)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

  “读书不觉已早春,一寸光阴一寸金。”作为中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时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强有力的保障。我们青春正茂、朝气蓬勃,时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为了美好的未来,我们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要造成“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放会读书迟”的遗憾。

  节 俭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应从小事做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总之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不断取得事业胜利的法宝。经过历史的积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品格和民族象征。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3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4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6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7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8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9

  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被经典诵读所陶冶,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后人以文化的熏陶和知识的拓展,能对经典词句做到耳熟能详,这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传统文化精髓的盛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讲述了一个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接触到很多人,而每个人又都各有自己的长处值得我们彼此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就像我们班里的张宇涵她的语文学习成绩特别好连续五年来每次都考全班第一;王梓桐学习努力,做题仔细认真,从不马虎,这正是我需要向他学习的地方,改掉我粗心的坏毛病……真的是让我不由得产生赞叹羡慕之情。同时也激励我以他们为目标发奋图强、扬长避短,做一位敢于争先得自己。

  读了古诗文,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知识,使我们好似又穿越了历史时空,回到了当时的历史环境中。

  经典诵读是对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民族精神,张扬*文化的魅力法宝,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起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我们要加强学习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2)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2

  国学,一个并不陌生的词。《千字文》它是由南朝梁周兴嗣取王羲之字迹中不同的一千个字,以四言韵语写成。从南北朝到清末,《千字文》流传了1400多年,是世界上现存的出书最早、影响最大的识字课本。《千字文》所含的内容非常广泛,虽然只有一千字,却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社会文化活动。

  在我读过《千字文》之后,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德建名立,形端表正。”意思就是道德树立起来了,名声就会和圣人一样传播到远方,就如同形体端正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

  《千字文》向我们诉说了人生之道,思想之悟,无愧是我们的精神宝藏,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正在尝试着按照它的行文准则去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和时间赛跑才能抓住童年时期的`手,时间总是不善待每一个人,悄然流逝,无声无息,你不吝啬时间,它就会对你吝啬。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坚持到最后,必然能成就一番事业。要做时间的主人。不要为那过去的失败而懊悔,不要为那错误而谴责自己,不要为过去的事情而忧郁,过去的将不会再有,拍拍身上的尘埃,去继续追赶时间吧!不要向它臣服,争分夺秒,用我们的行动证明一切!

  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却显露出这么多得道理,更何况是一千字的文章呢?无论它的内容是多么的丰富,但是真正的意义在于启迪我们,去付出汗水,改变自我,最终以收获的甜蜜告别苦泪!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通过对《千字文》的学习,我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增强了我对*和假恶丑的分辨力。

  就从那时起,我下定决心,要把时间看的和生命一样重要,不能让一分一秒的时间从我的掌心中溜走,我要和“时间赛跑”,去追赶它,去超越它……去珍惜它。有些人,每天游手好闲,浪费生命,即使有人告诉他们时间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是吊儿郎当的,凑凑合合过日子。

  我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写作业时,慢慢吞吞的,自从我读了《千字文》一个让我明白时间意义的“朋友”,让我的人生又拥有一条正确轨道的“好朋友”在珍惜时间的同时,我们要勇于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目标前进。为了找到那属于我们自己耀眼的光茫前进。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就在不远的前方……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3

  上小学后,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它每学期的文章都不同,每次读完后我总是感想很多,受益匪浅,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慢慢来分享吧!

  《国学经典诵读》里记载的都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许多精美华章,内容很丰富,既有最美的古典诗词以及《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经典,又有《论语》、《孟子》、《大学》等诸子典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个单元后面的《千字文》,尽管每期书上选登的都只有短短几个字,却字字是经典,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比如在三年级上册的第十六篇《千字文》中仅有“尺璧非宝,寸阴是竞”八个字,它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即使是片刻时光也要努力争取利用”。但通过这简单的八个字它却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终生适用的道理: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有价的,可以用金钱来衡量,但只有时间是永远也买不来的,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来。所以,必须好好珍惜时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一定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好好珍惜,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来做有意义的事情。上课时专心听讲,下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空闲时多读各种像《国学经典诵读》这样有益的课外书,还要合理安排时间,把我的.围棋和乒乓球爱好坚持下去,争取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4

  我参加了庆阳电大学校组织的《国学经典诵读》的在线学习,原来我对国学仅仅是知道而已,*时教学中虽有涉及,但受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约的给小学生讲解,并未更深地从*文化的历史传承,从《国学》对*文化的影响上,对*人的影响上过多考虑。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两千多年来,《论语》中“仁爱”的核心思想,始终浸润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光芒,它为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人们所推崇,所向往。原来总以为孔子是离自己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是学术家们才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从没有想到它会如此亲近地来到我们身边。今天,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个性空前张扬的时代,更是一个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国学是我们*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一)修身养性,德行人生。

