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2023年《玲玲画》说课稿【10篇】(全文完整)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2-12-17 14:10:03 本文已影响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玲玲画》说课稿【10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玲玲画》说课稿【10篇】(全文完整)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通过考虑,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3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感悟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这位叫玲玲的小女孩画得也十分棒,她就要参加评奖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课文,要求: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个别读文,注意读准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新词,玩游戏“过关夺旗”。

  第一关:读词。

  第二关:扩词。

  第三关:读句认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自己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

  2、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3、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质疑:

  ⑴读了课文之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突破难点

  课件出示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体会感悟。

  五、扩展活动

  1、把你喜欢的字、词、句积累起来吧!

  2、找一些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开一个交流会。

《玲玲的画》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5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这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字词教学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读通这篇记叙常见的生活小事的文章已不算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和长句子的朗读,仍是学生学习重点,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情境、联系身边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创设情境,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练习读好课文,真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我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 悟中朗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

  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多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等。“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 落实训练 积累语言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音、形、意整合的方法,来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在随文识字中掌握字的音、形、意,并会用这些字,在集中识字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

  生字口字旁的“叭”是一个十分容易读错的字。所以我提取了熟字足字旁的“趴”与之相对比,让学生区分两个字的异同,从音、形、意三方面把两个字正确区分开来。

  总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这8个生字,同时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让他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玲玲的画》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四、总结:

  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默读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读书方法,考虑到马上生三年级了,我让他们尝试了这种读书方法。

  在默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读书时自然而然的出声音、生字词的干扰让孩子手足无措等等。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可能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专注度、读书习惯的转换等都有关系,当然有些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的。我现在的默读尝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对于少数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很快的接受,可是对于大多数而言,可能有些拔高的成分了。

  看来,教学中确实应当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况,才能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啊。

《玲玲的画》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阅读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1)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两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抓主线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通过考虑,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4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25课《玲玲的画》。这是一篇结构简单,意蕴深刻的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字词教学和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读通这篇记叙常见的生活小事的文章已不算难的是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和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但对个别词语的理解和长句子的朗读,仍是学生学习重点,课堂上引导学生结合语言情境、联系身边生活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并通过创设情境,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练习读好课文,真正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本节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了课前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配合板书与贴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本文我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抓朗读 读中体会 悟中朗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

  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多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等。“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 落实训练 积累语言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中,我采用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相结合;音、形、意整合的方法,来建构生字的认知组块。在随文识字中掌握字的音、形、意,并会用这些字,在集中识字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识字的方法。

  生字口字旁的“叭”是一个十分容易读错的字。所以我提取了熟字足字旁的“趴”与之相对比,让学生区分两个字的异同,从音、形、意三方面把两个字正确区分开来。

  总之,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让学生认识这8个生字,同时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让他学生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为学生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玲玲的画》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

  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学习重点、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学习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

  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

  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

  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

  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四、总结:

  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充分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对于二年级的孩子,默读还是一个比较难的读书方法,考虑到马上生三年级了,我让他们尝试了这种读书方法。

  在默读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容易受到干扰、读书时自然而然的出声音、生字词的干扰让孩子手足无措等等。事后我分析了一下,这些可能和孩子们的知识储备、思维的专注度、读书习惯的转换等都有关系,当然有些问题是可以随着时间得到改善的。我现在的默读尝试可能是有些拔高了,对于少数成绩好的孩子,他们能很快的接受,可是对于大多数而言,可能有些拔高的成分了。

  看来,教学中确实应当考虑孩子的心理生理情况,才能让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啊。

《玲玲的画》说课稿8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

  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2)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

《玲玲的画》说课稿1

  依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演、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从而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特点: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

  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到着急再到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教师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课文开始,教师抓住"满意"来理解"端详"的含义,"好的"这个语言的语气;课文中间抓住"着急"来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克服困难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评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评价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详一词时,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课堂反思: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教师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教师的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师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可提高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玲玲的画》说课稿2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4

  学习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三、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小结

  五、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玲玲的画》说课稿5

  一、说教材

  《玲玲的画》是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的课文。讲的是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

  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说学生

  本班有47名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有上进心,知识面宽,朗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都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

  2、理解“端详’、“动脑筋”等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内容浅显。所以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开火车读课文,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语句,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如果让学生做动作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四个环节:复习字词——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复习生字词

  第二环节: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一)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人物情感线索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指导朗读,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的有关词语。

  (三)、创设情境,诵读感悟

  1、出示第一幅图,理解“端详”,体会“满意”。

  2、弄脏作品,感受着急

  3、画更漂亮,再悟“满意”

  (1)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教师范读,故意丢掉一个词“想了想”。

  提醒学生理解“想了想”,还有哪个词用得好?指导理解“懒洋洋”并用它说话。

  (2)、小结:(出示句子)看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理解“坏事”、“好事”。

  第三个环节:转换角色练习说话,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朗读课文,换位思考,谈感受。

  第四个环节: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事。

  2、最后出示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玲玲的画》说课稿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玲玲的画》说课稿8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说课稿9

  学情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口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会认8年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一块弄脏画面的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天底下还真有这样的人!丑小鸭经受那么多的磨难,为什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没有放弃?那些因为它长得丑而欺负、讥笑它的人看到它就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又会怎么想,怎么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玲玲的画

  二、识字

  1.识字指导。

  (1)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2)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3)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4)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三、写字指导

  (1)写正确。“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2)写美观。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2、她是怎么解决掉画上的墨迹呢?

