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整改报告> 正文

【中期报告】《“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3-02-04 10:45:04 本文已影响

【中期报告】《“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在短短的20年间从无到有,迅速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正以常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期报告】《“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供大家参考。

【中期报告】《“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在短短的20年间从无到有,迅速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个角落。网络正以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力度、深度和广度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发展。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巨大的方便,但通过网络传播的暴力、色情内容等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网络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了人们的警惕,对学校教育而言,网络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教育者如何兴其利、去其弊呢?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前不久,北京市政协委员对北京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46%的学生曾光顾色情网站;76%的学生经常沉迷于聊天室;35%的学生以玩游戏为主。而在网上真正查询有用信息、学习知识的寥寥无几。由此引发的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忧虑。

  一、网络对中学生的成长造成的主要影响

  中学生通过网络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也能够获得精彩的娱乐与休闲。但网络也为暴力、色情、恐怖等信息垃圾提供传播的途径。中学生在网上能够轻易浏览到色情、暴力等垃圾信息。中学生属于道德意志薄弱群体,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又处于青春期,面对眼花缭乱的暴力、色情、恐怖等垃圾信息,往往良莠难辨,沉溺其中。

  1、网络垃圾信息易使学生受到渗透和毒害

  网络是信息宝库,也是信息垃圾库。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造成了学生思想和认知上的迷茫。网上的色情、暴力信息对正处于青

  春期的中学生充满诱惑力。据调查,60%的青少年学生接触过网上的黄色信息,更有部分学生迷恋黄色网站。从而引发的中学生性暴力、性侵犯行为的不断上升。

  2、网络造就的虚拟世界造成人际关系的疏远

  据调查,8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网上聊天。虚拟的网络中人与人互动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他们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交往的对象,不受任何约束。当中学生在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受阻时,就会转向虚拟的网络去寻求安慰和满足,消极地面对现实社会的人际环境,形成恶性循环,造成了学生人际关系的疏远。中学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过度使用符号语言,淡化了学生在现实中的人际关系。

  3、网络行为的隐蔽性易引发中学生人格分裂,道德模糊

  据调查,有45.6%的中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成为和现实中不一样的人,网络的隐蔽性使得道德人格尚未定型的中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他们在网上寻求不同于现实的生活,尝试着一种全新的感觉,很多中学生往往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表现岀不一样的人格。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原本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秩序逐渐失去效力,虚拟的网络空间模糊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由此引起中学生在使用网络时的人格失衡,进而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失落和行为越轨。如不良信息的制抛、污言秽语中伤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等。

  4、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趣味性、新异性和刺激性使许很多多的中学生醉

  迷其中,乐此不疲,欲罢不能,因而荒芜了生活,荒废了学业。

  二、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垃圾信息泛滥,各种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身心,造成中学生价值观的混乱。网络的弱规范性和虚拟性,消弥了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现有的道德观和秩序在网络上很难有约束力,使中学生的网上行为缺乏制约。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和监督不足,学校道德教育缺乏对学生个体的充足重视,缺乏对学生个体作为独立主体的基本道德品质的培养,使中学生更容易受到网络的侵害。中学时期既是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时期,也是一个十分脆弱和危险的时期。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着生理发育超前与心理成熟滞后、个人需求强烈与社会环境约束的矛盾。中学生通过网络世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不是现实的,又往往造成学生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造成中学生网络道德失范。

  三、面对网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网络给中学生德育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积极培养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增强青少年自觉抵御网上不良信息的意识。

  1、建立良好的学校网络环境:

  学校的各种文化环境对中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为广大中学生的生活营造良好的网络氛围,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和习惯。可在互联网开辟专门的网站,对遵守网络道德的中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对违反网络道德的中学生给予严厉的批评。使中学生接受监督,约束他们的道德失范行为,从而强化中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

  氛围和环境。

  2、积极开展学校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主体,更是网络道德教育的主体,对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起着关键作用,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师德教育。教师必须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才能对中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既要学习网络知识还要提高网络道德素养。教师只有掌握了网络工具,才能与学生共同使用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并有针对性的开展网上指导工作。其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要结合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开展如征文大赛、主题班会、专题演讲等各种网络法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的网络道德意识,使他们强化树立网络法制观,规范上网行为,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建立“网络绿色通道”,为学生开辟一片净土:

  学校要努力丰富校园网资源,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如安装相对应的接点过滤器和一些防护软件,以此来摒弃不健康的内容。同时还能够选择一些网站,让学生在指定的网页上“冲浪",使中学生没有机会去光顾那些不良的网站。如“网络保姆“就是专门为学生上网量身定制的一套网络内容安全软件,其特有的内容智能过滤功能,为学生打开一个”绿色“网络世界。

  4、发挥家庭网络道德教育功能:

  家长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的网络德育应该责无旁贷。家长既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还要提高自身的素养,规

  范自己的上网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正确的网上

  行为。家长要对孩子的上网行为进行适当地监督,避免孩子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家长更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家长应结合子女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应多与孩子谈心和交流,使他们没有孤独感,减少他们在虚拟世界与陌生人的交往。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及学校活动,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对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和心理辅导: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中学生身心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也是一个最为脆弱和危险的时期。学校却对中学生生理、心理缺乏辅导,中学生不能从正确渠道了解自身的生理特征。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性成熟与性无知的矛盾日益突出。使他们远离现实社会,逃进虚拟的网络世界以获得心灵的籍慰。所以学校应努力做好学生的青春期卫生知识及性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孩子掌握科学的卫生知识和性知识,就会获得免疫力,自觉的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学校和家庭应对中学生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学校能够开设心理辅导室或心理辅导信箱,也可在学校的主页上开辟心理咨询专栏,给学生提供一个无需面对切可畅所欲言的空间,鼓励中学生把自己的困惑、烦恼、焦虑和无奈,通过网络大胆地、直率地敞开心扉,使教育者能够找到孩子的心理症结,对症下药,并开岀良方。

  网络给中学生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的教授劳凯声所说:“我们不能无视已经在

  中学生身上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更不能容忍因为这些网络社会问题而日益引发的中学生道德失范问题。总而言之,当代青少年作为“网上的一代”,网络将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他们成长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起着不同的作用,三者必须共同关心和重视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推荐访问:德育课题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中学网络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 报告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