  细读《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论语》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

  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于是,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二)学习《国学》,让我懂得如何学习和如何教育学生。

  《明儒学案》曰:“古人之於学者,其不轻授如此,盖欲其自得之也。即释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师不轻易的传授知识就是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即便佛教传经也最忌讳完全说破,因为那样学生就会轻松获得而把学习当成玩乐。现在的教学,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鸭式的方法了,寓教于乐才是教师的首选。“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三)学习《国学》让我学会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为了国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学生做好榜样,教育学生尊老,爱老,爱护弱小,让中华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扬。

  《国学》是我们*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也为我的教育事业添光加彩。作为*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学习《国学》,不是我们这一代的事,也不是这几代的事,而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伟业,《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得以传承的基石。让我们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诗篇,用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5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6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国学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7

  小的时候,妈妈就告诉我,*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唐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诗,是我们民族的传家宝!在我还没上学时,妈妈就教我读唐诗。

  在唐诗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知道了不少历史,也找到了无数的乐趣,认识了许多扬名中外的诗人。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的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可我更迷恋宋代诗人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他十二岁能诗赋文,生前有“小李白”之称,是南宋一代诗坛领袖,在*文学史上崇高的地位。他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只因为他的诗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他的爱国激情,因此,在众多的诗人当中,我尤为敬佩他!他不畏强权,主张整顿朝纲的精神,我自愧不如。一首充满悲愤的"《关山月》,深切地体现了陆游的忧国忧民,那博大的胸襟让我不禁涕然泪下。“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金人入侵,强占国土,可这些富家子弟却紧闭大门,在家里享福享乐,弃黎民百姓于不顾,让他们背井离乡!那些打仗用的弓也都生锈得短了弦,这怎能不叫人气愤,怎能不叫人心酸?我读着读着,两行热泪不禁从眼眶中滚了下来。我为这些胆小鬼,卖*感到气愤,为老百姓感到不*,为自己感到后悔。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却不像陆游那般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时什么新闻呀,报纸呀,我从不光顾。受我青睐的只是那些动画片、童话剧,我是常挂嘴边。爸爸常劝我说:“孩子,你长大了,该看看新闻了。你可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呀!”我呢,总是左耳进右耳出,根本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有时,老师布置收集新闻,我也是被动地随意摘抄一些……这是多么不应该呀!读了陆游的诗,我懂得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从今天开始,我要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古诗,你让我知道了我自己自身的不足,也让我知道了该怎样去纠正,怎样去学习。古诗,你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你是一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的传家宝!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8

  读诗词能净化人的心灵,记古文能教人怎样做一个品格优良的人。因此我们学校也要求我们读记《国学经典诵读》,不但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而且还可以增长我们的阅读量,这难道不是一举两得吗?

  读了这么长时间的《国学经典诵读》,我最喜欢的一句《论语》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你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礼貌,那么,不论谁都是自己的兄弟。你为什么要烦恼自己没有兄弟呢?”我也是这样想的,如果自己表现的十分谦卑恭敬有礼貌,大家一定都会接纳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摆出一副骄傲自大,对别人不屑一顾的样子,肯定没有人会理睬自己,更别说是接纳,甚至会讨厌自己。

  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边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热讽。这样的人谁会接纳你?谁会欣赏你?反而对人宽厚热忱的人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看了《国学经典诵读》,我从中学会了许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尊重,你尊重别人一分,别人就会还敬你十分,只要你宽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实意就会得到别人的重用,勤劳机敏就会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后还要读更多的《国学诵读经典》,看更深奥的古文诗词,让自己的知识更加充盈。

  既然看《国学经典诵读》有这么多好处,我们为什么不多看几遍,多学点知识,你们说对吗?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9

  诵读经典能够让我们积累名言名句,还能教我们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因此,学校也要求我们诵读经典,增长知识,弘扬传统文化,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有用的人。

  读了这么久的经典,我最喜欢的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及子夏之间的一段对话。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乎?”意思是说,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生死有命运主宰,富贵在于天意。君子只要认真谨慎而没有过失,待人谦恭有礼,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兄弟。君子何愁没有兄弟?”

