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14篇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2-11-18 17:40:02 本文已影响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14篇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带上耳朵去“旅行”——小学低段音乐  欣赏课教学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具有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14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14篇

篇一: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带上耳朵去“旅行”——小学低段音乐

  欣赏课教学研究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低年级是学生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学音乐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在低段打好基础,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本文主要探索低年级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或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低年级;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一、二年级应运用打击乐器,三、四、五、六年级用特色乐器陶笛、竖笛进行辅助教学。下文针对低段年级小学生的音乐教学,围绕"听""节奏"等关键词,展开详细的阐述。

  一、从听入手,提高学生艺術欣赏力

  于音乐欣赏课而言,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听",因为音乐属于听觉艺术,人们将听到的音乐传入大脑形成联想,进而在脑海里会对音乐表达的意境形成生动的画面,达到欣赏的目的。所以说,"听"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尤为重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

  1.单纯地听

  小学生虽然有较强的记忆能力,但是同时也存在注意力很难集中的特点,对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一首音乐进行重复聆听,带着问题去聆听,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的印象。比如给学生放一首音乐,让学生去听音乐中有几种动物的声音,音乐中听到的是欢快还是悲伤等,用这些问题来对所欣赏的音乐有更深的认识。

  2.对比地听

  所谓对比地听,就是通过让学生听两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如放一些国粹音乐《杜鹃圆舞曲》和《百鸟朝凤》,让学生听完之后谈谈两首曲目给他们的感受,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并且引导学生的思维。

  3.类比地听

  有了单纯地听和对比地听做铺垫之后,进一步对学生做类比地听。比如在对比地听中说到让学生听完《杜鹃圆舞曲》和《百鸟朝凤》之后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时学生对这两首曲目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做了区分.

  二、从节奏入手,丰富音乐教学手段

  现在谈的小学音乐教学,多为演唱和欣赏教学。但是,教师要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概念后,从趣味教学的理念出发进行教学。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适当地加入律动、舞蹈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烈,同样也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音乐不言而喻是美的,教师如果在音乐趣味教学中适当融入律动教学,引导学生将拍手、跺脚,摇头、扭动肢体的运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可以更好地表现歌(乐)曲内容。新课标中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歌曲,教师如果只是一味枯燥地说教和演唱歌曲,没有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教学则会既吃力又没效果。体态律动是音乐教学最有效的方式,或是动静结合,手舞足蹈地表现音乐,或是敲锣打鼓再现音乐,使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形象地记住了歌词,也能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例如:在低年级音乐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小学学生爱唱、爱跳、爱动的特点,在体态律动中让学生感受歌曲3/4拍和2/4拍节奏的变化。教师在课中科普了歌曲的演唱背景和特点,并设计了相关情境,接着指导学生合歌,伴着节拍,身体随着律动划着竹排演唱歌曲,在多媒体创设的气氛下,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壮族民歌的特点。

  三、从律动入手,改善音乐课堂氛围

  如果说音乐欣赏课一味地要求小学生去学习音乐知识和技巧,不仅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同时也偏离了音乐欣赏课的初衷,音乐欣赏课是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完成音乐欣赏的目的,就要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在运动的时候更有助于大脑的记忆功能和思考能力,所以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动起来。

  1.动口:让学生唱起来

  对音乐的欣赏中,要让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进行吟唱,在唱的过程中一遍遍地感受音乐的内涵,进而熟悉音乐的旋律。

  2.动手:让学生打节奏

  小学生本身就好动,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动起来,以此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升。

  3.表演:让学生演剧情

  表演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也是最能展示学生创造能力和自身价值的一种途径,更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表演带动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所授曲目的印象和理解。

  四、从识谱入手,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根据小学生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低年级识谱教学为切入点,通过旋律线和动态图谱的辅助教学,使学生很快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教师还可以将科尔文手势、乐器引进课堂,运用大量的律动、模仿、表现和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等有趣的音乐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从而丰富教学形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唱《亮火虫》和欣赏合唱歌曲《夏夜》的教学中,旋律线应根据乐曲的情绪特点进行设计,且旋律图形谱应放在学唱环节让学生感受音高。在整节欣赏和唱歌教学中,教师通过谜语和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感,随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多遍聆听,循序渐进地让他们感受到3、5、6三个音的音高;在读歌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唱歌词,课上教师示范,并且教

  会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唱歌状态。聆听音乐片段时,要让学生用手指画出萤火虫飞舞的路线,来感受乐曲的内容,然后进行接龙游戏,最后师生一起完整地合唱歌曲,最终完成本课音乐教学目标,同时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结语:

  总之,针对低段学生的唱歌教学,教师要灵活运用识谱教学、模仿、律动、打击乐伴奏等重要手段,同时还要抓住低段关键期培养学生的歌唱习惯,以教师自身做好引领示范作用。此外,教师还应加强专业化的训练和自我成长目标的设置,加强对课标、教材的研读,立足学生兴趣爱好,结合高效魅力课堂,高效达成低段音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杉,王春蕊.顺序性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创作[J].中国教育学刊,2016,36(12):53-53.

  [2]王紫萌.顺序性音乐教学实践中的“作品关联”探求[J].中国教育学刊,2016,36(12):75-76.

  [3]许洪帅.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音乐——全国“音乐课堂变革与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综述[J].中国音乐教育,2019,30(9):112-113.

  

  

篇二: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会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调性、和声等因素,从而形成一种内心的体验,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发展想象、创新能力等。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才能在音乐欣赏课上培养学生的这些优秀品质呢。

  、积极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欣赏兴趣有些小学生对欣赏课并不感兴趣,那么,在欣赏课上她的收获就很少,我们要对这部分学生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培养他们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曲时,老师先把二胡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对二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通过老师的介绍与演奏,让学生了解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是什么样的,这样,他们就在心中有一个二胡的概念。先让学生产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接着再运用设计好的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首曲子,随着音乐让学生看热烈欢腾的赛马从而从视觉上对音乐有一种感受,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这首曲子。本曲子有三个部分,让学生讨论一下三个部分有什

  么不同,给学生更多的艺术想象。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共鸣

  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他们的生活环境、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文化素质不同,他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

  同,所以,他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的时候对音乐的理解也不

  同,首优秀的乐曲带给学生的想象应该是多样、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

  多彩的,

  比如,在欣赏《童年》这首乐曲的时候,让学生发挥自

  己的想象,结合自己的上学经历,打开自己的心扉,用心去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震撼,唤起自己无尽的想象。当学生听完这首曲子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自己在上学的时候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你想要什么样的小学生活。在我的音乐课欣赏课上,我都会给学生很多奇怪的问题,让他们给我很多不定的答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运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但是他给人的感受又不全是视

  觉的,而是全身的,每种音乐都可以让学生用动作来表达出来,表达音乐的思想感情。学生的动作表达就是对音乐的直觉反应,是自然的,也是即兴的。

  比如,欣赏《赛马》这首乐曲时,我让学生拿着乐器,

  让学生随音乐做出自己想象的动作,学生可以即兴表演,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马蹄声、马鞭声等。也可以用自己身体部

  位来做出动作,比如,拍手、拍腿等表现方式。让学生在做动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感受音乐的魅力,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大胆地把音乐表现出来。

  四、通过哼唱主题曲调体会乐曲的音乐形象音乐的欣赏并不是让学生听一听就可以了,如果让学生

  把这些陌生的音乐通过几遍欣赏之后能哼唱出来,则效果更好。比如在欣赏《赛马》第二乐段的时候,学生发现有个主旋律会出现重复的规律,而且学生都能明显的感受到在节奏

  上的变化,每当重复时,学生都会很自然地哼唱起来,这是节奏的变化还给学生乐曲的不同音乐形象。

  五、利用小乐器为乐曲伴奏节奏是音乐的灵活,音乐欣赏也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我们可以在音乐欣赏时让学生敲打一些打击乐器,让学生综

  合听觉、认知、技能,让学生成为一名小小的作曲家,成为乐团的一员,一起感受音乐的力量,这是一件有趣的事,这样的乐曲特点一般是结构较为简单、节奏非常明显,速度不快适合情。学生,符合这样条件的乐曲都可以用来一起演奏。

  这种打击乐一起演奏的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打击乐器不一定是购买来的,可以是自己制作,如,可乐瓶装米做的沙锤,啤酒瓶盖串起来做的摇铃,文具盒当小鼓等等。

  六、在欣赏教学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对老师的角色变化提出了要求,要求老师是

  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学生和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老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老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不应该是课堂上的强权者,老师也是课堂的学习者,老师与学生起学习,一起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创造和谐而民主的教学课堂氛围。在课堂上,由于学生的个体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音乐知识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就不同,所以,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要学生把不同的感想都要大胆地说出来,给其他同学以启发,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自己

  想象力,敢于说话的场所,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课堂是他们自由学习与参与的空间,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七、完善评价措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要通过评价

  才能显示同来,所以,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视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通过评价,让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所以,在欣赏教学时,就要求老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反馈给学生,特别是要注意学生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是一位优秀的音乐学习者。比如,在欣赏乐曲《赛马》时,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分层教学,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对于优等生,我会提出“乐曲的主题旋律是什么?

  旋律重复出现速度有何变化?

  ”的问题,而对于水平差

  点学生则会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予以表扬。

  参考文献】

  [1]鲁帮香•例谈小学音乐中节奏感的教学

  J].小学生(教

  学实践)2015年09期

  [2]席贺.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模糊教学法

  [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2009年04期

  [3]谢昭瑜.欣赏他人悦纳同伴[J].辅导员2013年06期

  [4]王彩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三部曲J].新课程学习(基

  础教育)2009年10期

  

  

篇三: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游戏教学法探究

  摘要:音乐教学是启迪学生思想,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使学生向全面人才发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意义不单单是提供欣赏的活动,音乐教学凭借艺术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思想感、审美艺术、悦耳的旋律,使学生进入音乐歌曲描绘的意境当中,净化与洗涤心灵,感受美育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积极构建新颖的游戏教学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内驱力,寓学于乐使学生迸发出对音乐的兴趣。本文就小学音乐欣赏课程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展开论述,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支持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音乐欣赏课程;游戏教学法

  引言:马丁·路德曾说音乐是万德胚胎的源泉,音乐拥有传递美育、德育等重要的教化、育人的作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用音乐素养及意义灌溉含苞待放的祖国花朵,对塑造良好人格及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身为小学音乐教师,应秉持素质教育理念,积极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形式,创新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手段,利用新颖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法,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致,领悟音乐的内涵,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应用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教育家福禄贝尔曾说:“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因此,游戏教学法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小学生处于初步认识外部世界的阶段,其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在课堂上,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但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充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将游戏教学法与音乐课堂有效融合,以小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挖掘好奇心,将寓教于乐作为重要的教学

  目标,实施素质教育。游戏教学法的出现能够更好的完成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充分落实了素质教育内容,教师通过合理设计游戏活动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学生能在玩乐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水平和素养。

  1.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应用游戏教学发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

  学生的兴趣是学习音乐知识的动力源泉,小学音乐课程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趣味性,深受小学生的欢迎,并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小学音乐课程具有一定的新颖性,能够满足学生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学生在初次接触音乐知识时会感到新奇,注意力会高度集中,但是通过长时间的接触与学习中,新鲜感降低就会慢慢转移兴趣。因此,教师有合理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为小学音乐课堂注入新颖独特的活力,刺激学生产生浓烈的兴趣参与课堂当中,将唱歌与游戏相结合,在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为学生传授核心知识,通过聆听音乐,启迪智慧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妙感悟,增强对音乐情绪的理解,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我的祖国》这首歌曲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影音、图片多维度空间,为学生呈现抗美援朝时期战士们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带入到英勇无畏的小战士当中,体会歌曲中蕴含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升华学生对祖国、父母的热爱,净化心灵,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开展情境表演游戏,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是一种有温度的情感教育,能够润化学生的心灵,启迪智慧,小学音乐教材内容的选择都为经典曲目,可以说每首曲子蕴含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没有国界的语言,但它也存在一定的门槛。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人生经历也少,思想世界纯净,所以许多时候无法在简单的歌曲中体会到其内涵的情感,这就要求老师创设相应的音乐情境。通过情境表演或游戏的创设,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使他们对歌曲中的情节加以诠释,进而充分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意,从而加深了他们对歌曲内容的认识。比如,在《嘀哩嘀哩》这首歌的课堂

  教学中,在学生开始欣赏时,老师就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图片、东画的形式为学生呈现春天的情景:山披青衣、树抽新枝、小鸟飞天、蝴蝶飞舞、黄鹂歌唱的画面。而学生观看完画面以后,老师还可以提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在学生解答以后,让学生模仿画面上的小动物的动作,如,舞蝶翩翩起舞,黄鹂叽叽喳喳的歌唱,小鸭子自由自在地戏水等等。而在经过视频和音乐这样的模拟游戏后,仿佛一个春天的真实写照徐徐地在学生的面前展开。随后,教师就可以演奏《嘀哩嘀哩》音乐,正式进入歌曲的欣赏环节。这样,通过情景表演游戏活动,有效增强了学生对《嘀哩嘀哩》的认识与体会,理解了音乐的内涵,对培养学生音乐鉴赏水平具有很大的意义。(三)创建竞争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行动力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引入新颖的游戏教学法,创建具有竞争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斗志,充分调动学生的行动力,点燃学生对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提高了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效。例如教师在开展《动物狂欢曲》的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先保密歌曲的名称,以猜歌名的游戏活动展开课堂导入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委派小组代表说出讨论之后所起的歌曲名字,并结合音乐说出起名的原因,以最恰当、最接近歌曲名称为胜,学生能够成员参与到游戏当中,勇于诉说自身的想法,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四)构建生活化游戏活动,丰富学生课堂体验感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构建生活化的游戏活动,以多样化的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燃起参与音乐学习活动的热情,丰富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体验感,产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情绪,促进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展开。例如,教师在开展《在农场里》的音乐教学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角色扮演活动,学生可以扮演生活中熟知的小动物,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如小牛、小羊、小羊、小猪、小兔等,在扮演的同时要跟随歌曲进行演唱活动,模仿自己扮演小动物的声音和腔调进行演唱,将班级当成农场,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寓教于乐,在欢乐的游戏活动中汲取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并且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秉持现代以生为本素质教育观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积极应用创新型的游戏教学方法,赋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生机与活力,在注重传授音乐演唱的方法与技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课堂的情感体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点的正向情绪,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潜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逐渐形成创新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钟如君.浅析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7,(12):103.

  2.闫妍.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J].戏剧之家,2021,(26):175-176.

