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振兴乡镇> 正文

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9篇)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3-05-07 16:05: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I经合论坛丨

  ?作鉍芮2020年第6期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

  曹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频率较低,缺乏内生动力,大多靠兴战略”,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

  上级部门输送,较为流于形式;乡

  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乡村振兴村数字化文化建设滞后、公共文化

  全过程,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平台分割、资源整合不充分、吸引和文化滋养。“文化兴则乡村兴,力不足,致使村民参与不足、文化文化强则乡村强。”乡村振兴任务育人效果不佳。繁重,如何抓好乡村文化振兴这一

  (二)文化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做好新一是基层文化人才专业水平不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实现高,文化活动层次较低。有的文化

  乡村全面振兴,是摆在广大干部面管理员没有文艺特长,对文化专业

  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在文化活动的一、存在的问题组织和管理上难有作为;二是农村

  (一)乡村文化投入与获得成文化项目传承后继乏人。有些地方

  效不成正比农村的“乡土人才”正在老化,而乡村文化建设体系不健全,新人培养严重滞后。尤其是近三十

  镇、村文化设施覆盖面不广、功能年以来,由于读书人和乡村能人离

  不齐全、设备陈旧、建筑面积不达开农村、青壮年进城经商务工等原

  标、服务效能不局;文化站、农家因导致乡村精英严重流失,致使乡村书屋等斥资巨大的文化公共服务作

  出现人才“空心化”和文化“空心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场所和设备化”。闲置,造成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利用

  (三)

  农村中小学校“乡土文率低下;乡村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化”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次If作鉍H

  2020年第6期部分中小学校对乡村文化教育

  不够重视,学校培养目标缺少对乡

  土文化的要求,课程内容脱离乡土

  文化背景,活动设计缺乏乡土文化

  因素,学生乡土文化意识薄弱,对本土文化不够了解。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一)加强乡村文化振兴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引导镇村两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

  极性,形成合力,把乡村文化振兴

  贯穿于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振兴

  中,实现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根据实际,因镇因村、摸清乡土文化

  资源,制定乡村文化振兴规划,建立乡村文化振兴专项资金,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要利用多种形式,宣传乡村文化振

  兴的政策、实施路径、典型事例

  等,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乡

  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中关于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的要求:一是以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优秀乡村文化的挖掘传

  承创新、乡村文化活动展示、乡村18丨经合论坛|移风易俗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着力营造乡村文化振兴的浓厚氛

  围。二是鼓励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创

  作。创作生产一批反映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文学作品,运用各种新媒体,促进优秀乡村文艺

  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及时推送。三是支持鼓励各类文化团

  体到镇村演出,要以政府购买服务

  和激发村民文化内生动力相结合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

  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四是宣传文化

  等部门要充分依托基层宣讲平台,发挥文化能人、优秀作家、乡村名嘴等宣传宣讲人才优势,紧贴乡村振兴主题,围绕乡村特色,用生活中的语言讲透讲通乡村优秀文化,充分调动村民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

  性,引导村民恢复主体文化身份的意识,增强农村基层文化的自我发

  展动力和能力,让村民做弘扬乡村

  文化的主角。(二)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文化人才匮乏的问题,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多措并举,挖掘和培养一大

  批优秀的乡村本土文化人才。一是

  经合论坛I2020年第6期抓好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的培训、知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

  识更新,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他们扎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之成为乡根基层,安心工作,服务乡村。二村优秀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乡

  是实施草根文化人才培养工程,制风文明和优良传统的传播者和弘扬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民者。间草根文化队伍建设。按照“不求(三)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支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持民间文艺团体、民间艺人的发

  乡村文化振兴必须立足于因地

  展,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

  制宜、精准施策,要以全国《乡村化服务渠道,在经费、技术、场地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0年)》提等方面给予扶持;经常性地举办乡出的乡村文化繁荣兴盛重大工程为

  村文化赛事和展览、评奖等。如书指引,结合各地实际实施农耕文化

  法、绘画、棋艺、广场舞、球类等保护传承工程、戏曲进乡村工程、比赛、本土传统技艺和本土美食制

  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乡村作等。定期对草根文化人才进行培

  传统工艺振兴工程、乡村经济社会

  养,引导鼓励他们开展健康向上的变迁物证征藏工程等,要深入挖掘

  文化活动。三是依托社会现有资

  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统筹红源,搭建有效平台。依托退休公务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加强员、教师、医务人员,组建乡村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积极开展

  化艺术团体、文化志愿者队伍;建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立本地文艺骨干、乡村文化能人、增强广大农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

  民间传统艺人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情操。根据《广东省“粤菜师傅”

  机制,形成有利于本地文化人才、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挖掘独特优

  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依托秀乡村饮食文化资源。文化馆、文化站等平台大力培养、(四)

  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扶持基层文艺骨干、业余文化队伍传承和民间文艺社团;加强基层党员、建立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

  乡村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提升文化系,按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实

  舍作鉍H

  2020年第6期I经合论坛I于加大对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统要从学生抓起,教育主管部门要

  传承扶持力度建议办理工作的会议

  邀请文化能人、优秀作家通过开办

  纪要》(〔2017)115号)精神,乡村文化讲座和本土文化进校园活

  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人力、物力动,完善《乡土文化教材》,在中和财力投入。推进非遗传承人的保

  小学校开设乡土文化课程,帮助学护和培养,完善荣誉方案,提高传生了解自身所属的乡土环境、乡村承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影响力。充文化,引导和教育中小学生自觉传

  分整理挖掘各地的饮食文化、农耕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结合文化、民俗文化,抓好乡土文化教

  新媒体平台,创办宣传乡村优秀文

  材的编撰,通过非遗传承人培训和

  化的微信公众号,微博,聘请具有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等工

  一定乡村文化素养的优秀运营管理

  作来传承、保护各级非物质文化遗

  者,开辟专门栏目线上线下文稿互

  产;加大对古村落、传统民居院落

  动活动,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与活

  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挖掘动,踊跃投稿,全方位做好乡村文

  和保护民间传统谚语、地方戏种、化宣传和教育,提高青少年对“本农耕文化和优秀习俗等乡村文化,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加大传承弘扬力度,把乡村文化保

  (作者单位:清远市清新区供护传承与新农村建设及全域旅游相

  销社)结合,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有(责任编辑:苏利群)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村民及其子

