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案【10篇】(完整)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2-12-17 11:45:02 本文已影响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教案【10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案【10篇】(完整)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移、旋转分别拼摆成*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了*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你们看,(屏幕出示三个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三角大?哪个三角小?(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三、新课:

  (一)好,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样每个方格表示1*方厘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请你数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到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方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那你们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既不方便,又不精确。

  像一块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你真聪明

  师: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张老师把这一张长方形纸这样对折,对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呢?(老师把它剪开,重叠)我们会发现这2个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

  (二)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拿出给你们准备的2个直角三角形 、2个钝角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叠起来,发现什么?(重合)说明了什么?(2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2个……)

  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1、先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长方形、*行四边形、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吗?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请拼成*行四边形的同学来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拼的?(同学演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脑是怎样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吗?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想一想,能把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说说我是怎样拼的?分别请2个同学上台演示。(能吗?)说得真好

  3、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行四边形)谁能把这句话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齐读 回答真好

  4、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个*行四边形。

  想一想: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开始观察,观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馈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5、翻书P76,填充,齐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字母面积公式

  板书: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计算,注意千万不能忘记÷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想一想”:学生读要求,个别回答,校正,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

  2、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物体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们应根据什么?请同学们做在自备本上。

  3、同学们做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

  请看第1个题目:

  1、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出涂黄色部分的面积。

  2、判断,说明理由:(请用手势表示)

  2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积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积是16*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积是18米。

  从以上练习,你认为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2

  2、单位统一

  3、面积单位

  3、选择:

  下列哪个三角形是4×3÷2=6*方cm。

  单位:厘米

  3 3

  4 4

  小结:我们在做求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结:你认为在做作业时注意( )

  4、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你们知道吗,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论述了“圭田术日,半广的乘正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学了这些知识,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了?或有什么想法问老师的?

  出示思考: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3

  编排意图

  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建议

  (1)本部分教学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学生已经经历了*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要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环节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按教材的编排,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没有采用*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而是用两个同样三角形拼摆的方法。这个方法推导过程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每个小组最少应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师可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要求:“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可能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行四边形,其中长方形和*行四边形学生已经会计算面积。在小组操作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可以选择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汇报,要求学生能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总结归纳: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可以推出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3)根据学生的基础,也可以让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或结合教材第96页介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推理的能力。

  割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②

  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

  = 底 × 高 ÷ 2

  ③

  拼成的长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底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底÷2)×高

  =底 × 高 ÷ 2

  折叠的方法:

  折出的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长和宽也分别是三角形底和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底÷2×高÷2)×2

  = 底×高÷2

  2. 例1及“做一做”。

  编排意图

  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1是解答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做一做”是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尺的"面积,可以把两条直角边看作底和高。

  教学建议

  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汇报,说说是怎样做的和计算的结果。注意检查计算中有没有忘记除以2,针对发生的错误,可以结合前面推导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除以2?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练习十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5题是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第1题还可以进行交通常识的教育。这些标志牌表示的含义:

  注意危险 慢行 注意行人 向右急弯路

  第2题没有给出底和高的长度,要学生想办法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需要先找出或画出三角形的高,再分别量出底和高的长度。

  可先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或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做法。注意结合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讨论。例如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底和高计算最简便;钝角三角形一般会以最长的边作底,这样高就在三角形内。如果用水*的一条边作底,怎样找到高呢?可以让学生了解在钝角三角形短边上作高的方法(不作统一要求)。

  第3题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注意在根据三角形面积和高求底时,不要忘记三角形的面积先要乘2。

  第6题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相等的基本条件是等底(两个三角形共底)和等高(*行线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呢?为什么?再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画出其他三角形。

  第7题是运用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去分三角形。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进行。

  分法一:

  将三角形任一边*均分成4段,把各分点与对应的顶点连接形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法二:

  连接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形成的4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可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出这4个三角形是等底等高。但学生还没有这些知识基础,可以通过测量证明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

  第8*题是选作题。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可以分别求出它们的底长,也就是*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

  540×2÷22?5=48(m)540×2÷18=60(m)

  因为*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48+60)×2= 216(m)

  第9*题也是选作题。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对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判别知识进行推理。*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A点是其中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点。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行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所以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48÷4=12(m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5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行四边形。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想一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5.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6

  一、复习旧知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行四边形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用自制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在展台上展示)

  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图形。

  思考:每个三角形面积是拼成后的图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后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与它()的*形四边形。

  2、根据实验证明: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和它()的*行四边形面积的()。

  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从公式中发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7

  教学内容:

  六年制人教版第九册75~77页,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探索规律。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2、习导入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行四边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是多少? (板书*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老师用一条线段把这个*行四边形的对角连接起来,这个*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几种三角形?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3、通过重合验证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方分米。

  4、出示三个三角形,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如下图)

  覆盖方格图,现在同学们能够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吗?

  我们称这种计算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学生分组数方格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初步感知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

  4、“如果我们河头镇的地形是一个三角形,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他的面积,方便吗?象这种数方格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准确,那我们能否像研究*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样,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出示课题)

  【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课复习导入设计精妙,利用本课的重点,删繁就简,既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利用一环紧扣一环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感受到来自知识的挑战,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新课

  1、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学生独立尝试。

  四人一小组,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

  (2)交流尝试结果。

  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都拼成了哪些图形?

  让操作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拼成的图形,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评:让学生在操作、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只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使学生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继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3)引导探索规律。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已经拼成了几种图形?

  “长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因此,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来观察一下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的情况(三种情况),“这边的*行四边形是由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一个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3、归纳总结规律。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4、思想教育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研究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其实大约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已经论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因此,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评: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是在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教师这一举措,完全的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把数学知识彻底的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有效的提高课堂的生命活力。】

  5、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独立完成。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试一试: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 底是 4.2米,高是2米。

  (2) 底是6分米,高是3分米。

  (3) 底是1.6米,高是5米。

  2、做一做:

  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

  3、说理题。

  金坛经济开发区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准备拍卖,底是80米,高是60米。底价为每*方米200元。如果有一位开发商准备用50万元买这块土地,你认为钱够不够?请说明理由。

  【评:练习设计层层深入,形式多样,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提高了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

  四、小结。

  学生小结 ,质疑问难。

  五、作业。(略)

  总评:本课教材挖掘得深,知识间的联系把握的准,整节课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师生间的和谐默契配合、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给人一种新颖独特、耳目一新的感觉。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2、

  教师在确定教目标时,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又注重发展性领域目标和情感目标,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数学的表达和交流。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学环节紧凑,层次分明,过渡自然,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学”为中心。整节课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操作,有合作、有独立、有分析、有概括、有猜想、有验证。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

  4、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教师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既是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合作者。】

  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8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推导方法太单一,都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我是在想老师应不应该点拨其他方法,老师点拨就会导致讲的太多,不讲呢有的学生不好理解。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并没有直接探讨*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两个问题。所以在后面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和问出为什么“除以2”。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这节课总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好。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这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点,我做得非常大胆,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我发现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如学生合作和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讲的过多,提示(暗示)得过多;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形式比较少等。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推导过程中遇到困难——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如何剪拼成学过的长方形,开始相当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推导受阻,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这个环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还要重点解决“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板书:*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指名读P。69页第一段。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4)三角形与*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

  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放置。

  提问: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直接把一个三角形向左或向右*移,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

  ②怎样才能使上面的三角形倒过来,使它原来的底在上面,底所对的顶点在下面?我们用旋转的方法,按住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不动,使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也可以左边顶点不动,顺时针转动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移,直到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为止。

  (3)教师带着学生规范地操作。

  重点指导: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移?转化的过程中旋转和*移有什么不同?(*移时各个点沿着直线移动,旋转时一个点不动,其它点都绕着不动点转动。)

  (4)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板书:

  面积=面积的一半

  (5)练习十八第1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②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完成书空。

  5.教学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71页上面3行。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S=ah2。(板书)

  三、应用

  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所以()。

  4.练习十七第2、3题。

  5.利用公式求P。75页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四、体验

  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七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七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行四边形等底等高,*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方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方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7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七第11※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方厘米。

  3。练习十七第12※题: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析与解: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400602=12000(*方米)=1。2公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6、8题。(分组完成)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10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移、旋转分别拼摆成*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阅读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1)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方厘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你们看,(屏幕出示三个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三角大?哪个三角小?(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三、新课:

  (一)好,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样每个方格表示1*方厘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请你数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到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方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那你们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既不方便,又不精确。

  像一块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你真聪明

  师: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张老师把这一张长方形纸这样对折,对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呢?(老师把它剪开,重叠)我们会发现这2个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

  (二)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拿出给你们准备的2个直角三角形 、2个钝角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叠起来,发现什么?(重合)说明了什么?(2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2个……)

  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1、先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长方形、*行四边形、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吗?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请拼成*行四边形的同学来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拼的?(同学演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脑是怎样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吗?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想一想,能把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说说我是怎样拼的?分别请2个同学上台演示。(能吗?)说得真好

  3、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行四边形)谁能把这句话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齐读 回答真好

  4、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个*行四边形。

  想一想: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开始观察,观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馈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5、翻书P76,填充,齐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字母面积公式

  板书: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计算,注意千万不能忘记÷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想一想”:学生读要求,个别回答,校正,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

  2、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物体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们应根据什么?请同学们做在自备本上。

  3、同学们做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

  请看第1个题目:

  1、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出涂黄色部分的面积。

  2、判断,说明理由:(请用手势表示)

  2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积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积是16*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积是18米。

  从以上练习,你认为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2

  2、单位统一

  3、面积单位

  3、选择:

  下列哪个三角形是4×3÷2=6*方cm。

  单位:厘米

  3 3

  4 4

  小结:我们在做求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结:你认为在做作业时注意( )

  4、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你们知道吗,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论述了“圭田术日,半广的乘正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学了这些知识,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了?或有什么想法问老师的?