  

  

篇四: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程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论文

  一、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现存问题

  (一)学生的音乐底子差,学习能力不强。音乐欣赏课相比于传统的以音乐理论知识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没有学生与教师的亲密互动是难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音乐底子差,欣赏能力很难培养。小学生在平时很少涉及音乐知识的摄入,基本等于从零开始的学习,认为音乐课程是最容易学的,很多学生将音乐二字与流行歌曲完全等同,几乎没有任何声乐、乐器等方面的知识,听音乐只为了娱乐,凡是时尚的、动感的、吸引人的就反复听,凡是古典的、高雅的就认为是过时的、枯燥的,从内心深处拒绝欣赏,这些造成了音乐欣赏课的困境。

  (二)课程的组织和安排不合理。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事前对课程所需的素材、环节等内容做出精心的准备,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分析,音乐教师自认为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觉得音乐欣赏课比传统的理论知识课还要容易,因此备课情况不好,很多教师甚至根本不备课,临时从网络上下载乐曲放任学生自学。教学内容的设计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开展探究性活动,过多停留于表面文章。在小组探究和讨论中,尽管场面火热,学生交流热烈,但收效甚微。

  (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过于陈旧。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过于陈旧也是导致学生对音乐欣赏课难以保持积极性的原因之一,很多学校多年都不更新一次音乐教学素材库,音乐教学设备和设施也十分陈旧缺乏,教师很少从互联网上选取新颖的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长年累月地欣赏数目有限的固定乐曲,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学校的音乐教学能力薄弱,教师的基本功差,与其学也学不到东西,不如不学。

  (四)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位置。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位置,不能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分析,为小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发挥空间,难以提升小学生音乐知识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首先,小学音乐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只能利用自己选择的歌曲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部分小学生不喜欢教师所选择的歌曲,导致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效率。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利用小组探究方式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导致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降低,甚至会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无法提升小学生音乐学习效率。最后,在小学音乐教学期间,教师不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一味的要求小学生按照教师的规定学习音乐知识,无法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二、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水平的策略途径

  (一)营造音乐欣赏课堂的活跃气氛。良好的氛围是开展音乐欣赏课的.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要创造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欣赏氛围,如果课堂上气氛压抑,教师一人授课,学生从不参与,学生欣赏的目的就无法实现。学生喜欢活跃的课堂气氛,并能够从中找到无限的乐趣,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千万不能忽视。小学音乐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善于倾听学生的想法,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或者多么平凡无奇,教师都要做出正面的鼓励性的评价[1]。

  (二)注意运用提问法展开欣赏教学。音乐欣赏课的关键不在于教师向学生传递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自己理解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热爱音乐,能够形成个性化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采用提问法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的主观意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以就课程内容提出问题,激起学生的兴趣点,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欣赏教学,即让学生聆听,而且至少要听两遍,最后鼓励学生对刚刚欣赏的音乐做出评价。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将理论知识一股脑地全教给学生,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精神的培养与提升,音乐欣赏课尤其如此[2]。

  (三)在音乐欣赏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程相整合,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音乐教学的素质性,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能够拓展音乐教学的表现形式,同时还可以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率。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音乐让学生进行欣赏,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经过短时间的探讨之后,让每小组的学生代表发表欣赏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必须引起小学音乐教师注意的,那就是多媒体的运用不能毫无节制,更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学授课环节,音乐欣赏课程不仅仅要听更要想,要思考,要感受,要表达,学生在多媒体设备的带动下只能激发兴趣,但是不能实现后续的目标[3]。

  (四)在音乐欣赏课中突出情感教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结晶,因此小学音乐教学不能忽视了情感的作用,如果没有情感元素的积极引入,小学音乐欣赏课就会演变成对特殊符号排列组合的欣赏,达不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通过具体的教学可知,将音乐欣赏课与情感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喜爱,另一方面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等价值认同。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思想情感的类型选取一系列经典乐曲并进行归类,通过主题教学的模式向学生分享这些素材,对学生开展音乐专题欣赏教学[4]。

  (五)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首先,小学音乐教师需要调查小学生喜爱的音乐,在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时候,为其播放小学生喜爱的音乐曲目,

  进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可以将小学生分为几个探讨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探讨音乐曲目的欣赏方式,在小组探讨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探讨中,为学生营造平等交流的教学环境,保证可以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小学生小组探讨之后,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发言,说出小组探讨的结论,在全班学生评价与合作的情况下,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六)创新音乐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教师必须要重视自身教学方式的创新,逐渐提升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教学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就是播放一段音乐,要求小学生鉴赏,并且举手抢答音乐的情感倾向,学生可以根据音乐的欣赏,认真体会音乐的情感,然后说出音乐的悲喜情感含义,在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较高的时候,教师就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回答积极性较低的时候,教师不可以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抢答问题,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次,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应用室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工作,组织小学生到操场中欣赏音乐,此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播放《我爱我的家乡》曲目,引导小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增强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逐步优化小学音乐教学体系。

  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程中,属于比较系统、复杂的一门学科,其中渗透着多项音乐元素,必须通过欣赏的途径,促使学生理解。通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构建音乐欣赏的环境,营造欣赏氛围,确保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到音乐元素的存在,既可以实现自身对音乐欣赏的追求,也可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效果,适应现代音乐欣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圆.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241.

  [2]张华丽.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7):134-134.

  [3]蔡瑶.以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实效[J].北方音乐,2015(1):127-127.

  [4]刘涛.浅谈新理念下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速读(中旬),2015(1):114-114.

  

  

篇五: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要使学生掌握音乐教学,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方法,使学生的整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模式;学习兴趣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是学生艺术基础和艺术能力培养的基础,对学生未来艺术能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教育主要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开展互动式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音乐热情和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策略。

  1音乐教材分析

  1.1教材的主要重要性分析

  分析教材的内容、结构和特点,明确教材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处理方法和教学方法,从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挖掘教材的教学因素,注重教材实践性特点的体现,分析教材中存在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合适的课程,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

  1.2抓住关键点,避免分散

  在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分析和处理。三年级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学习更多关于音乐的专业术语。在课堂上,教师使用有趣而知识丰富的形式,使用音乐游戏和有趣的语言来解释枯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每个班级都设有“音乐欣赏”、“音乐游戏”、

  “音乐比赛”等课程。当然。课程包括唱歌、欣赏、乐器、视觉光谱等。,丰富课堂知识,丰富学生,了解更多。

  2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结构、程序和框架。如果我们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需要满足课堂模式或构建学生成为主人的条件。新课程改革后,大量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中,课程改革专家李振喜倡导的“情境导入与活动促进”的二元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尊重。例如,在课初的摇篮曲《童年》中,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环境,营造学生轻松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与教师谈话、播放视频、教师演示歌曲和舞蹈相结合。活动推广是将小组活动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方法。以小组活动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实现让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教育目标。

  3小组合作学习的使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课程“为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使学生掌握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传授知识,正式保证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果你教歌曲“我们的祖国是一座花园”,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唱歌,分组跳舞,分组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活动,发展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时,我们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授与课堂组织者、服务者与管理者、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关系。

  4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你想让学生学好,你需要让学生对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需要让学生对课堂和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在这方面,小学音乐课有着独特的优势: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只要教师运用

  适当的方法,就能很容易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如果你教歌曲《我们的祖国是一座花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视频,感受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让学生产生喜欢和学习这首音乐的愿望;在教唱歌曲时,教师一边教学生唱歌,一边教学生新疆舞蹈的几个动作,使学生的不同器官可以同时参与学习活动,然后让学生练习唱歌和跳舞。学生对学习很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一个好的老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和应用教学策略时,教师应将是否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作为标准和目的。

  在音乐课上,提高技能与欣赏音乐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不同类型的音乐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地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音乐热情和欣赏能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形式为将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打下基础。在传达乡愁的内容时,作者首先让学生欣赏音乐,让学生听小提琴协奏曲。听完后,作者引导学生从音乐、情感、乐器等方面进行总结,升华学生的音乐审美。此外,如果教学音乐难以理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自我介绍,掌握音乐的内容。最后,我们可以与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并让老师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音乐有深刻的理解。

  5评估中对激励原则的考虑

  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改革也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而且要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对话必须得到评估。对话活动评价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内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的发展。新课程致力于确保学生享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自主合作研究是新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个体评价中,教师应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要学生参加小组活动,他们就应该得到肯定和赞扬。中央电视台有一个著名的广告口号,好孩子会夸耀。尊重他人、希望成功、倾听好话是人类的天性。教师要充分尊重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规律,充分体现激励与鼓励的评价原则,用更多的标尺衡量学生,树立新课程改革不要求人人进步、人人进步的理念,还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速度。此外,教师还应建立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既注重改革前的个人评价,也注重集体和整体的评价。在集体评估中,我们可以正确地突出反思上述原则的不足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契合新课程改革的理

  念,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快乐。简而言之,教条改革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教师只有百倍的决心和勇气,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完成这一使命。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只有树立新课改理念,采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才能建设高效课堂,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学生学习和创新的教育目标。

  结束语:

  总之,音乐教学理念是课堂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学目标、改进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音乐教师也开始关注音乐教学的研究,进而设计出一个良好有效的音乐课堂。音乐课的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入了新的课程理念,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参与了传统教学理念中全新的教学实践。当前,我们基于目标,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摒弃枯燥低效的传统模式,充分理解和完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最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1]曹淑贤.新课标背景下创新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尝试[J].人间,2015,194(35):71-71.[2]唐红.提升审美素养培养美丽心灵——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科普童话,2019(18):62-63.[3]范国鑫.探究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61.

  [4]常清清.浅谈小学音乐中的情感教学[J].读书文摘,2016(16).

  [5]蔡琳娜.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小学音乐主体性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J].儿童音乐,2016(05).

  

  

篇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王建来源:《江西教育C》2021年第11期

  摘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养成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聆听、体验和想象,从而让音乐欣赏变得有趣味、有情感、有创造力。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本文从音乐教学实践出发,主要探究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促进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音乐技能、技法等方面的培育,而忽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育,导致很多学生缺乏音乐欣赏意识,缺失音乐欣赏能力。许多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只会用“好听”“不好听”等这样浅显的标准来进行评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技能,强化学生的音乐欣赏意识。

  一、注重聆听,让音乐欣赏有趣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生深度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学生整个音乐审美体验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和聆听技能,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要素精细化、敏锐化的反应。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深度感知,建立以聆听为中心的多感官活动,将聆听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

  对于一首音乐曲子,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开展欣赏活动:一是作品的内容;二是作品的形式。从作品的内容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的意义,从作品的形式中我们能感觉到作品的风格和构成要素,比如节奏、旋律、调式、调性等。相比较而言,小学生由于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音乐的形式欣赏比内容欣赏更具有“音乐味”。

  比如在教学苏少版五年级上册《五月五赛龙会》时,笔者分别用方言和普通话范唱歌曲,引导学生对比聆听。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能够感受到“吴侬软语”演唱的特点,即装饰音多而细密、发音位置靠前靠上、润腔丰富、音调软糯等风格特点,更具有一种动听、亲切的感觉。聆听可以让学生走进歌曲的灵魂深处,在聆听之中,学生能感受到江南的民俗风情,逐步让学生形成“懂得音乐的耳朵”。

  音乐欣赏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到音量与音色的变化,而是要培育学生的聆听意识,让学生养成聆听的习惯。如果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深度聆听,就能主动地展开想象的

  翅膀,让聆听变得丰富起来。通过深度聆听,音乐能步入人的心灵,进而形成审美感受与审美体验。

  二、注重体验,让音乐欣赏有情感

  情感出自学生的体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引导学生聆听,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让学生的音乐欣赏充满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聆听为基础,融合学生的身体律动、图谱识别等活动,激活、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一定的心理愉悦。在体验式的音乐欣赏过程中,愉悦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情感的激活才是目的。

  音乐欣赏中的情感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音乐家对音乐作品本身注入的情感;二是音乐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形式进行感性体验的情感。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在笔者看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即音乐作品的“形式要素”和“情感要素”。音乐不仅是形式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意志的直接表现。在音乐欣赏中,不同的人由于经验、思想、认知水平等不同,所感受、体验到的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就不同。

  以欣赏《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歌曲为例,这是一首叙事歌曲,在欣赏的过程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聆听感受音乐。可以分段听赏,感受歌曲各段所表现的不同意境,也可通过对比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来感受歌曲结构的特点和情绪的变化。重要的乐段或乐句可采用听唱结合的方式,用歌声来表现歌曲的情绪。

  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展开: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聆听歌曲,从而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其次,笔者让学生将对歌曲的感受用不同的线条表达出来,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分析歌曲的乐句。第一部分生动地描绘了新社会农村的夜景。明月当空,孩子们围坐在丰收的谷堆旁,听妈妈讲故事。这时的曲调柔美、宁静,节奏较舒展。第二部分记叙了旧社会痛苦压抑的生活,音乐曲调起伏较大,音程的大跳及切分音的运用,表现了一种悲愤控诉的情感。其中基本相同的曲调反复了四次,不仅加强了歌曲的叙事性,也使音乐素材更为简练集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音乐把人们又带回到了现在,夜晚还是那么宁静,但妈妈讲的过去的事情却让孩子们深思。欣赏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了解歌曲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特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聆听为中心,借助多种感官活动,如手画、身动等来表达情绪、情感。音乐作品通过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助推音乐欣赏活动向深层次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从而让音乐感染学生,让学生喜欢音乐。另外,教师要以自己对音乐、对音乐教学、对音乐教育、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感染学生,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动情形成共鸣。

  三、注重想象,让音乐欣赏有创造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不仅要注重聆听、注重体验,更要注重想象。融入想象的音乐欣赏,能让学生在欣赏中积极创造。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教师要以想象为核心,在课堂上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音乐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围绕音乐作品展开的能动的创造。音乐不同于美术,音乐是一种无形的艺术,看不见也摸不着。激活学生的审美经验,需要借助音乐想象,将无形的音乐转化为有形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主动地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音乐旋律的流动特性为学生的音乐想象提供了前提和条件。音乐欣赏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在领略音乐的内在魅力的同时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學苏少版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时,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故事情节,想象场景。比如“双簧管与长笛表现的是鸭子与小鸟”“单簧管与长笛表现的是猫与小鸟”“大管与弦乐表现的是老爷爷与彼得”等。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学生将想象创编成一个音乐童话剧。在创编音乐童话剧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音乐的变化确定相关的故事情节及角色。通过自主创编、自主探究,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造性的音乐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各个音乐形象的旋律主题,能够体会作者运用乐器刻画出来的人物、动物的性格、动作与神情,从而让每一个角色形象鲜明。

  音乐欣赏是学生音乐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立足于接受美学的视角,鼓励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学生要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主动聆听,积极感受,大胆想象,从多个角度体验音乐的艺术魅力,得到心灵的感悟,收获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璐.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105-108.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齐雪,赖达富,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3]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推进愿景[M].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4]叶枫.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9):90.

  [5]杨立娟,冯钰.浅谈开展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9):121-122.