  孙后代的精神家园。做好乡村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和发扬。(五)重视中小学生乡土文化教育中小学校是乡村优秀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阵

  地,传承乡村优秀文化传20

篇二: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建议

  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文化的发展极为重要,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本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实施相应的策略和措施。现就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学习和推广。应该加强乡村文化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化。同时,可以邀请专家来乡村开展相关培训教育,鼓励乡村人民从事乡村文化教育和推广,加强乡村文化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发挥乡村传统文化的作用。

  二是加强保护措施。应该发挥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展开文化保护,例如通过立法禁止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保护乡村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应该及时发现并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例如可以把乡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事迹等纳入《国家级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进行有效的保护。

  三是组织开展文化竞争活动。应该举办各种文艺竞赛活动,聘请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亲临现场评比,以提高乡村文化发展的现实、科学性和一致性。同时,应该举办各类乡村文化艺术节,展出乡村文化和传统文化,拓宽乡村文化影响力。

  四是推广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应该鼓励乡村民间艺术创作,在乡村举办艺术展览,展示当地的精品,让人们经历传统文化的乐趣。此外,也可以发挥乡土文化的作用,展示乡土文化的特色,让人们以此为榜样融入传统文化,增强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五是创建乡村文化环境。应该建立文化市场机制和完善乡村文化政策,在宣传、建设和传播方面给予乡村文化更多的支持,在乡村创建文化艺术的氛围,让乡村文化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及时发现和利用乡村资源,打造文化品牌,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品质,让乡村的文化更加传统而又舒适。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此有所帮助。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和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参与乡村文化;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加强在乡村文化发展中的保护作用,创建乡村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篇三: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乡村面临着一系列的文化振兴问题。乡村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承,也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新技术、新文化和新观念的冲击下,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将对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问题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城市文化的影响,许多乡村地区的文化发展缓慢。如果不对这样的情况进行干预和调整,这些地区的文化土壤将缺乏活力,这对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

  对策一:加强文化教育

  可以通过普及文化教育来提高乡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让他们感知到文化的重要性,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使他们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此外,重新挖掘乡土文化,为鼓励大众参与乡土文化传承提供教育和资源支持。

  问题二:缺乏文化传承机构

  乡村地区文化资源并不丰富,缺少传承和保护的机构,乡村文化的传承面临巨大的困难。此外,也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乡村文化的发展。

  对策二:建立文化传承中心

  建立文化传承中心,为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提供良好的场所和设备,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中心可以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的参与,使中心不仅是一个展示文化的场所,更成为一个文化生活的园地。

  问题三:缺乏文化创新和开发

  乡村地区的文化资源受到限制,如何创新发展已有的文化资源,使之更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和需求,是乡村文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对策三: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

  促进文化多元化发展可以使乡村文化更具有吸引力。例如,可以在乡村地区建设文化游乐园,创造出一批乡村文化品牌,激发乡村地区文化创新活力。此外,也应采取现代化手段,例如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力量宣传和推广乡村文化。

  问题四:乡村文化活动缺乏影响力

  乡村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缺乏影响力,这一现象也制约着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草根文化缺乏对外交流和合作机会,限制了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对策四:加强沟通与合作

  加强与外部世界文化的沟通和合作,可以增加乡村文化的影响力。例如,可以利用乡村文化庙会、文化节等活动向外推广,扩大其影响力。通过与相关机构、学府、文化组织合作,可以将乡村文化推向世界舞台,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

  综上所述,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任务。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全面和实际的措施,来促进乡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保留乡村的传统和文化风貌。唯有如此,才能让乡村地区在整个社会和文化领域中拥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

篇四: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年第11期乡村振兴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王??毅(平凉市庄浪县柳梁镇人民政府,甘肃平凉?744600)摘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在新的时代

  低,导致其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使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缺乏必要的保障,影响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价值。1.2?乡村振兴同质化严重,农村文化振兴本土文化重视不足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不仅要提升对各种先进文化知识的关注,还要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区域文化等内容的重视,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地提升乡村振兴文化工作的质量。为此,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应当基于区域发展的特性进行思考,而不单单是整个时代发展的趋势[2]。但在当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仅是按照乡村振兴工作的要求,完成了各项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并未对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导致各个地区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譬如,在东北地区,部分地区依据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需求,先后开设了红色文化博物馆、农耕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场所,但在具体建设时,未能充分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导致不同红色文化博物馆、农耕博物馆以及民俗博物馆之间的相似性较高,不仅影响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品质,还造成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资金的浪费。1.3?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农村文化振兴文化断层现象明显时代背景的变化是影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要因素,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对农村文化背景的关注,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与时代之间的契合度。从目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现状来看,文化断层是目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针对部分中老年人,传统文化往往是印刻在他们血脉和意识深处的标志,所以在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文化振兴活动中,他们往往能够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少年或青年而言,他们更习惯从网络中摄取有关游戏、影视、娱乐、文学、艺术、时事等内容,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从而导致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文化成为影响文化振兴工背景下,国家和社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各层级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研究,找到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路径,以提升乡村振兴工作的质量。基于此,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优化为切入点,先简要阐述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存在的困境,而后分析了造成工作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工作主体的充实、同质化问题的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动力的激发等多个不同的工作层面,提出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对策,以期能够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文化;农村文化振兴0?引言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期待借助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为乡村地区文化、经济、政治、教育等工作稳定且长久的开展提供助力。因此,农村文化振兴本身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故而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加强对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1?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振兴的困境1.1?工作主体不足,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品质没有保障人是各项生产活动的主体,只有先解决了“人”的问题,才能让各项工作更为有效地推进。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借助科学的引导方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村文化振兴的工作中,全面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质量和价值[1]。但就目前部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工作主体的不足是工作人员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在农村地区,部分年轻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或收益,常选择外走他乡,通过在外地工作或打工的方式获得更为优质的生活条件。这种发展情况导致农村地区存在年轻人少中老年居多,青年男性少妇女儿童多等情况,而中老年人以及妇女儿童等在文化建设层面普遍较青年男性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21·