  出示思考: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3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4、例5及“练一练”、“试一试”、“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

  探究方案:

  一、自主准备

  1.说一说: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方厘米,你知道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

  ()()()

  2.思考:

  (1)三角形的面积与它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

  (3)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研究?我想转化成

  二、自主探究

  1.拼一拼:从课本第115页上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成*行四边形。

  2.填一填: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填写下表。

  3.想一想

  (1)拼成*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三、自主应用

  试一试:完成书上第10页的“试一试”。

  四、自主质疑

  说一说: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行四边形。

  (1)全班交流: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的?说说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有人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也有同学先求出*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有什么联系呢?

  2.交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情况。

  (1)出示例5:展台出示各组的表格填写情况,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小组讨论: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即例5下面的问题)

  (3)梳理、明确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3.交流“试一试”

  (1)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学生订正。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弄清谁是谁的2倍,谁是谁的一半。)

  2.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1)多媒体出示第7题的方格图及*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独立思考:你认为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3)小组交流:分别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总结

  可以通过计算,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比较,很快作出判断。

  4.练习二第8、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2)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5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行四边形。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想一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5.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7

  一、复习旧知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行四边形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用自制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在展台上展示)

  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图形。

  思考:每个三角形面积是拼成后的图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后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与它()的*形四边形。

  2、根据实验证明: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和它()的*行四边形面积的()。

  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从公式中发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8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方厘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板书:*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指名读P。69页第一段。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4)三角形与*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

  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放置。

  提问: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直接把一个三角形向左或向右*移,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

  ②怎样才能使上面的三角形倒过来,使它原来的底在上面,底所对的顶点在下面?我们用旋转的方法,按住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不动,使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也可以左边顶点不动,顺时针转动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移,直到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为止。

  (3)教师带着学生规范地操作。

  重点指导: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移?转化的过程中旋转和*移有什么不同?(*移时各个点沿着直线移动,旋转时一个点不动,其它点都绕着不动点转动。)

  (4)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板书:

  面积=面积的一半

  (5)练习十八第1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②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完成书空。

  5.教学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71页上面3行。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S=ah2。(板书)

  三、应用

  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所以()。

  4.练习十七第2、3题。

  5.利用公式求P。75页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四、体验

  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七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七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行四边形等底等高,*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方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方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7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七第11※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方厘米。

  3。练习十七第12※题: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析与解: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400602=12000(*方米)=1。2公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6、8题。(分组完成)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10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移、旋转分别拼摆成*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方厘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你们看,(屏幕出示三个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三角大?哪个三角小?(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三、新课:

  (一)好,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样每个方格表示1*方厘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请你数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到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方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那你们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既不方便,又不精确。

  像一块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你真聪明

  师: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张老师把这一张长方形纸这样对折,对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呢?(老师把它剪开,重叠)我们会发现这2个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

  (二)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拿出给你们准备的2个直角三角形 、2个钝角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叠起来,发现什么?(重合)说明了什么?(2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2个……)

  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1、先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长方形、*行四边形、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吗?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请拼成*行四边形的同学来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拼的?(同学演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脑是怎样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吗?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想一想,能把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说说我是怎样拼的?分别请2个同学上台演示。(能吗?)说得真好

  3、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行四边形)谁能把这句话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齐读 回答真好

  4、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个*行四边形。

  想一想: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开始观察,观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馈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5、翻书P76,填充,齐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字母面积公式

  板书: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计算,注意千万不能忘记÷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想一想”:学生读要求,个别回答,校正,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

  2、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物体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们应根据什么?请同学们做在自备本上。

  3、同学们做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

  请看第1个题目:

  1、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出涂黄色部分的面积。

  2、判断,说明理由:(请用手势表示)

  2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积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积是16*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积是18米。

  从以上练习,你认为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2

  2、单位统一

  3、面积单位

  3、选择:

  下列哪个三角形是4×3÷2=6*方cm。

  单位:厘米

  3 3

  4 4

  小结:我们在做求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结:你认为在做作业时注意( )

  4、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你们知道吗,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论述了“圭田术日,半广的乘正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学了这些知识,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了?或有什么想法问老师的?

  出示思考: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3

  编排意图

  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建议

  (1)本部分教学可按提出问题、寻找思路、实验探究的步骤,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形式进行。学生已经经历了*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要以学生在推导中获得的经验为基础,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环节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按教材的编排,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没有采用*行四边形的割补方法,而是用两个同样三角形拼摆的方法。这个方法推导过程简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每个小组最少应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教师可提出明确的操作和探究要求:“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拼出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学生可能拼出三角形、长方形和*行四边形,其中长方形和*行四边形学生已经会计算面积。在小组操作和讨论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可以选择用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的三种情况分别进行汇报,要求学生能根据拼出的图形叙述出推导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总结归纳:

  通过实验可以看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可以推出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 高 ÷ 2

  (3)根据学生的基础,也可以让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或结合教材第96页介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推导,增强学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推理的能力。

  割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

  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②

  拼成的长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 ×(高 ÷ 2)

  = 底 × 高 ÷ 2

  ③

  拼成的长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底等于三角形底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底÷2)×高

  =底 × 高 ÷ 2

  折叠的方法:

  折出的长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一半,长和宽也分别是三角形底和高的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长方形的面积×2

  =(底÷2×高÷2)×2

  = 底×高÷2

  2. 例1及“做一做”。

  编排意图

  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例1是解答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提出的问题: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

  “做一做”是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尺的"面积,可以把两条直角边看作底和高。

  教学建议

  可以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汇报,说说是怎样做的和计算的结果。注意检查计算中有没有忘记除以2,针对发生的错误,可以结合前面推导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除以2?进一步加深印象。

  3.练习十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5题是应用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其中第1题还可以进行交通常识的教育。这些标志牌表示的含义:

  注意危险 慢行 注意行人 向右急弯路

  第2题没有给出底和高的长度,要学生想办法求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学生需要先找出或画出三角形的高,再分别量出底和高的长度。

  可先用小组合作形式完成或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做法。注意结合每种三角形的特点进行讨论。例如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底和高计算最简便;钝角三角形一般会以最长的边作底,这样高就在三角形内。如果用水*的一条边作底,怎样找到高呢?可以让学生了解在钝角三角形短边上作高的方法(不作统一要求)。

  第3题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灵活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注意在根据三角形面积和高求底时,不要忘记三角形的面积先要乘2。

  第6题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相等的基本条件是等底(两个三角形共底)和等高(*行线间的垂直距离都相等)。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图中你能找到几个三角形?哪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呢?为什么?再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画出其他三角形。

  第7题是运用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的道理去分三角形。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进行。

  分法一:

  将三角形任一边*均分成4段,把各分点与对应的顶点连接形成4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法二:

  连接三角形三条边的中点,形成的4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可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出这4个三角形是等底等高。但学生还没有这些知识基础,可以通过测量证明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

  第8*题是选作题。已知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高,可以分别求出它们的底长,也就是*行四边形的两条边长。

  540×2÷22?5=48(m)540×2÷18=60(m)

  因为*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行四边形的周长为

  (48+60)×2= 216(m)

  第9*题也是选作题。可以让学生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和对三角形面积相等的判别知识进行推理。*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等的三角形,每个三角形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A点是其中一个三角形底边的中点。根据等底等高三角形面积相等,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三角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行四边形面积的四分之一。所以涂色三角形的面积是 48÷4=12(m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4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了*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4、例5及“练一练”、“试一试”、“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

  探究方案:

  一、自主准备

  1.说一说: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方厘米,你知道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

  ()()()

  2.思考:

  (1)三角形的面积与它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

  (3)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研究?我想转化成

  二、自主探究

  1.拼一拼:从课本第115页上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成*行四边形。

  2.填一填: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填写下表。

  3.想一想

  (1)拼成*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三、自主应用

  试一试:完成书上第10页的“试一试”。

  四、自主质疑

  说一说: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行四边形。

  (1)全班交流: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的?说说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有人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也有同学先求出*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有什么联系呢?

  2.交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情况。

  (1)出示例5:展台出示各组的表格填写情况,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小组讨论: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即例5下面的问题)

  (3)梳理、明确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3.交流“试一试”

  (1)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学生订正。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弄清谁是谁的2倍,谁是谁的一半。)

  2.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1)多媒体出示第7题的方格图及*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独立思考:你认为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3)小组交流:分别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总结

  可以通过计算,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比较,很快作出判断。

  4.练习二第8、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2)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6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7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共同回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指导探索

  (一)数方格面积.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页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

  (二)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

  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

  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三)教学例1.

  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5.6×4÷2=11.2(*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方厘米.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别的方法吗?

  (演示课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2、注意渗透转化的思维方法和*移的思想,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张长方形和三角形白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三角形的底,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沿着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3.启发学生将三角形折成两个长方形,并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4.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与新课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异同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例题、做一做和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出示*行四边形

  1。5厘米

  2厘米

  提问:

  (1)这是什么图形?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哪些方法?(板书:*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底是2厘米,高是1。5厘米,求它的面积。

  (3)*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2.出示三角形。三角形按角可以分为哪几种?

  3.既然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都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或利用公式计算的方法,求它们的面积,三角形面积可以用哪些计算方法呢?(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尝试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1)指名读P。69页第一段。

  (2)订正数的结果。

  (3)如果不数方格,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像*行四边形那样,找出一个公式来?

  (4)三角形与*行四边形不同,按角可以分为三种,是不是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我们分别验证一下。

  2.用直角三角形推导。

  (1)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图形?学生自由拼图。

  (2)拼成的这些图形中,哪几个图形的面积我们不会计算?