  如果你表现很谦虚,恭敬,非常有礼貌,大家肯定都会喜欢你,但是如果你表现出一副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的样子的话,那就没人会理睬你,更没人会喜欢你。记得有一次,我在数学考试中考了全班第一,我便在班级里不停地炫耀,还对他们说:“看,我厉害吧!”结果所有的同学都不理我了。我真是自讨没趣,只好灰头土脸地回到了座位。我默默地想,以后不能骄傲自大了,要谦虚待人。

  朋友之间也应该互相帮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能在朋友有难之时坐视不管,甚至嘲笑别人。记得有一次,我在楼梯边摔了一跤,腿上的皮破了,还流出了血。我的同学看见了,立刻走过来,把我扶了起来,又扶我进教室,再拿出干净的纸巾,小心地帮我擦拭伤口。我的内心不由地涌起一股暖流,伤痛仿佛也减轻了许多。

  自从读了经典后,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只要我们诚心对待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只要我们经常帮助别人,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同学们,让我们读更多的.经典吧,让我们变得更充实,更聪明,更有用。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教过的学生不下三千,人们把他和学生上课时的交流记载了下来,这就是《论语》。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讲的是学习的方法,它让我们在学习后再温习一遍,好好温习了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我想起每到课间或回家后,我都会复习一下当天的内容,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可总觉得还是有一些没想到,所以以后我要常常复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把自己讨厌的东西给别人,不要让别人来做自己所讨厌的事。我想起有一次妈妈在我的碗里舀了很多红苕,我不想吃,就赶给了爸爸,读了这一句话后,我在也没有偷偷地把红苕赶给爸爸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界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通过学习《论语》,使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道理。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3)

——《国学经典诵读》 读后感

《国学经典诵读》 读后感1

  以全课程教育理念为引领,以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为载体的经典诵读活动在洛龙区已经开展了几个学期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该项活动的开展并科*作,不仅拓宽了学科课程与非学科课程的课程资源,更给新洛龙教育人的教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最佳契机。此次活动,本人与学生共同参与,熟读精思,感悟颇深,真乃受益非浅。

  经典诵读,是大课间行为艺术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经典,是指传统的,对后人影响深远的文化珍品,精美的词句,警示的格言,都给人以文化的陶冶和知识的"拓展,对传统经典做到耳熟能详,无疑是让我们在享用用传统文化精华组合的精神盛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是告诉我们,一个从小就要养成勤奋,朴实,爱劳动的好习惯,“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之所在,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小至家庭,大至国家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良好习俗的形成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贪意外之财,不谋意外之想”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从要保持艰苦朴素、淡泊明利、廉洁处事,公正做人的崇高品质,“父母训,要牢记”这是在向我们阐释尊老爱幼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更提醒我们从小养成做谦虚、诚实之人的习惯,经典精华,更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宜未雨而绸缪,无临渴而掘井”提醒我们做事应有充分准备,亦不打无准备之仗,经典诵读,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是弘扬族精神,张扬中华文化的魅力的法宝,经典诵读,使我们跨越了时空界线,连接起亘古烁今的世族文化精粹,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唱响了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它是民族传统与民族精神的化身。

  经典诵读,不仅有其独特的精神魄力,更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知识拓展的广阔空间。

  从表层看,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作为教师,不仅拓展了课程思维领域,而且增加了自身的文化底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而学生在从科学的记忆规律中体验了传统习俗中所倡导的“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写了也会吟”的勤奋学习之妙诀。

  如果说,全课程教育是科学教育领域之中的一棵长青之树,那么,经典诵则是这棵长青之树所结的金色硕果,愿这累累硕果为洛龙教育这块希望的沃土孕育出更多的辉煌与绚烂。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4)

——《经典诵读》的读后感3篇

《经典诵读》的读后感1

  以千年文明为伴,与中华经典同行。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体会语句中的精华。

  *文化,博大精深。她富有知识的海洋,生活的.动力,灵感的源泉,她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你想要抓住她,掌握她,却并不那么容易;她也像一个和蔼的母亲,孕育了丰富的知识之子,让古今无数*人受到启迪。

  我从第一课《礼以定伦》中学到仅仅通过刑法制止人民犯罪是不是完善的;通过教化,提高人民的道德水*,从而是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也是很重要的。我还知道礼仪内涵随着时代而变化,但作为社会道德规范的礼,包括礼仪,礼节等,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这让我明白了*时父母和老师为什么告诉我们一定懂礼仪。《经典诵读》还告诉了我做人要守礼仪,守诚信,要自强不息,乐于向别人学习等等。

  而且一个人的品德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经典诵读》一书,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的内容,深深教育着我,也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走进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

  经典诵读是一本好书,我觉得学校重视读这本书的原因是为了让我们的知识更加丰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经典诵读》的读后感2

  以前我是一个很骄傲、很爱炫耀的孩子,从不懂什么叫谦虚,就拿一个故事来说吧!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级刊物上,我高兴地告诉了父母让父母分享我的快乐。他们听了后不住地夸我,但也不住告诫我:“不能骄傲哟!”我哪里能听进去,因为我早已被骄傲给“驾驭”了!