  乡村振兴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年第11期作的关键。1.4?文化振兴形式单一化,农村文化振兴动力存在不足丰富多样的文化振兴活动,往往更容易激发人们参与文化振兴工作的兴趣,从而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下,让更多人参与到文化振兴工作中,进而全面提升文化振兴工作的质量。但从当前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对文化振兴工作形式创新的关注,导致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存在明显的单一化特征,要想实现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质量的提升,存在较大的工作困难[3]。譬如,部分地区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考量到不同群体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农村书屋的方式助力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但只是完成了农村书屋的建设,并未从农村群众的引导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导致农村书屋不仅未能展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还成了文化振兴工作的空架子。2?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振兴困境造成的原因

  区群众对文化振兴工作的兴趣和动力。以民俗博物馆的建设为例,部分地区在完成民俗博物馆建设之后,只是借助简单的宣传,让区域范围内的农村群众知晓有民俗博物馆的存在,但并未针对民俗博物馆建设价值的发挥进行思考,缺乏适应不同农村群众的文化服务活动,民俗博物馆的建设并未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明显的助力,从而导致文化断层、本土文化挖掘不足、文化振兴工作形式单一等问题的产生。2.3?缺乏合理的乡村文化投资方法充足的资金既是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保障,也是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动力来源,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需要引入充足的工作资金,做好农村文化振兴保障工作。但从当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困境来看,投资不足也是影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如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部分农村地区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共同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及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主要是因为在农村地区从事各项工作的收益较低,无法满足其生活和发展的需求[5]。而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一部分,其本身所具备的经济效益更低,对年轻人缺乏充足的吸引力。这种发展情况导致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存在各种问题,从而给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阻碍。3?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文化振兴困境的对策2.1?缺乏科学的乡村文化引导体系农村文化振兴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到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找到影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关键因素,更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和措施。从目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现状分析,缺乏科学的乡村文化引导体系是影响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4]。如在具体工作中,因工作人员缺乏科学、合理的文化引导体系,导致其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无法有效地对本土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导致本土文化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使得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同质化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工作趋势。另外,受农村文化振兴引导工作不足的影响,部分农村人员也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导致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缺乏充足的工作主体,难以真正有效地发挥出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价值。2.2?缺乏完善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实现文化的挖掘和重新引入,还要让区域范围内的农村群众可以在文化振兴工作的影响下,提升自身的文化建设水平,从而更加有力地推动文化振兴工作开展。但受农村文化服务系统建设不完全的影响,导致部分地区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未能做到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影响了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开展的作用和价值,削弱了农村地3.1?强调工作主体的充实,优化农村文化振兴的环境人才是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主体,要想实现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品质的提升,工作人员必须基于工作主体的充实进行思考,全面优化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环境。第一,关注优质文化振兴工作人才的引入。工作人员要尝试将一些高素质的人才引入到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不仅要让该部分工作人员能够对区域文化进行挖掘和研究,还要让该部分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的品质。第二,关注当地优秀青年的挽留。当地优秀青年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具备不可忽视的工作优势,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对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同时也可以成为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设者和推广者。为了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建设的效果和水平,工作人员可以考虑加强对当地优秀青年挽留工作的重视。第三,做好中老年以及妇女儿童的引导工作。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2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年第11期乡村振兴下,中老年以及妇女儿童已然成为部分农村地区文化振兴工作的主体,为全面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水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对中老年以及妇女儿童教育引导工作,以此来扎实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基础。3.2?强调同质化问题解决,优化农村文化振兴的方法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不仅会削弱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会加速区域文化的消失和传统文化丰富性的降低[6]。因此,无论是从文化自信的建设层面,还是农村文化振兴的工作层面,工作人员都必须加强对同质化严重问题的重视,采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同质化程度过高的问题。为此,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人员需要引入多种不同的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方法,完成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优化。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为有效地降低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同质化严重问题,工作人员可以从加强对区域文化研究和创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如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实地走访等不同的路径,深入到区域基层中,完成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运用,打造出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体系,降低农村文化振兴同质化。3.3?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优化农村文化振兴的方向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是解决文化断层问题的重要方法,也是全面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必要路径。因此,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人员也需要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进行思考,优化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方向。以岭南舞狮文化为例,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因为农村地区不同年龄段的群众对舞狮文化的情感不同,导致舞狮文化难以真正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展现出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为此,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人员可以从引导的角度进行思考,先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舞狮文化进行宣传,让一些年轻人也能感受到舞狮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舞狮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的工作中,逐渐提升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基础,真正体现出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价值。3.4?强调工作动力的激发,优化农村文化振兴的基础激发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动力,才能在落实各

  项文化振兴工作措施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文化振兴工作质量的提升。所以,为了全面提升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质量,工作人员还应当加强对从业人员工作动力激发工作的关注。为此,农村文化振兴工作人员可以从投资方法优化的角度进行思考,引入更多的文化振兴工作资金,全面激发各层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活力。如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农村文化振兴相关工作人员除了可以从财政扶持的角度考虑之外,也可以与不同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农村文化振兴工作成为企业发展和宣传的新路径,让企业和农村群众都可以看到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间接地推动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4?结语农村文化振兴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层级工作人员在工作实践中理当提升对文化振兴工作的重视,不仅要明确农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困境,还要深入地分析造成工作困境产生的原因,而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对策,逐渐完成农村文化振兴工作品质的提升。参考文献[1]??郑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西藏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建构研究[J].民族学刊,2021,12(2):68-75.[2]??梁婉颖,杨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文化资源传承创新法治保障方略[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1):58-65.[3]??肖书芳.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提升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3):253-255.[4]??朱艳琳,谢乾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贤文化建设探析——以吉安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155-159.[5]??张剑宇,任丹丹.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文化礼堂:耦合逻辑与价值输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0(2):20-27,93.[6]??霍煜芝.涉农电视剧中农村形象建构及对农村文化振兴的意义——以《山海情》为例[J].艺术科技,2021,34(17):110-11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23·

篇五: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实施中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农村文化建设成为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然而,在具体实施中,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的文化底蕴相对较少,传统文化逐渐失传,现代文化建设缺乏引领。因此,在农村文化建设中,需要通过挖掘农村历史文化遗产、推动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式,增强农村文化底蕴和内涵。

  其次,农村文化设施不完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许多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相对匮乏,甚至缺乏基本的文化活动场所。为了推进农村文化建设,需要切实增加农村文化设施的投入,建设符合农村特点、满足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的文化设施。

  第三,农村文化氛围不足。在实际的生活中,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缺乏多样性,文化环境单一。此外,观念落后、知识水平低、文化素质差等问题也存在着,这些问题不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因此,在开展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创新文化形式、提高文化品味,通过传播先进文化理念和文化艺术,使农村居民逐渐养成广泛博雅的文化兴趣爱好。