  (3)利用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怎样求三角形面积?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

  3.用锐角三角形推导。

  (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学生试拼。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行四边形。

  (2)刚才同学们都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行四边形,在转化的过程中,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做呢?(教师边演示边讲述边提问)

  ①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放置。

  提问:怎样操作才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直接把一个三角形向左或向右*移,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

  ②怎样才能使上面的三角形倒过来,使它原来的底在上面,底所对的顶点在下面?我们用旋转的方法,按住三角形右边的顶点不动,使三角形向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也可以左边顶点不动,顺时针转动180度)直到两个三角形的底成一条直线为止。

  ③再把右边的三角形向上沿着第一个三角形的右边*移,直到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为止。

  (3)教师带着学生规范地操作。

  重点指导:哪点不动?哪点动?旋转多少度?怎样*移?转化的过程中旋转和*移有什么不同?(*移时各个点沿着直线移动,旋转时一个点不动,其它点都绕着不动点转动。)

  (4)对照拼成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板书:

  面积=面积的一半

  (5)练习十八第1题。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能用刚才的方法来拼吗?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②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面积的一半。

  面积=面积的一半

  4.归纳、总结公式。

  (1)通过以上三个实验,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4)完成书空。

  5.教学字母公式。

  (1)学生看书71页上面3行。

  (2)提问: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S=ah2。(板书)

  三、应用

  1。教学例题: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①读题。理解题意。

  ②学生试做。指名板演。

  ③订正。提问: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做一做。

  订正时提问: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所以()。

  4.练习十七第2、3题。

  5.利用公式求P。75页方格上的三角形的面积。

  四、体验

  今天有何收获?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练习十七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七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⑴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⑵一个三角形与一个*行四边形等底等高,*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方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方米。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七第7题: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途中再画出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了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涂了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七第11※题:一张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纸,从一边的中点到邻边的中点连一条线段,沿这条线段剪去一个角,剩下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与解:先求出原正方形的面积,再求出剪去的小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求出剩下部分的面积。因为剪去的是正方形的一个角,所以是个直角三角形,它的两条直角边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所以剪去的面积是222=2*方厘米。

  3。练习十七第12※题:一块三角形土地,底是421米,高是58米。估算一下它的面积是多少*方米,大约是多少公顷。

  分析与解:课先取三角形的底和高的近似数400米和60米,再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约是:400602=12000(*方米)=1。2公顷。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七第6、8题。(分组完成)

  四、作业

  练习十七第9、10题。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移、旋转分别拼摆成*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3)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共同回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指导探索

  (一)数方格面积.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页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

  (二)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

  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

  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三)教学例1.

  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5.6×4÷2=11.2(*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方厘米.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别的方法吗?

  (演示课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2、注意渗透转化的思维方法和*移的思想,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张长方形和三角形白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三角形的底,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沿着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3.启发学生将三角形折成两个长方形,并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4.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与新课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异同点.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2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方厘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3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4

  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的例题,练习十八的第5-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应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有关计算的错因分析:

  下面的结答,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三角形,底是1.8米,高是1.2米,求它的面积。

  解一:1.8×1.2=16(*方米)

  解二:1.8×1.2÷2=2.16(*方米)

  3、导入新课:掌握了计算公式,我们就可以着手解决许多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1)读题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并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2)注意“÷2”这一环节是否有人失误。

  2、应用练习

  完成课本第80页第8题的填表计算,把它化为4小题来处理,解答完成后填空。

  教师简评:求图形的面积,首先应确定所求的是什么图形,其次考虑运用什么公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0页的第7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议一议:(1)这所有的以涂色三角形底边为底,顶点落在对面那条*行线上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色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存在这种关系?

  (2)再画出一个与之等面积的三角形,只要怎么取顶点就可以了?

  (3)你能联想到什么?

  2、练习十八第5、6、9、10题(做在课作本上)

  ⑼一块三角形的玻璃,量得它的底是12.5分米,高是7.8分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方分米玻璃的价钱是0.9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⑽右图是人民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现在有一块长18米,宽0.9米的白布,

  可以做多少块三角巾?

  (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并及时反馈。

  (2)提取典型错例,进行评讲。

  (3)第10题有下列各种解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有毛病?

  解一、14×0.9÷(0.9×0.9)

  解二、14×0.9÷(0.9×0.9÷2)

  解三、14×0.9÷(0.9×0.9)÷2

  解四、14×0.9÷(0.9×0.9)×2

  学生充分议后,教师简评:(作全课)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后感:

  4、实际测量在地面上测量距离第课时总第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5

  一.说 教 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题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人教课标版)数学第九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材第84页——85页的内容)。本册教材中三角形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行四边形的计算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要想使学生理解掌握好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必须以*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三角形的底和高相等的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学生原有知识体系中,三角形面积计算同时也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三角形面积计算有着广泛的作用,因此,学生必须学会这一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2)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材重点、难点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实际应用是本课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在利用公式实际计算过程中,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忘记“除以2”,以及三角形底和高对应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前要求准备3组三角形(每套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份,演示教具一套。

  二.说教法

  1、教学理念

  (1)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新课程强调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不能单靠模仿、记忆。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实践活动。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动手操作、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研究,在探索中创新,逐步学会学习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3)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针对学生的基础、能力、 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而提出不同的要求。

  3.教 法

  (1)实验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比听教师讲解新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反复实验,讨论,再操作再实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推导过程,指导学生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转化的数学方法在图形中运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具演示配合讲解。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拼摆后,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掌握操作过程,这时教师再用课件演示这一过程,配合讲解,使学生加强理解。

  三、说 学 法

  根据本课可操作性的特点,以及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学法指导上应以学生动手操作为主,配以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四、说 教 学 过 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情景:同学们,最近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打算把一块长方形草坪*均分成两块,一块用来种菊花,另一块用来种杜鹃花。你们有没有兴趣,帮助学校设计一个方案呢。请看大屏幕。

  2.课件演示学生的设计:

  3.谈话:大家的想法真不错,最终学校采用了第三种方案,可是,买花种的数量要按面积的大小来计算。你知道这一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吗?

  4.小结:每一块花坛的面积都是20*方米,仔细观察每一块花坛是什么形状呢?(直角三角形)刚才,我们借助了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算出了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如果花坛的形状是这样一个普通三角形,它的面积我们还能借助以前的知识计算吗?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过渡:老师已经把这些三角形放到你学具袋里,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作:把学具拼一拼,摆一摆,你会发现什么?然后想一想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3.学生小组操作活动。

  4.小组汇报,

  教师分三种情况板书: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5.课件演示拼摆的过程

  6、小结: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你会用字母来表示三角形的计算方式吗?(师板书S=ah÷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6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7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九册。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己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索研究新图形与己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已掌握得较好。尤其通过对*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己初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得到了启示。但也可能有部分学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用什么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的过程。并产生猜想。然后分组合作。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获得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步经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教师:投影仪、投影片3张。

  2.学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操作材料1套、小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投影出示下面三个图形)

  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口答。人家判断)?

  2.谁还记得*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并用老师准备的教具演示割拼的转化过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转化一~找关系一推导3.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想知道吗(出示红领巾)?

  要想知道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用多少布。实际上是求这条红领巾的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而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投影出示第69贞上面的要求和三个图形)看谁最快数出三角形的面积。

  下面有3个三角形。图中每个方格代表1*方厘米。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人家猜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可能同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数方格求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底和高的数据计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出三角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与高的乘积的一半。为下面实验、验证提出了探索的目标。

  (二)谈话启思刚才。我们只是一种猜想。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必须通过探索实验来进行验证。能不能从*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中得到启示呢?现在利用你们每组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合作研究。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你组的研究成果好吗?

  (三)操作探索—实验验证1.小组合作。探索实验(师参与到各组进行研究)。

  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学生可能会展示出以下几种拼、剪、割补图形的情况。)

  用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或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3.梳理结论。

  以上同学们通过拼、剪、割补。不仅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请大家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令2如果用S表示面积。a, h分别表示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其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S=ah=2【设计意图: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索的学习材料。各组自由选择。体现探索的开放性。通过各小组的研讨。合作找出拼剪、割补等转化图形的方法。然后得出结论。目的是通过公式的推导。使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交流学习的过程。达到对公式的来源、推理的深刻理解。最后结论:梳理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及字母公式。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利用公式验证方格图中三角形的面积。

  拿出红领巾四人一组计算做一条红领巾大约用多少布?

  尝试解答例题。

  (投影出示)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点拨)?

  4.挑战自己。

  ①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为什么?

  ②你能再画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你认为可以画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成功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计算红领巾要用多大的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判断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主要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展的能力。

  四、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做一条红领巾用多大的布你们知道了,如果田间有一块三角形的麦田。你能测录计算它的面积吗?谈谈你的方法。

  3.课后实践:同学合作。测录一个任意三角形的实物,计算出三角形的而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最想说的话和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是对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鼓励。设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由小到大延仲,课内测量到课外延仲。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猜想一验证一结论一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的共同理念。在获取知识时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者、发现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提供有利于探索的学习素材。本课设计探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对于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来说是适当的。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学习材料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经历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感受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情感体验。

  3.在评价时,要坚持“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的思想。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上。把学习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有所进步。就能体验到成功。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8

  一、复习旧知

  1、说说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计算下面长方形和*行四边形面积。

  二、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用自制三角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小组代表在展台上展示)

  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图形。

  思考:每个三角形面积是拼成后的图形面积的()。

  三角形的底和高与拼成后图形有什么关系?

  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与它()的*形四边形。

  2、根据实验证明: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

  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和它()的*行四边形面积的()。

  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_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____________

  从公式中发现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量出红领巾的底和高算出它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求*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方米,那么*行四边形面积是( )*方米;如果*行四边形面积是60*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③一个*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 )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 )

  (3)62=62=12。 ( )

  (4)40公顷4*方千米。( )

  2、一块*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4、例5及“练一练”、“试一试”、“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

  探究方案:

  一、自主准备

  1.说一说: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方厘米,你知道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

  ()()()

  2.思考:

  (1)三角形的面积与它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

  (3)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研究?我想转化成

  二、自主探究

  1.拼一拼:从课本第115页上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成*行四边形。

  2.填一填: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填写下表。

  3.想一想

  (1)拼成*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三、自主应用

  试一试:完成书上第10页的“试一试”。

  四、自主质疑

  说一说: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行四边形。

  (1)全班交流: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的?说说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有人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也有同学先求出*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有什么联系呢?