  [6]陆珮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求知导刊,2021(30):93-94.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文靖东路小学)

  

  

篇七: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实践教学方法初探

  一、交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随着社会的不断开展,教育行业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已经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教师只要扮演好辅助者的角色即可。最新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到:“通过各种各样有用的教学模式指引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亲身经历过音乐活动所带来的乐趣从而喜欢上音乐,钻研音乐学术上的知识和让人眼花缭乱的技能,逐渐养成每天都要欣赏音乐的习惯,为决定为音乐奉献终身埋下伏笔。”所以,在音乐课中使用开放的音乐教学模式显得非常重要,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懂得变通,这样小学生才能加深对音乐的认识与实践。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贪玩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对音乐的感想总是会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贪玩、好动的特点制定适合他们的课堂模式,为学生提供休闲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有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在这里,学生完全做回自己,不再被身上的枷锁束缚,可以充分展示他们身上的才华,去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也可以通过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把游戏和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这样更加通俗易懂,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习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言语能力,同时体会到音乐带给我们的美好。例如:在学习《小鸟,小鸟》这首歌的时候,小学音乐教师要先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主题是春天的小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绘制他们认为的春天的风景画,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进行展示,这样不但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了春天的美景,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且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在学习这首歌时,以这首歌为背景伴奏,让学生依次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画作进行讲解。教师全程都应作为一名倾听者待在一旁,让学生自己来分享他的

  心得,使其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台下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也会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二、发挥想象力,边欣赏边创作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欣赏音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开展,拓展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有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而培养创作能力也是各学科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音乐学科当然也在其中,在音乐课堂中,用创作的模式进行授课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把自身对音乐的理解程度更加准确地表达出来。例如:在学习《数鸭子》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这首歌的MV让学生进行欣赏,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还提高了学生上课的专注度。之后再进行歌曲表演环节,由学生来选择唱歌还是动作表演,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动作表演,这样既生动有趣,还会使学生更容易学会这首歌曲。学生感到很快乐,纷纷开始自由组合。学生通过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增添了许多他们喜欢的动作和表情,更加丰富了人物的形象,有些学生还会加上他们为角色所塑造的对话,使人物更加生动。最后进行分组表演,看看哪组表演的最好。通过学生自导自演,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与独立自主的能力,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同时,通过学生进一步的去欣赏音乐,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所散发出的魅力。

  音乐,本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想要完全融入进去并不容易。音乐能够净化人的灵魂,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塑造出干净美好的心灵,学生在上音乐欣赏课的时候,要用心去感受音乐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让自身情感得到升華,体会到音乐想要向我们展示的美,让小学生拥有自由自在的空间去欣赏音乐,在音乐的殿堂放飞自我。这样不仅使小学生的创造力与

  独立性得到了提升,还能给小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岂不是一举两得。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体系应该多给学生创造空间,让小学生对音乐欣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欣赏音乐的的主动性,使音乐欣赏课到达预期的效果。

  

  

篇八: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一)课题提出缘由

  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这充分说明了音乐具有强大的直接触动人的灵魂的感染力量。音乐不仅作为思想的载体,而且还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及情感世界,使人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逐步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然而,现今的音乐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教育体系的影响,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欣赏教学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许多教师认为那些世界名曲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复杂太深奥,学生听不懂也不感兴趣。音乐教学只要把歌唱唱好就行了;而有的教师则尚未找到真正“适合”学生欣赏音乐的好的教学方法,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就是让学生听音乐,让学生一遍一遍的机械地听,破坏了学生对原来对音乐的兴趣,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品格修养了。为此,我们提出:“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课题,想以此来促进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理论意义1)创造一个适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填补欣赏教学“唱”“演”“奏”“动”的空缺。2)本课题研究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学生欣赏水平服务,为北京市小学音乐教学发展提供依据。3)本课题有助于课程改革的进程,为创新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保障.2、实践意义:1)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反复性:音乐欣赏教学的反复性是由音乐的这种特性所决定的。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稍纵即逝,只有记忆才能抓住它,而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反复,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理

  解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经过不断深化的过程,必须进行反复欣赏。2)强调以生为本,动静结合,学生参与。符合心理与年龄特征,听唱融合符合音乐韵律的特性。3)提倡整合的原则:将新理念与教学行为整合,现有资源:音响、课本、多媒体等整合;听、唱、奏、跳活动统一在音乐体验上。《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能够欣赏懂得音乐,这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到完美的教育。”(三)概念的界定“音乐欣赏教学”主要是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或情境所吸引,并通过参与、体验、表现、和创造活动与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陶冶性情,完善人格。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课题研究目标:1、本课题旨在以音乐欣赏活动为载体,通过挖掘课内、课外的学习契机,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使我们的学生能积极主动的成为音乐学习的参与者,创造者。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欣赏的主体2、探索出符合中年级学生年龄认知特点的欣赏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升音乐课堂效率。3、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和综合的音乐素养。研究内容:1、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音乐课堂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方式方法或模式。2、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内涵,特征,提炼出与新课程实施相匹配的音乐欣赏教学的新的模式或策略。3、深入分析音乐欣赏课现态所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积极探索音乐欣赏课的基本课型。4、认真探索和实践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行为,开创并提升已有的欣赏形式,使之变成预期的五种方法:1)聆听参与,2)节奏参与;3)体态律动与舞蹈设计;4)乐器演奏参与;5)听唱结合。总之,音乐是一门既有技术性,又有整体性、审美性的学科。音乐欣赏是实践性极强的分支,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将音乐赏作为教育的重要手段,起到培养和发展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同时,实践又是有效联结音乐欣赏“教”与“学”的桥梁,

  实现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更符合音乐艺术极强的创造性的特点,所以,此课题将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和实践创新。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实施阶段,通过调查,把握学生心理和生活资源,适时向学生了解课题实施效果,并根据结果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3、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学生课堂生活化教学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生活化教学的具体计划,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修正、完善,以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4、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进行真实的记录、分析和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5、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四、课题研究对象:小学生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7年1月(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2)制定课题方案,多方论证、申报立项。(3)根据研究内容明确责任分工。(4)情况调查与分析。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年2月—2017年5月(1)文献检索,理论研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2)实施课题有关方案,根据方案展开音乐教学。(3)了解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行为表现。(4)根据个体差异进行理性分析。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7年2月)(1)完善总结(课题名称)实践研究,形成成果并推广。(2)汇集研究资料。(3)整理好各方面材料聘请领导与专家审议结题。六、研究成果本课题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经过全体成员的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即将结题。我们对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测评,并与普通班进行对照比较,同时我们也

  

篇九: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师逐渐意识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使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以美育人,这就需要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还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学生自身气质的培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于学生和老师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本文就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小学教学;欣赏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

  新课程改革后,在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教学要求,其中,教师对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不再仅仅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而是通过音乐欣赏的过程来丰富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使学生感受音乐学习的美妙之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美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1)掌握音乐基础。欣赏音乐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尽管聆听音乐获得共鸣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音乐基础知识,没有系统学习过音乐的人也能在旋律中体会作曲家的情感内涵,但在掌握简单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后,能够从更深层次、更为科学的方法来欣赏音乐。现在的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经典音乐并没有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聆听音乐的方法。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课让学生从深度来认识音乐作品,比如了解乐器的音色、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对于情绪的影响,旋律的高低起伏,作品的创作背景,简单的曲式结构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生能够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2)提高学生审美。音乐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随着时间流淌,看不见,摸不着,但是用耳朵来欣赏音乐是音乐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基础的审美活动。在特定的作品中,学生可以从中感受不一样的情绪、内容,通过聆听为

  主导来实现对音乐中美的感受与鉴赏。音乐欣赏课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丰富内心情感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审美,音乐向来是一门以审美为主要目标的学科,不论课程标准如何变化,不论教学目标的表述方式如何转变,不论教材内容如何更新,不论教学改革如何进行,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审美感知”一直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创造美与表达美的前提是懂得“欣赏美”,而欣赏教学就是获得音乐审美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

  2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

  2.1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应当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多角度地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音乐学习逐渐产生兴趣。音乐的类型很多,如民族乐、交响乐,还有难度更高的如京剧、粤剧等。每个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都不一样,且感兴趣的音乐的界限也较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当不断地融入不同类型的音乐,加大学生的学习范围,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所在。

  2.2在教学内容上紧扣音乐审美三要素,引领学生进入深层次审美

  音乐审美三要素总结起来是听、感、赏。首先,积累丰富的音乐审美经验。音乐审美经验是青少年学生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在世界音乐宝库中,有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其次,发展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形成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音乐审美情趣是音乐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合称,也就是对音乐作品的态度。感受和欣赏音乐之美一般分为功能、情感和理性三个阶段。一般泛指的音乐欣赏主要是满足于悦耳的音乐,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音乐审美进入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引导让学生进入欣赏感情和理性的阶段。让学生从音乐素材的选择上,充分感受音乐审美的三要素,通过音乐的元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如在欣赏音乐作品时,除了音乐作品本身,还可以适当

  介绍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民族特色、作者的创作个性、标题、音乐语言表现功能、风格和体裁。在对作品进行充分又细致的讲解同时,还需要从简单到复杂的听觉器官系统,即音乐听觉能力来训练和形成习惯。

  2.3让音乐的美感升华心灵

  音乐教育的实质就是欣赏教育。音乐欣赏真正欣赏的也就是音乐背后的含义和美感,如果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能够达到这一层面,那么学生的整体艺术性就会得到质的飞跃。在对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对所要欣赏的音乐合理地进行筛选,在进行一首音乐欣赏的时候一定播放完整的一首曲目,使学生感受到音乐每一个环节所蕴含的美感和真谛,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节鉴赏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艺术气息,另外,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程度和高质量音乐的追求度。

  2.4促进“视动融合”,升华音乐体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课堂中融入多媒体已经变成当下主流的教育趋势。借助多媒体的直观生动的特性,教师可以让原本只和学生耳朵发生关系的音乐以视觉方式呈现,让学生不只可以听音乐,还能“看”音乐。而且,“奥尔夫教学法”是音乐欣赏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借助图形谱展示音乐,更能从视觉带来学生震撼。同时,动觉是感知音乐节奏的主要途径,通过律动的身体,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也会随之增进。因此,教师需要将视觉与动觉相结合,让学生在“看”音乐的过程中律动身体,将能大幅度提高音乐欣赏效率。例如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乐曲时,针对b主题的欣赏,教师在设计图形谱时可以试着从主题旋律线、音响以及力度变化等因素出发,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这首乐曲旋律的变化美,即中音的时值长短、高低起伏、情绪以及力度的转变,让原本无形的音乐以有形的方式进行展示,将能带给学生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进一步捕捉到乐曲中的细微情绪变化。为了增强效果,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电闪雷鸣”的效果,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视觉体验。然后,还可以带一些模拟音效的乐器,让学生试着参与制作,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电闪雷鸣”,将能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而且,还可以设计几个动作,让学生进行课堂律动,也能升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乐曲的起伏变化,

  还能深入体会其中蕴藏的情绪。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感官。音乐没有一定之规,欣赏音乐自然不能受到局限。案例中教师联合了学生的视觉、动觉,给学生带来一堂异常精彩的音乐课,不仅扩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提高了音乐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结语

  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钻研教材、分析学习、精心挑选作品、用心设计教学环节、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注重情感价值导向都能有效的、更好的讲授音乐欣赏课。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不仅仅需要学生能安静的聆听,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更需要学生创造演绎,这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曹阳.试析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41.

  [2]王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探析[J].民族音乐,2020(03):110-112.

  [3]周玲玲.“童化”视角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优化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20(09):162.

  [4]陈丽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探究[J].求知导刊,2020(18):91-92.

  

  

篇十: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15篇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需要的是站得住讲台、上得了舞台的综合性人才,而并非钢琴演奏家。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学会应用钢琴,将钢琴作为教学工具在课堂中灵活运用更有意义,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普及应用钢琴教学法是非要重要,而且很有必要的事情。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音乐论文音乐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

  音乐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可以开阔人的心境,重塑人的意境,而小学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提升想象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在小学教育甚至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巨大意义。

  (一)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表演天赋

  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丰富,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能够鼓励他们表达,把自己想象的、听到的、看到的

  内容,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可对学生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训练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又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表演天赋,培养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二)音乐教育能够开阔小学生的心境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止要学习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更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小学生们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逐渐安静,用心去感受、去倾听音乐带给他们的美好和快乐,陶冶他们的情操,放松他们的心灵,开阔他们的心境。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使小学生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世界,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对世界的感知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让他们暂时收敛活泼的天性,转为静静地聆听和思考,这样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心境,培养他们的心智。

  (三)音乐教育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

  小学生们具有很多奇思妙想,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为他们描述音乐意境,从而诱导小学生们开展自己的想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且,要让小学生们用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象,

  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使他们融入到音乐中去,真实地感受音乐艺术家所创造的音乐意境。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能够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为日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导向作用。

  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小学音乐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是由于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由老师直接把知识向学生传达,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和因材施教。因此应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互动式教学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注重音乐欣赏,培养小学生鉴赏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构造故事意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学习过程中对枯燥乏味的内容往往难以有兴趣,而更喜欢听故事,所以音乐教学可以通过故事来吸引小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穿插音乐知识,这样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在正式的音乐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将所要教授的音乐用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也可以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利用音乐作为背景,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意境,带领他们进入美妙而又神奇的音乐中去,让他们主动地、自发地去探寻艺术家在音乐中

  蕴藏的情感,也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来根据音乐内容创造故事,锻炼想象力,深入的感受音乐的美感和魅力。

  (二)表演与演唱相结合

  小学生好“动”不好“静”,在音乐教学的工程中应该时刻注意这一点,动静相结合,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同时,除了教授演唱和音乐基本知识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表演学习,让学生们被课程内容所吸引,感受学习的快乐,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一定要让小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欣赏方面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去听,不够立体,教学效果也不好。应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加入指挥法、拍手法、跺脚法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对音乐进行感受。

  (四)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每一名学生的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根据学生特点的不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的质量。例如,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在课堂上加入游戏环节,让学生边学

  边玩,轻松愉悦地进行学习,达到教学目标。综上所述,音乐教育对于小学教育的整个阶段十分重要,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改善教学的质量。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高校系统设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1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有本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针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系统功能单一,缺乏灵活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教育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教育教学管理难度的加大.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这种发展趋势的要求,许多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模块单一,灵活性差.多数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不具有扩充性,难以根据高校教育现实需要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进一步细分,培养方案的调整,教学资源的丰富以及多校区的产生,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要求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例如要求系统具备强大的查询功能和统计功能,能够随时添加各种新的管理

  部门和机构,能够方便地进行自定义,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添加相关的业务代码[1].

  1.2教务管理整合性差

  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有一个通病,即管理平台分散,功能单一.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如教务管理系统、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多种多样,水平参差不齐.但太多功能单一,例如,成绩登记查询系统只能对学生成绩进行管理;教务管理系统也只能对教务进行管理,网上选课系统只能实现网上选课.这种功能单一、平台分散的情形导致各个管理系统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少配合,增加的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的效率.

  1.3操作过于复杂

  还有一种情况,一些专业软件公司开发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专业性很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但是这种系统往往脱离了高校实际情况,过于追求严格的管理模式,操作起来十分繁琐,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2系统需求分析

  随着高校音乐专业的不断扩招,音乐教师和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增加了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经常导致教育资源、时间的浪费.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通过设计高效快捷的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促进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十分必要.

  2.1系统的目标

  本系统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考虑,设计了一个综合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旨在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本系统的目标是尽量减少人工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保密功能,具有对授权用户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录入等功能,具有简单的操作界面,实现数据的高效率处理等.

  2.2本系统的技术架构

  高校音乐教学管理对象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和学生.针对系统用户的特点,本系统的采用了基于J2EE技术体系的B/S结构,B/S和C/S结合的架构开发模式、Struts技术实现等[2].J2EE多层应用如图所示:C/S架构,该部分主要是把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分成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其架构如图所示:

  3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有教学信息、系统管理、教师信息、学生信息和考试信息五大模块.各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既相互独立,又彼此配合.

  3.1教学信息模块

  教学信息模块是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中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供教务工作人员使用的.主要包括:公告发布和教学内容发布两个功能模块.实现学校信息的快速流通,减少时间的浪费,提高信息发布效率,同时可以减少工作量.

  3.2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针对系统本身的一个模块,主要用于工作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管理,是整个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必要保障,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的维护,以及课程信息考试信息的及时更新,同时这部分增加了数据备份功能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3.3教师信息模块

  教师信息模块是与学生信息模块对应存在的,是对教师信息进行管理的模块.是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是管理全体任课教师的相关信息,由于学生和教师需要彼此了解相关信息,因此教师信息中有一部分是公

  开的,供学生查询.这部分主要功能是便于教师上传学习资源和考试题目、在线阅卷评分以及答疑等.

  3.4学生信息模块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因此,学生信息模块是整个系统中最主要的模块,该模块主要用来管理学生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学生个人基本信息.例如学生的籍贯、年龄、所在院系班级等情况,这部分基础信息是学生管理的基础.第二,课程管理模块.本教学管理系统中要完成学生选课功能,因此设置了课程管理模块,这一部分要与教师信息模块中的课程信息对应.