  第四,农村文化活动缺乏特色。农村地区的文化活动缺乏个性化和特色化,缺少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果农村文化活动缺少吸引力,就会难以激发农村居民提高文化素养的积极性。因此,需要在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策划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以及建立起本土农村文化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

  总体而言,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但农村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实践中,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使农村文化建设能够顺利推进,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篇六: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张颖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6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文化振兴是很重要的一个支撑系,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铸魂工程。新时期下农村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境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我国农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乡村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1.我国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文化活动经费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薄弱。

  乡村文化建设由于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农村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经费是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和保障。虽然各级乡政府都会拨一定的款项进行农村文化建设,但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文化活动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一般采取“现报现销”方法,没有专项资金扶持文化设施,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因素。因为农村文化站没有丰富的文化活动,无法通过自我经营进行收入补充得到丰厚的自我经营的收入,这也就导致了农村文化站的发展陷入了困境。由于没有固定的经费投入硬件设施进行维护、更新、提高档次,造成设施陈旧、老化,其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损坏严重,硬件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1.2文化活动单调、农民参与度低、文化活动开展无序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生活相关的规范和制度还不健全,在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村,都存在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的问题。虽然,政府组织了一些文化下乡的活动,但是这都是阶段性的活动,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对于农村文化建设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有的农村地区建设了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但是缺乏相应的“软件”以及活动,使得这些设施成为摆设。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有限投入能力不足,政府往往是量力而行地办一些具有民风民俗和文化引导的基础性工作,不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成了局外人,从而导致农民群体参与农村节日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针对农村新生代农民创作的文艺节目也很少,有的地方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农民修活动室、送文化活动。久而久之,农民反而觉得乡村文化建是政府的事,农民的主体责任没有得到体现,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使乡村文化建设的空间越发变得狭窄。

篇七: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实施中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分析

  乡村振兴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实施中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存在

  1.传统文化流失严重

  传统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流失严重。很多乡村青年不懂得传统技艺和文化,传统节日也逐渐被遗忘。

  2.基础设施不足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城市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图书馆、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难以为农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有效的场所和平台。

  3.缺乏高水平的文化人才支持

  文化人才的缺乏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大难题。农村文化工作者的数量少,专业技术水平低,受限于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难以有更高水平的文化创作和表现。

  二、解决途径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并创造合适的环境使其得以发挥。在乡村建设中,可以为农村学校引入传统文化课程,同时也要加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育。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3.培养专业人才

  乡村建设需要专业人才来支持,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文化人才来到农村。

  4.加强文化交流活动

  文化交流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举办各种技艺比赛、文艺演出、文化品牌宣传等活动,以此增加民众参与度和文化知识储备。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领域,必须加强投入并实现“先建设后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在过程中做好文化交流和传承工作,以实现农村文化与现代化相互促进的目的。

篇八: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文化振兴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和对策

  摘要: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不仅要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更要构建文化体系,让农村的经济与文化都得到相应的提升。基于此,以文化振兴来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应运而生,它以文化振兴为导向来建设美丽乡村,在文化振兴的根底上带动当地经济的开展。文化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虽然在不断的推进,但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探讨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文化振兴;美丽乡村;对策

  1建设美丽乡村的意义

  以湖南地区为例,湖南地区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理节点,见证了我国几千年来的历史变革,该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湖南地区的文化底蕴正是进行湖南乡村建设最有利的撑持,在建设中应充沛挖掘该地区的文化特色,促进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开展。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促进经济的开展,将当地的乡村文化开展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开展更对当地的特色文化进行了发扬与传承【1】。目前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在农村地区大力开展旅游业,将农村建设成集旅游与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同时还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水平更传承了当地的文化。

  2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当地文化爱护不够。在进行乡村建设时由于很多人不足对文化的重视使得当地的标志性文化建筑遭到破坏,随着标志性建筑的破坏当地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当地的传统文化逐步走向了消亡【2】。没有传统文化作为依托建设美丽乡村也就没有了载体,建设出来的乡村会出现一定的文化缺失。2.2没有充沛挖掘当地文化。在建设美丽乡村时没有充沛的挖掘当地的文化特色,在建设时照搬其他乡村建设模式,使得乡村最终的建设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现象,千篇一律,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导致乡村建设失去了灵魂。

  3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措施

  3.1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想要以文化振兴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效劳体系,只有将全体村民的文化进行提升才能促使特色乡村文化形成特色文化产品。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就应采用多种方式来满足乡村居民的文化需求,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就必须要将文化资源引入乡村。将城市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对乡村居民进行文化宣传,并且遍及相关的法律知识、科学知识以及体育知识等,提升当地人们的文化素质【3】。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城市中的图书馆科技馆等在乡村开设分馆,满足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人们的视野,加大乡村文化资源供应。3.2内外部协同共建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乡村居民的支持与认同,我国的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身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进行乡村建设时要激发当地居民对乡村文化的自信心,让当地居民对自己的乡村文化高度认可,促使居民对乡村文化进行自觉地维护与自主的宣传。在建设中除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还需要当地居民发挥自身的责任心与积极性,让当地的居民自发创办一些民俗表演节目,对乡村文化的内涵和进行传承与发扬。在建设时要对特色建筑和民俗资源进行保存,要体现乡村文化的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4】。通过内外部的共同协作建设特色美丽乡村,通过振兴乡村文化来促进乡村的开展。

  4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式,乡村振兴战略是以振兴乡村文化为导向,将乡村文化转换为乡村产品,最终到达促进乡村开展的目的。虽然目前我国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但是在乡村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想要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就必须要爱护传统文化、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健全文化体系以及内外协作,通过以上方式来建设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袁青,于婷婷,王翼飞.二战后西方乡村景观风貌的研究脉络与启示.城市规划学刊,2008(4):90-96.

  【2】李仁熙,张立.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要因及当下的新课题.国际城市规划,2008,31(6):8-14.

  【3】张立.乡村活化:东亚乡村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引荐.国际城市规划,2008,31(6):1-7.

  【4】穆钧.生土营建传统的开掘、更新与传承.建筑学报,2008(4):1-7.