  2.交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情况。

  (1)出示例5:展台出示各组的表格填写情况,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小组讨论: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即例5下面的问题)

  (3)梳理、明确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3.交流“试一试”

  (1)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学生订正。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弄清谁是谁的2倍,谁是谁的一半。)

  2.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1)多媒体出示第7题的方格图及*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独立思考:你认为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3)小组交流:分别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总结

  可以通过计算,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比较,很快作出判断。

  4.练习二第8、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2)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1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推导方法太单一,都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我是在想老师应不应该点拨其他方法,老师点拨就会导致讲的太多,不讲呢有的学生不好理解。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并没有直接探讨*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两个问题。所以在后面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和问出为什么“除以2”。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这节课总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好。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这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点,我做得非常大胆,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我发现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如学生合作和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讲的过多,提示(暗示)得过多;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形式比较少等。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推导过程中遇到困难——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如何剪拼成学过的长方形,开始相当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推导受阻,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这个环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还要重点解决“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2

  教学内容

  六年制人教版第九册75~7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探索规律。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行四边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是多少? (板书*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老师用一条线段把这个*行四边形的对角连接起来,这个*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几种三角形?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3、通过重合验证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方分米。

  4、出示三个三角形,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如下图)

  覆盖方格图,现在同学们能够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吗?

  我们称这种计算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学生分组数方格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初步感知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

  4、“如果我们河头镇的地形是一个三角形,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他的面积,方便吗?象这种数方格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准确,那我们能否像研究*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样,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出示课题)

  【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课复习导入设计精妙,利用本课的重点,删繁就简,既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利用一环紧扣一环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感受到来自知识的挑战,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新课

  1、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 学生独立尝试。

  四人一小组,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

  (2) 交流尝试结果。

  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都拼成了哪些图形?

  让操作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拼成的图形,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评:让学生在操作、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只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使学生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继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3)引导探索规律。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已经拼成了几种图形?

  “长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因此,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来观察一下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的情况(三种情况),“这边的*行四边形是由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一个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归纳总结规律。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4、思想教育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3

  教学内容

  p27~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和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

  ①拼成的*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

  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

  2.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相关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行四边形。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想一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5.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5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移、旋转分别拼摆成*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4)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九册。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其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都是将图形转化成己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探索研究新图形与己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面积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节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已掌握得较好。尤其通过对*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己初步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由此。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索得到了启示。但也可能有部分学生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比如用什么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怎样转化、怎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的过程。并产生猜想。然后分组合作。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获得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步经验。

  (三)情感态度目标在探索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并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1.教师:投影仪、投影片3张。

  2.学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操作材料1套、小剪刀1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吗?(投影出示下面三个图形)

  这些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学生口答。人家判断)?

  2.谁还记得*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学生回答。并用老师准备的教具演示割拼的转化过程)?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转化一~找关系一推导3.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样礼物。想知道吗(出示红领巾)?

  要想知道做这样的一条红领巾需用多少布。实际上是求这条红领巾的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问: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而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学生明确探索的目标和方向。]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投影出示第69贞上面的要求和三个图形)看谁最快数出三角形的面积。

  下面有3个三角形。图中每个方格代表1*方厘米。请你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人家猜想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可能同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设计意图】:通过数方格求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底和高的数据计算。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出三角形的面积可能是底与高的乘积的一半。为下面实验、验证提出了探索的目标。

  (二)谈话启思刚才。我们只是一种猜想。猜想是不是正确呢?我们必须通过探索实验来进行验证。能不能从*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方法中得到启示呢?现在利用你们每组中的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合作研究。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你组的研究成果好吗?

  (三)操作探索—实验验证1.小组合作。探索实验(师参与到各组进行研究)。

  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学生可能会展示出以下几种拼、剪、割补图形的情况。)

  用完全一样的直角、锐角或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3.梳理结论。

  以上同学们通过拼、剪、割补。不仅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请大家说一说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令2如果用S表示面积。a, h分别表示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其面积计算公式?

  板书:S=ah=2【设计意图:首先为学生提供了可探索的学习材料。各组自由选择。体现探索的开放性。通过各小组的研讨。合作找出拼剪、割补等转化图形的方法。然后得出结论。目的是通过公式的推导。使学生都能亲身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的过程、推理的过程、个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小组合作研究的过程、交流学习的过程。达到对公式的来源、推理的深刻理解。最后结论:梳理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及字母公式。体现“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

  三、实践运用,拓展创新

  利用公式验证方格图中三角形的面积。

  拿出红领巾四人一组计算做一条红领巾大约用多少布?

  尝试解答例题。

  (投影出示)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点拨)?

  4.挑战自己。

  ①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颜色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为什么?

  ②你能再画一个与涂颜色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你认为可以画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尝试实践。使学生在尝试成功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计算红领巾要用多大的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判断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主要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加以拓展的能力。

  四、评价体验,总结延伸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做一条红领巾用多大的布你们知道了,如果田间有一块三角形的麦田。你能测录计算它的面积吗?谈谈你的方法。

  3.课后实践:同学合作。测录一个任意三角形的实物,计算出三角形的而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最想说的话和最想提的问题是什么,是对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鼓励。设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由小到大延仲,课内测量到课外延仲。目的是让学生带着所学的知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猜想一验证一结论一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的共同理念。在获取知识时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探究者、发现者。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1.提供有利于探索的学习素材。本课设计探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对于学生己有的认知结构来说是适当的。实践证明。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学习材料去探究和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本课以小组学习的形式。使学生经历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感受到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乐趣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情感体验。

  3.在评价时,要坚持“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的思想。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上。把学习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只要有所进步。就能体验到成功。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2

  《三角形面积计算》这节课的内容是在*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由原来教师单纯的教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操作中掌握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是在这个环节上,学生的推导方法太单一,都是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在一起,我是在想老师应不应该点拨其他方法,老师点拨就会导致讲的太多,不讲呢有的学生不好理解。还有就是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并没有直接探讨*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两个问题。所以在后面练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和问出为什么“除以2”。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引导学生探讨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这节课总这个地方处理的不好。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总的来说这节课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点,我做得非常大胆,体现了新课程中关于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但我发现在某些方面仍存在“牵着学生鼻子走”,如学生合作和思考的时间不足,教师讲的过多,提示(暗示)得过多;学生练习时间不够,形式比较少等。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推导过程中遇到困难——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如何剪拼成学过的长方形,开始相当部分学生无从下手,推导受阻,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这个环节,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后面的学习中,我还要重点解决“等底等高的三角形与*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3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学习了*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例4提供了画在方格纸上的3个*行四边形,而且每个*行四边形都被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涂色,要求学生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学生能通过计算或数方格的方法得出*行四边形的面积,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这样的要求,既能帮助学生复习*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感受: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每个涂色三角形面积是所在*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为接下来的探索活动提供正确的方向。例5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直角、钝角三种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重点探索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联系,把学生在操作阶段获得的表象上升为理性认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进而通过数学推理归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试一试”安排学生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决实际问题。“练一练”和练习三第1题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三角形与相应*行四边形面积关系的认识,练习三第2题是看图计算面积,第3题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从上课发言情况、学生作业情况、主动学习状况和朗读感悟的基础这几方面进行学情分析。我觉得可在教学中,一定要一课一得,将课中的知识点进行强化,逐一过关。另外,还要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便于把教学教活。优化教材,用好材教,加强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三角形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在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中,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情境引入,感受联系

  同学们,学校新建校门口有一块长方形绿地。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把这块绿地*均分成二块,(课件出示),一块种红枫,一块种桂花。你认为可以怎样*均分呢?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自己的想法(课件展示三种分法)

  ①(沿宽分) ②(沿长分) ③(沿对角线分)

  最终学校选择了第3种方案。你有什么办法说明这二块绿地大小一样?(课件展示:剪,旋转,*移重合)。请同学们算一算:这一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呢?(10×4÷2)

  [设计思考:新课标很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出发。所以,上课伊始,用*分绿地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能很快地进入预设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这一情景中直观感受到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大小相等,从中体会到一个三角形面积与所在长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给探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开启思路。]

  2、启发猜想,揭示课题

  谈话:刚才,我们借助了学过的长方形面积,求出了一块绿地,也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那绿地的形状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三角形(课件出示),猜一猜:它的面积怎样求呢?(底和高乘积的一半)还能借助以前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吗?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实践活动:

  (1)拼摆

  课前你们从书上第127页上剪下了6个三角形。在小组中开展活动,把学具三角形拼一拼,摆一摆,你会发现什么?

  a、学生拼摆每种形状的三角形

  b、展示拼摆交流情况(三种情况:请学生在黑板上拼摆)

  c、结论: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2)填表

  除了对以上的认识,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拼成的*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将例5中的表格填一填。从中你又发现什么?

  (3)讨论: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

  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三角形面积=底×高÷2

  [设计思考:学生由于有*分绿地的体验,所以会很快想到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因此,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实践研究、分析问题,初步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获得知识的能力。]

  2、深化理解

  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行四边形,请你说出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学生口答,交流想法。

  [设计思考:把例4放在这个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方格直观图,进一步加深三角形与相应*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的理解,证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科学性,建立两者联系的良好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有助于学生明晰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获得思维能力的提升。]

  3、归纳小结

  (1) 从上面的实践活动中,说说根据*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完整板书:s=ah÷2)

  (3) 反思:为什么求三角形面积算出底和高的乘积后还要除以2?

  4、反馈练习

  (1)P16练一练

  ①第1题。学生独立解答,说想法。强调:为什么乘以2?

  ②第2题。直接写得数。强调:为什么除以2?

  [设计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结论的得出,是在学生动手实践、分组讨论中不断完善、提炼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练一练,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再次体会每个三角形与*行四边形的关系,巩固计算方法,学以致用。]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试一试”。你们认识这些交通警示标志吗?(课件出示)做一块这样的标志牌,面积是多少呢?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2、拓宽补充1:现在做2块这样的标志牌,面积又是多少呢?独立解答,交流想法。

  ①8×7÷2×2 ②8×7 (你是怎样想的?)