  3.5考试信息模块

  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考试,考试成绩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有调查表明:高校学生成绩管理占了教务工作人员近70%的工作量,因此,本系统设计考试成绩管理数据量大,涉及所有院系的学生,因此这部分是考试信息模块.实现对学生成绩的高效管理.其功能有试卷的上传、考试的安排、考试、阅卷、评分、成绩查询等.

  4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实现

  4.1教学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学信息模块通过四个窗体实现教务工作人员的四大操作,即学校政策窗体、考试安排窗体、教学信息窗体、通知文件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务公告发布界面、公文起草界面.实现学校新闻、公告、招生信息等的发布.

  4.2系统管理模块的实现

  该模块主要进行系统数据的维护及后台管理,包括学生、教师的相关信息以及试题部分的数据库.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登陆之后,选择相应的窗体进行有关操作.主要窗体有学生信息管理维护窗体、教师信息管理维护窗体、课程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考试信息的更新管理窗体、教务信息管理窗体、学校通告信息管理窗体、学校学院相关政策管理窗体.主要操作界面包括用户密码修改界面、用户权限分配界面、具体权限分配界面.

  4.3教师信息模块的实现

  教师模块使教师登陆后通过单击不同按钮实现各种操作,主要包括资源上传窗体、发布信息窗体、答疑窗体、上传试题窗体、阅卷评分窗体.通过这些窗体,教师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上传、信息发布、解答学生疑问、阅卷评分等工作.主要操作界面有教师个人课表查询界面、成绩录入界面、教师个人信息维护界面等.

  4.4学生信息模块的实现

  这一模块包括学生信息模块主窗体、学生基本信息输入窗体、选课窗体、资源下载窗体、答疑窗体、参加考试窗体、成绩查询窗体.通过这些窗体可以实现学生信息的输入、选课、下载学习资源、答疑、参加考试以及成绩查询等功能.该系统操作界面主要包括学生成绩查询界面、学生选课界面、学生课表查询界面.

  4.5考试信息模块的实现

  考试信息模块主要操作窗体有登录窗体、上传试题窗体、考试窗体、阅卷评分窗体、审核成绩窗体、成绩查询窗体.主要操作界面有添加题型信息界面、设置智能组卷策略界面.

  5总结

  本系统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实现了多种管理功能,主要包括教学管理、系统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师信息管理以及考试管理等功能模块.能够实现各种教育教学管理功能,同时本系统操作简单、功能比较齐全,各模块之间能够实现相互配合,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作者:张莉单位:赤峰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音乐教学当成纯粹的艺术教学,以学生能拉会唱为着眼点,结果导致了学生太机械;也有的人把音乐当成单纯的德育工具,以学生具有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结果造成学生对音乐的误解。其实,音乐课程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她应该具备三大功能。一是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而且要具备推动艺术发展的功能;二是音乐作为一门审美课程,对于让学生体验美、理解美、提供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无法替代的功能;三是音乐作为一门促进心理健康的课程,应具备熏陶心灵,调节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把音乐课程同音乐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相互割裂,相互分离,甚至相互对立起来,而应当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来认识音乐教学的价值与教学行为的实际教育效果。

  一、重视音乐的情感灌输,提升音乐教学的品味

  一是音乐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音乐不仅能够培养审美能力,还能够培养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智力。美国在六十年代为了研究音乐对人在创造能力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哈佛

  大学设立了“零点项目”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虽然各学科都谈培养创造力,但音乐在此方面尤为突出。音乐产生过程就是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和联想,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它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二是音乐与社会交际的关系。《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学生都爱唱,通过歌曲的学唱,我感受到孩子们喜欢这首歌曲,不光是因为它的旋律好听,而是通过歌曲的演唱,大家都感受到了旋律比文字更加直接地到达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会为现实生活中在天灾中逝去生命的人惋惜,更为失去亲人的人们痛心,他们真正在歌曲中感受到了“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音乐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情感的可能性,这种价值对人格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们的课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形式常常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音乐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有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三是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当音符在冥冥中翩然起舞,你会忘记人世间所有的烦恼……自由自在的游弋于音乐汇成的河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让学生“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态;能够承受挫折;正确

  认识环境并适应环境;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协调……”等。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体验,是人心理的折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良性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改善人的情绪,振奋人的精神。完备的音乐审美心理结构,已成为人类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重视音乐的互动效应,提升音乐教学的深度

  1.学生是主角,让教学动起来。无论是教学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互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观、创造力、想象力、合作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当主角,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出发,刺激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积极去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去思考、创造、表达,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能力发展打下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若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不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那么,学生将失去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

  2.情景是主调,让教学活起来。无论是审美、还是发挥音乐对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都需要情感的参与,让学生的身心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让学生“心变成鸟,轻盈地飞翔在音乐构成的天空……”,我在教学《采茶舞曲》

  时,首先播放录像,让学生聆听观看采茶姑娘采茶时的情景,了解采茶劳动的特点,感受茶山、茶林的景色,推荐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上台为大家进行表演。学生通过观看、聆听、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感受、理解音乐艺术的魅力。

  3.实践是主体,让教学立起来。音乐实践活动的组织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这些活动要能够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动情。如欣赏《龙船调》,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动画场面,学生们的尽头非常十足,创设了几种表演场面,他们将拖把和书包作为道具用于表演。这种既载歌又载舞的律动形式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之中。唱《渴望春天》,要求每位同学画一幅表现春天的景象,上课时将最优秀的作品呈现给同学们看。这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创造音乐教学的情景也就随之形成。

  4.兴趣是主题,让教学新起来。“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的力量侵入心灵的最深处”。兴趣是学生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前提,兴趣是培养人对事业的追求的基础。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去参与、去思考,激发其兴趣,让学生情感盎然地学习。在听《二泉映月》过程中,我首先对阿炳

  的坎坷经历进行一次陈述,再让学生欣赏过程,效果自然不同。许多学生还真的走进野外,面对泉水去感受阿炳的心路历程,尽管这种想法近乎天真,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真正使学生走进音乐情景,陶冶了学生心灵。

  三、重视音乐的教学方式,提升音乐教学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元化地实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教师必须要打破“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赋予其新的内涵和生机。

  1、改革传统教法。传统教法中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对于培养多元化素质是不够的。教学中,应充分揭示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教师在教授《梁祝》、《渔舟唱晚》、《春江花月夜》不能就曲调教曲调,而是通过悠扬乐声感受“志存高远”和“生死不渝”的气节。

  2、创设快乐情境。教师要努力发掘音乐教材的快乐因素,讲课时亲切自然、幽默风趣,创造出快乐的课堂气氛。作为学生,他们一般对流行歌曲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营造气氛,把学生的喜好从单一程度中解放出来,正

  确引导他们欣赏和审美是音乐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告诉他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如增设《流行音乐欣赏》、《摇滚乐欣赏》、《交响乐欣赏》等,通过分角色演绎,解读情境,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而且受到情感的教育,老师乐意教、学生也愿意学,以此激发师生的共鸣。

  3、培养良好习惯。音乐教学是循序渐进的,音乐技能与欣赏技能不是靠一节好的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是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要告诉学生音乐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够着急,要坚持。另一方面,交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欣赏学习音乐,给学生推荐一些值得学习欣赏的作品等,给学生一定的机会让学生去表演表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习惯就能够养成,音乐的素养也就能够发展起来。

  4、坚持统筹兼顾。在教学中,要坚持统筹兼顾,要把音乐和其他科程有机融合,不能出现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出现的“唱的不错,音乐常识一窍不通”的尴尬局面,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使之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和道德渐行渐远,和快乐分道扬镳,和素质南辕北辙的平庸之人。

  综上所述,要让音乐使学生的心灵悦动起来,不仅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创造力,理顺音乐与德育的关系,让音乐为民族进步服务;而且要求学生有鲜明的归属感和想象力,突出音乐和兴趣的统一,让音乐为健康成长服务,这样,就会使音乐产生激情和效果。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中专音乐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一、教学管理模式概述

  (一)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管理模式的概念主要分为下面三类,第一种是对教学管理的过程、方式以及结构的分类类型,第一种是对教学管理过程和方式的表述,最后一种是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和结构,本文所阐述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在第三种概念上开展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很多特点,包括理论性、操作性、示范性、整体性、稳定性以及简明性。

  (二)教学管理模式的分类

  教学管理模式从不同的分析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管理的层次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微观教学模式、中观教学模式和宏观教学模式;从教学管理理论的角度可以分为科学型管理模式、经验型管理模式和行政型管理模式三种。

  二、浅析中专音乐教学管理模式

  (一)建立教学管理机构

  没有专业机构对教学进行保障,就不能很好的落实教育政策,艺术教育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实现,通过调查能够看出,我国职业中专艺术教育管理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没有专业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建立专业的教学管理机构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建立科学的、独立的管理机构,能够使职业中专音乐教学的开展更加顺畅、有序,对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好的实现教学任务。

  (二)制订全国性的音乐教学指导纲要

  目前我国缺少科学合理的音乐教材和知道纲要,这是导致中专音乐止步不前的一个主要因素,编写统一的中专音乐教材,制定全国性的音乐教学指导纲要,是保证音乐教学工作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建立体系的同时,统一的教材和指导纲要是实现音乐教学的保证,使中专音乐教学能够有章可循,改善目前这种体系混乱的状态。

  (三)构建科学统一的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职业中专的音乐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音乐课在内容上较为零散,缺乏完整的音乐教材。因此在音乐教育内容的选取上,学校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开设艺术课程,要重视对音乐教学的管理,规范教学内容。可以依照下面几种体系来设置课程内容:①欣赏音乐;②基础知识教学;③技能教学;④音乐史;⑤开展活动。

  (四)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音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艺术教育的质量,是提高艺术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要提高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正确的审美取向和创新精神;要改进音乐教师的培养方法,激发教师的创造力和智慧,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音乐教学的管理力度,通过师资流动机制来完成全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结合的管理模式。

  (五)改进教学形式与方法

  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充分利用、开发本民族的艺术资源,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要改进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克服专业化倾向,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审美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注重音乐的价值和如何通过音乐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注重音乐

  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另外还要解决硬件问题,结合学习艺术教育的需要,大力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有助于教师快速制作艺术教育课件,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音乐的效果。

  (六)应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音乐教学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质量管理监督,结合目前音乐管理的实际情况,要建立音乐教学评价标准和科学的质量监控体系。通过评价标准来评价教育的质量,衡量教学水平,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质量监控体系能够保证教育目标落到实处,科学的评价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测评,同时和职称、奖金联系到一起;要建立监控反馈网,对老师和学校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提高监控的科学性。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看出,只有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和发展,尽最大的可能提高中专音乐的教学质量。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高中音乐教育教学概述

  1.加强高中生的音乐教育工作

  (1)强化高中音乐的功能性音乐教师通过分析音乐教育的功能以及目标,形成自己的课堂导入模块。例如,将课堂导入模块设成“音乐鉴赏的时机”“音乐究竟给了我们什么”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开展之前就对课堂内容有了一定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2)积极打造音乐校园通过对校园学习生活的充分调查,分析出音乐播放的布置,应从上下课的铃声、间操时间、活动课、考试前后以及就寝之前等方面入手,这些时间学生多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即使有少数紧张的学生的存在,也会因为听到音乐逐渐放松下来,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也可提高音乐鉴赏能力。(3)成立具有“疗伤”作用的音乐场所我们可以根据音乐具有的不同特性,研究出学生的身心状况,并可联合心理咨询人员成立具有“疗伤”作用的音乐场所。例如,学生在心情比较压抑的时候,可进入这一音乐场所进行大声嘶吼,宣泄情绪;在学习中遇到障碍缺乏信心时,可到此听上一曲具有激励作用的音乐作品,从而再次燃起自身学习的动力。(4)适当地设立一些“表演”日我国高中阶段学生严重缺少个性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多振奋人心的传统曲目以及当代流行歌曲不常在校园场合出现。因此,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升旗、唱国歌仪式,也可以定期进行全班式或全校式的“表演”日,通过这些音乐

  手段,提升高中生的自信及音乐能力,同时也使集体意识得到强化。

  2.高中生的基本音乐教育

  (1)提高高中音乐课堂“亲和力”根据我国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长久以来的课堂状况,教师应积极构建较为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音乐教师应学会“放下身段”,建立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打造出相对宽松且具有“亲和力”的高中音乐课堂。(2)提高高中生音乐课堂的“参与度”根据新课改要求,音乐教师应在课堂中设计出活泼、多变的课堂活动,打破传统音乐课堂单纯唱歌、欣赏音乐的局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3)加强音乐课学科内的知识整合以及课外知识的延伸对学科内的整合是新课改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因此教师要予以重视。例如,可将唱歌与音乐鉴赏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此外,适当地进行与学科外知识的联系,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音乐课堂中多鼓励学生创作一些优美的歌词,这样将有助于提高语文写作的水平。(4)加强对学生音乐评价的“多元度”新时代的音乐课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理念,因此要充分考虑高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并加以结合地对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实行多元化评价。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心

  态变化,使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到多元化的评价中,实现自评、互评。

  3.高中音乐课的实际教学

  (1)音乐鉴赏部分的教学。①鉴赏音乐要素,首先是对于大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其次是对人声、乐器声的感受及鉴赏。再次是对音乐中和声、旋律、节奏、音色、速度、力度的感受和赏析。最后是对音乐结构的感知,有益于学生获取音乐体验的完整性。②音乐情绪、情感,首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情感这条主线,不断丰富学生情感,提升情感强度,让音乐本身面对学生。③音乐风格及流派,音乐是一种民族文化,会因地区的不同而变得不同。对于音乐风格及流派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对多元化音乐的接纳及包容,同时开拓他们的音乐视野。只有通过不断的比较,才能真正地感悟、鉴别音乐风格、流派。(2)音乐表现部分的教学。①音乐的演唱,其中主要包含歌唱表情、演唱技巧、演唱评价、嗓音保护等。对于每一首歌曲,音乐教师都应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会表现。②音乐演奏,主要是指课堂乐器的教学。例如,电子琴、打击乐器、口琴等。对于那些需要较多时间练习的乐器,则可以多在课余时间去教授。③综合艺术表演,主要指音乐剧、舞蹈、音乐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主旨在于学生的积极参

  与。综上所述,传统的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的教学环境,唯有突破陈旧、低效的音乐课堂,才能形成新型高效的立体式教学理念。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高中音乐教育教学不断迈向新台阶。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探析

  一、实践技能在高职音乐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使得学生对于知识在掌握的时候会产生一个误区,学习知识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部分专业考试仅需要对相关知识点死记硬背便可通过,因此对于学习并不能完全投入兴趣。另外,从当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大部分的理论知识都难以引起学生百分之百的兴趣,在完成应付考试的任务之后就会将知识点忘记,学习知识仅是为了应付教育体制衍生的考试,难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因此,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需要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要保证能够达到相关知识理论完全被学生吸收消化,在理解之后能够转化成为自己的技能,变成实践的动力和源泉。由此可见,实践技能教学一定要引起高职院校的重视,要充分了解到实践技能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自己对目标培养,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更全面的人才。