  就在我兴奋的同时,我的性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变得更加骄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谁的作文写得好时,我就在他们比面前炫耀,若不顺心便“发挥”出我暴躁的脾气;和同学们聊天时也会炫耀我的“光辉”史……我就和同学们比了下去,最后到了一个朋友都没有了,我心里却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写的好吗?我还不想和你们在一起呢!从此我骄傲成了瘾,暴躁成了性,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彻底改变了。那次测验,我原本以为只要一动笔,就能写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错了,上午两节课,我居然才写出了一个题目几句话,结果可想而知,我不仅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还受到了父母的教育,

  其实,他们都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呀!记住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义。

  自从我校掀起了“诵读《经典诵读》”的活动,我也积极地参加活动并被《经典诵读》里的一桩桩,一件件动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别是冯异的谦逊把我给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称为“大树将军”,他自幼好学,率领的军队有规矩,为人谦逊。特别是每次将军们围坐争功领赏时,只有他从不居功自傲,总是只身一人坐在大树下思考战斗的经验和教训,正是因为他与众不同的作风,才有了“大树将军”的美名。而刘秀发现他的行为习惯与作风之后,就更器重他了。我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许多道理,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道理不但使我学会了戒骄戒躁,而且还让我学会了要厚物载德,更要有一颗赤子之心。

  这本书不仅使我从一个“游手好闲的小皇帝”,变成了一个勤劳的“忠仆”,还让我明白了*的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的含义:只有“孝”才能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个让人尊敬的人。现在我已学会了为劳累了一天的爸妈端上一杯清香的茶,为奶奶端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并且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活,为父母减轻了一半的负担。

  《经典诵读》这本书使我与骄傲绝交,与暴躁断绝,最后又让我走上了正直、谦虚、诚实与爱国的人生征途,大家都来从这本书里感悟真谛吧!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5)

——国学经典读后感18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1

  这几天,村团支部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叫我写一点关于学习国学方面的内容,遂想起年前买有《国学经典》一书,时常也随手翻看,这不正好切合“国学”主题吗?故草草写就几句读后感吧.此书中有比较好的`名言,多背多思,能让这些名言永远做我们的生活导航.通过多读、多背,也渐渐的了解了这些名言的意思.

  就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这一句吧,就可以以字面上的意思来解释这句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留取丹心就是留下一片赤诚丹心,照汗青就是要为光照史册留下最精彩的一页.连起来就是人生自古以来谁都要死亡,要为光照史册留下一片赤诚丹心.这句话告诉我们,人没有一个能长命百岁长生不老,所以活着要做一个能牺牲,有意气的人.我们的一生都要向文天祥那样的爱国.

  还有一些能琅琅上口而又意味深长的名言警句.比如“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张百岁”、“志小则易足,易则无由进”……一些能启迪人心灵的谚语、名言都能让人滥记于心.这才是读诗、读词的最高境界―读名言.其实《国学经典》里面每一页名言上都有详细的注解,再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多思.

国学经典读后感2

  经典的语言常常伴随我们成长,诚恳的语言常常打动我们心灵成长动世人的语句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得到的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出现了许多的名人盛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能体会出名人的思想,名人的气质。

  国学是中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话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以前,我又是很不讲信用,别人借了我一样东西,然后我会偷偷的不让他发现,等有时间了就把他借给我的东西带回家,就当这件事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个借我东西的同学也没太注意,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有的都不理我,甚至跟我绝交了,这是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后悔,当初这么做不但偷了别人的东西,也偷了自己的一颗诚实的心啊!现在上了五年级,老师发给了我们一本《国学经典》,我读了以后,里面的内容深受我感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信念。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就没有我这个完整的人。它让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它让我的品德慢慢高尚,它让别人对我的信赖度更高,它让邻居直夸我有礼貌。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相比,真是十万八千里啊!但是这十万八千里竟然是一本不厚不薄的书而救赎了,真是一个奇迹!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这经典的语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或许在那时能够有一时之利,可论长久而言,却在以后的道路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黑影,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道德”准则。