篇九: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四篇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一篇

  为了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元年中国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2018年初,课题组开展了乡村振兴特别调查,收集了25个省262个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根据对样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集体经济发展状况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状况的调查分析,本研究整理了村面临的五突出问题。

  一、乡村人问题突出,三农领导需要培养。

  村里人口老龄化程度深,劳动力教育水平低,性别比失衡普遍。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各地村庄59岁以上老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比例均超过10%的老龄化社会标准线,其中东北(29.8%)、华北(23.1%)地区农村老龄化程度最深。农村劳动能力受教育水平低。样本村有高中学历的劳动力超过20%的是华东(23.6%)、华北(23.4%)、华南(23.3%)、东北(20.3%),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4.0%)。村内人口性别不均衡的情况普遍存在,男女比例为1.13:1,各地区农村男性人数比女性人数多。

  农村劳动力农业和非农业选择呈现区域分化,华北西北东北农业劳动力接近或超过非农业劳动力的两倍。在样本

  村,华北、西北、东北农业劳动力接近或超过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倍:华北村均农业劳动力639人,非农业劳动力335人华东、华南、西南农业劳动力小幅超过非农业劳动力,华东村均农业劳动力580人,非农业劳动力507人华中村均农业劳动力514人,村均非农业劳动力600人。在非农劳动力中,村均外出打工人数华南、西南地区最多,平均600人以上,华东、华中、华北、西北、东北分别为402人、489人、289人、330人和318人,村均外来人数西北、华南、华东地区高,平均200人以上,华中、华北、西南分别为165人、65人和89人,东北地区最少,平均54人。

  乡村三农领导的数量和能力不足。首先,村内党员人数少,年轻党员低。样本村党员人数平均60人,占村平均总人口的3%左右,2012年后新发展党员人数占党员总人数的17.11%。40-50岁和50-60岁的党员均为13人,各占21.7%,合计达43.4%的党员最多的年龄段为60岁以上,平均为18人,占党员总数的30%的30岁以下的党员平均为7人,占11.7%。其次,在职村干部受教育水平高于前任,但学历水平仍然较低。在样本村,现在村书记的文化程度多为中学程度,占37.4%,高中程度为24.8%,中学程度为16.14%,中学程度为9.5%,高中程度为50.4%,与前任村书记相比高出18.9个百分点(前任村书记高中毕业,中学程度为18.6%,5.8%,7.1%),教育程度提高,但大学程度以上的高学历者足。现任村主任的文化水平也很低,低于现任村书记的平均

  水平。第三,村两委干部在异地工作经验比重低,经营管理经验不丰富,个人拥有的资源有限。在样本村,现任村书记和村主任在本村以外工作的人数不足30%,但比前任平均高约10%。有参军经验的村书记和村主任约占15%,略低于前任的2.75分。从村书记和村主任的家庭经济条件来看,比普通村民好的村书记和主任占25%,比普通村民差的村书记和主任占13%左右,和普通村民的家庭经济条件一样占60%左右,可以看出大部分村领导个人拥有的资源与普通村民大不相同。目前,农村领导人的素质有所提高,但在财富经验、能力、社会资源等方面仍然不足。

  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有所改善,但仍存在短板,水平需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多借款,与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有很大差距。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在样本村,贫困村占18.8%,缺水村占8.4%,有限电视信号家占89.3%,94.3%的村可以上网。村庄硬化道路占村内道路总长的比重78.5%。48.7%的村庄有厕所,其中水冲式厕所的比例为46.2%,厕所的比例为39.2%。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欠款仍多,乡村道路是主要短板。调查发现,由于政府对乡村道路投入不足,村集体成为村基建的主要供应商。村集体支出的主要内容是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和负债的主要用途也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乡村路桥和水利等。样本村村均集体支出66.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支出最多,平均41.9万元,占总支出的64%,其次是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平均16.9万元,占26%的村干部年薪和补助金平均5.7万元,事务费支出平均1.5万元。

  从村集体筹资情况来看,2012-2017年村集体筹资数量下降,东北地区农村基本上没有筹资,华东地区筹资水平最高,2017年平均筹资151万元。村集体集资的主要用途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一半的集资用于道路建设和桥梁建设。其次,建设排水沟和灌溉水利设施的筹资比例也很高,2017年为9.1%,2016年为28.3%,饮用水也是村集体筹资的主要用途之一,约占10%。

  三、乡村经济方面私营企业带动就业能力强,但特色产业仍待开发。

  民营企业是乡村产业最活跃的主体,乡村企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企业是市场活动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是农村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村办和乡办企业相比吸收了更多劳动力。样本村民营企业吸收员工人数平均66人,乡

  营企业6人,村营企业6人,个人家庭27人,从吸收本村劳动力就业水平来看,村营企业最高,本村劳动力就业比例90%,其次个人家庭83%,民营企业45%,乡营企业42%。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需要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从样本村来看,村平均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为784.1亩,西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户数也最多,分别为2031亩和173户。西北地区特色产业以特色养殖为主,村均养畜4179头,远远超过其他各区,村均涉及户数42户。水面养殖以华北、华南、华中地区为主,村平均家庭数少。

  在从事特色农产品生产的村庄,拥有品牌的比例只有18.6%。在问当前村庄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时,28.9%的村庄选择特色产业不规模,25.2%的村庄选择没有产业计划,18.8%的选择发展思路不清楚,14.7%的选择没有政策支持。

  四、基础自治基础良好,缺乏大众文体活动和民间社会化服务组织。

  村民代表大会的运行和职务状况良好。从调查数据来看,各村村民代表大会的运行和职务状况良好。在262个调查村中,有90.1%的村落实行差价大选,目前任职的村民委员会大多为第8-10届,2017年各村村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次数为4次以上的占70%,村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人数平均为43人,其中党员人数为15人。在村务管理中,村民代表大会也实际上履行了自己的职能。

  农村公益性、大众文体活动不足。在被调查的村庄,村庄举办的公益性、大众性文体活动有限。近两年举办过戏剧活动的村庄只占38.9%,电影和视频活动占54.6%,球类比赛活动占18.3%,春节全村集体活动占38.8%。群众文体活动具有凝聚和团结人心的作用,这方面的活动缺乏一方面与村庄经济缺乏可用资金有关,另一方面反映了村庄人气的缺乏。