  2.实践技能可提高学生对音乐专业的兴趣对于学生来说,高职院校并不是其在选择进修自身技能时候首先考虑到的,鉴于我国当前教育体制还有长期以来积累而成的误解,只有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难以进入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学生才会选择高职院校,从这点来说学生进入高职院校是带有着不情愿的情绪的,甚至部分学生可以说是被迫的性质。高职院校对很多学生来说并不是自己理想的院校,考虑到这个因素,我们就应该知道这种学校很多学生学习的时候态度并不端正,自己的主观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被调动,上课的时候更是无精打采,不能够完全吸收相关的知识内容。但是实践操作课程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部分学生虽然对理论知识并不热情,但是对实践操作却保有着极大的热情,这些学生关于动手操作的领悟力较强,由于有兴趣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也相对认真细致。学校的教育应该有因材施教的方针,对于这部分比较喜欢时间操作的学生,老师可以进行适当地培养和引导,这是培养学生的最好途径。提升多本身学习专业的兴趣,进而找到在这个专业领域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操作的培养,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均有所增强,最为典型的体现就在于公德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以及责任意识等。这主要是因为在教

  导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始终遵守实事求是以及顽强拼搏的精神与原则。另外,实践中相对于个人技能的掌握,其实对团队合作更加重视,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探索交流以及沟通的内容,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在和上级机构或者是领导在沟通的时候,更是需要注意。另外,因为实践过程可能遇到很多不同的状况,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创新和随机应变。可见,在实践技能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通过刻意的引导,但是学生依然会掌握这些相关的技能,说明其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教学

  实践技能教学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种情况导致学校的教育结果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立足当前的实际状况,提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技能教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1.转变观念,理论与实践并重对于实践技能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以往传统的观念,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都应该转换自身的角色,教学已经不能够仅仅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将教学模式逐渐转化成为培养能力为主,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在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教学需要转化成为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老师

  在教育体系中只是发挥着辅助的作用,为了能够完成这种转化,学校拥有高素质的实践教师师资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培养教师能够拥有符合时代发展的思维,了解现代教育的相关理念,注重创新思维。另外,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技术能力也应该经受得起考验,注意引进和培养双师素质的教师。对于学校来说,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转化也非常重要,实践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所占据的地位应该有所提高。2.制定校本课程所谓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按照国家的教程还有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课程。在英文的字面上,校本的意思就是“以学校为基础”,更进一步地说,就是对于课程的制定要结合学校本身的具体情况,将学校、学生的实际状况作为课程的改革基础。而我国对于校本课程的解释认为,对于课程的改革需要是为了学校本身,改革的内容要在学校当中实行,也就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个学校之内的校本课程到了另一个学校就未必适用。和课程一样,校本课程也有着广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上面的校本课程,是指当前在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这些课程不但包括了学校本身开发的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还有国家课程还有地方课程这两种。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仅仅指的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改革课程。目前来说,人们对于校本课程的定义都是趋向于狭义的,而本文所要讨论的也是狭义定义

  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提出,让我国的教育制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对于音乐教程的影响更是无比的深远,虽然校本课程这个制度的提出本意并不是专门针对音乐教程的,但是音乐课程在这次的改革当中所得到的好处却可以说是最多的,对于音乐、体育或者是影视鉴赏这样的副课具有更加现实和重要的意义。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我们的着手点相当明确,那就是针对学生的兴趣还有本地的实际情况。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音乐课并不同于其它的主修课程,其它主修课程是学生们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但是音乐课却是因为学生的兴趣才才会进来学习的。我们知道,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院校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要进修的科目自主选择,无论是主修音乐还是后面因为兴趣而进修的,学生们对于音乐知识有兴趣这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虽然音乐的实践技能教育课程只是处于开始探索的阶段,但是存在的丰富而且深厚的音乐资源,能够让我们尽情的发掘。目前已经有很多学校做出了尝试,让本校的音乐课程充分地利用与结合当地传统民歌进行教育,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可见,实践技能教育是学校制定课程时候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课程的有效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才能够更加具备针对性,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3.注重教师特长在以往的课程编排当中,只是学校的编写组和专家一起进行讨论然后编写课程教材,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简单地接收教材,然后按照里面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即可。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面,让老师的教学受到压制,因为无论是学校本身的编写组还是相关部门的专家,都不能够彻底地对学校老师的真实情况有所了解,编写出来的教材虽然也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需求,但是却对学生不够了解,难以做到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学校应该有所改变,让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所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的编排。从音乐的内涵来看,音乐不仅仅是歌曲或者是曲艺这么简单而已,还有舞蹈、乐器,等等。每一个音乐老师自己总是掌握一种别的老师不能完全掌握的音乐元素。例如,有的老师本身擅长舞蹈,那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就能够将舞蹈引入音乐课堂当中,定期的组织舞蹈比赛、舞蹈表演,等等,这些都是促进学生音乐掌握的途径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实践技能。

  三、结语

  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培养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其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而传统的理论学习已经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没有掌握实践技能的学生注定难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实践技能的改革是势

  在必行的一个趋势,而实践技能教学牵扯到多个方面,要使其能够在学校得到良好的应用,需要进行全面改革,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真正学到关于音乐实践的内容,不仅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而是在实践中更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与自主创业综述

  一、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状,就是在高职院校中,非音乐专业的学生对音乐素质要求不高,而音乐专业的学生,尽管有对音乐的热情,但对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音乐技能掌握不够。很多学生都喜欢音乐,喜欢唱歌,钟爱于比较流行的、音乐节奏性强的音乐,对具有民族风格、文化传送的音乐不感兴趣,对高雅的音乐理解有难度,对乐谱知识的掌握更是有限,尽管有着对音乐喜爱的热情,但这远远是不够的。还有一些影响因素就是,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师资短缺,有些院校尽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但教学理念落后,注重职业素质理论教育,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就是在音乐教育事业中,投入经费有限,致使学生想上音乐课而缺乏相应条件。此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是理工类学校,学校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将音乐课划为选修课程,而很

  大程度上,这些选修课又与自己的专业课冲撞,不得不放弃这节选修课而去上专业课,这些现象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因此,要改善这一现状,就要求学校与音乐教师共同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实施教育教学改革。而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成了很好的途径,为学生日后参与社会竞争增加筹码,从丰富了学生们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上入手,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职音乐教育中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二、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人性化引导

  有效的培养创业型人才要拥有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包括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人性化的规章制度,人性化的文化环境,人性化的教育方式,人性化的操作手续和人性化的服务设施等等很多方面,在高职高专音乐院校中应该要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核心价值观应该转向为学生,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平等尊重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要完善教育教学理念,传统教育中很多制度与机制对学生的时间与个性化发展上了枷锁,在时间上和教学方式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人性化培养学生自主创业,就要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个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

  专业知识领域到社会实践练习,从学生被动学习到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从个人封闭式学习到团体合作互助,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及操作能力,设置社会实践课程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在实践中发掘自己的特长,并针对自己的优势进行深造、发展,完成素质教育要求,拥有高素质才有自主创业的资本。

  (二)发觉学生真正所需,定向培养

  有效的培养自主创业学生,还要真正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定向进行培养,为日后创业打下坚定基础。在大学校园中,一些社团活动几乎都是学生们自己组建的,自己筹划设计板报,自己组织场地练习,自己组织招新生工作,这些过程都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领导能力。在高职音乐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根据喜好,几个人共同合作建立属于自己的社团,可以是音乐Show、可以是舞蹈秀、可以是民族舞社团等等,总之都是学生们亲自实践,一点一滴搭建起来的有自己风格特色的社会团体,慢慢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将社团发展壮大。还可以与其他社团进行联赛,共同交流音乐文化,陶冶情操。在这个组建社团的过程中,大大加强了学生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从内心的兴趣爱好出发,真正获取想

  要得到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让学生尽情发挥所能,对这些优质能力进行定向跟踪培养。

  三、结束语

  大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跳板,所以在大学时期学生们更是要锻炼好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来满足社会的需要,学校也要不断完善教学理念,实施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为祖国输送正能量。新时期的高职音乐教育由于种种原因,会给教育带来的很大的困难。但是音乐教师一定要全力克服,新课改为我国教育事业带来很大的贡献,其中有很所非常优秀的教育方法,老师们要充分的借鉴,不光从教学中来教育学生,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让学生主动的去把握自主创业的机遇,更好的把握自己未来的方向。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高师音乐教育教学探索

  一、高师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落实教育部《指导纲要》中关于钢琴课程的设置,形成钢琴教育教学体系

  在强化钢琴教学技能的同时,切实落实教育部《指导纲要》中关于钢琴课程的设置,设置钢琴教学的相关课程。

  比如:钢琴艺术发展简史、钢琴音乐作品鉴赏、钢琴的保养及维护常识等课程,以达到教育部《指导纲要》中设定的对于钢琴学习的基本要求。笔者作为钢琴教师,个人建议增设一些与钢琴相关的课程,比如:钢琴教学法、钢琴调律、钢琴基础教学课程、钢琴演奏教学、钢琴伴奏教学以及钢琴演奏与钢琴伴奏的紧密结合等课程,以此形成钢琴教育教学体系。定期举办钢琴演奏观摩会,可以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也可以邀请钢琴名家来校演出,拓宽学生对于钢琴欣赏的眼界。甚至可以邀请在职中学音乐教师中的佼佼者来校传授实践经验,为学生未来从事音乐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针对钢琴教育教学的教材内容滞后的现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资质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学生程度不同,所教课程难度也要有所不同。高师钢琴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是为中小学及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的钢琴老师。这一目的对高师院校的钢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以钢琴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自身的素养不够的话,所教出的学生更是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高师音乐专业的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素

  质,这样才能够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恰当准确的指导。

  二、钢琴教育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钢琴教育教学体系”的概念

  “钢琴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这一教育教学体系中应包括对于钢琴的历史、钢琴的音乐历史、钢琴作品的创作过程、钢琴曲目作者的背景、中外钢琴曲目的学习、外国钢琴文化的形成以及中国钢琴文化的形成等等一系列的钢琴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让学生对“钢琴教育教学体系”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兴趣,拓展钢琴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与钢琴相关的整体素质。

  (二)“钢琴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实施

  钢琴教育教学体系应分为两大部分:钢琴理论部分和钢琴实践部分。钢琴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一些和钢琴相关的理论课程,这一部分为钢琴教育教学体系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作用。学生不仅要学会理论,同时,要在钢琴弹奏实践中去融会贯通。在钢琴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对于钢琴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升学生与钢琴相关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并在钢琴实践过程

  中进行不断的磨合、增强。钢琴实践部分主要包括钢琴演奏技能的课程,如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伴奏训练等课程。钢琴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演奏钢琴曲目,并促进学生理解钢琴音乐的丰富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是对其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提升。

  三、结论

  高师音乐教育是为我国中小学培养未来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其中的钢琴教育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新时期必然有新发展,新发展必然提出新要求,高师钢琴教育教学也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改革。因此,建立新的高师钢琴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势在必行。只有这样,钢琴教育才能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占据核心地位,并为我们未来的高师钢琴教育教学提供一个可供发展的方向。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探讨

  摘要: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理所当然应走在素质教育的前列,老师必须对教学法进行探索,积极采用研究性教学模式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初中音乐;教学艺术;教学思考

  近年的新课改让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饱尝了探索的艰辛。但是,如何让学生长期关注喜欢音乐课,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真正有所学,我认为,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师应不断探索的问题,同时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失误,循序渐进。下面我就谈谈几年来在这方面所进行的探索。

  1.研读领会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音乐教师首先必须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用音乐中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音乐审美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能够使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感,不仅使学生现在受益,而且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能够终身受益。因此,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学。

  (1)通过音乐理念教学讲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

  (2)通过音乐具体内容学唱,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对音乐的爱好,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音乐可以调节情绪。

  (3)在音乐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实践能力,通过欣赏我国传统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传统的情感。

  2.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它不仅具有其他学科所共同的认识功能,更鲜明的是以其“直指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具有不可替代的美育功能。由此可知,音乐学科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情感,通过音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发现、探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的基础上创造音乐;引导学生

  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充分发展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

  3.关注音乐、突出音乐课堂的音乐主体

  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倡学科综合”的理念已在音乐课中贯彻实施,与此同时,在貌似丰富多彩的美丽外表下,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离题内容的拓展,音乐综合课热热闹闹上演了不伦不类的拼盘课。有些音乐教师在谋堂上不敢涉及音乐知识,连最基本的识谱、节奏、听觉练习等也被舍弃。音乐课上学生或听音乐作画或随着音乐舞蹈,做游戏,课堂上热热闹闹,大家玩得很开心,表演得很尽兴,可问他们对歌曲本身的感知和记忆,却不得而知。面对这样的课,不禁要问:这样的课还像音乐课吗?难怪有的老师感叹,语文课用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渲染情境;美术课用音乐诱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激发绘画热情;体育课用音乐让学生感受韵律,增强肢体协调性,唯独音乐课不用音乐感染学生。音乐课违背了音乐的本质特征,变成了多种学科和手段的大杂烩。

  4.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法国一位著名演员曾说:“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由此看来,音乐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以唱歌为例,如《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保卫黄河》、《欢乐颂》等齐唱、轮唱、合唱歌曲,如果由教师一个人范唱,就不能表现齐唱的雄壮有力、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的丰厚和声效果。从人声分类看,独唱分为童声独唱、女声独唱和男声独唱,从基本音区看,有女中音和女高音、男中音和男高音等音区的不同。音乐教师是女性的,唱不了男声;是男性的,又唱不了女声。解决这些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因为只有它才能准确地表现体裁和音色,准确表现音乐形象。

  5.多元评价,增强自信

  教师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的情绪学习。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等。但是,评价不是生硬的,为了评价而评价。找准课堂评价的时机,评价才能在音乐课堂中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找准正面评价的时机。每位学生的音乐天赋都有差异,有的学生唱歌条件好点,有的则舞蹈好些,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一切

  表现,随时随地发现、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被欣赏的美好,从而更加有信心、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初中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要运用一切方法来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如导入激趣,课堂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及灵活多变的教法原则等。我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体悟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

  作者:杨海燕单位:泗阳县王集中学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教学论述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我们还应该看到:音乐学科虽然不是应试教育的急先锋,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出现了应试教育的特点,如:目前还有不少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乐队、合唱队的训练、舞蹈队的排练上,虽然推行素质教育多年,新课程标准也已经实施,但许多学校还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多增加几节文体活动课,培养几个“尖”子生,参加几个比赛获得几个奖项上,而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普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特别是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音乐教学总是从知识到知识,很少给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与活动的机会,放松了“能力”的培养。学校虽然经过

  多年的音乐教育教学,但除了在特殊节日表演几个节目、搞几个活动外,并没有培养出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更没有培养出音乐会的听众,缺少全面性和普及性。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标的实施就是要利用一切方法、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动手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合作探究能力,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创新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个平台上,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以此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此外,在知识高度膨胀的现代社会,人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都难以跟上知识的更新速度,加之科技、自然、人文知识日趋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在新课标中充分挖掘素质教育因素,不充分利用社会音乐实践,培养创新性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在中小学音乐学科中,教师必须从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转向培养学生的智能,即在注重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品格,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尊重学生的人格,发展个性,把全面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作为教学的中心。要达到这个目标,应做到以下两方面:

  1.树立培养全面能力、素质的质量观。音乐教学既要进行知识传授,也要进行技能训练;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技巧,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健康的审美情趣,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既要重视审美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又要重视审美教育的过程;既要重视在音乐训练中挖掘学生的潜能,又要重视开发、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既要重视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发展个性,又要重视尊重他们的人格;既要重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要重视培养他们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2.树立培养多元的人才观。为专业院校输送学生固然是教师值得骄傲的话题,但培养出懂音乐的各类型、各层次人才,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要知道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以整个民族人才素质的提高为己任。如果我国不同层次的建设者多数都能参与社会的艺术实践,懂得艺术的流派,并有鉴赏、选择、参与表现和塑造创新的能力,这才是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3.树立立体的教学观。全方位、多角度地综合考察整个教学过程,首先要增强教材教学的实践性。歌唱、配伴节奏、唱游、试唱练耳、多声部合唱的训练、本地特色音乐的实践参与(包括本地戏曲的演唱、演奏,本地特色乐器的演奏、制作,不同民俗音乐的掌握,等等)以及欣赏课等都