  “百义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典的五字中让我们看到了孝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可见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谨记于心且把它发扬光大。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经典的诗句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坚定信念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困难好比那巍峨群山屹立在面前,只有怀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才能在最后战胜一切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当我们回望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会为*强大的发展过程感动惊奇,多少次灾难被我们征服,多少次战争被我们以巧取胜,多少智慧的结晶都历经你挣我抢后存留于世??这无不是坚定信念的体现。

  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铸就了一批批的文人墨客,使经典语句诞生。他们将人生路程中的经历著成了精辟的文本——《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

国学经典读后感3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国学经典读后感4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据史*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5

  这几日又将《道德经》反复观看数次,觉其精妙之处堪称一绝。《道德经》乃春秋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氏。大约生活在公元前 571年至公元前480年,曾经官拜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是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上*人”“太上老君”。

  《道德经》全文五千余字,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道经”,下部分则为“德经”。《道德经》是*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该书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自然之灾祥、国政之兴衰、植物之枯荣、动物之寿天、家道之祸福以及内圣外王之道、强兵攻战之术、富国安民之法。因此,《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老子更是被奉为*哲学之父。

  《道德经》之上篇“道经”开头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在这里,老子破天荒的提出“道”这个概念,他认为“道”即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也可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道”分有形、无形两种端别。无形,乃天地浑浊初分之元气。有形,则为宇宙众生万物产生之命脉。“无,观于妙。有,观于端。”宇宙万物都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的。“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是不可以用语言说明的,而是非常精深奥妙,这就需要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

  《道德经》下篇“德经”则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道。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也。”老子在这里说,“道”的属性表现为“德”,凡是符合于“道”的行为就是“有德”,反之,则是“无德”。“道”和“德”不可分开,但是又有所区别。“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此乃孔德。“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此乃常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此乃玄德。此三德“孔德”“常德”“玄德”当归属于“上德”,其合乎与“道”。

  阅以其书,“目”“心”“胸”顿然大开,使人神清气爽,居于“道”“德”之上,忽觉尘世之“恶”“卑”“贱”如泡沫幻影,名利随之,感受于天地正气浑然。万望各位朋友随缘一看,增识广知,无弊于己。其,鄙人已阅过数几十遍,其之不烦、不厌,常观至半径,大呼过瘾!快哉!

国学经典读后感6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里有几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是孔子到孟子以及董仲舒一一完善的。

  读了这一套书以后我真是感慨万千,它让我明白了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个知识库,点亮了我的心灵。“仁”里面的《美金的价值》、“义”里面的《大义桥》、“智”里面的《无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欢“信”这本书,我能从中体会到“信”让人受益非浅,那一句句简练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古今中外诚信使人们走向礼貌。季布大家必须都熟悉,他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多困难他都想办法办到。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大将,曾几次打败汉军。刘邦当皇帝后下令通缉季布,季布只好化装到山东一朱姓家当佣人,朱家明白他是季布后收留了他,并且帮他向刘邦说情。刘邦之后封季布为中朗。季布有个朋友叫曹丘生,专爱拍马屁,听说季布当了官便来巴结。季布见曹丘生来就虎起了脸,骂了他几句。谁知无论季布态度多严厉,曹丘生照旧陪着笑还说:“我听说楚地有‘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季布听后很高兴就待他为上宾,曹丘生走后到处宣扬,季布的名生就越来越大。这就是一诺千金。

  诚信是不分国界的,在美国一个庄园主的家里有一把新斧子,庄园主的儿子看见了十分喜爱,他想试试斧子快不快,就对准一棵樱桃树砍去,只听“咔嚓”一下树被砍断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进了小屋,但之后因为‘诚信’还是承认了自我的所作所为。这就是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还是华盛顿,在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信”,我们必须要以诚待人,正如李嘉诚的所说“我们要以诚代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国学,是你使我的知识一天天充实,是你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声对你说:“多谢你”!

国学经典读后感7

  “国学”是中华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国学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

  《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对世人的影响自是不必多言,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弟子规虽浅显却极富哲理,能够给人以生活上的指点、学习上的教导,成长中的导航……它教会我们: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等方面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它还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社交礼仪,这也是我们父母长辈的行为准则,因为只有以身作则,才能教育好下一代。

  国学激励着我们,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应乐观积极,努力争取向上,不要被挫折打倒,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人生。

  古人所言:“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孝》记载:“周朝闵损因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全,便再取了后母,而后母却虐待子骞。在寒冷的冬天只给他穿单衣,父亲知道子骞受后母虐待后,便要休了她,子骞便为后母求情,最终一家人生活和谐美满――单衣顺母。想想我们呢?身为人子,我们对父母却知之甚少,关心更是不多,任性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父母对我们的关心,还天真地说着他们不理解我们的话语。真的觉得自己不懂事。

  细细体会,其中包含着尊重师长、孝敬长辈、诚实守信等可贵的品质,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的民族精神,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

  让我们一起了解国学,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跟我们共同走进《弟子规》,体会国学的经典;让我们一起诵读经典国学,品味精彩人生;让我们一起倡导经典国学,完善自己的人生吧!