  二、自读自悟

  1.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成果。

  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三、积累运用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3)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选2篇)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

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

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

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小学语文《玲玲的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1、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2、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3、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4)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5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1

  设计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简单,语言朴实,对话较多,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之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说的最后两句话揭示了课文主题,蕴涵了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你*时都喜欢画什么?在画画的时候,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烦恼的事?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中的主人公玲玲就在画参赛画时遇到了一件让她急得哭起来的烦心事,那是一件什么样的烦心事,玲玲又是怎样解决的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玲玲的画》。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想想你怎样记玲玲的“玲”字(齐读课题两遍,说说怎样记住“玲”字)。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看看玲玲遇到什么烦心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生字、生词,抽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人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全班交流,大家评议)

  2.多媒体演示符合课文内容的三幅画——玲玲刚画好的画、弄上墨渍的画、把墨渍变成了小花狗的画,引导学生理清文章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玲玲心情发生变化的语句,并说说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板书:满意(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

  2.齐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

  3.多媒体演示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同桌分角色练读。

  4.指名在全班分角色读对话,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爸爸和玲玲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展开三次对话的?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呢?(第一次对话:爸爸的话要用关心、催促的语气来读,玲玲的话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参赛画而感到满意的语气;第二次对话:玲玲的话要读出紧张、着急、伤心的语气,爸爸的话要用沉稳、安慰的语气来读;

  第三次对话:爸爸的话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5.男女生对读。

  6.师生合作,男生读爸爸说的话,女生读玲玲说的话,老师读叙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合作探究

  1.出示课文挂图,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插图的段落。(第九自然段)

  2.齐读第九自然段,想想爸爸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3.多媒体演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1)齐读,边读边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2)四人小组、全班交流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引导。

  引导: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又指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归纳: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这里的“好事”泛指通过自己开动脑筋,想出办法,把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变成令人满意的事情,并不是指助人为乐之类的好事。(板书:好事、坏事、获一等奖)

  (4)教师小结。

  爸爸说的这两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化的;二是指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而应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

  六、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1.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对玲玲和自己说?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遇到过的话,说说你是怎样解决的呢?

  2.教师总结谈话:是啊,生活中有些事真是有意思!弄脏画面的一块墨渍,眨眼间能变成可爱的小花狗;蜜蜂竟然当向导引领着列宁顺利地找到了养蜂人;因为自己长得丑而遭到别人欺负、讥笑的丑小鸭,原来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就是这样,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板书:开动脑筋

  3.同学们喜不喜欢课文中的玲玲?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对玲玲的喜爱和赞美的心情齐读全文。

  七、实践活动

  回到家里,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自己从书刊中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2

  一、了解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二、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1)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用动作体会“满意地端详”的意思)

  (2)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4、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出示第九自然段讨论)

  5、师小结。

  6、现在,你有心里话想对玲玲、玲玲爸爸或自己说吗?

  三、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的说

  满意的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3、、拓展活动。

  借助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否遇到过“坏事变好事”这样的事情。

  板书:25、玲玲的画

  坏事变成好事

  肯动脑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不可能办成的事能办成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识字8个“玲、详、幅、奖、催、叭、脏、筋”,写字5个“肯、脑筋、糟、楼”。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人物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出示小女孩像: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的名字叫“玲玲”。(出示名子,学习“玲”。学生讲字,看到这个字你还会想到哪些字?换偏旁“邻、岭、零、冷”等)。

  2、 板书课题《玲玲的画》,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玲玲画的什么?玲玲的画怎么了?)读读课文你们的问题就解决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借文下拼音读准,标出自然段。

  2、 分段试读、纠正字音。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玲玲通过(动脑筋),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写字。

  1、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读文第1——4自然段,随文识字“详、幅、奖、催、叭、脏”。

  “详”:洋、样等;说说“端详”是什么意思,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幅”:形近字组词练习“富、福”;量词练习:一幅( )、一把( )、一条( )、一座( )。

  文中“叭——趴”对照,还有哪些声音发出“叭”声?

  “脏”多音字(课文中没有要求,学生要是提出可相机拓展)。

  再次读文,在课文中巩固生字。

  2、好不容易画好的画却弄脏了,这可怎么办?玲玲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答案。

  3、看到玲玲修改的画,爸爸是怎么说的?出示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识“筋”。

  相机指导写字“糟”对比“楼”中“米”。重点指导“曹”笔顺。

  “脑筋、肯”。学生观察三个字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竖。

  四、巩固识字。(要求识、写的字均包括)

  1、换词认读:玲珑、详细、幅度、夸奖、催促、叭的一声、脏乱、筋疲力尽

  2、加偏旁、再口头组词。(会写的字):八(叭)、句(狗)、弟(梯)、止(肯)、曹(糟)、令(玲、岭、冷、邻、零)

  3、换语境巩固。玲玲的这幅画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催她到学校展览。可是在家里怎么也找不到那幅画。突然,听到门外叭的一声。她来到楼梯间看到小狗正趴在自己的画上。她想:糟糕,又弄脏了,这可怎么办?她又动脑筋想起办法来……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4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 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① 教师引导:

  *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公开课)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游戏大转盘:

  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⑵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①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② 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③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5

  预设目标:

  1、 会认“玲”等8个生字,在课堂上会写“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初步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大家最近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请你来说一说,我们一起帮你分担。

  2、既然大家有这么多烦恼,那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位新朋友,肯定会给你们带来欢乐的,她的名字叫玲玲。

  让我们和她打个招呼,亲热地叫她一声,热情地喊她一次。

  接下来,让我们认认真真地把她的名字写一写。

  a、 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b、 如果没有,让大家认真开老师写她的名字,然后再临写。

  今天,这个玲玲她要告诉我们大家解决难题的魔法,这个魔法就在25课课文中,请齐读课题。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直到读通顺为止。

  2、 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的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3、 合作学习

  a、 同桌合作学习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b、 出示课件,看大屏幕,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齐读。

  c、 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分组开火车读。

  d、 去掉其他字,留下生字,让学生进行抢读。

  三、词句结合,朗读感悟。

  1、 自由读课文,分别划出带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并认真地读一读。

  2、 交流

  句子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a、 请女同学读一读

  b、 用动作体会“端详、满意地端详”

  c、 指导朗读。

  句子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a、 请男同学读一读

  b、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肯定是怎么样的?

  c、 这时候,玲玲会想些什么?

  d、 带着这种想法,这种心情再齐读句子。

  句子3:“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a、 这时候,玲玲的心情怎么样了?

  b、 带着这种感悟,自由读读这句子。

  句子4:“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这是事情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

  句子5:“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a、 齐读

  b、 尝试背诵

  c、 生活中,你能想到这样的例子吗?

  d、 带着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四、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上课一开始,有些小朋友说了自己的烦恼、难题,那么现在你想到了解决的办法了吗?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5)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玲玲的画》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内容浅显,语言朴实,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阅读。文中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是学习重点,要使学生懂得生活中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换个角度看问题,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玲玲的情感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玲玲的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换个角度想问题的思想方法,把主题教育渗透其中,明暗交替,做到润物无声。

  一、话题导入,激发探求欲望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玲玲的画像:“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向上、乐于助人的特点,调动他们探求的积极性,寻求新知,唤起学生潜在的美好情感,让孩子一开始就把课文学习与个人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二、体会情感,感悟主题

  初次完成的画,玲玲是满意的;面对弄脏的画,玲玲着急、焦虑;看到修改后的画,她又一次满意地笑了。对于这种情感的前后变化,教学时教师可先展示玲玲修改前的画,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作品是比较完美的,抓住“满意地端详”一词指导读书,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兴奋;再通过生生合作读、教师引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玲玲在“另画一张已经来不及了”的情形下,内心的紧张、失望;最后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想了想”,添画了一只小花狗,教师可出示修改后的画,引导学生体会此时玲玲内心的喜悦与成功感。通过充分的读书,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使学生真切感悟到只有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坏事情转化成好事情,才是解决问题的良策。

  三、聚焦重点,深化主题

  玲玲的变化,爸爸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先体会着爸爸的“高兴”读一读,再组织交流:“从爸爸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从事件出发,谈自己的感受。爸爸的一段话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故事之中,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他告诉我们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作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再次遇到事情没有办好时,不能惊慌失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积极解决。值得一提的是,小朋友的实际经历并不多,认识问题有局限性,不一定非要理解到坏事变成好事才行。学生只要领会到遇事多动脑筋就可以了。

  四、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为了强化主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拓展交流。交流时可以谈以前遇到的一些糟糕的事情,是怎样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也可以谈曾经经历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当时不知如何处理,读了本文受到的启发。从多个层面、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名人名言和启迪思想的故事供学生课外阅读。

  总之,文章不是无情物,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去领悟一种思想方法,感受一种生活态度,获得积极的人生体验,摒弃传统的说教,这正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我说:老师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坏事变好事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帮我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在钩破的地方绣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的说可以从不要穿的旧衣服上剪一朵花下来粘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上面绣一只采蜜的蝴蝶。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并对他们的建议表示感谢。这群孩子已经真正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对说话内容进行拓展,问:在*时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孩子们思如泉涌,各抒己见,把教学推向高潮。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局限,无法打开。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课文。这类专题的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渗透,像《乌鸦喝水》《称象》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也是围绕这个专题学习的。在本册第四组的课文中也讲了动脑筋思考的故事,纵观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专题。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了解故事,点燃智慧的火花,到明白道理,指导学习、生活,开出灿烂的智慧之花,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玲玲的画》讲述了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评奖的画,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划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就像玲玲爸爸说的那样:“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是本文的主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课后泡泡语“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样的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五、总结: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电教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不足:

  1、课堂提问略显琐碎,致使课堂中教师的声音出现频率过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问题过多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路。

  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内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课上引领孩子去学习当画被弄脏之后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过对玲玲改画过程的学习从而深入到对父亲的话“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上。但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我发现偏重了对玲玲的想法、做法,对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孩子的讯息的学习上有所忽视。最后的拓展时间较紧,学生参与面较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难过、着急——满意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玲玲的画》,正是因为有了一个墨渍,玲玲才获得了思维飞跃的契机,最后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这是一堂由新桥小学陈忠钰老师执教的二年级下册的课文,也是一堂属于学生的语文课,这既是一个打破定向思维的教学流程,也是一例教师与学生均获得成功的大胆尝试。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结合低年级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多尝试书写,以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课文理解固然重要,但给孩子书写记忆生字的时间应更加充足,更应在课堂中得到突出。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玲玲的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主人公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话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了,玲玲着急的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份家的温馨。