  3、拓展补充2:生活中还有一种也是

  三角形的交通警示牌,大小如下图:

  3分米

  4分米

  2.5分米

  你们能帮着算一算面积是多少?

  (只列式不计算)

  列式是:3×4÷2为什么不用2.5分米?你明白什么?

  [设计思考:应用练习、层层深入,巩固双基。尤其是第2、3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三角形与相应*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明确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底和高的对应,提高了学生在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在练习中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1、这节课我们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想一想,下面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1) 三角形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 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行四边形面积是40*方米。( )

  3、只列式不计算。

  P17练习三第2题。

  五、延伸拓展,发展思维

  1、学校门口的长方形绿地,两边还有两块同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土地,你能求出它们的面积吗?(如下图)

  4×4÷2 4×4÷2

  [设计思考:突出方法的应用,继续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想一想:通过剪、拼,能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行四边形吗?有兴趣的课后试一试。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4

  教学内容

  p27~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和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

  ①拼成的*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

  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

  2.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相关练习。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134页复习第12~15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求*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进行面积单难点】位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土地面积的有关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会进行土地面积计算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二、复习面积单位

  1、(1)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并按一定州顺序排列。

  (2)每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

  2、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2题。

  学生做,并说计算过程。

  三、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及其联系

  1、说一说这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并说一说每个图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2、我们在学习*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时,都是把它们变成已学过的图形,这种学习方法叫做什么?(转化),以后学习其他图形的面积时,还是要用到这种方法。

  3、把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之间的联系

  用图表示出来。

  (1) 学生画图:

  (2)从图上可以看出,谁的面积是基础?

  4、(1)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4题。

  学生计算后反馈。

  (2)填空:

  ①一个三角形和一个*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如果三角形的面积是60*方米,那么*行四边形面积是( )*方米;如果*行四边形面积是60*方米,那么三角形的面积是( )*方米。

  ②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 )倍。

  ③一个*行四边形底扩大16倍,高缩小2倍,面积就( )倍。

  (3)应用题练习,期末复习第15题。

  注意第(2)题单位不统一,先统一单位后再解答。

  四、复习土地面积单位

  1、(1)计算土地面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1*方千米,1公顷各有多大?

  (3)测量土地时,一般用什么作长度单位?算出面积是多少*方米后,再换算成公顷或*方千米。

  2、应用题:

  (1)一个*行四边形果园,占地3公顷,它的底是400米,高是多少米?

  学生做完后,师问:这题要注意什么?

  (2)一个梯形的小麦田,上底长200米,下底长400米,高60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6000千克,这块小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反馈时,说明最后结果单位要统一成吨。

  3、综合练习:做期末复习第13题。

  在书上做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我们复习了面积计算。进一步知道通过图形的转化,可以推导出*等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且按它们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作业设计】

  补充

  1、判断:

  (1)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 )

  (2)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 ( )

  (3)62=62=12。 ( )

  (4)40公顷4*方千米。( )

  2、一块*行四边形棉田,底400米,是高的2倍,共收籽棉8000千克,*均每公顷收籽棉多少克?

  3、体育组跳箱的一面是梯形,它的上底是8分米,下底是1米,高11分米。求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分米?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一)教师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些图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共同回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指导探索

  (一)数方格面积.

  1.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第69页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小组内分工合作)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评价一下以上用“数方格”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

  (二)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拿出手里的*行四边形,想办法剪成两个三角形,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2.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

  算面积呢?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第三种拼法)能帮助我们推导出

  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5.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6.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什么?

  (三)教学例1.

  例1.一种零件有一面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底是5.6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方厘米?

  1.由学生独立解答.

  2.订正答案(教师板书)

  5.6×4÷2=11.2(*方厘米)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1.2*方厘米.

  三、质疑调节

  (一)总结这一节课的收获,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二)教师提问:

  (1)要求三角形面积需要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

  (2)求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还有别的方法吗?

  (演示课件:三角形剪拼法)

  四、反馈练习

  (一)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画斜线的三角形的面积.

  (二)计算下面每个三角形的面积.

  1.底是4.2米,高是2米;

  2.底是3分米,高是1.3分米;

  3.底是1.8米,高是.1.2米;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1、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2、注意渗透转化的思维方法和*移的思想,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

  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活动目的

  1.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活动准备

  若干张长方形和三角形白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以长方形的一条边为三角形的底,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2.引导学生用两个同样的三角形沿着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高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3.启发学生将三角形折成两个长方形,并观察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

  4.分小组讨论这种方法与新课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异同点.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正确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小节内容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和*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运用转化思想和方法来学习的。牢固掌握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是将来学习数学的一条捷径。

  本小节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三角形面积。通过数三个不同类型三角形的面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易数对,盟生一种探求更好、更简捷的计算公式,进一步调动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第二部分是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移、旋转分别拼摆成*行四边形,通过发现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或长、正方形)的面积关系,从而渗透“三角形面积=底×高÷2”的计算公式。第三部分是应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及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难点是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法建议

  教师要先复习三角形的特征,能画出并指出各种不同类型三角形的底和高,再复习*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解决三角形面积公式做铺垫。

  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前,先用数方格求面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启发提问:能不能也把今天学习的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其它图形?首先利用书后材料剪下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按照书中安排的层次,先研究把两个直角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不同图形,重点解决为什么不把它们转化成三角形的道理。这样在研“两个锐角三角形”时,就不会转化成没学过面积公式的图形,第二层中要注意解决旋转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可借助课件,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三层次则由学生自主探索完成,通过以上(三种不同情况)转化前后的对比,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重点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由于已有*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关于三角形面积公式和字母公式就可由学生自己解决了。

  本节课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中学会新知。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8

  教学内容:人教版9册 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部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主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阅读质疑。

  先请同学们自己阅读以下材料,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把问题随手记录下来。

  1厘米

  学生阅读后首先回顾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地面积公式及推导过程。然后学生提出了质疑,主要问题有:

  (1)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

  (2)不数方格怎么求三角形的面积?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

  (3)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求面积吗?

  (4)转化成的这些图形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吗?

  (析: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这里老师打破了学生等待老师提问的常规,要求学生把阅读材料作为学习主题,通过阅读提出问题,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

  二、点拨激思

  1。数方格的问题

  学生根据学习材料可以解答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

  老师接着问:有一个很大的三角形池塘,你来用数方格求它的面积。

  学生小声笑了起来。为什么笑?老师问到。学生说数方格太麻烦了,池塘也不好划分方格。

  嗯,看来数方格求面积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

  (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由数方格方法的局限性这一认识的困惑与冲突,有效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面积计算公式的生长点,使学生有了探究发现的空间。)

  2。转化的问题

  你想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学生会转化成*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行吗?这时学生会有两种答案,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为什么不行?老师追问,学生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必须转化成学过的,可以计算面积的图形。

  师:三角形怎样才能转化成这些图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利用转化成这些图形来解决下面的几个问题。

  (析:这里把“新”问题转化成了“老”问题来解决,有效地把学法指导融入到了教学中,给学生创造了更广阔、更真实的自主空间,无疑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三、探索解疑

  学生操作,讨论,汇报。

  1。转化的图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种,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高剪下拼成了正方形、长方形,还有把一个三角形沿中位线对折,两边也折转化成了2层的长方形。

  2。 解决转化前后图形间的关系

  (1)大小的关系

  通过比较学生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 S÷2。一个三角形转化成的图形跟三角形关系是S =S

  (2)底和高的关系

  拼割前后各部分有什么关系?(指底和高)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1: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转化成了*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高,它是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思路真清晰,为什么÷2,谁还想说。

  (学生依次讲拼成的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情况)

  (3)公式推导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好方法推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谁能给大家说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什么?

  生:底×高÷2

  师:如果我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该怎么表示呢?

  生:S=a×h÷2

  (4)推导拓展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组,你能通过一个三角形的转化来推导它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1:我是把一个等腰三角形对折,然后从中间剪开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的底的一半,高是三角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学生2:我是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上面对折下来,然后剪开,把它补在一边,拼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三角形的底,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所以也能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生3:我是把一个三角形沿着两边的重点对折,然后又把底边的重点这样对折,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宽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再乘以2,也可以推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师:这个方法怎样,谁来评价一下。学生评价,太棒了。

  生4:我还有一种办法。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折叠,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长×宽,长方形是两个三角形拼成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是底×高÷2

  (析:把探究的权利充分的交给学生,学生自由组合,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折、移、拼、剪,得到了不同的图形,虽然是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但达到了同一目的,得到了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更重要的是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了拓展,思维个性得到了发挥。)

  <三>归纳小结

  出示学习材料2,学生阅读后谈感想。体会祖国的古代科学家得了不起,20xx多年前就推导出了这个公式。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也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说明同学们也很聪明,相信将来你们还会有更多更大的发现,到那时你们的名字也将载如史册,大家有信心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三角形的面积,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回去继续反思整理,写出你们的反思报告。

  (析:课堂总结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关注用什么方法学,学后有什么感想,要有意识的促进学生反思:我还有什么疑问?打算怎么办?,把课后反思纳入到学习的系统连续的过程中。)

  总析:本节课有以下两个特点

  1。 充分体现了“问题意识的培养”。

  老师用了一种新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即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当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新的问题接着出现,学生始终处于“愤”和“悱”及对问题的探究中,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奋点,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发展。

  2。重视研究问题的过程。

  这节课以思维训练代替了重复练习,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转化,然后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抽象概括推导出公式,没有通过太多的练习却获得了超常规的解题能力。这个过程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的:

  (一)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学生动手拼摆,渗透旋转、*移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公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用纸皮剪好的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谁能说说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你知道它是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你们看,(屏幕出示三个三角形)这些是什么图形?那谁来说说看,哪个三角大?哪个三角小?(到底哪个大,哪个小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必须要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那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三、新课:

  (一)好,我们就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求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同样每个方格表示1*方厘米。

  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请你数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小结:通过数方格,我们得到了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12*方厘米,因此,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那你们觉得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方便吗?既不方便,又不精确。

  像一块大的三角形土地,你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那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你真聪明

  师:这才是最科学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在研究之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张老师把这一张长方形纸这样对折,对折出来的是什么图形?那么,折出的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是不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呢?(老师把它剪开,重叠)我们会发现这2个直角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其中一个直角三角形就是这张长方形纸的一半。

  (二)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拿出给你们准备的2个直角三角形 、2个钝角三角形,请分别把它们叠起来,发现什么?(重合)说明了什么?(2个直角三角形完全一样的,2个……)

  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1、先用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拼看?