  村规民约定情况良好,但乡风文明内容仍需完善。样本村约占村规民的80.2%,其中每户支付的53.4%,约64.14%的村规民定期修订。总体来看,农村村规民约定情况良好。红白喜事从简,对股票钱作出明确的规定等,有助于农村社会交往的风清气正,但37.5%的村庄没有提出这样的规定,说明一些村庄的村规民约中涉及乡风文明的内容还需要完善。

  五、村集体经济发展参差不齐,产权改革任务艰巨。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差异很大。经营性收和上级资金是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2017年样本村集体经济总收入101.3万元,其中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入平均51万元,占50.3%,集体经营企业收入平均16万元,集体农林业收入平均6.8万元,集体承包收入平均10万元,其中企业承包收入4万元,承包地/果园收入4.5万元,村公益事业费平均5万元,其中集体收入平均1.1万元,上级资金平均30.2万元,其他收入平均3.6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区域差异较大。华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高,平均245.9万元,华中和华东地区次之,均100万元,东北地区集体经济总收入最低,仅20万元。

  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无法支付。2017年华南、西南、西北地区的集体经济当无法支付,华东、华北、华中、东北地区可以进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各项功能应落实。调查显示,只有9.1%的样本村进行了村集体资产折扣量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在进行改革的村庄中,折扣股的量化对象大部分是本村村民,占57.1%,量化对象占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42.9%。在股票折扣量化的村庄,股票可以继承的占65.5%,股票可以转让的占57.1%,转让对象限制家庭内部成员的占52.6%,其馀是村集体成员内部转让,村庄不允许对外转让股票。

  六、政策建议。

  首先,要重视乡村人的发展。关注农村地区性别比不平衡问题的全国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普及,积极培养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的农村三农领导人和职业农民,提供必要的项目、资金、人才培训等,提高三农领导人的财富经验和资源获得和利用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农业人数比重大地区继续发展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非农业化倾向高的地区促进农地流动规模化经营,加快新经营主体的培养。

  二是不断加强政府对农村公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降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担。政府继续加大村庄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不足的村庄公共投资,给予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奖励支持。对于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应给予差异化区域发展支持政策和持续倾斜支持。

  第三,根据土地条件,以本村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产业的发展不局限于传统种植业,在乡村振兴产业繁荣的总要求下,应利用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企业等市场主体,未来必须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的积极性,支持农户个人和相应企业从事乡村特色产业经营,在产业规划、信息供应、规模大、市场强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发挥乡村经济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基层自治力量,进一步培育农村各服务多供给主体,丰富农民生产生活。另一方面,可以继续完善

  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进一步健全议事工作制度,规范村务公开,明确权利和义务,提高村委工作透明度,调动农民参与村管理的积极性,村民代表大会在农村公共事务决策和监督中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重视农村其他生产生活服务公益性组织的培养和发展,为农村社会活动的召开和持续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此外,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和完善,宣传良好的乡村风格,不断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五,要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扩大集体经济。要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村干部和农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理解和认知。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方面应着眼于制定区域差异化政策,对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的华北、华中、华东等地区,为其创造更加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对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应加强政策和项目支持。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二篇

  一、关于发展规划问题和建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规划先行,精心规划。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分三步走,目前至2020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制度框架和改革体系基本形成。

  磨刀不会误砍柴工。各地三农发展规划设计缺乏系统。

  、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导致力量分散、步调不一、行动盲目、落实难、效果差:一是专业规划较多,整体规划不足。二是各地市县规划脱节,有机融合不够,没有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规划不细不实,引领作用不强,笼而统之、大而化之,没有细化到乡(镇)、到村组、到产业、到项目、到措施,规划和实际“两张皮”;有的规划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论证,朝令夕改,随意性大。

  建议由县级统筹制定乡村规划,与城镇规划相衔接,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全面覆盖农村,并突出农业生产、农村居住、生态环境保护和农耕文明传承等功能。推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农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层医疗、养老、教育条件,打造城乡联动的农村生活服务网络。

  二、关于产业建设问题及建议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但不论是发掘自身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潜力程度,还是与农村农业先进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在产业发展上都还存在许多短板:一是传统农业产业底子薄、基础弱,耕地量少质差,基础设施残缺,粮

  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无太多优势可言,传统农业产业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二是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较低,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水平低、基地有规模但生产效益低、产品质量好但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低,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质效已是当务之急;三是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块头小、档次低,发展严重滞后;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于萌发阶级,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不够,农村新型产业远未形成主导产业,对农业农村经济支撑乏力。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重点。要增加乡村资金投入,各级政府“三农”投入都应该重点下移到乡村,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支出;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把农村土地出让金全部留在乡村,做到取之于地、用之于地。同时,要创新农业服务体系,整合科技、金融、市场等方面资源,打造一体化、开放式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三、关于人力资源问题及建议

  人兴方能业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下农村尤其山区、贫困地区的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

  老化、素质不断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尚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以现有的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实在是“小牛拉大车”,力不从心。农村人力资源“空心化”的实质是传统农业比较效益低,缺乏吸引力,农村人力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突出瓶颈。

  重农先重人。党中央明确提出,乡村振兴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破解农业农村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遇。建议基层政府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服务的同时,大力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进行资格认证,制定出台支持职业农民的配套政策,吸引更多农民提高素质,从事农业。二是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他们加快成长,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大力实施“三乡工程”。各地应制定出台并落实支持城市资本、社会资本、城市市民到农村投入产业开发,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境外企业到农村投资建厂的具体政策,加强农业招商引资,打破城乡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加速推进城乡人才互动,要素流动。四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分期分批从乡村中选拔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五是积实施“红色头雁工程”。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村支书,就能带动一方百姓致富。要把村支书的选拔培养作为组织部门的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培育力度,提高综合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四、关于机制创新问题及建议

  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两大永恒动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创新机制。近年来全国在农业农村发展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但与乡村振兴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不少瓶颈:一是不敢创。不善于将上级普遍号召和要求与各地实际结合,一些政策和办法照搬照抄,特别是当下强化责任追究的背景下,一些地方不敢闯、不敢试,开拓创新不够。二是不愿创。对山区、贫困地区“三农”发展信心不足,悲观失望,不愿意花更多投入和精力。三是不善创。一些同志感到老办法不灵,新办法不多,无所适从,能力恐慌,不会干,不善创,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需要加强。

  中央深化农村改革的方向已明,政策已定,关键在贯彻落实,而改革中的机制创新则要因地制宜,而且空间很大。机制创新要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前提下,针对制约山区