  这节课是《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为主要问题来理解课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学中,我抓住“啪”这个象声词,理解象声词的概念,体会玲玲的难过心情,了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笔掉地上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象声词。在教学本来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并想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声词,但是一紧张给忘记了。

  本文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困惑来理解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来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但我自己感觉由于考虑怕时间紧张在读的方面做的还是不够,还有在理解父亲所说的那段话时理解的不够深,这点内容本来就是本课的重点,但我做的还是不太好,没有让学生理解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在朗读方面下功夫让学生从深层来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来理解,并在提问题方面多斟酌,争取提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来多思考,多动脑筋。还有就是课后题中涉及的讲故事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设计,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叫讲故事的过程。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生活中,因孩子的无知会很自然地做错一些事情,犯一些错误。学生做错事情的结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并不是无法挽回的。我们是能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正如课文《玲玲的画》中提取的情节是:夜深了,孩子玲玲在收拾画画工具时不小心把明天要评奖的画给弄脏了,着急地哭了。于是,爸爸引导孩子: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学习过程中重在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劣势也能转化为优势。

  课堂上,我提出:“在*常生活中,你遇到像玲玲一样的问题吗?”学生在傻愣愣地呆了很久之后,也没有一个人回答我。教室里鸦雀无声。我想:换个思考角度试试看吧。紧接着,我这样问:同学们,在家里你做错事了,爸爸妈妈会怎么做呢?”

  “哇!我的爸爸妈妈会说,你怎么这么烦呢?过去!过去!”

  “太傻了!问爸爸去!”

  “什么对不起不对不起,离我远点。”

  “你也太顽皮了吧!”

  这些回答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农村的家长自身文化的素质水*并没有很快地随着教育潮流而前进。要想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各方面素质特别是家庭教育也急待引导。

  深入想想,象玲玲类似的,因家长启发后,坏事变好事的经历会可能好吗?让农村孩子们从何说起呢?我们在面对常见的生活小事又该如何启发呢?家长素质的提高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我想: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身上再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去教育他们。启发孩子观察社会生活,不放过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只有思考,才会闪耀解决问题的火花。

  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生活,教育应该对关照学生思考生活,意味着教育要关注完整的生命,并致力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因为大部分孩子没有把“生活”这本大书看懂,看透,看明白,不会思考真实的生活。孩子对生活问题解决能力的薄弱,迫切需要我们多多引导,多多启发。

  一、识字写字

  1、识字指导:

  ⑴出示课题,认读“玲”字,注意是后鼻音。

  ⑵学生在自由读课文中圈出生字,画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想办法认记生字。

  ⑶同桌互相交流认记生字的方法。如,“详”可以放在“端详”这一词语中,通过模拟“端详”(认真仔细看)的动作来感悟。“奖、叭、催、脏”等,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在组词和说话中认记。“玲、详、叭、脏、幅”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⑷检查生字认记情况。可以在给偏旁或生字“找朋友”的游戏中完成。

  2、写字指导:

  ⑴写正确:

  “玲”字右边是“令”,不是“今”。“糟”字右边的“曹”字学生没写过,是难点,建议作细致的指导,特别是笔顺,应该引导学生认真书空、反复临写。

  ⑵写美观:

  借助两个带木字旁的字(楼、梯)的书写指导,可以复习巩固木字旁的书写方法。“楼”字右半部,“女”的横画要长。

  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同样是“米”,在“糟”字中捺变成了点,在“楼”字中捺却没变。同样是“月”,在“脑”字中瘦而长,在“筋”字中要写得瘦而短,在“肯”字中又把撇变成了竖。反犬旁的第二笔不容易写好,指导写“狗”字时要注意示范。

  二、朗读感悟

  本课的叙事情节比较简单,主题也比较明确。重点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同时,要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爸爸最后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朗读第一至三自然段,要表现出玲玲为自己画好了画而感到“满意”的样子。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读第四至六自然段,要表现出事情突发后玲玲紧张而着急的情形。朗读第七自然段,要感悟爸爸处事的沉稳。读第八自然段,要表达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读第九自然段,要读出爸爸高兴的语气。

  朗读的方式,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在小组里扮演角色对读,再指名在全班朗读。教师按上述朗读要求予以随机指导。

  爸爸最后说的话是从玲玲改画这件事引发出来的感想,是课文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在生活中对待事情好坏的态度,我们不能把一些暂时没有做好或不小心做错的事情都看成是坏事情,因为好坏是可以转变的;二是遇到事情办得糟糕的时候,我们不能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开动脑筋想一想弥补的办法。注意这里的“坏事”是泛指做得不如人意的事情,并不是指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齐读、个别读的基础上体会。可先让学生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自由谈感受:你明白了什么?教师要在鼓励学生谈感受中引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端详、脑筋、收拾、满意、参加、懒洋洋