  是音乐实践,教师要在这些音乐实践中提出适当的要求,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受到美的熏陶。如乐器教学、地方戏曲的奏唱等都是很好的艺术实践,它的目的不在于掌握高深的技巧,而是让学生在合作练习中感受到和谐的美,集体协作的成功,以此来实现他们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满足,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同时,也增加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提高了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鉴赏和创造能力,这样,通过诸多的音乐实践,把立体的教学观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终,才能使学生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能力。

  二、在新课标背景下,建立多元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音乐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在音乐教学当中,要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不能随意进行或跳过音乐课程中,设置的社会访问、调查,乐器的简单制造以及配伴节奏等实践环节。相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运用研讨式、启发式、实验实习式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那种呆板、生硬、严肃有余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例如,在中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应先对作品的

  作者及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行简单的分析、介绍,并在播放欣赏曲目时,利用媒体设备配以相应的图片或动画,加深学生对音乐旋律所展示的音乐形象和意境的体验和理解,使学生在领略音乐自身美的同时,更深地体味音乐所蕴涵的情感和广阔的文化内涵。

  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二胡曲时,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作者阿炳的生活经历,了解阿炳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相关资料,在欣赏本曲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简单介绍、分析作者的内心世界,讨论《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旋律有可能出现哪些情绪化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聆听全曲,他们能够很快从旋律中体味到作者伤感的叹息、苦痛的倾诉、难以排遣的忧愁苦闷以及那难以抑制的激愤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此时,再引导学生深化到曲子的旋律、调式、节奏、速度以及每个乐句的最后落音时值等因素对音乐情绪的渲染和表现作用的分析上,逐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启迪他们的创新思维。

  又如,在认识、了解各种乐器及演奏特点的课程中,可让学生调查、访问本地特色音乐的渊源,拜师学习演奏(可以拜民间艺人为师,学习乡土音乐的奏唱)戏曲、礼仪音乐(祭祀、喜庆等方面的音乐)或演唱具有本地特色的民

  俗唱腔(包括地方戏曲、原声音乐等如陕西可学唱秦腔、信天游,吹埙、拉板胡、二胡等;甘肃可学习奏唱陇剧或陇东道情;东北可唱二人转;云南可吹巴乌、葫芦丝;山东可学吹唢呐和说快板;南方可学吹箫;河南学唱豫剧;广西可根据地方区域学习自己的原声唱法,等等),乡土民歌等,以此来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社会音乐实践,开阔音乐视野,感知音乐天地的广阔。要让音乐的美感染并激发学生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怀,从而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

  在低年级音乐课的“唱游课”中,教师应根据音乐的情绪、节奏,指导(或带领)学生用律动、游戏、歌表演和集体舞等形式,把音乐美用体态动作表现出来,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感受和体验到音乐美的存在。在“创作课”中,利用补充不同时值的音符连接原有旋律的创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和求异思维。如在│││2551│2—│25│321││║这个乐句中,可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填充不同时值的音符,使之与原由的旋律组成许许多多通顺、流畅、美妙动听且有新意的乐句。在“合唱课”的和声训练、多声部训练中,利用合唱的丰富表现力,给学生以旋律美、感情美、节奏美以及和声美等综合美感的熏陶,让学生从均衡、和谐、统一协调的美妙声中,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在“器乐课”

  中,利用器乐的演奏训练(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简单乐器,给歌曲伴奏,即敲击不同的器物配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及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机会。由此,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音乐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同时也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设计多元、立体的评价模式,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因此,要把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方法、手段当作实施新课标,贯彻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研究、完善,即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片面的考试方法和评价手段,建立多元、立体的评价方法和模式,从各个方面准确、全面地评价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如,学生的音乐评价方式可采用自评、学生互评,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在平等、民主、互动的评价中,共同承担促进被评价者发展的职责;也可以设计评价量表,从学生社会音乐实践的参与情况,调查、访问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技能、方法、情感态度方面评价;还可以从掌握地方区域特色音乐的奏唱情况,乐器的制作情况,特别是那些独门乐器或独门唱法的传承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

  能力,等等。总而言之,评价模式就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与知识探究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强化社会音乐实践,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逐步体验到音乐艺术美的奥妙,如气质美、节奏美、旋律美、艺术形式美,等等。只有不断地挖掘新课程教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素,才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及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培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使新课标下的音乐教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探究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教学模式设计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重要性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实践措施,其中包括体验感悟模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角色扮演,提高音乐课程的丰富性以及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等等。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化教育;音乐教育

  一、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设计的重要性

  (一)音乐教育游戏化设计能令幼儿更加愉快地学习

  热爱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具有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同周边的人和事物进行交流与互动。通过幼儿音乐教育的游戏化,不仅可以为孩子们创造出一个自由自在且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乐趣,从而消除对音乐课程的畏难情绪。幼儿音乐教育者需要将孩子的学习需求作为音乐课程的设计基础,认真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尽可能将他们的个性保留下来。此外,教育者应当结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和以往的教学经验来为幼儿设计出符合他们成长特点的学习环境,将那些不利的负面因素剔除出去,深入激发出幼儿的音乐潜能,让孩子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之前的“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

  (二)音乐教育游戏化设计能开拓幼儿思维

  截止到目前位置,我国绝大多数幼儿音乐教育的游戏化设计均以开发幼儿大脑为基础,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肢体的探索来了解音乐,通过自己的内心来理解音乐,同时在愉快轻松的

  氛围中来享受音乐。由于音乐游戏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开发性,因此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两个特点来满足幼儿的生理与心理需求。事实上,很多人在幼儿阶段中就拥有了非常敏锐的听力,在本能的驱使下,一些幼儿能够对音乐表现出快速的反应。

  二、幼儿游戏化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一)体验感悟模式,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将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教育者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让孩子们体验感悟模式,将他们对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育者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一段故事情景,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来完成交流与互动,通过音乐或非音乐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体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音乐艺术的审美能力。以歌曲《小蝌蚪找妈妈》为例。首先,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模拟池塘,在课程开始之前准备好道具,其中包括小鱼、虾蟹、蝌蚪、青蛙、荷花以及鸭子等等。其次,教育者向孩子们播放一段《小蝌蚪找妈妈》的配乐故事,提出问题:池塘里面的小动物好多呀,它们都在做些什么呀?再次,让幼儿根据音乐故事来展开讨论,同时说出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第四,让一部分小朋友通过动作或语言来模仿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教育者要在旁予以肯定和鼓励;最后,重新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的音乐,并让幼儿一同跟唱。

  (二)进行角色扮演,提高音乐课程的丰富性

  为了能够将幼儿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到课堂当中,教育者可以设计一些角色扮演类的音乐游戏,让孩子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将自己想象成音乐故事中的角色,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主人公们的情感变化。以《谁饿了》为例。首先,教育者要帮助学生理解歌词中的含义,将歌曲中出现的小狗、大灰狼等其他小动物的行为特点介绍给幼儿;其次,教育者在教唱歌曲时要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同的动物角色,并且要搭配肢体动作来表达角色的特点。例如在歌曲的第二段,孩子们可以集体扮演成成群结队的小狗,由教育者来扮演外出觅食的大灰狼,张牙舞爪地寻找自己的猎物。当大灰狼出现时,小狗们要一动不动地隐蔽在草地上,在大灰狼没有找到食物而灰心丧气地离开后,小狗们终于可以开心地玩耍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此首歌曲的节奏比较欢快,教育者应当适当调整角色扮演游戏的节奏,让孩子可以多次欣赏并转换角色。

  (三)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合作学习大致可以被分为个人体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以及合作表现这几个方面,教育者应当根据幼儿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来灵活地修改教学方案,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够得到自我展示的机会。以《小鸟捉虫》为例。首先,教育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小鸟头饰分发给每一位小朋友,让他们大致了解一下音乐游戏的主要内容;其次,向孩子播放音乐,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音乐内容的感悟;再次,当幼儿对音乐的内容有了大致的掌握以后,教育者就要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讲一下小动物都在做些什么?然后,将幼儿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他们根据“小鸟飞出窝”“小鸟捉虫”以及“开心回家”这三个段落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整合学习小组的意见,组织合作表演。

  作者:陆咏梅单位:东坎镇中心幼儿园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研究

  一直以来,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音乐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学科难以受到学校教育的重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松散和随意的现状,缺乏严格的教学要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了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打开学生情感的大门,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获得良好发展。

  1.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音乐教育对于学生智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依据科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器官、大脑等组织细胞在音乐的作用下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够促进人的左右脑保持协调,大大增强了大脑的记忆功能。同时,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均能得到有效的开发,有效增强了其感知力和创造力。其次,音乐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除了要教授歌曲的韵律之外,还要讲授歌曲的文化创作背景和情感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文化情怀和精神素养。第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音乐的学习通常在一个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这一氛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保持专注和热情,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认真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促使学生朝着更加自由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2.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

  2.1音乐教学难以得到有效贯彻

  目前,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中小学对于音乐教学认识不足,因而均把其设置为与正式考试科目无关的课程,有些学校的音乐课程只是摆设,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经常被其他主课程占用,音乐教育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教学实践难以得到有效贯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虽说,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但学校并未花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用于音乐教学的投入,日常音乐教学依旧出于突击应付状态,教学成效得不到有效的凸显。

  2.2音乐教学师资不够雄厚

  由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没有收到足够的重视,促使音乐教学师资力量不够雄厚,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研性人才比较匮乏。虽说不少学校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但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其差距较大,在知识面以及教学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拓宽和加强。

  2.3音乐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新课改背景下,对学生的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又要不断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为此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把握极其重

  要。合理且有效的音乐学习方法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然而,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和单一,对于音乐的学习主要停留在教唱层面,难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策略

  3.1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

  要想有效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首先应该从加强社会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开始着手,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育和课程的认知。中小学音乐教学处于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对于有效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2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投入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中小学地区,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音乐教育所面临的资金不足和设备短缺等问题,在保证学校基本教学正常运营的情况下采购相应的教学设备。与此同时,要确保音乐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学科教学教师的待

  遇处于同等地位,不断完善其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3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

  要全面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要充分挖掘教师的师资潜力,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要善于合理布局,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其次要不断促进教师进行合理流动,例如可以返聘退休老教师进行跨校兼课,同时在教育集团和校际之间实施音乐教师的双向流动。再者,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展定期的职业培训。一来中小学要尽量为教师多提供学习和深造的平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来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学交流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技能。4.结语总而言之,要想有效改变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使其迈向一个全新的阶段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为此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学校以及广大师生做出共同的努力。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结合现状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不断推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获得良好发展。

  作者:朱男单位:海门市汤家初级中学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初探

  摘要: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课程进程、各种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等层次,落实其目标和任务,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其课程建设中是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导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就高师音乐学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念和音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中其对于深化理论学习、知识的获取、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的获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突出应用为本、需求导向的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符合跨时代性和超前性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每一位教学论课程的教师所要必须研究和重视的问题。我们都清楚,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多年来一直都是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种种因素,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特别实践环节方面,在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上存在一些缺失。像有些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往往只是停留在“书面状态”,而缺少实践领域

  的感受。因此,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实现该课程高质量的重要保证。

  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尝试和探索,也是不断完善理论、升华理论的重要渠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十分鲜明,课程的学习过程为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序渐进。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许多内容,要通过实践环节去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的实践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种训练,检验理论学习的情况,提高学生在音乐教育、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指导,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为毕业实习及今后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打下基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的完整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专业能力形成是在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实现的,不仅需要实践来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实现构建。而我们现在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的教学由于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面缺少足够的认识,实践教学过多的只是侧重于的课堂某些环节,并没有真正从实践教学自身的需求出发,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实

  际的有机结合,课内、外教学结合,没有真正从整个课程出发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大大的影响到了实践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我们都知道,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是从教学实践中来的,其理论形成后又返回教学实践,对实践进行指导。离开了实践,学科教学理论就会显得空泛无力、操作性不强。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式地做走过场的实践练习,那既没有实践效果,也就实现不了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体系在保证和贯彻实践教学内容实施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课程进程、按各种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等层次,落实其目标和任务,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形成基本的能力。实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会学生“做”。学生通过实践对课堂上所学的理论与课堂教学技能进行验证、掌握,感知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认识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学,从而从“认识”、“理解”变为“会做”。

  二、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音乐学专业实践教学应体现以专业理论为基础,以教育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建设,应在课程中突出利用实验实践的教学方式来

  进行教学的特点,运用实验环节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教育理论运行过程中的实际经验和感性知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践理论部分,而是实践技能部分。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在层次上,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践为基本实践;第二层次实践包括课堂教学的基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如教案的撰写、教学目标的设计、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等等;第三、四层次实践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为主,更多的是在针对具体内容、具体案例进行实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围绕培养目标,把实验实践教学具体目标分解为两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来实现,突出基础性训练、综合性训练和开放性训练,并按照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实践相结合、单元理论实验实践项目与选择性实验实践项目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原则,优化实验、实践项目,合理筛选实验实践教学内容,重点是合理设置证据实验、案例教学、模拟课堂、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建立起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实践比例适当、实践课程模块化的实践体系。

  三、实践教学构建的基本原则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从学科角度出发,应当体现出对学校音乐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思路及其目标实现的唯一性,真正体现出实践教学的价值意义、科学性和符合音乐教育特征方面的可操作性,要真正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能力培养的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方式改革为目标,突出课堂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包括教案撰写、备课等方面。据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上要依据这样几个原则: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即在理论教学中将实践环节一同设计,以理论教学所涉及的知识为实践内容,让实践为理论学习服务,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然结合,防止单纯的理论或单纯的实践。这样,理论和行动才能一致。②系统性原则。即要求把整个课程的实践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出发,设计各分支的实践教学,使整个实践教学完整、平衡,具有层次性,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实践体系。因此,在构建时,应该将各个分支的实践放到大实践的整体中去权衡,以整体实践的总目标来协调各个分支的目标。③分类整合原则。依据课程的不同内容把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不同类型,抓住内容与内容之间的特点、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之间的联系,从整个课程领域出发,将实践教学加以统整合与设计,确保实践教学的整体统一。④能力评价原则。即从实践态度、解决

  理论学习问题的实践能力、课堂问题查找的实践能力和课堂教学技术操作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笔者认为,实践体系能否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作用,只能通过实践反映出来。实践中所呈现的一部分是学生自己的实际表现,另一部分是评价者通过自己的观察所看到的、感受到的。能力评价标准应贯穿整个实践过程,以实践为主线,评价所有可能涉及到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四、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设想

  1.实践教学体系

  过去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的实践教学体系,由于受传统音乐教学思想的影响,一直把单纯的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教学内容依附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上。而实际上,这些应当在实践训练中反复练习才能获得,否则,就违背了音乐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为了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改变传统做法,优化重组课程内容。以基础理论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四部分构成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照教学的进程,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配合理论与典型案例、课例录像资料、设计案例主题例选、课堂见习、专业实习等,形成与理论实践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不同的内容上,可做适当变换。小学音乐教