国学经典读后感8

  这一阶段,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是啊,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 。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

  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我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学习,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同学们,阅读《国学经典》吧!《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

国学经典读后感9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是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中孕育。

  我国最著名的国学经典是“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四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为五经。《四书五经》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她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论语》主要讲述记录了孔子的言论和做人的准则与学识的方法;《孟子》主要讲了孟子与其他思想家的争辩和对弟子的言传身教;《大学》主要讲了弘扬光明的品德;《中庸》主要讲了怎样修养人性;《诗经》中主要记载了各种诗词曲乐;《尚书》是一本历史典籍;《礼记》是一本门类杂多的典章制度书籍;《周易》主要讲了古时的八卦之术;《春秋》主要记载了鲁国的编年史。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不仅仅要学习现代的文学,更应该继续领略和发扬古代的经典文学,使华夏的精髓得以保存。国学经典用记叙语言的方式引导着华夏人民做人处事的方法与历史的传承,让人们学会怎样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说将“四书五经”、“四大名著”等文学宝典一一记之,但你心中也必须存有一盏指引你向往社会与生活的“明灯”,如果你没有,那你就是一位盲目前进的徒行者。所以无论你性质如何也应该拥有一盏“明灯”。

  而“明灯”出现的唯一途径就是--探索国学经典的奥秘与神奇,并发扬它,使它得以保存。

国学经典读后感10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老子》作为国学的精粹,它像春风细雨丝丝入地,慢慢的渗透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悟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子》是一部智慧之书。无论是其宇宙论还是其人生观,无不放射着照耀四海的理性光芒,充满了一种彻察彻悟的大智慧,体现出人类从原始崇拜时代走入理性思考时代的文化进步。而且,正如多数*古代圣贤一样,其思维的焦点在于人生。虽然老子对宇宙本原、宇宙生成、宇宙运动变化规律都作了深刻的追问和解答,创造了独特而且自洽的形而上体系,但他所最关心的,仍是人生和政治问题。他敬畏自然、尊重规律,强调人要“道法自然”,都是在启发人们从“天道”体察“人道”,引导人们顺从规律而少犯错误。

  道,这一课告诉我们: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可以用概念来表达的“名”,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常无”和“常有”同出于道,名称却不同,同样叫做微妙。

  国学世界的知识是无限的,是永不泯灭今后,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更应该加强学习,要多读书,读好书,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人,我们应该以此为骄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国学,必将世代相传!

国学经典读后感11

  中华民族文化有着上千年灿烂的"历史,《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里就融汇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我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每首古诗都有注释,文章还配有插图。使繁冗的得文句变得浅显易懂,而且生动有趣。

  刚开始读《国学经典诵读》这本书时比较累,但坚持下来发觉并没有那么难理解。读多了,读书的速度就变快了,读完一本书后我感到非常有成就感,让我更加喜欢经典了。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第五单元“四时田园”这一部分,它用许多古诗来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不能懒惰。以前我无论做什么事都很懒惰,什么事都让别人帮我做。值日时,我是组长,我就让那八个组员打扫,我则坐在凳子上悠闲地唱着歌。最后,由于组员不合作,没打扫干净,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我心里像打翻五味瓶:酸、甜、苦、辣、麻,一起涌上心头。哎,都怪我!读了这一部分,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今以后,我渐渐变得勤劳了。

  就说去年吧,学校有县里领导来检查卫生,我们组由我负责打扫卫生,在我的牵头下,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此,还受到县领导的表扬呢。当然,这得归功于经典诵读!