  2、对课后练习“读读抄抄”的句子,要读熟,再认认真真抄下来。

  四、实践活动

  1、根据课后“泡泡”里的提示,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类似事情,以强化感受。

  2、回到家里,可叫爸爸妈妈讲一个类似的故事,或自己通过阅读书刊再找一个开动脑筋、变坏事为好事的小故事,然后抽时间讲给班上的同学听。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深钻教材后,我在教学时的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课文内容就拨云见日明朗了起来。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上课伊始,让孩子们看情景课堂理清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心情变化的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抛出问题“这里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叫学生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记的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留下印象更深的并不是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毕竟这些道理是我们耳熟能想的,做为一个母亲,我更佩服的是爸爸的那片刻的“仔细看了看”,和那不露声色的“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聪明智慧的爸爸用自己轻轻的一句提醒,让女儿通过自己的实践,在自己的动脑筋解决问题之后,将道理阐述,对于孩子而言,道理就不是硬邦邦的灌输了,接受也就显得容易的多了。不管是作为老师,亦或是母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有效的教育策略都是我必须学习的。

  可是,也是那么一次的《画画》,儿子的画画,我用的“越刍代办”使儿子与“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一道理擦肩而过,曾使我懊恼不已。(文章附后)

  于是,当我抛出:为什么玲玲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关于玲玲的那句话,以及写爸爸的两句话,在学生分析之后,不知怎么,我的头脑中就蹦出了发生在儿子身上的这件事,我就这样讲述起来。学生听的十分的认真,因为他们对扬帆起航很熟悉,学生听的也很入境,有时还发出一阵阵笑声,我知道那是他们对扬帆起航的疼爱,所以,当我再抛出问题时,那气氛可够热烈的。

  师:小朋友,知道扬帆起航为什么对那幅改后的画不感兴趣吗?

  生:我知道,我知道,那画不是他们自己改的。

  生:老师代他们改了,他们不满意。

  师:那么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扬帆起航,你们要记住: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

  生:扬帆起航,你们要自己动脑筋啊!

  生:扬帆起航,没什么好生气的,那么要自己想办法让坏事变成好事啊。

  (哦,学生的劝说可紧扣中心哟,一副小大人的样子。)

  生:老师,我还想说说您,可以吗?

  (我正期待着呢。只是小鬼竟懂得用“您”,懂得用商量的语气。)

  生:老师,您应该让他们自己改,您不应该自己改。

  生:老师,您自己改,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坏事能变成好事呢?

  生:老师,您怎么不让他们自己动脑筋思考啊!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老师今天和咱们大家是初次见面,所以我想考考大家,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敢)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砸碎的水缸中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咱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司马光)

  2、还有一种鸟,它渴极了,但是它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乌鸦)

  是啊,同学们,司马光也好,乌鸦也好,他们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成功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同样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呢?

  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和我们大家打招呼呢! (出示幻灯片)板书:

  玲玲的画

  (强调读音,第一个玲二声,第二个玲轻声,学生朗读课题)

  (二)教授生字和句子:

  1、会认的字:玲

  祥

  幅

  奖

  催

  叭

  脏

  筋

  2、会写的字:

  叭

  玲

  狗

  糟

  楼

  梯

  肯

  脑

  筋

  (讲授生字时,老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准确)

  (重点讲授,叭,是个拟声词,教师模拟黑板擦掉落地上的声音)

  3、讲解词语:

  端详弄脏评奖催赶叭的一下一幅画动脑筋

  4、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朗读重点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得哭了起来。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4)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5)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幻灯片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字音,让学生读中悟情悟理)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根据课文内容,给三幅图排排队。

  (指名回答)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完成填空)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一不小心。在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5、联系生活实际:

  如果你的花裙子不小心破了一个洞,你会怎样将坏事变好事呢?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练笔:

  写一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吧!

  四、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老师希望咱们大家并不是在原地哭泣,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智慧开动脑筋,战胜困难,将坏事变成好事!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完成这一节课,祝亲爱的同学们生活永远幸福,再见,下课!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一、教学效果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像这样的课文,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让人感觉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静下心来备课……经过我的精心设计,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使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二、成功之处:

  1、我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案。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教学中,我抓住“端详、肯、脑筋、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首先是初读,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和实际初步理解字义,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最后练写字词,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后再书写生字。

  3、紧紧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不足之处:

  1、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2、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没有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显得被动,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3、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4、学生在总结课文的启示时,大多数的孩子不能抓住关键词句去总结,语言不够干练,概括能力比较弱。

  四、改进措施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重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在关注教师的教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要圆滑些。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6)

——《玲玲的画》教案(15篇)

《玲玲的画》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玲玲的画》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玲玲的画》教案1

  学习目标

  ①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认读生字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三、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四、小结

  五、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玲玲的画》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重点写好“画、报、候、奖”等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15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词语。

  玲玲端详一幅

  评奖催促叭

  脏乱报纸另外及时

  懒虫并且糟糕肯定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回顾:说说课文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玲玲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用彩笔画出来吧。

  课堂交流,汇报成果。

  引导学生带着自信,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三、品读赏析

  1、课件出示:

  玲玲得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预设:玲玲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课件出示: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预设:一个“又”字说明了什么?

  已经不是一次了,说明爸爸对玲玲的疼爱;也从侧面说明玲玲画这幅画花了很长时间。

  3、课件出示: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声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

  预设:玲玲为什么哭了?如果你是此时的玲玲,你会怎样?