  学内容以歌唱和综合游戏课为主,初中音乐教学内容以歌唱课、欣赏课和综合课为主,高中音乐课程以音乐鉴赏课内容为主。对实践教学层次体系的改革,主要是按照课程培养目标和学习内容的要求,按初、中、高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形成不同层次、突出应用能力的实践训练。初级层次主要是以基本理论内容的实践训练,配合选用与之相对应的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实践训练,重点强化学生的基本能力,积累实践认识。中级层次主要对学生进行专题设计训练,比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案的正确书写,让学生多讲、多写。多讲主要是学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陈述,在强化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拓展设计的视野。多写主要根据所布置专题任务,用所学的知识写出教学设计的设计理念。高级层次主要是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践训练,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际实习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另外,许多学校为了激励师范生重视基本教学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提高未来教师的执教能力,举办各种教学竞赛,如课堂教学设计竞赛、微课比赛、说课比赛等,这也可以划到高级层次的范围内。在这些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实践活动中,把教学实践能力的建构循序贯穿在全过程。

  2.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以学校音乐教育导论课程教学“理论为引导,实践为关键”的特点为突破口,重点解决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解决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基础音乐教育需求不适应的问题,从纵向和横向二个维度,通过教学设计课程资源库的构建,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建设。纵向方面,主要从基础理论知识出发,到设计实践环节与学生能力的构建,并通过专题实践、课堂教学专题设计、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横向方面,借助案例教学、模拟课堂、现场教学等多样化的训练手段,持续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上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精选实践内容,保证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课堂教学技能视域下音乐课堂教学实践内容,强化专业特色;创新思维的启发与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结合基础性实训、综合性实训、设计性实训不同层次的实训项目,调整内容,突出学生创新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的能力。将实践教学体系真正发挥出总体功效,真正起到驱动、引导的作用。

  3.实践教学组织和考核

  改革实践教学的组织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如何安排课程教学进度、教师的遴选、备课、学生学习的检

  查与学习后的信息反馈等,都需要考虑细致,合理安排。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圆满完成,同时又约束和规范学生实践的行为。否则,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计划就难以实现。实践教学的组织要依据这样两个条件,一是遵循整体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学总目标保持一致;二是统筹实践教学与理论密切结合。这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存在哪些问题,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就具体内容来说,实践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从目标上来看,要充分体现培养能力为主的教育理念,凸显能力的培养,以学生“能干什么”作为整个实践教学的中心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灵活参加。学生通过实践环节,一方面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另一方面培养自己教案设计、目标的制定、备课等实践能力。由于与普通的理论教学有明显差异,因此,实践教学的考核不能简单地用分数做测度。考核过程应对学生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包括实践的前期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态度,以及实践结果等。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表现以及所呈现出的能力进行评判,从实际设计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的形成、综合素质的提高进行综合考核。例如,在音乐教学设计这类实践训练强调的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其考核除

  了要体现对实验理论的掌握外,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出学生在实践方法、设计理念、具体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和能力。

  4.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为了使实践教学能更好地开展,要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地域优势,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选择最为合适的中小学作为实践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上,结合自己学校实践教学特色,与实践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通过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为学生提供鲜活的实践场地;配备相应校外指导教师,开展多层次的实践训练,借助实践基地多功能设施和相应的资料,进行专业化的训练,营造“教学实践”的训练环境。

  作者:冯巍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的思考

  摘要:曲式分析为高校音乐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更好地基于曲式结构这一角度来对音乐作品形成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地欣赏与表演作品奠定基础。但目前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由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单一而使得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音乐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以及优秀

  音乐人才的需要。因此,本文就当前高校音乐教学中趋势分析教学现状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曲式分析教学;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建议

  曲式分析为我国高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就学生是否能够较好较快地掌握必要的音乐分析技能以及理解音乐作品极为重要。此外,该课程还是考研必考科目与作曲技术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曲式分析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曲式分析教学效率的提供参考。

  一、教学现状简析

  (一)教学内容较为单一

  我国当前曲式分析教学内容多为我国传统音乐、西方古典时期到19世纪的音乐与建国后所创作的音乐,而对现代作曲技法所创作的“新音乐”与经典的流行音乐分析范例较少1。其传统教科书选编的谱例,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阐释同实际作品分析相结合,将各类典型的曲式结构较为详尽地向学生展示,但受篇幅限制,很多优秀范例被删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见多识广。再者,传统教科书选编的谱例中,很少有中小学音乐教材里的内容,作为音

  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常常在实习期间和走向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新时期下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使得此门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教学实践环节呈现分离、脱节状态。

  (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音乐分析技能是曲式分析教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学生在进行大量音乐作品分析后方能熟练掌握相关分析技能,唯有阅读与聆听足够的音乐作品方可有效提高其对音乐作品的认知能力与分析能力。然而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其教学方式通常是由小型至大型曲式结构的学习,从逐句至端部的划分,听力及识谱相结合这种分析方法。此种传统授课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一两年后仍然难以较准确地对音乐作品进行判断。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授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单一的不良影响、当前我国高校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效果欠佳、过于繁重的理论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由于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同教学实习、教学实践的内容有偏差,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普遍积极性不高。

  二、应对措施分析

  (一)教师引导,学生为课堂“主角”

  确保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教师适当加以引导,进而促进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在曲式分析教学中,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创作的作品拿来分析,对其所作作品通过小组讨论及互评的方式,来提高其对曲式结构的深入了解与更好的掌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2014年,佳木斯音乐学院教师通过开展学生作品互评互选、班内及班级间讨论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对其创作作品、相关的曲式结构知识等进行更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此举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与音乐作品分析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其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内容

  在曲式分析的学习中,首先应对展现共同规律的相关曲式结构原则以及最基本的曲式类型加以掌握,在此基础上实现举一反三分析实践,而后才可对各类复杂的曲式现象进行合理解释。在分析中应当多从音乐的组织与发展逻辑角度来对其构成进行理解,对部分限定曲式程式则不必过于较真。所以,曲式结构类型限定既涵盖了抽象性又涵盖了包容性;既涵盖了变化,又不对特例进行盲目强调,使得学生可通过对基本类型与特例间关系的对比来对分析中出现的难题灵活应对2。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欣赏乐曲、教材歌曲谱例的适当引入,让

  学生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将来更好的适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成功走向音乐教育岗位。

  (三)采取“视听一体化”教学手段

  要实现“视听一体化”可采取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将大量谱例及音响录入到课件中,为视听化提供实现的前提,还可增加学生阅读量。尤其是部分较为复杂的谱例可使其分析讲解更为直观,如此学生便可通过视觉与听觉双重感受来对音乐作品进行解读,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并且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将作品中各细节部分写作特点更为准确地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为确保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能够积极互动,授课中教师的创造性及感染力、课堂组织艺术、教师的应变能力等均是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3。因此,采用“视听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曲式分式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2012年,南方某音乐学院专业教师通过采用“视听一体化”教学模式,适当增加课堂信息量,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将部分经典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中供学生分析讨论,通过此种教学方式,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均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四)灵活布置课后作业

  在传统教学中,该课程作业内容多为根据某一作品写出相应的曲式分析报告,学生课后独立自主完成,但实际情况学生作业抄袭现象频频发生,作业在学习中应用作用难以发挥。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与作业布置中通常选择的是部分极具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学生在教师讲解后能够理解,但其独立完成时则极易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处下手。因此,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进行灵活调整。例如,佳木斯音乐学院教师通过让学生对其所分析作品进行自主选择,既有效防止抄袭,还使其独立分析能力得到锻炼;此外,部分教师通过给学生布置某一主题动机并要求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曲式结构创作,帮助其增加对某一曲式结构进行更为深入透彻的了解,从而达到锻炼其作曲能力的目的。

  三、结语

  新时期下教育事业与音乐事业的整体进步,整个社会对优秀音乐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曲式分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其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极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多从传授知识这一角度来讲授该课程,对学生音乐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不足。因此,对该门课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于该课程教师而言,明确该课程价值及重要性,转变自身角色,积极探索教学新内容,改

  进教学手段,灵活布置课后作业,是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这在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曲式分析教学中极为重要。

  作者:孔苑苑单位:石河子大学

  音乐教育教学论文: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浅谈

  摘要:高校音乐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能够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同时通过音乐的培训和欣赏,增强身心的愉悦感,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本文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现状入手,简要浅析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现状;音乐教学;创新

  高校音乐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音乐作为文化的载体,以它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为全世界所共知,因此被称为为世界共同的语言。音乐的种类很多,但无论哪种类型的音乐都是人类情感的具体表达,都能从节奏和旋律中找到和创作者的那种共鸣。高校音乐的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欣赏的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一、我国现代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提出,音乐教育等艺术类的教育教学作用被大家共知,尤其是近年来文艺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使音乐教育教学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分类和课程体系的建立也带动了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学科划分使得音乐教育更加专注于专业的建设,建设也更加具有针对性。而音乐课程体系的建设则标志着音乐教育已经从单纯的教育教学向教育教学、音乐研究、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等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教学转变,教育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因此,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代音乐教育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偏差。

  二、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偏差。具体表现为:

  (一)高校领导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课程的安排规划和管理缺乏合理性。高校领导在课程安排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决策作用十分明显,因此,高校领导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音乐教育教学等艺术类课程的走向。通过目前音乐教学教学在大学教育课程的比重可以看出,音乐教

  育教学的比重还比较低。尤其是对于一些工科类的院校,有些专业虽然也有音乐等艺术类的选修课,但由于课程安排较少,部分学生甚至连乐谱都不能真正了解和掌握。其次,部分高校的领导认为音乐的实用性不强,逐渐将音乐等艺术类课程边缘化,而将过多精力和精力投入到热门专业课上。由于缺乏必要的重视和投入,音乐课程的体系和管理制度混乱,课程安排和管理也缺乏合理性和针对性。此外,对课程的反馈和评价也缺乏必要的监督,这样是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音乐素养达不到预期目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软件和硬件资源匮乏,师资力量需要提高音乐教育教学由于自身专业的特殊性,需要专门的乐器和多媒体等视听设备等,此外,音乐教育教学发展也离不开软件资源的支撑。就目前的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来说,音乐教育教学的资源分配还不均衡,各院校的音乐教育资源也不尽相同。艺术类院校的音乐资源比较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也比较齐备,而工科类院校或科系,音乐教育教学的软件和硬件资源则相对匮乏,甚至部分和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教育教学资源,没有设定相应的音乐软硬件设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音乐教育教学的另一关键因素是师资力量,而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成败。艺术类院校的音乐师

  资相对于其他院校和科系的师资力量来说比较雄厚。而有些院校的音乐教育教师则相对薄弱,甚至部分院校或科系缺乏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学的教师,这就使得部分院校或科系无法开展正规的音乐教育教学。部分院校的老师是通过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或转业过来,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也使得音乐教育教学很难取得成效。

  (三)现代高校的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旋律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和艺术欣赏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前音乐教育教学的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教学的方式单一,缺乏必要的创新。目前音乐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又以教师为中心,高校的音乐教学以理论为主,理论实践课程较少。另一方面,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从而使得教育教学的效率比较低。

  三、针对音乐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应该对音乐教育有足够的思想认识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压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的重要教育课程之一。此外,音乐对于学生心理等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学校应该对音乐教育教学有足够的重视,

  在课程安排和音乐教育教学管理方面,也要科学进行规划和科学安排。

  (二)提高软件和硬件配置,加大对师资的投入。提高软件和硬件配置,加大对师资的投入,是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软硬件的配置和师资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教学视听设备的投入和软件的开发及利用。此外,还需要对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化的培训和引进。对音乐教师的评价和监督也需要学校制定科学有效地标准,实行优胜劣汰的上岗制度,对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和必要的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三)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创新能力。音乐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兴趣培养入手,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利用多媒体的影像音乐和传统的舞蹈方式相结合进行授课,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能从视觉、听觉等感官增加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学的创新能力,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对潜力的挖掘,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创新目的。总之,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音乐教学的重视,音乐教学等艺术类教育教学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尽管现在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偏差,但随着教育教学改革

  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这些问题也会教学实践中逐步解决。作者:周莹莹单位: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编号:21969

  

  

篇十一: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浅谈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开展素养教育,除了基础教育课程外,还需要重视艺术学科教育教学,例如音乐。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提升,音乐教育必不可少。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欣赏是感受音乐带来的美感,培养学生审美观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音乐中的欣赏课教学为例,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力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美育教育

  引言:在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始终贯穿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中,是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欣赏的过程中,要体会音乐内涵,并透过音乐学习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现净化学生心灵、丰富思想、健康心理的目的。以下就人教版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一、情感体验法

  在进行音乐欣赏体验时,通常是借助听觉为感知音乐这间声音艺术。基于喾一的情绪出发,通过为学生营造适宜的情境的,让学生基础情感出发,触动学生的体验感,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形成自己独到感受,有利于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素养的培养。对于音乐作品来说,由于很多时候并不是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与理解水平,应该多运用直观可见的方法向他们传达歌曲的内容。比如利用一些图片或是道具等方式让学生清晰的理解出音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意境。

  例如:在进行《中国功夫》作品欣常教学时,教师利用直观的视频或者图片来直观展相关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可以让学生学一学,演一演,对中国功夫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体验。利用这种方法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中国功夫传达出的意境。再如:教师组织创设模拟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并亲身感知音乐,例如《踢毽子》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参与“踢毽子”

  游戏,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踢毽子”后的感受,表达游戏后愉悦的心情。基于真实的情感体验来投入欣赏学习中,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故事引导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总之教师利用学生亲身的体验来深化路易毽子欣赏课的中心思想与情感基调,利用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活动来辅助教学活动与目标的实现。

  二、比较欣赏法

  音乐作品丰富多样,作品间具有共性与个性,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可以采用比较策略展开音乐欣赏,对学生思维与理解进行锻炼。例如:基本要素比对,也就是对音乐的基本特点,力度、旋律、节奏、节拍、调式以及和声等等进行比对。在欣赏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我的祖国》中的《红旗颂》和河北民歌《小白菜》时,教师可以分别两个作品的曲谱展现出来,让学生有听旋律的同时,结俣谱例,通过对比理解并感知其中存在的差异性。《红旗颂》是一首管弦乐合奏曲,在乐曲的引子部分嘹亮的小号就奏出了高亢的号角声,又由弦乐奏出红旗主题,宽广辉煌的旋律把人们带到了幸福激荡的回想中。而《小白菜》的旋律由于是由高到低,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助、凄凉感。由此可知,旋律走向的不同,使得音乐给人的感受也不相同。再如:不同体裁形式比对,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作品中的情绪。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这两首音乐作品体裁进行曲与舞曲进行欣赏对比,感受它们所表现出的不同音乐欣赏体验,进行曲振奋人心,节奏规整,而舞曲给人一种欢愉的情绪体验,律动感强。其次相同体裁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婚礼进行曲》,虽然它们体裁形式相同,但所表现出的音乐风格却完全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人一种气势恢宏激动人心的感受,而《婚礼进行曲》让人觉得神圣庄重不可侵犯。利用体裁形式对比法,会收到非常良好的欣赏效果。

  三、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法也可以运用到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布置合作任务,然后最后以两两沟通合作的方式,将所需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获取,甚至展开实验或调查,一起将任务解决。利用合作探究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欣赏音乐的教学目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例如:在对民歌进行欣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利用各种途径去搜集整理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歌,让学生切实

  的感受它们的特点。《五十六朵花》中的《送我一支玫瑰花》欣赏教学时,教师提前布置学生整理有关维吾尔族的生活方式、音乐风格、舞蹈类型、体裁形式等信息,然后请同学们对自己找到的信息进行分享。最后布置小组实践活动,请同学们选择演讲、话剧或者舞蹈等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思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总结

  通过本人的教学实施,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实际的运用,通过欣赏音乐作品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对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教学要求与新课标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相符,是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必经之路,需要加强重视力度。

  参考文献

  [1]李少菁.试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J].学苑教育,2021(26):8586.