  (长方形、*行四边形、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吗?我们只会计算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面积,那我们就请拼成*行四边形的同学来演示,说说你是怎样拼的?(同学演示)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电脑是怎样清楚地操作的?

  2、看清楚了吗?好,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想一想,能把2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吗?开始操作,同桌可互相说说我是怎样拼的?分别请2个同学上台演示。(能吗?)说得真好

  3、小结: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把2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行四边形)谁能把这句话再概括一下,也就是,只要是(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齐读 回答真好

  4、接下来,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用2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一个*行四边形。

  想一想:1、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开始观察,观察好,同桌互相交流,后回答,屏幕演示。

  反馈提问:“为什么要除以2?”

  5、翻书P76,填充,齐读,同样我们也可以用字母面积公式

  板书:

  等底等高

  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 表示什么意思

  =底×高÷2

  s=ah÷2

  (三)要求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几个条件?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计算,注意千万不能忘记÷2,下面就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想一想”:学生读要求,个别回答,校正,一样的举手,不一样的举手。

  2、同样我们还可以利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物体表面是三角形的面积。

  出示例:求的是什么?我们应根据什么?请同学们做在自备本上。

  3、同学们做得真认真,下面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有没有掌握今天所学的知识。

  请看第1个题目:

  1、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求出涂黄色部分的面积。

  2、判断,说明理由:(请用手势表示)

  2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三角形底是6cm,高是3cm,面积是18cm。

  三角形底是8分米,高是40cm,面积是16*方分米。

  三角形底是9米,高是4米,面积是18米。

  从以上练习,你认为我们在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1、÷2

  2、单位统一

  3、面积单位

  3、选择:

  下列哪个三角形是4×3÷2=6*方cm。

  单位:厘米

  3 3

  4 4

  小结:我们在做求三角形面积时一定要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0厘米,高是2.5分米,它的面积是( )

  1、20×2.5÷2 2、20×2.5 3、20×25÷2

  小结:你认为在做作业时注意( )

  4、求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是4.2米,高是2米。

  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

  高是6米,高比底短2米。

  底是12米,高是底的一半。

  四、总结: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谁来说说看,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它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我们在计算它的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别忘了÷2。

  你们知道吗,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就论述了“圭田术日,半广的乘正从”我们的祖先老早就研究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很了不起呀。

  三角形的土地 一半 底 高

  学了这些知识,有没有不懂的问题问老师了?或有什么想法问老师的?

  出示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0

  教学内容:课本第77页的例题,练习十八的第5-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应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解答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有关计算的错因分析:

  下面的结答,问题出在哪里?

  一个三角形,底是1.8米,高是1.2米,求它的面积。

  解一:1.8×1.2=16(*方米)

  解二:1.8×1.2÷2=2.16(*方米)

  3、导入新课:掌握了计算公式,我们就可以着手解决许多有关的实际应用问题。(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新授

  1、例题教学

  (1)读题后,让学生尝试练习,并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2)注意“÷2”这一环节是否有人失误。

  2、应用练习

  完成课本第80页第8题的填表计算,把它化为4小题来处理,解答完成后填空。

  教师简评:求图形的面积,首先应确定所求的是什么图形,其次考虑运用什么公式计算。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0页的第7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议一议:(1)这所有的以涂色三角形底边为底,顶点落在对面那条*行线上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涂色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存在这种关系?

  (2)再画出一个与之等面积的三角形,只要怎么取顶点就可以了?

  (3)你能联想到什么?

  2、练习十八第5、6、9、10题(做在课作本上)

  ⑼一块三角形的玻璃,量得它的底是12.5分米,高是7.8分米。这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方分米玻璃的价钱是0.9元,买这块玻璃要用多少钱?

  ⑽右图是人民医院包扎用的三角巾。现在有一块长18米,宽0.9米的白布,

  可以做多少块三角巾?

  (1)学生独立作业,教师巡视,作个别辅导,并及时反馈。

  (2)提取典型错例,进行评讲。

  (3)第10题有下列各种解法,哪些是对的,哪些有毛病?

  解一、14×0.9÷(0.9×0.9)

  解二、14×0.9÷(0.9×0.9÷2)

  解三、14×0.9÷(0.9×0.9)÷2

  解四、14×0.9÷(0.9×0.9)×2

  学生充分议后,教师简评:(作全课)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后感:

  4、实际测量在地面上测量距离第课时总第课时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9—10页例4、例5及“练一练”、“试一试”、“练习二”第6-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自己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15页的三角形。

  探究方案:

  一、自主准备

  1.说一说:下面每个小方格表示1*方厘米,你知道涂色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吗?你是怎么想的?

  ()()()

  2.思考:

  (1)三角形的面积与它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有没有直接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呢?

  (3)假如要你探究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进行研究?我想转化成

  二、自主探究

  1.拼一拼:从课本第115页上选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剪下来,看看能不能拼成*行四边形。

  2.填一填: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行四边形吗?如果能,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请填写下表。

  3.想一想

  (1)拼成*行四边形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2)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原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3)根据*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

  三、自主应用

  试一试:完成书上第10页的“试一试”。

  四、自主质疑

  说一说:

  (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你还有什么疑问?

  (2)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提问: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出示例4的方格图及其中的*行四边形。

  (1)全班交流: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方厘米?

  (2)小组交流:你是怎么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的?说说你的想法。

  (3)全班交流:有人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三角形面积,也有同学先求出*行四边形的面积,再除以2得出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会有什么联系呢?

  2.交流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情况。

  (1)出示例5:展台出示各组的表格填写情况,各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小组讨论:你剪下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拼成的*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发现?(即例5下面的问题)

  (3)梳理、明确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2

  3.交流“试一试”

  (1)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2)学生订正。

  三、巩固提升

  1.完成“练一练”的1、2两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讨论交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弄清谁是谁的2倍,谁是谁的一半。)

  2.练习二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组织校对。

  3.练习二第7题。

  (1)多媒体出示第7题的方格图及*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独立思考:你认为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什么?

  (3)小组交流:分别是怎么想的。

  (4)全班交流、总结

  可以通过计算,判断三角形的面积是不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比较,很快作出判断。

  4.练习二第8、9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想法。

  (2)学生订正。

  四、总结延伸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2倍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 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三种类型三角形(每种类型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和一个*行四边形。红领巾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想一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这个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指名说一说,师可再现推导过程。

  2、导入:出示红领巾,它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该怎么计算?揭示课题。

  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

  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

  (1)教师参与学生拼摆,个别加以指导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3)讨论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能帮助我们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吗?为什么?

  ②观察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 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

  (1)组织学生利用手里的学具试拼.(指名演示)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突出旋转、*移)

  教师提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来拼.

  (1)由学生独立完成.

  (2)演示课件:拼摆图形

  5.讨论:

  (1)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

  (2)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6、引导学生明确: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同时板书)

  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同时板书)

  ④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同时板书)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3

  教学内容

  六年制人教版第九册75~7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的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3、通过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探索规律。

  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的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行四边形。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是多少? (板书*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老师用一条线段把这个*行四边形的对角连接起来,这个*行四边形被分成了两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几种三角形?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3、通过重合验证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方分米。

  4、出示三个三角形,同学们能不能猜一猜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各是多少?(如下图)

  覆盖方格图,现在同学们能够知道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了吗?

  我们称这种计算面积的方法是什么方法?(学生分组数方格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初步感知三角形等底等高,面积相等。)

  4、“如果我们河头镇的地形是一个三角形,也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他的面积,方便吗?象这种数方格的方法既麻烦又不准确,那我们能否像研究*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样,把三角形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5、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出示课题)

  【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课复习导入设计精妙,利用本课的重点,删繁就简,既为新课的学习作了铺垫,又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利用一环紧扣一环的情境设计,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感受,感受到来自知识的挑战,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二、新课

  1、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 学生独立尝试。

  四人一小组,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进行操作。

  (2) 交流尝试结果。

  我们来看一看同学们都拼成了哪些图形?

  让操作好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拼成的图形,并贴在黑板上展示。

  【评:让学生在操作、感受、体验的过程中,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只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使学生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继而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3)引导探索规律。

  1、“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已经拼成了几种图形?

  “长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因此,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我们来观察一下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的情况(三种情况),“这边的*行四边形是由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每一个三角形和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只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就是*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就是*行四边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3、归纳总结规律。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

  三角形面积=底×高÷2

  S=ah÷2

  4、思想教育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4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的第11~15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提高计算面积的熟练程度。

  教具准备:将复习题中的*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画在小黑板上。用厚纸做一个*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和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出示下列图形:

  问:这3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

  *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教师出示一个*行四边形,让一学生说推导过程,教师边听边演示)

  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为什么要除以2?(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演示用两个三角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演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摆一个*行四边形的过程。)

  量出求这3个图形面积所需要的线段的长度。(让学生到黑板前量一量,并标在图上。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计算出这3个图形的面积,算完后,集体核对答案)

  二、做练习十九中的题目。

  1、第1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中的图形各是什么形,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了解学生做的情况,核对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第13题和第15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第18题,学生做完后,可以提问:在梯形中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剪的?