  4、课件出示:

  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预设:“仔细地”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你觉得画什么合适?

  5、课件出示: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眯着眼睛,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整张画看上去更好了。玲玲满意地笑了。

  预设:能不能把“想了想”这个词去掉?为什么?玲玲会想些什么?

  玲玲为什么要画小花狗?你觉得玲玲的做法怎么样?“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6、课件出示: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预设: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你是怎样理解爸爸的话的?

  7、课件出示:

  预设: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爱因斯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四、拓展延伸

  1、我会说。

  我想对玲玲的爸爸说:“__________。”

  我想对玲玲说:“__________。”

  我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

  2、我会做。

  遇到下面的事,你会怎么做?

  (1)下课的时候,新买的衣服不小心被钉子钩破了。

  (2)我和小朋友在家里玩的时候,不小心把水洒了一地。

  五、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玲玲的画》”,一起来闯关吧!

《玲玲的画》教案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2组)。

  学习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

  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⑴:

  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3、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6页。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让学生练读。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打乱生字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

  词语:“端详”;

  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1、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3、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1、出示多媒体课件⑵:

  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2、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4

  [教材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妨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伤心、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而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带读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本课“玲、详、奖、脏”四个后鼻音的字,“筋”前鼻音的字,“脏、催”两个*舌音的字;通过书空笔划的方法正确学习“糟”字的书写,“肯、脑、筋”三字中“月”的区别比较学会正确书写这三个字。

  2、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通过与*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3、通过朗读、抄抄写写,品味、思索、懂得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重点:]

  1、通过开火车和小老师带读的形式,使学生巩固本课“玲、详、奖、脏”四个后鼻音的字,“筋”前鼻音的字,“脏、催”两个*舌音的字;通过书空笔划的方法正确学习“糟”字的书写,“肯、脑、筋”三字中“月”的区别比较学会正确书写这三个字。

  2、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通过与*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抄抄写写,品味、思索、懂得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体验生活中这些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25、玲玲的画》,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生字宝宝都认识了没有?

  出示词语,抽生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玲玲的画》

  板块二、朗读感悟,启发思维

  板块目标:1、通过表演动作、表情表演理解词语“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玲玲画好画后开心的心情;

  2、通过与*时画坏图画的情感对比,知道今晚已经不早了,再画一幅来不及了,体会玲玲弄脏画后的伤心;

  3、通过学生自己“在图上画些什么?哪些能画?哪些画这不太好?”的思考,使学生知道要开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板块流程:

  1、师:玲玲是个小画家,今天她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画。请看——

  出示图画,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2、师:玲玲喜欢自己画的这幅画吗?快速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出示句子: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1)“端详”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一下“满意地端详”?(提醒学生注意表情:微笑,动作:频频点头)

  2)谁能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导朗读。

  3)分组读句子。

  3、师:玲玲终于画好了这幅画,可是正当她收拾水彩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学生回答,出示有污渍的图画。

  1)这幅图和刚才的有什么不一样?看着这样的画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2)画弄脏了,虽然伤心,难过,但是再画一幅不就行了吗?

  (引导学生找出:“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她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从而知道玲玲为什么会“哇地哭了起来”。)

  出示句子: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齐读句子。

  4、师:爸爸听到了玲玲的哭声,过来了——(播放父女对话录音)

  1)爸爸让玲玲在画上做点什么?如果你是玲玲,你会在画上画点什么呢?

  2)想一想,刚才同学们说的画的东西哪些画在这儿是合适的,哪些画在这儿不太合适,说明理由。

  3)玲玲开动脑筋后,在这儿画了什么?(小花狗)

  出示句子: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齐读

  5、小结:玲玲花了很长时间画了一幅《我家的一角》,她心里可开心了——生读: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

  可是在她收拾水彩笔的时候,意外发生了——生读: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生读: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6、是呀,看到了吧,孩子们——

  出示句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这里的坏事和好事分别是课文中的什么事?

  2)想想生活中有什么通过自己开动脑筋使坏事变好事的例子。

  3)小结:生活中,只要能开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齐读

  板块三、指导书写,感悟句子

  1、爸爸的话让玲玲记忆深刻,我们也应该把它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下面,让我们来抄抄这两句话。真糟糕,这两句话中有四个拦路虎,我们要先去把它扫扫清。

  2、出示“糟”

  1)这个字比划很多,同学们伸出手来跟电脑一起书空这个字。

  2)同桌两人你写我看,正确书写这个字的笔划。

  3、出示“肯、脑、筋”

  1)为什么这三个字放在一块?(都有“月”)

  2)仔细观察这三个“月”有什么不一样?