  “三农”发展的机制体制,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一是创新农村经营体制。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一度极大释放了生产力,但随着时代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要以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为契机,以土地等生产要素流转重组为纽带,积极探索发展适合各地特点的村社(村委会与专业合作社)合一、村企(村委会和农业企业)合一、多位一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的经营模式,通过经营模式创新,将村组变成经营实体,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整体竞争力。二是建立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机制。一方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前提,要根据未来城乡人口格局来确定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做好产业布局和村庄整治规划。另一方面,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要鼓励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三是构建可持续的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生活富裕,而生活富裕的关键在增收,农民增收则要依靠农村产业支撑。要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并把农村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放在农民增收上,促进农民增收模式尽快由城市导向型向农村导向型转变,要进一步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多渠道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

  乡村振兴,是一项宏伟战略,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和坚韧不拔的定力;乡村振兴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内涵丰富,不足和问题远不止上述几个方面。但我深信,在百业正兴的中国,只要我们都尽其所能,全面乡村振兴必将成为现实!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三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

  工作也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大首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和目标。但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在实施过程中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凝聚共识、集合力量、奋力攻坚。

  一、存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乌海市以工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城市,第一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低,自1976年建市以来,除1986年、1988年和1990年外,第一产业占比均未超过5%。其中2010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均小于1%。从第一产业增加情况看,乌海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平稳,2012年至2016年平均为4.76亿元,2016年达到4.88亿元(2017年数据暂未公布)。从

  投资完成情况看,虽然乌海市2017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高,同比增长73.52%,但总量仅完成2.13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较小。

  (二)农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建设规划相对落后。一是水、电、暖、路等基础设施是按照自然村标准建设,导致天然气、排污管网、供暖、供水、公共厕所、垃圾清运等公共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二是与城区相比,农区交通、医疗卫生和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三是农区在房屋修建、乡村企业选址等方面缺乏前瞻性,整体规划存在不足。

  (三)“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乌海市农业产业工人、科技人才队伍以及农业部门工作队伍存在人员老化、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与此同时,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新技术推广、农产品宣传及法律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牧区公路网络,加强农村牧区公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围绕蓄水、保水、节水的目标,建设农业水利基础设施,根据地下水资源条件,有步骤地开发地下水资源,完善现有灌区节水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农区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展“清脏、治乱、增绿”

  三项行动。

  (二)创新科技推广机制和服务手段。积极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努力在农区建设功能完备、便民实用的乡村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积极支持农牧科科技户发展。支持农牧业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设,鼓励各类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服务和创业。加大统筹协调,提高气象服务水平和增强天气科技应用水平,提高空中云水资源开发能力。

  (三)培养新型农民。结合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开展实用型技术培训,生产管理培训,注重提高农牧民市场意识、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推动高等学校、可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技术合作,加强市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确定技术研发鲜明,并努力将取得的科技成果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四)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验、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全覆盖。整合信息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农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着力培育发展智慧农业产业。加快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体系及网络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和金融扶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五)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立足地域优势,完善规划体系,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推进特色葡萄(酒)产业发展。努力提高供给水平,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绿色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协调推进农业循环发展,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推进土地流转,支持农牧业合作社实现集约化生产。

  乡村振兴面临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四篇

  摘要:为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步伐、提高亿万农民的幸福指数,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进。本文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资金保障、人力支撑、产业发展、民生民富、乡村治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工作中取得的成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成果;问题;建议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三农”工作思想,各级党委政府遵循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实效,加快工作步伐,为乡村振兴战略献言献策,笔者做了以下探讨。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的重大意义及取得的成果

  1.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十九大報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党中央、国务院措施有力,2018年1月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的“三农”工作重要战略决策,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力保障,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内容,对提高亿万农村群众幸福指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重大意义。

  1.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成果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紧盯目标不放松,因地制宜做好规划,一步一个脚印,真抓实干。短时间内,“三农”产业兴,农民收入越来越高;民生发展快,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社会治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足感达到了历史新高度。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给力,发展不均衡

  资金的有效投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许多村庄使用到的资金基本为上级的专项补助资金和各类奖补资金,有的是第一书记协调资金;各类资金投入分散,使用效益低。发展“三农”产业项目融资难、贷款难;多数村集体的集体资产透支、流失现象严重,而且背负着巨额债务,村集体无力兴办集体新产业、扶持村民个体新项目。“三农”工程发展不均衡,有的村能积极投入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村民们能立足当地特色兴办各类实体经济,农民就业路子广,致富门路宽;有的村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项目上,村里连个手工作坊都没有。美丽乡村建设,很多乡镇只能打造几个面上片区,许多村里只是简装一条景观主街,很多小街小巷仍存在着生活垃圾散落、生活污水随意流的现象。资金短缺还导致了许多村级工程半途而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受到严重制约。

  2.2人力资源缺失,发展内生力乏力

  乡村建设需要青壮年主力军,更需要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自改革开放到现在4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大批农村青壮年主力军进城务工经商,劳动力流失严重,大学毕业生大多留在了城里工作,乡村精英基本没有回村;村里留下来的多为劳动能力弱的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他们文化水平偏低,许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产业推广困难;受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现实社会发展的多种因素影

  响,有“三农”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的人才不愿到人才短缺急需的农村施展才干;乡镇政府多年不招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农村产业项目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乡村振兴缺乏内生动力。

  2.3产业质低量少,发展劲头不足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有时急于上项目,缺乏长远规划和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农民自身经济基础差,缺乏市场知识,掌握不好市场行情,出现了部分产业过剩、农业发展质量低,直接导致农民收入下降甚至赔钱的问题。例如某村芹菜种植大棚,2018年芹菜一斤能卖2元多,2019却不到一元,农户蔬菜种植经济损失大,挫伤了他们的种植积极性;再如某村6年前流转了农民300多亩地用于培育绿化树苗,由于种植过剩,市场绿化苗木需求量减少,造成大量苗木荒长于地,无人问津。种植户赔钱,大量农户土地流转资金不到手,又造成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产业发展缓慢,有的村新建的扶贫车间和扶贫点规模小,处于产业链低端,基本上是简单物件加工,技术含量和产业附加值低,提供的工作岗位少,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就业需求和增收愿望。