  这个最大的三角形是唯一的吗?为什么?(不是唯一的,因为以梯形的下底为三角形的底,顶点在梯形的上底上的三角形有无数个,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4、练习十九后面的思考题,学生自己试做。教师提示:这道题可以用梯形面积减去以4厘米为底,以12厘米为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来计算;也可以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计算。

  三、作业。

  练习十九第11题和第14题。

  课后小结: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教案15

  重点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教和学的过程

  一、练习

  二、总结

  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方厘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做练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5)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0篇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69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3.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特色: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课前设计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上,运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总结:把没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二、讨论

  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三、推导

  1、汇报课前研究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地板书。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四、应用

  1、教学例1

  2、强调格式

  五、练习

  1、下面*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方厘米,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并说出理由)

  2、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底是5分米,面积是10分米。()

  3、说出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班级:

  前言:我们已经学过用转化的方法,把*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你想一想:能否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具盒或在附图中选材料)

  1、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2、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3、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4、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附图2

  材料一

  材料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面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求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我们学校内有一*行四边形的花坛,底是5米,高是3米,学校领导要把这个花坛*均分成两份,分别种上不同颜色的花,该怎样分?每一块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设计一下。

  3、同学们,学校要为学校开学典礼准备30条红领巾,大队辅导员想请大家帮忙,算一算,需要多少布料?你们愿意吗?该怎样来计算呢?

  师:是的,要先计算一条红领巾的面积,那么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你会计算它的面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 猜一猜。找关系

  师:1、同学们,长方形的面积跟它的什么有关系?*行四边形的面积跟它的什么有关系?

  生:和它的底和高有关。

  2、那么,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可能跟它的什么有关系呢?(学生可能说边、底、高)那么怎样来验证我们的判断呢?

  2、 想一想。找关系

  师:想一想,我们在推导*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用的是什么方法?那么,可不可以也用转化法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呢?

  3、 拼一拼,摆一摆,比一比。找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按照你的想法,和小组内同学一起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看可以把它转化成哪些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拼摆图形。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拼摆。

  汇报。可能摆出正方形,长方形,*行四边形,

  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行四边形。)现在,你又有什么发现?

  归纳: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行四边形。

  师:那么,我们拼出的*行四边形、跟所用的三角形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呢?

  引导学生答出,*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板书: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关系呢?

  4、 画一画,算一算。找关系,得结论。

  师:请同学们画出*行四边形的一条高,你发现了什么?

  生:*行四边形的高也是三角形的高,底也是三角形的底。

  师:那么,我们刚刚得出的结论还可以怎样写?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

  5、 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再来解决大队辅导员老师的问题吧。学生可能会束手无措,面面相觑于是,教师趁机疑惑不解地问:你们怎么还不解决问题啊?让学生自己说出,需要红领巾的底和高。

  教师出示完整题目:一条红领巾的底是100厘米,高是33厘米,做30条这样的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三、练习巩固。

  1、 独立完成85页做一做。

  2、 完成86页练习的1、题。

  3、 完成86页练习的3题。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三角形面积是*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一个三角形面积为20*方米,与它等底等高*行四边形面积是40*方米。( )

  (3)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方厘米。( )

  (4)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

  (5)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

  5、求右图三角形面积的正确算式是( )

  ①3×2÷2 ②6×2÷2

  ③6×3÷2 ④6×4÷2

  6、 学校准备在校门出口处两旁各建一块三角形交通警示标志牌,底是8分米,高是7分米,请帮忙计算需要多大面积的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两旁”的意思)。

  四、拓展提高: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2、如果只用一个三角形,你能通过剪,拼等方法推出三角形公式吗?

  五、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行四边形的面积÷2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我们学校一年级有一批小朋友加入少先队组织,学校做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红领巾实物,以及帮学校计算要用多少布这样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想知道怎样去求三角形面积的欲望,从而将“教”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行四边形)

  师:(1)*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这一剪多问,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与*行四边形及面积的比较,直觉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规律,增强了整体意识,同时为下面的进一步探究,诱发了心理动机]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师:上节课,我们把*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探索*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大家猜一猜: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求面积呢?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在几何体知识中的作用。同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进行迁移,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

  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

  教学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学具袋,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行四边形,大小各异的任意三角形3个;

  2、量具一张,铅笔一支,剪刀一把;

  3、视频展示台、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一计算公式的?

  ①学生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②电脑动画演示。

  小结:将图形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揭示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操作

  每位同学都一袋学具,看看谁能利用这些图形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a、学生动手操作;

  b、老师巡视。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教具贴在黑板上。

  2、汇报、交流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a、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

  b、指名说。

  3、推导公式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推导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建立转化思想,清楚地理解公式推导的由来。

  4、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剪、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说一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如果用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ah÷2

  附板书设计:(略)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内容:

  苏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15~P16的内容,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一条红领巾)同学们,这是一条红领巾。它是什么形状的?那你们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吗?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是的,我们还不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那同学们想一想,开始我们同样不会计算*行四边形的面积,后来我们通过什么方法推导出了*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行四边形“转化”(板书: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这样推导出了*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那同学们,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应变预设: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经验,一般会认为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选择一种方法实际“割补”,让学生明白这种方法不好,需要寻找更好的方法。]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开始吧。

  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应变预设:可能有些同学不会拼组,教师可指导他们用旋转、*移等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

  师:拼好了吗?用这种拼一拼的方法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呢?谁来说一说,你们用这种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应变预设: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形状,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图形贴到黑板上。]

  师:同学们,为什么有些小组拼成了一个*行四边形,有的小组却拼成了一个长方形呢?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不同类别,弄清拼成不同形状的原因。]

  3、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真棒,大家都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现在请同学们看图1。

  师:这个*行四边形就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那么,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又分别是多少呢?

  [评析:引导学生说出拼成的*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等底等高,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铺垫。]

  师:知道了*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们能求出所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算一算吧。

  师:算完了吗?它的面积是多大?

  师:我们知道,这个*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方厘米,那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吧。

  [应变预设:在设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可能有部分同学不明白三角形的面积和*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不会计算。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可用*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得出。]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开动脑筋,已经算出了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如下图)你们会计算屏幕上这个蓝色三角形(底3cm,高2cm)的面积吗?算一算。

  [应变预设:学生可能不会计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虚线三角形,和蓝色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它们也拼成了一个*行四边形。使学生明确3×2是这个*行四边形的面积,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还得除以2。]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又计算出了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再看屏幕,(课件出示,如下图)你们还能计算这个三角形(底6cm,高4cm)的面积吗?

  [评析:由清晰的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到由一实一虚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再到一个独立的三角形,面积计算逐步深入,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经历了由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思维含量非常丰富。]

  4、推导公式。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经尝试着求出了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大家都算得很好。那么现在你们能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写下来吗?先写一写,同桌同学再商量商量吧。

  [应变预设: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说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应给以充分的肯定:你们推导出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引导学生说出推导的过程。]

  5、理解公式。

  师: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你们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乘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还要“÷2”呢?

  [评析:通过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困惑,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含义的理解:“底×高”表示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加深了

  学生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

  6、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们会不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写一写吧。

  [评析:拼一拼、算一算、说一说、写一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自己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自然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我们一动手起推导出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了,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如下图,课本P85页的数学常识。)

  [评析:这样表面是介绍数学常识,但实际渗透了爱国思想教育。]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现在我们就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是刚才看到的那条红领巾,同学们,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求出做一条这样的红领巾要用多少红布吗?

  师:对,要求做一条红领巾要用多少红布,实际是求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而要求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必须了解哪些数据呢?

  师:那就请大家动手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吧。

  [评析:这里并没有直接给出红领巾的底和高,需要学生共同合作实际测量,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量完了吗?请大家算一算,看看做这样一条红领巾到底需要多少红布?

  [应变预设: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展示学生的算式,集体订正。]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吗?(课件出示下面这些道路交通警示标志。)知道它们的具体含义吗?

  师:交通标志对于维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学们,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

  师:对,它们都是三角形的。(课件出示其中一个三角形标志的底和高,如下图)请大家算一算,这个标志牌(底9dm,高7dm)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应变预设:指导运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如下图1:底3厘米,高4厘米;图2:底4厘米,高1.5厘米;图3:底2.5厘米,高2.8厘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全课总结,反思体验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总评:这节课教师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并引导学生将“转化”的思想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亲身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整一节课,教师尽量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组织他们动手实践,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参与他们的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准备:各种梯形各两份,剪刀,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主题

  1、生活中我们能找到许多*面图形,这个教室里有吗?

  2、请大家看看这组图片,看看你发现了谁?找到了就立刻喊出它名字!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梯形)板书2。梯形,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它了,谁来介绍一下它。

  3、今天,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朋友,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

  二、回忆旧知,建立联系

  1、面积,我们现在已经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了?他们计算方法你们还记得吗?(课件)

  2、回忆一下,*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是怎样推导出来的?还记得吗?

  3、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它们面积的计算时候,都用到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板书)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这种思想,这节课我们也要用到。

  三、转化梯形,推导公式

  (一)应用的需要引出猜想

  1、同学们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喜欢篮球吗?(课件出示篮球场地)你们知道这一处是什么区域吗?这是3秒钟限制区,是限制对方队员在这个区域内停留不能超过3秒钟。

  2、但是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猜想梯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你想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呢?

  3、同学们都很有想法,那到底是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呢?让我们来动手验证一下。在动手操作之前,老师提出三点建议:(1)想想能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图形。

  (2)根据转化图形与梯形的关系,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填写好汇报单,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快。明白了吗?开始吧!

  (二)小组活动十分钟

  (三)汇报

  1、刚刚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了多种图形!现在让我们请这几个小组的同学说说他们的想法。大家注意听,你们的意见相同吗?你还有补充吗?汇报:*行四边形:两个怎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还有的同学拼成的是长方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拼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你们的推导的结果应当是一样的。是吗?

  2、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图形,无论长方形还是正方形,都是……。再看,(移动图形)你发现什么了?过渡:看来,只要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就能拼成一个……。(板书)*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学过:……(板书)然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两种图形间的联系来推导梯形的面积了。谁来帮老师梳理一下。*行四边形的底就是梯形的………。,*形四边形的高就是……,所以梯形的面积……为什么除以2?