  肯:“月”作底,竖撇变竖;

  脑:“月”作偏旁,写狭长,先竖后撇;

  筋:“月”在左下部,竖短一点再撇。

  3)老师范写,学生书写,共同评价。

  4、师:拦路虎被扫清了,我们可以把这两句话抄一抄了。一个小小的提醒,这里面的两个“像,象”可别抄错位置了。

  学生抄写句子。

  板块四、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同学们,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在这里,老师送你们几句话,希望记在脑子里,放在心里。

  出示名人名言,齐读。

  下课。

《玲玲的画》教案5

  一、教材分析

  很多事情,有时并不能如我们心中所想地发展,但也不是所有的“糟糕”,都是坏事,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已经没有时间重新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可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短处或许能变成长处。本课的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品味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语。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爸爸”的话,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把握玲玲的情感变化,品味“爸爸”含有深意的那句话。

  四、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学生预习课文。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喜欢画画,她就是——玲玲,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好吗?瞧 ,她笑眯眯的多可爱啊,我们再来叫叫她的名字吧,玲玲:ling 注意是后鼻音,要读到位,第二个“玲”要读轻声。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呢?还要注意右边是个令,不要把点落下了哦。观察一下它在田字格当中的位置,看老师书写,同学们可以拿出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你会写了吗?可以试着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给“玲”字找找朋友吗?“玲”字经常用在人名当中,也可以组词:小巧玲珑。

  2.玲玲不仅喜欢画画,还是位画画能手呢,家里到处挂满了她的画,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课文就是和玲玲其中一幅画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板书:玲玲的画)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玲玲画的是什么?玲玲画得怎么样?她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板书:画了什么?什么事)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打开语文书去寻找答案吧。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并且边读边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你会读吗?我请几位小老师来带领我们大家读,小老师读1遍,大家跟读2遍。随机纠正读音。

  2.去掉拼音,你能读了吗?开火车读

  3.试着将下面的句子读通顺。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4.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些生字,边读边记住它们。

  5.老师相信这回大家能够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了,请大家捧起语文书,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老师写了一个小提板,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概括课文内容吗?(课件:玲玲不小心把画 ,她动脑筋画了 ,结果 。真会动脑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板书:画好画—弄脏画—巧添画

  2.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读得又这么好,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一下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第一段)现在你知道玲玲画了什么了吗?《我家的一角》。玲玲对她画的这幅画怎么样啊?让我们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板书:满意。你从哪里看出来她很满意?(课件:端详)

  “端详”是什么意思?哪个小朋友可以表演一下?原来端详:就是仔细地看。

  3.玲玲端详着她的画,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边读边体会玲玲这时候的心情。

  是啊,这么好的一幅画,我得仔细着点,可别弄脏了它。可偏偏就在这时,出了意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2-6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答案。指名回答、朗读(课件: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想想,玲玲这时候心情又是怎样的?板书:伤心

  谁愿意当一当玲玲,来读一读这一段。

  指名读,齐读

  4.爸爸放下报纸问: “怎么了,孩子?”玲玲伤心地说:“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是啊,来不及了,玲玲啊可着急了,谁能读出这种着急的语气 。玲玲真是伤心极了,谁再来试试?

  此时的玲玲真是又沮丧又难过,伤心极了。

  5. 可是啊,“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7、8、9三个自然段,找一找你觉得很有启发的句子,读一读,抄一抄。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糟”读准字音,你能给它组组词吗?糟糕、糟透了 注意“糟”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上的部件,要注意笔顺。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6.爸爸口中的坏事,是指什么?玲玲把画弄脏了。好事又是指什么?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那玲玲是怎么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呢?板书:动脑筋

  是啊,她肯动脑筋,不仅玲玲动了脑筋,爸爸也动了脑筋呢,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开动小脑筋,合作读一读7,8两段,男同学读第7段,女同学读第8段,然后找一找从哪可以看出来,爸爸和玲玲都动了脑筋了?用圆圈圈出关键词语。(仔细,看了看,想了想)板书:仔细

  7.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爸爸为什么要“仔细地”看看?老师把“仔细地”去掉好吗?他在动脑筋,思考,他想了很多,都想了些什么?嗯,爸爸动了动脑筋,想到办法了,可是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玲玲,而是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爸爸?(耐心、亲切)那该怎么读?谁来学着爸爸的样子,读一读。想象一下爸爸亲切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8.玲玲是怎么动脑筋的?她是一下子就想到画小狗的吗?不是,你从哪个词看出来?(板书:想了想)她可能会想些什么?(拖鞋、花、地毯、书包……)为什么最终画了小花狗呢?因为这样画图画才更有趣,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了,更符合题目《我家的一角》于是她动笔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我把这句话改成:小花狗趴在楼梯上。好吗?为什么?这样写能使原本枯燥的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了,那你愿意做做小作家吗?

  军军( )地端详着自己写的字。

  小花狗( )地趴在大树下乘凉。

  我( )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9.看着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终于(满意地)笑了。对比之前的画,你更喜欢哪一幅?如果你是评委的话,你会选哪一幅?为什么?这时候玲玲的心情怎样?板书:满意 笑了 爸爸看了,也高兴地说:“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四、总结提升

  1.爸爸动了动脑筋想到办法了,玲玲动了动脑筋将弄脏了的画画得更美了,小朋友们一起动了动脑筋,将一个个问题都解决。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能变成好事。让我们一起把这篇富有深意的课文读一读吧。

  2.同学们,在生活当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遇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处理,选择一条来说一说,也可以说说自己动脑筋解决过的事情。

  3.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让我们来读一读智慧先生的智慧袋吧。课件:“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只要肯定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五、生字教学

  1.好,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能动脑筋记住它们吗?观察生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注意“梯”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的“弓”字要写得扁一些,要注意笔顺。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临摹。

  3.小朋友们可以在练习纸上多写几遍,写完的同学可以把刚才我们交流的过的坏事变好事的事情也写一写。

  板书: 玲玲的画

  画好画 弄脏画 巧添画

  画了什么?