  2.4农村民生保障欠发达,尚不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社会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农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但富裕程度普遍不高,存在着回乡就业难、外出打工挣钱难、留守孩子教育难、医院看病难、居住环境差、城镇房价高等问题。由于村庄经济水平较差,大多数青壮年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造成大量留守儿童现象,成为教育的难点,农民心头上的痛点。农民有了农村医疗保障,但是看病中大量的体检费、化验费等额外检查费用,大大加剧了农民医疗负担,出现了“查”不起病的新问题。村级民生投入不小,但还存在短板,如有的村自来水供应不足,需要限时供水;村级卫生室的条件差,小病号要到县镇医院治疗;村级公办幼儿园、小学师资不足,不得不聘用大量代课老师;乡村文化设施、绿化、路面损坏等现象长期无人过问;改厕后的厕所因自来水水压低、冬季自来水结冰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家庭用不上自动冲水式厕所,化粪池清理成本高,加重了农民生活负担,农民很无奈。

  2.5农村基层工作薄弱,乡村治理能力需要提升

  乡村治理能力是乡村振兴工作的基础和保证。党的基层组织和干部在乡村治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关键领导作用。调查发现,有些村级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未能充分发挥好“领头雁”作用。少数村的党建工作和村级事务管理长期混乱,工作无序,集体资产资源长期

  流失。受村干部待遇低等因素影响,一些村里能人、贤人不愿担任村干部;政治素养弱、文化层次浅的人进了村两委班子。有的村党员发展对象仅限于自己家族、亲戚当中,背离了党的组织建设原则。有的村干部忙于个人创业,荒了“集体园”;有的村干部工作上平时“等、靠、要”,考评督查时忙于瞎编乱造或者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的村干部工作中优亲厚友、甚至给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个别党员、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微腐败”。党员干部和群众不能心连心,乡村振兴就可能会成为一盘乱棋、空棋。例如,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在“改厕”工作中,山东临沂市某村出现了“数字上实际和台账不符、工作中登记审核不严、完工后监管不及时”等问题,暴露了部分村级干部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的行为,该现象作为反面教材,务必要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防微杜渐,引以为戒,避免此类现象的再发生。

  3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程的建议和措施

  3.1拓宽资金渠道,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大乡村振兴战略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要的是“真金白银”,资金投入是保障。政府要加大农村财政投入,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适当集中资金使用,引导农信等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工程和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扶持。村级要认真研究党和国家政策,充分利

  用好每一分政策资金;积极争取多方帮扶资金、各类社会带动资金和联动资金;充分发挥“乡贤”“乡能”作用,多方了解信息,筑巢引凤,挖渠引水,努力获取社会外援资金。村集体要紧跟形势,做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产,激活资源,壮大集体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不断让集体家底厚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让“输血”和“造血”功能双管齐下,建设美丽幸福家园。

  3.2培育新型农民,多方“聚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新时代农民的奋斗,更需要热爱“三农”的各类人才的智慧和力量的注入。政府要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守法纪、讲诚信的新型农民为出发点,加快农村人才培训工程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更多的年轻劳动力留在家乡谋业致富;积极发挥乡贤、乡能、“乡村服务志愿者”作用,组织开展好“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各种平台,汇集多方人才和劳动力,壮大乡村劳动力和人才队伍,培育乡村发展的人力资源内生动力。同时,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给予优厚条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愿意留在农村,安心“三农”工作,帮助村民“摘穷帽”“拔穷根”,实现乡村美丽、产业兴旺的目标。

  3.3聚焦产业兴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乡村经济

  繁荣发展

  产业兴,农民富,农村旺。县、乡(镇)、村要三级统筹,注重规模效益,因地制宜做好区域内工业园区、农业园区、旅游片区等特色产业片区的规划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发展的最大效益化。坚决淘汰污染重、效益低的落后产业产能,有针对性地扶持有潜力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培育农业产业发展新动能,不仅要围绕农家乐、大棚种植等,更要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发展高效循环生态农业;要发挥区域农业联动优势,长远规划特色农业发展,整合品牌农业资源,挖掘当地产业优势,巩固农业基础,打造新型农业种植新亮点;积极做好“三产融合”农业,运用好“互联网+”、电商、大数据等网络资源,探索新型农业合作社发展,创新农业管理模式,让信息技术、科技和管理为“三农”发展助力。

  3.4统筹管理,整体发展,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就业,农民盼增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农村富民之策,强民之举,要积极发展多种经济元素,创建农民就业新平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富裕这一乡村振兴战略根本性任务要求。各级政府要整合乡村振兴资源,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想民所想,思民所思,急民所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

  题导向相结合,统筹推进农村社会发展,逐步改善民生。加强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教师待遇,不让老百姓的孩子输在教育起跑线上。继续加强医改、镇(乡)村卫生院所建设,让老百姓看病方便,看得起病;加快村庄的水、路、电、气、公共交通、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质量。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施社会保障政府兜底政策,让每位群众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尽早实现“蓝天碧水”“厕所革命”工程,让乡村美、居住美。要防止“一刀切”“碎片化”式的发展规划,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方式,整合部门管理,立足现实,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先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问题,加快补齐民生和发展的短板,让乡村一天比一天美,让农民一年比一年富。

  3.5加强乡村治理能力建设,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蓝图顺利实现。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党对农村工作的要求,也是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自身迫切需求。要加强县乡(镇)两级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领导作用,努力抓好村级党建工作,建设强有力的农村基层政权,领导群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要解决农村选人用人范围小、路子窄的问题,坚决克服仅限于在村干部家族亲属中发展党员现象,重点培养政治觉悟高、有知识有能力、一身正

  气能担当的青年作为农村干部后备军。要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提升他们的政治水平、综合素质和服务“三农”本领,发挥他们“领头羊”的作用,让他们和广大群众肩并肩,心连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建设美丽幸福家园。严格规范村级事务管理,促进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化、民主化、规范化运作,提高村级事务透明度,提升乡村管理水平。积极用好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办好村级事务服务所,提高服务效能,尽可能方便人民群众。要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德治和文化建设,建设平安村庄、和谐村镇,让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中早受益、多受益。

  4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短时间内给“三农”工作带来了新气象、新变化,成绩可喜,意义重大。当然,工作进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克服困难,努力改进工作措施和方法,又好又快地推进村振兴战略发展。相信在黨和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上下齐心,共同努力,乡村全面振兴,农村强、美、富的目标定能早日实现。

推荐访问:简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 振兴 乡村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