  3、刚才展示的都是拼组的方法,还有些同学只用一个梯形就完成了任务,他们用了分割的方法。你们都看懂了吗?请这个小组的同学来简单说说你们是怎么推导的。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方法不同,那你们推导的结论呢?

  4、总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有共同点。谁来说说?

  5、是不是这样啊?那大家就一起把我们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读一读吧!(课件)如果用字母表示你会吗?

  6、在这个公式中,哪里应该引起我们注意呢?在计算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四、加深理解,巩固新知。

  1、 总结:好了,同学们,刚刚大家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拼合,分割,旋转,*移等方法,把梯形转化成了学过的图形,根据图形间的联系就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这个方法你们记住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了!(判断题)

  3、通过刚刚的研究和辨析,相信大家对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定有了深刻的理解吧!这个三秒限制区到底多大呢?你会求吗?需要什么条件?(课件出示)动笔试试吧。

  4、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你们想用新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吗?

  5、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小到…大到…都会用到它。

  五、结语

  转化在数学当中是一种非常重要而又常用的思想。在图形的学习中,同学们多次用到了转化的策略,(课件)其实在学习计算时我们也用到了。那我们转化的目就是化未知为已知。以后你再遇到一个未知的新问题,你会怎样想呢?是不是任何未知的问题都可以转化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去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深刻体验和感悟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二、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为落实这一目标,这部分教材均是以探索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学生在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前,已经亲身经历了*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时,不仅可以借鉴前面“转化”的思想,而且为今后逐渐形成较强的探索能力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海淀区的二里沟试验学区,学生接触的教材是全新的,学生所受到的教育的理念也是全新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渐普及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积累,学生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位的,多数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敏捷的。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得已有知识基础、探索新知的程度等也会出现差异。

  四、教学设计

  (一)由谈话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还记得它们的面积公式吗?(一人回答)还记得正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行四边形面积呢?

  师:看来,我们所学习过的面积公式,都是在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转化推导出来的。

  师:谁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调查一下: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知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举手;不但知道公式,而且还知道怎样推导出来的举手。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

  (二)探究活动。

  师:根据你们前面的学习经验,谁能说一说应怎样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转化]

  师:下面我们将按小组来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介绍学具袋中的学具,并出示探究活动的目标、建议与思考,见下表)

  (学生在探究活动时,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为汇报选取针对性较强的素材。)

  师: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在同学介绍自己的探究成果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听,以便予以补充(交流过程注意引发学生间的争论)。

  生1:我们是直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2:我们小组是用一个三角形折成长方形后推导出计算公式的。

  生3:我们是将一个三角形用割补法进行推导的。

  ……

  师:同学们分别总结出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么,谁能概括出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呢?

  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板书)

  师:刚才这个同学概括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语言再来说一说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意义。

  师:不论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或者两个三角形,还是用拼摆、或者用割补的方法,都是在想方设法将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这是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重要方法?

  师:下面我们运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巩固练习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围绕着“通过学生发现三角形面积与已学图形面积的联系,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体验和感悟学习数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个教学重点展开。并注意从每一个细微之处着手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孩子。如揭示课题后,我便对学生进行调查:哪些同学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哪些同学不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有就是有哪些同学不但知道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还知道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而帮助他更好地完成学习的过程。他如果是第一种回答,我会表扬他,不但能在学校学到知识,而且还能通过上网、读书等渠道学到知识;他如果是第二种回答,我会告诉他,没关系,这是新知识,只要努力就能学会;他如果是第三种回答,我会鼓励他继续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总之,让不同的孩子尽自己的所能学不同的数学。

  这节课学生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活动中是自主的、是开放的,让学生体验了“再创造”,本节课的最后一道练习题也是开放的,他让学生体验着数学的无穷魅力。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识别图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教师设计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目的是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迸发出创造新思维的火花,同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时进行小组合作,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的机会,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把学生的汇报和多媒体的演示相结合,进一步体验图形转化的过程。练习设计做到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当。即从基本题入手过度到综合题,引申到思考题。其目的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基础中得到巩固,在综合中得到沟通,在思考题中得到升华。如最后一题的设计,它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学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思考,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练习十八5~10题)

  教学要求:

  1.是学生比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养成良好的审题、检验的习惯,提供正确率。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填空。

  (1)三角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是。

  为什么公式中有一个“÷2”?

  (2)一个三角形与一个*行四边形等底等高,*行四边形的底是2.8米,高是1.5米。三角形的面积是()*方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方米。

  2、练习十六2题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6题: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两条虚线互相*行。)你还能画出和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

  ⑴生用尺量一量这两条虚线间的距离,搞清这两条虚线是什么关系?

  ⑵看看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

  ⑶分组讨论如何在图中画出一个与它们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并试着画出来

  2.练习十六第7题

  (1)让学生尝试分。

  (2)展示学生的作业

  可能有:a、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只要把原三角形分成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它们的面积就必然相等。而要找这4个等底等高的小三角形,只需把原三角形的某一边4等份,再将各分点与这边相对的顶点连接起来即可。

  b、也可把原三角形先二等分,再把每一份分别二等分。

  3、练习十六9*

  让学生抓住涂色的三角形的底只有*行四边形底的一半,它的高和*行四边形的高相等,*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2,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48÷4

  4.练习十六第3题: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让学生列方程解和算术方法解,算术方法176×2÷22,要让学生明确176×2是把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六第8*题。

  四、作业

  练习十六第4、5题。

  课后记: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长方形、*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安排的。其推导方法与*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通之处。同时本课也是学习梯形、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这部分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所以本课内容的学习是很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了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之上才能学好本课,让学生动手操作去探索数学的奥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合作精神与创新精神;同时使他们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你还能记住求*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吗?(S=a×b)那么,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2、同学们,请大家自己看看胸前的红领巾,知道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吗?(三角形)如果叫你们裁一条红领巾,你知道要用多大的布吗?(求三角形面积)。要想知道这条红领巾的面积时多少,就要用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 讲授新课

  1、上节课,我们在研究*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方法形或正方形来研究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将三角形也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

  2、提问: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几类?分别是?

  (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我为大家准备了这些三角形,请你们自己试图去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什么?

  4、拼图推导公式,按三角形类别的不同,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⑴、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

  提问: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能拼成了什么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老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再请说推导过程,并板书:

  *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2

  ⑵、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⑶、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5、小结: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s=ah÷2

  三、巩固练习

  5、练习: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2,请学生独立完成,指明板演。

  6、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及第86页的练习十六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索了那些知识?学到了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利用*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到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这种“转化”的数学方法是数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相信同学们今后能应用这一数学方法探究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思维拓展

  教材第87页第6题。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87页第3题。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第75页及练习十八1-4题

  教学要求:

  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正确地运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指导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理解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

  教具:准备三种类型的三角形,每种2个完全一样,投影片若干。

  学具: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三角形、两个钝角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提问:谁能说说长方形、*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2、(幻灯出示)口答:计算图形面积

  二、导入新课

  幻灯出示一个三角形

  提问:它是一个什么图形?

  它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它的面积怎样算呢?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讲授新课

  (一)、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幻灯出示课本第75页上面的图,教师说明不够一格的都按半格算。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底和高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得出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不准确,又很麻烦。

  质疑: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

  (二)、通过操作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1、从直角三角形推导。

  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进行计算面积呢?

  (1)让学生动手拼,教师将学生拼出的图形一一展示出来。

  (2)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们会算?

  (3)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和*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重述: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长方形或*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从锐角三角形推导。

  (1)让学生试拼,可以相互讨论。

  (2)教师指导,突出旋转和*移。

  (3)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教师强调: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3、从钝角三角形推导。

  (1)学生操作。

  (2)每个钝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4、归纳总结规律。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不论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大家想想:

  (1)这个*行四边形的底与三角形的底是什么关系?高又怎么样?

  (2)这个*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3)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呢?

  板书:S=ah÷2

  (三)、运用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1、出示数方格求面积图:谁能用公式计算方格图上的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三个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都相等?

  2、出示例题让学生试做。

  说一说计算三角形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3、看书质疑。

  4、做一做书本第77页

  四、课堂小结

  提问:1、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什么?

  2、求三角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哪一种求面积的方法更方便,更准确?

  3、要求三角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怎样求?

  五、巩固练习

  练习十八1、3(1)

  六、课堂练习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0篇(扩展6)

——拼三角形教案

拼三角形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体验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能用几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3.对图形之间的拼组关系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演示用的大三角形纸卡:红色两个,绿色,蓝色个一个。

  2.幼儿用的红色三角形纸卡每人一个,幼儿剪刀每人一把。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三角形一次分割练习,理解图形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1、 出示红色大三角形。

  教师: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颜色的?

  2、取一个红颜色的大三角形,教师演示。

  教师:三角形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教师:你们看,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3、再取一个红颜色的大三角形,教师演示。

  教师:它们还可以怎么变呢?

  教师:你们看,一个大三角形变成了什么?

  4、请幼儿折一折,剪一剪,再拼一拼。

  教师 :请你们每人取一个红色的三角形,折一折,剪一剪,让它变一变魔术把!再把剪下来的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二:三角形两次分割演示。

  1、 教师:你们还想看三角形变魔术吗?教师把绿色的纸卡折两下,并沿折线剪下来。

  2、 教师:再将小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三:三角形三次分割演示。

  1、教师把蓝色的纸卡折三次 ,(三条折线不交叉)或这两次(两条折线交叉) 请幼儿数一数共分成了几部分(四部分),都是什么形状的(至少有一个三角形)

  2、教师:再将小图形拼一拼看还能不能拼成原来的形状。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调动幼儿操作的愿望和兴趣。

  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操作的要求,并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相互检查,交流讨论。

推荐访问:角形 教案 面积计算 《三角形面积计算》教案【10篇】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案1 求三角形面积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