  经典诵读中,孔子关于学习态度的言论也让我们值得去学习和借鉴。在《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很多人,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又可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虽然我成绩很一般,但每次考完试骄傲情绪不断滋长。

  对于身边学习比我差的同学总是不理不睬,家长、老师说过很多次,但每次都是收效欠佳。当我读了孔子的话时,又反省了自己,觉得很惭愧。连知识渊博的孔子都那么谦虚,何况一个小小的我呢?从此以后,我变得很谦虚,经常向我身边一些*凡的人学习,就像置身于百万绿丝中的小苗吸收营养的成分。

国学经典读后感12

  《国学经典》是一本传扬*经典文化的书籍。书虽然小,其中的知识和道理可真不少。

  比如在经典要义这一章里有许多名言警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要如实回答。所以我们不明白的就是要说不明白,好请教别人,“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句话的意思是:万物的生长意境是最值得观赏的。我们应当多去观赏一下各种动植物的生长状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水是灵动的,代表了变通,比喻聪明的人;山是沉稳的,代表了沉静,比喻仁德的人。

  比如,在故事这一章里,许多故事都带着大大小小的道理。《曾子杀猪》这个故事是说人要诚实守信,不要去欺骗别人。我们也千万不要从小养成了欺骗别人的坏习惯。《网开三面》这个故事主要说了我们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宽容了别人,以后别人就会帮忙我们。《子罕睦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谦让。因为,谦让了别人,别人就会敬重你。

  让我们一齐来诵读《国学经典》吧!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

国学经典读后感13

  诵读经典,是中华民族对青少年进行启蒙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引导青少年锻造人格,塑造品德。近期,我们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了敬老、孝老活动,即,要求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为老爷爷、老奶奶端一碗饭,倒一口水。为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通过诵读经典,使中小学生思想受到教育,心灵得到感化。

  一、创设诵读氛围,增强吸引力。

  在中小学校、幼儿园,推广经典上墙,以经典名言为主题的宣传字画赫然醒目,利用阅报栏、黑板报登载古典内容,在教室走廊、宿舍、餐厅、橱窗张贴通诵易懂的古诗句及名言警句,使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二、分类施教,把握阶段性。

  我们要求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只求背诵,可作一般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和中学生要求背诵《论语》,引导他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用先贤训诫昭示做人、做事的道理,规范自己的言行。

  三、坚持每日一读,学玩一体,寓教于乐。

  如,北关示范小学自编的《习惯伴我成长》,注重国学经典教育与师生落实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倡导学生每周做一件对自己、对同学、对班级、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事情,任元汉小学自编的《孝道》一书,成为我县各学校校本教材,学校被县*命名为孝文化教育基地,该校就是通过晨读让学生熟记理解,使学生内化为遵守校规校纪,诚心做事,诚实为人,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古典诗词编成易学易唱的儿童歌谣、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中学习和践行经典。

  四、加强家校合作,提高诵读质量。

  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宣讲走进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性,取得家长支持,家长和孩子一起诵读古诗文,让家庭、社会都成为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使古诗文的诵读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倘佯在诗词的海洋里,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国学经典读后感14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

  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

  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据史*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

  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

  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5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我觉得《千字文》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据史*载,这篇构思精巧、富有韵致的《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时一位叫周兴嗣的人于一夜间编成的。公元六世纪初,梁武帝萧衍博通众学,擅长文学,雅爱书法。他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备至,因而命人从王羲之的墨迹中,选出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让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用四言韵文的形式将其编撰成文,字句间要求有密切联系,且要富于文采和韵味,以供儿童学习识字,并从中掌握必要的知识。周兴嗣才思敏捷,一夜便将《千字文》编成,不过,第二天,他竟已是两鬓斑白。《千字文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流传到今天,作为一部启蒙读物,它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书中还有关于学习的,如“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说明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光阴的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笃初诚美,慎终宜令。”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但始终如一坚持到最后更是难能可贵。做学问不可以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应该坚持不懈,最终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说的是每个人要保持善性,学习要专一,不要转移意志,甚至玩物丧志。“孤陋寡闻,愚蒙等诮。”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我们不能只读死书,还要多增长见识,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否则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书中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开天,让我大开眼界。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在多读、多背中享受这部经典美文带给我们的乐趣吧!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国学经典读后感16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作文

国学经典读后感17

  经典的语言常常伴随我们成长,诚恳的语言常常打动我们心灵成长动世人的语句都是从《国学经典》中得到的几千年前的*历史文化,出现了许多的名人盛世,从他们的言行举止里能体会出名人的思想,名人的气质。

  国学是中华我们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话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以前,我又是很不讲信用,别人借了我一样东西,然后我会偷偷的不让他发现,等有时间了就把他借给我的东西带回家,就当这件事什么都没发生过,那个借我东西的同学也没太注意,可是,时间久了,同学们有的都不理我,甚至跟我绝交了,这是我才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我非常后悔,当初这么做不但偷了别人的东西,也偷了自己的一颗诚实的心啊!现在上了五年级,老师发给了我们一本《国学经典》,我读了以后,里面的内容深受我感触,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诚信,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礼貌,什么是孝道,什么是信念。可以说,没有这本书,就没有我这个完整的人。它让我的学习成绩慢慢提高,它让我的品德慢慢高尚,它让别人对我的信赖度更高,它让邻居直夸我有礼貌。现在的我和以前的我相比,真是十万八千里啊!但是这十万八千里竟然是一本不厚不薄的书而救赎了,真是一个奇迹!