  [2]叶枫.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措施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09):90.

  

  

篇十二: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美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

  略研究

  摘要:通过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贯彻美育理念,能够对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有效培养,进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因此,教师需结合美育理念,积极创新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美育;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美育主要服务于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的培养,而小学音乐欣赏课则是实现美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师需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巧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对音乐之美切实感悟和体验,不断优化美育成效。

  1配合体态语言,引导学生感悟美

  受身心发展的限制和影响,部分学生难以充分感悟到音乐作品的美。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结合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内容,通过体态语言的展示和丰富,帮助学生充分感悟和体会。如《羊肠小道》这首作品欣赏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旋律,对骑驴动作进行模仿。小学生大多好动,自然兴趣高昂,积极参与进来,动作幅度较大。教师接着引导:我们现在所行走的道路十分狭窄,两边皆是悬崖,稍不小心,就会跌落下去。听到这样的话语,学生马上减小了动作幅度,且保持凝重的神态。通过体态语言的配合,学生能够对旋律的优美、变化充分感知,进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体态语言的作用,合理调整语言和语速。针对抒情类音乐,教师可采取平缓的语速。若音乐气氛较为紧张,则可以实施加快语速,或者适当升高语调。同时,搭配相应的面部表情,或开心、或忐忑、或害怕等,这样能够优化学生的聆听体验,不仅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也可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美充分感知。

  2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美育情境

  通过在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基于图片、视频等多样化形式生动展现音乐内容,将美育情境创设出来,促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音乐作品,感悟音乐作品的情感。例如,学习《歌唱祖国》这首作品时,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们生动展现祖国的发展历程与伟大成就。小学生缺乏历史基础,单单依靠旋律和歌词,难以对祖国的伟大以及歌曲的情感充分感知。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全面、生动呈现祖国发展状况,能够深化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自身的爱国意识。再如,欣赏《只怕不抵抗》这首作品时,可将日军侵华方面的图片展示出来。教师给予必要的解说:“日军无恶不作,残杀中国人。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同御敌。很多小孩子也参与进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后,教师向同学们展示儿童团的一些图片,包括送信、巡逻等等。“为了歌颂这些儿童,洗星海先生专门创作了一首歌曲,你们想要听吗?”在本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情境得到了良好创设,不仅学生学习欲望大大增加,情感情感又得了显著升华。情境创设实践中,教师需认识到信息技术仅仅发挥辅助作用,而是要将陶冶感情作为情境创设的出发点,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能力所符合,这样学生的创造动机方可以得到诱发,进而结合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感知到的音乐内容进行描绘,促使审美教育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3丰富教学活动,优化学生课堂体验

  为适应小学生爱玩的天性,教师在音乐欣赏课中,需打破单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和限制,将多样化教学活动组织起来,以便促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得到增强。选择的课堂活动形式,需与学生性格特点所符合,且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可以得到增强。例如,欣赏《乌鸦与狐狸》音乐作品时,可将音乐剧表演形式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分角色扮演乌鸦和狐狸,这样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音乐剧涵盖了对白、表演、舞蹈等较多形式,要求学生通过紧密结合台词、音乐和动作,将故事情节、歌曲情感等展现出来。教师需引导学生对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神态动作等进行揣摩和分析,进而高质量的表演出来。学生通过热情参与,能够对音乐之美充分感悟。再如,学习《只怕不抵抗》这首歌曲时,教师可设计竞赛活动,结合班级学生情况,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分组演唱,唱的最好的小组获胜。这样能够将学生的竞争心理利用起来,促使教学任务得到高效完成。

  4鼓励自由编创,畅享自由之美

  音乐创作活动的开展,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将音乐编创活动开展下去,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在自由创造和体验中感受到音乐之美。其中,音乐编创的形式较多,教师需结合音乐作品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与应用。以《羊肠小道》这首音乐作品为例,教师可先将三个乐句对应的画面展示出来,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对歌词进行自由编创。由于画面涵盖了丰富的信息,学生创作出来了多种多样的歌词。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对这些歌词进行美化,然后分别在黑板上书写,由其他学生确定出比较适合的歌词。之后,播放本首音乐作品,学生们依据创作出来的歌词进行演唱。由于这些歌词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因此能够将个人情感充分融入进来。而针对《单簧管波尔卡》这首作品,由于其情境较美,教师则可鼓励学生根据音乐节奏,自由创编舞蹈动作。创编之前,教师首先通过语言表达,将动人的情境描绘出来:春天的早晨,阳光十分柔和,露珠在叶子上来回滚动……。学生依据这一情境,设计相应的舞蹈动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舞蹈潜力得到迸发,审美能力显著培养。面对同样的音乐作品,学生会有差异化的感受形成。因此,编创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坚持自由、开放的原则,给予每一个学生鼓励和赞美,以便让学生获取愉悦的创作体验。

  5结语

  综上所述,美育理念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较大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准确把握美育的原则和目标,优化课堂流程设计,从多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感悟音乐之美。同时,要通过课堂活动的科学实施,帮助学生深化美的体验,以便促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显著培养。

  参考文献:

  [1]唐竞航.小学音乐课堂上的美育教育[J].读天下,2018(16):249-249.

  [2]袁颖.从美育视角谈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12):27-28.

  [3]孙青睿.美育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欣赏课堂建构[J].黄河之声,2018(3):107-107.

  

  

篇十三: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首先要熟悉音乐反复聆听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备课备课时多做加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和音乐相关的资料上课时要多做减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法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最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究

  摘要: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輔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因此,音乐欣赏课重在聆听,运用不同的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去聆听。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方法;律动;图谱;演唱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老师们上唱歌课的多,欣赏课涉及的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老师们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听,课堂上坐不住。所以,很多老师平时要么回避欣赏这个教学内容,要么随便放给学生听一听,把“音乐欣赏”上成了“听音乐”,这下学生们就更觉得音乐欣赏课“没意思”、“听不懂”、“没兴趣”了。面对这些现象,我不禁开始思考:如此美妙的音乐为什么不能吸引学生?是因为音乐太深奥,还是因为学生们缺乏音乐细胞?这究竟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学生们的问题呢?

  音乐新课标明确指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因此,音乐欣赏课重在聆听,音乐教师要在教学中,学会运用不同的欣赏教学策略与方法去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因为,音乐不去听就不叫音乐,音乐不会记就不能形成能力,听记音乐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在音乐欣赏课中常用到的三种教学方法。

  一、律动欣赏法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之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显现。”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律动是他们喜爱的方式之一。

  《铁匠波尔卡》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的欣赏曲。乐曲采用D大调,2/4拍,复三部曲式。曲子轻快活泼,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的劳动的情景。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为:通过多种形式参与乐曲的听赏及表现活动,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感知乐曲三段体结构。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通过律动欣赏法,配合上音乐的节奏设计了铁匠擦汗、甩汗、打铁的律动,把学生引入音乐情境中,感受音乐主题的变化。

  同样,在三年级上册《森林的歌声》欣赏教学中,乐曲有三个音乐主题,这三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出现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为了解决教学难点,我分别用指尖拍手、双手交替压腕、双手画圈的动作来分别表现不同的三个音乐主题,学生们一边聆听音乐一边律动,在自然、轻松的表演中很快就发现了音乐主题各自出现的次数和出现的顺序。

  这样的教学方法还特别适用于一些较大的音乐作品,如:小学六年级下册的《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全曲时长6分多钟,我在上本课时,学生一共完整聆听了三遍乐曲,时长近20分钟。怎样让学生在充分聆听音乐的同时,还始终保持主动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律动欣赏法就起到了很好的调剂作用。在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启发、引

  导,学生们为音乐主题一创编出模仿植物生长的律动,让学生们带着:音乐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当音乐主题一出现时请用相应的律动表现出来。这个学习任务去聆听音乐,既能让学生全神贯注的始终关注乐曲,却不感到疲累,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乐曲曲式结构这个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欣赏教学中律动的核心是听,不仅要有理解地听,还要有表现地听。但是,我们的音乐欣赏课不是舞蹈课,千万不要过分要求动作技巧,只要学生的动作与音乐产生关联,并合上音乐节奏即可。

  二、图谱欣赏法

  如果说律动是用动作反应听到的音响,那么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音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好方法。

  图谱能化抽象为具象,可以轻松、完整地表达出对乐曲的整体感受与理解。如:《春之声圆舞曲》音乐主题一,我用密集、上行的波浪线,表现音乐中快速、连贯、不断上行旋律,用小圆点表现变化、跳跃的旋律,将音乐要素与图谱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双重方式感受乐曲所表现出的生机盎然的音乐形象。

  三、编唱欣赏法

  音乐欣赏不仅只有听,还必须与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这里的唱,指的是演唱音乐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为表达自己的主要感受而设计,主题旋律往往多次反复出现,演唱主题有利于学生熟悉音乐主题,把握音乐的主题形象,为听辨题的变化和重复做好铺垫。

  现在有许多音乐家都将著名乐曲的主题,或者著名的乐曲填了词,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的使用。没有词的乐曲主题,我们可以让高年级的孩子直接演唱主题旋律的唱名,低年级的孩子用单音来模唱的方法。或者音乐教师根据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创编歌词演唱,这样既便于记忆,又丰富了音乐表现的形式。

  如:结合《铁匠波尔卡》音乐所表现的铁匠形象,为音乐主题创编歌词——“叮当叮当︱铁匠干起活来︱嘿哟嘿哟︱真快活︱”。用《狮王进行曲》音乐主题改编出《狮王之歌》——“我是森林|之.王狮子|我的叫声吼吼|吼---|小动物由|我.来保护|我们都是好朋|友---||”。将动物、植物、昆虫写入《森林的歌声》音乐主题中——“夏夜的森林,小鸟|飞,虫儿叫,青蛙|荷叶下面睡大|觉---|种子发芽了,伸伸|腿,弯弯腰,蒲公|英随着风满山|飘--||”。教学中,围绕歌词将朗诵、表演、演唱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在突出和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让音乐主题旋律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当然,教师需要把握哪些乐曲能用来演唱,因为有些音乐作品的主题,速度极快、音域极高,变化音特别多就不适合演唱。

  总之,要想找到欣赏教学的突破口,让音乐欣赏课“活”起来。作为一线老师,我们首先要熟悉音乐,反复聆听,在此基础上再开始备课,备课时多做加法,尽可能多地收集和音乐相关的资料,上课时要多做减法,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教法,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互结合、融会贯通,最终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独门绝技。

  参考文献:

  [1]赵慧颖.试论音乐兴趣培养[J].艺术教育,2006,(03).

  [2]程建平.音乐教学中的“听”之见[J].中国音乐教育,2009.5.

  [3]王艳芳.带上小耳朵出发:小学经典乐曲赏析36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10

  

  

篇十四: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探究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通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审美意识以及高尚情操的培养,是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策略

  引言

  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极具复杂性的心理活动,其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内涵均有较高要求。对此,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指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切实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1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听觉灵敏度的训练

  任何训练均需讲求适当的方法。如在教导学生该如何识别音高音低时,教师便可舞动自己的手臂,当发出高音时双臂上抬,低音双臂下垂,以此给予学生视觉与听觉上的感受,这能帮助学生有效辨别音高。此外,教师还可借助各类教具,诸如用钢琴弹出不同音度的音高,而要求学生以双臂抬起与下垂来标示音高音低。同时,训练过程教师还可让学生将眼睛闭上,如此既能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音度辨别,又能避免学生之间彼此模仿。而在训练学生识别音的强弱时,教师亦可采取其他方式来配合教学,诸如以兼顾或配合动物玩偶来表现音的强弱。具体的表现方法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如在教学途中搭配玩偶,教师可搭配音乐,用玩偶张大嘴巴来表示强音,而弱音则以玩偶微微张嘴来表示。除此之外,在无道具的情况下,教师亦可运用自己的肢体作用。如在表现强音时动作略显夸张,而弱音则以缓慢的动作来表示。当然,学生的表现也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大声喊叫来表示强音,而弱音则轻声哼唱。如此一来,学生才真正参与到了课堂之中,继而也能让他们正确区分强弱音。

  2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不同音色的识别

  音乐欣赏当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最关键的环节,而欣赏音乐并非仅是简单地听声音,而是要在欣赏的同时辨别出不同音乐的音色。要知道,不同声音的产生是需基于相应的先决条件,且发生于物体运动之间,始终有着相关性。对此,若学生仅是运用自己的听觉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则判断的准确度必将大打折扣。对此,教师可首先从音乐的辨别开始。最初,教师可运用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声音,而学生在此阶段也仅需识别各种声音的区别。之后再提升难度,如在运用打击乐器的同时加入旋律乐器的音色,而后让学生分别说出听到的声音都是哪些物体发出的。当然,教师还可采取游戏的方式,一来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来则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如在欣赏歌曲《小鸭与大灰狼》时,教师可在学生欣赏完音乐后向其提问,如该音乐总共发出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又是用哪些乐器来模仿的?当然,在欣赏中途,教师还可要求学生来扮演相关角色,一来可达到以游戏来增添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二来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创造力。后当学生对不同音色建立起一定的概念后,教师再顺势将乐器图展出,之后的乐器音色辨别教学也便水到渠成。最后,当学生能辨别出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后,教师再将之具象化,如以乐器音色来代表某种动物形象,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作用下,学生对音乐节拍的感受也将变得直观,这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必是大有助益。

  3过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来展开教学

  欣赏音乐也不能漫无目的,而是要基于明确的要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思考怎样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将精力集中在音乐之上,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从中获取到有效片段。这些均需经过音乐实践方能达成。对此,教师可基于音乐的主线将音乐贯穿到整个课堂,而后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实践来展开教学,如此既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又能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对音乐形象进行强化。而上文中我们提到,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形象,关键便是要有一个具象化的事物。对此,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抑扬顿挫的声调来让不同事物发生不同的声音,这样既能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聆听兴趣,又能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让学生更容易获知其中所包含的音乐内涵。如在欣赏《那不勒斯舞曲》时,为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又可搭配图形谱,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音乐结构,二来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音乐潜藏的

  情感,这对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而言自然大有助益。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欣赏教学不能仅是围绕听音乐学知识,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各类音乐实践活动中,以此方能赋予他们直接性的经验,继而在促使他们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4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结合

  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教学的结合已成为了音乐课程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教学中积极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并通过其数据库以及演示功能的发挥,实现学生音乐学习资源的优化以及学习视野的拓展,并在形象生动教学情境下,对音乐作品进行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促进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提升。

  5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综合评价机制的优化

  评价环节既是这次任务的总结,同时也是下一次教学任务优化调整的依据。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环节发挥着重要的教学功能。因此,在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进行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进行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教学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完善,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评价主体地位参与到课堂评价环节之中,对于自己或其他同学的欣赏效果、课堂表现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这样不仅增强了课堂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极大地促进了学生欣赏教学效果的提升。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低学段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开展演唱、演奏和创编等实践活动,其核心目的当是为了发展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当然,学生也只有积极地参与到各种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方能对音乐产生直接的感悟,继而在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亦能掌握与之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并最终为其音乐内涵及素养的提升奠定牢固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上好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2020(31):92.

  [2]吴晓熠.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208-209.

  [3]何丽娟.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图谱的运用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8):82.

  

  

推荐访问: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 音乐欣赏 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