  孟子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这经典的语句中让我们看到了诚信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讲假话,不欺骗,不作弊,不掩盖错误缺点;与人交往要讲诚信,言必有信,说到做到;对国家、对事业、对工作,要忠诚,尽心竭力,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但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人违背了诚信的原则,或许在那时能够有一时之利,可论长久而言,却在以后的道路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黑影,将用一生的时间来弥补这个“道德”准则。

  “百义孝为先”是民族历史上的佳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经典的五字中让我们看到了孝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要想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必须首先做到孝。历史上有许多关于孝的故事,如“闵子骞劝父感后母”感人至深。可见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谨记于心且把它发扬光大。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这经典的诗句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坚定信 念的重要性,它启迪我们:困难好比那巍峨群山屹立在面前,只有怀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才能在最后战胜一切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当我们回望从古至今的`悠久历史,会为*强大的发展过程感动惊奇,多少次灾难被我们征服,多少次战争被我们以巧取胜,多少智慧的结晶都历经你挣我抢后存留于世??这无不是坚定信念的体现。

  一个坚强伟大的民族铸就了一批批的文人墨客,使经典语句诞生。他们将人生路程中的经历著成了精辟的文本——《国学经典》。这本书在扩大我们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品格、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我们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让我们的品格更上一层楼!

国学经典读后感18

  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扩展6)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1

  《中华经典诵读》是一本集合了古文古诗于一体的课外书。读了它,我们能够明白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的历史和礼貌,还能够培养常读书和背古诗的好习惯。下面就让我具体谈谈我读了这本书之后的感想吧!

  读了《农家》这首诗以后,我体会到了在田里耕种的`农民们的辛苦。他们起早贪黑,在月光还未消失时就开始耕作,那一滴滴汗珠如同珍珠般滚落下来,可依然在松土,浇水,施肥。而那些统治者呢?在家里喝着水酒,吃着肉,看着歌妓在跳舞,生活是多么惬意啊。可是他们的挥霍,才更使那些在田里耕作的农民们更加辛苦,我真期望把那些统治者与农民的身份换一换,让农民舒服几天,让那些统治者体会体会农民的生活。可惜,这些只是幻想,为此我深感悲痛。

  《论语学而篇》我相信五年级的同学必须不陌生,可如果细细品味。也能够品出许多新的资料。孔夫子以简练的语言表达出了学习要时常温习,做人要对朋友真诚等等,这些都是做人的基本常识。孔夫子教导学生,期望学生做个正直的人的话,这句话,包涵了教师对学生的浓浓的爱与期望。每个教师都期望自我的学生变成伟人,有文化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里,我看到了孔夫子浓浓的父爱。

  总而言之,《中华经典诵读》是一本很深奥的书,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细细品味。

中华经典诵读读后感2

  开学发了新书,我看见一本《中华经典诵读》这是以前没有的。我随意翻了翻,就被书中的资料吸引了。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中华经典诵读》读本,一口气读完了全书。

  本书主要写了以唐诗宋词为主的经典诗词;还有以孔孟老庄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和韩柳欧苏为主的名人名言,名言名典;以及现当代最有影响的足以流传千古的典范之作,包括领袖诗词等红色经典。

  读完《中华经典诵读》后,让我像走进了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千古美文;让我明白了什么是道家精髓;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礼、仁、德、谦,什么是做人的根本。

  本书中《论语·阳货篇》节选之一,让我感受颇深。文中写到了“古时”做一个“仁人”要做到的五点“恭、宽、信、敏、惠”它的意思就是做一个仁德的人要有五种品德,分别是指“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看完本章节后,我在心中用这五种品德来衡量了自我,觉得自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以后必须要更加努力,尽量做好这“五点”,成为一个真正的“仁德”之人,报效祖国。

  经过读《中华经典诵读》能够让我们学到很多,所以我向大家推荐好好读读这本书。

推荐访问:诵读 读后感 国学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篇】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 《国学经典诵读》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