  什么事?

  满意 伤心 满意 笑

  坏事 仔细 想了想 好事

  动脑筋

《玲玲的画》教案6

  【学习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

  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眼睛相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三、理解词意,感语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受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四、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五、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

  1、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

  2、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

  3、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原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三、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四、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小结

  【教学后记】

  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坏事变成好事的事例并不多,更不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价值观目标应定在,让学生懂得,碰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这样才能启发并教育学生。

《玲玲的画》教案7

  玲玲的画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和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认字

  1、出示小女孩的画像,猜猜她是谁?

  板书:玲玲

  2、读读上面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补充完课题:玲玲的画。

  三、教师范读,听录音。

  1、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2、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3、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方式朗读。

  四、记忆字形,理解含义。

  1、小组讨论,讨论字形。

  2、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3、小组之间开展识字竞赛。

  五、指导写字。

  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的生字。

  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再读课文,自读感悟。

  1、读天天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4、小组合作,你感悟到什么?

  三、朗读感悟

  1、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

  2、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3、选伙伴表演课文。

  四、指导写字

  五、日积月累

  1、读课文,勾出你喜欢的新词。

  2、把喜欢的新词抄写在自己的“日积月累”本上。

  3、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玲玲的画》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是重点。难点是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三、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自主探究、自读自悟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

  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2、自主读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你喜欢的符号

  标出本课的字词语多读几遍。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合作交流

  1、检查生字词语

  (1)出示带拼音生字词

  同桌合作学习,互读、互听、互纠。

  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2)不带拼音生字词

  指读,开火车读,挑战读

  2、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分段指读课文,纠正读音,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三、品读领悟。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1、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2、朗读指导。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

  幼稚的语气。

  3、有感情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复习认读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3、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

  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4、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

  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展示学生写的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5、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板书:

  25玲玲的画

  画(我家的一角)弄脏

  添画小狗

  得一等奖

  动脑筋坏事变好事

  教后反思

  到了二年级下册,孩子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比较多的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认识一些新字。新课程倡导在生活中识字的理念也已经渗透到孩子的骨子里,他们无意或有意间识字能力不断提高,课外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因此,开展小组交流识字,相互评价能够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得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学习这篇课文,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后又走出文本,寻找同类题材的文章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玲玲的画》教案9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玲玲心情情感的变化,以及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一)、复习生字

  1、 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遍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生字。

  2、(1)CAI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读一排;齐读,每组词读两遍)

  (二)、写生字

  1、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么多的生字中,有谁发现了哪一组词非常特别,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快?

  (学生汇报)。

  2、对了,看这两个字“脑筋”,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生字。

  3、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大家一起交流。

  a、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左窄右宽、上宽下窄)

  b、两个“月”字不一样;

  师评价: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黑板,舒老师把这两个字示范一遍,也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时一定要让学生说笔画顺序)

  5、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好,请把你们的书轻轻地翻开到第118页,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把“脑筋”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去。同时在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哦!

  6、展示与评价

  a、谁愿意把自己刚才写的字与大家分享呀?

  b、师生评价(2名学生)

  7、小结:

  看到大家刚才那么认真的写字,老师相信你们在写的时候也一定动了脑筋!

  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提问设疑

  昨天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汇报)

  说得可真好,我们表扬他“顶呱呱”。

  2、师小结:

  玲玲在这篇课文里一共画了两次画,(CAI出示两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图是第一次画的,哪幅图师是第二次画的呢?

  3、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画,玲玲要画两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4、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

  (二)、学习第一幅图

  1、师: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你们找到了吗?

  (指名读1,女孩子读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满意)

  玲玲为什么满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的画?(CAI出示玲玲的画)

  5、好吧,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样?

  6、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很——满意。

  板书:满意

  7、 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赶快在这一段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铅笔把它画出来。

  A、CAI(端详)点红色 。

  B、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C、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

  D、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呀?老师演示。生回答。

  E、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玲玲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F、现在我们全班同G、学都来当玲玲,H、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8、谁能读好这句话?

  9、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10、过渡:

  玲玲的画画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画第二次呢?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8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想一想:为什么玲玲还要画第二次呢?

  (三)、学习第二幅图

  1、谢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真可惜,正当玲玲准备收拾东西睡觉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板书:哇地哭了)

  3、这时,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

  4、怎么办?(指名回答)

  (哦,原来是爸爸提醒了玲玲,说了什么呢?“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5、玲玲后来又画了些什么?

  (1)、CAI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2)、所以,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满意地笑了)

  6、现在请全班同学也带着满意地心情,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CAI出示8自然段)

  (四)、比较两种不同的心情

  1、CAI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

  2、比较两个“满意”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

  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五)、感悟、体会爸爸的话

  1、看到了玲玲满意地笑容,这时爸爸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2)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同学们,坏事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事情?(板书:坏事)

  好事又指什么事情呢?(板书:好事)

  坏

  事为什么能变成好事呢?是因为肯——动脑筋!(板书:肯动脑筋)

  4、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请你动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5、齐读这句话。

  拓展训练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形呢?

  2、老师这有几个例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将它们变成好事。

  A、当你不小心把墨水搞到墙上去的时候,你会?

  B、当你看到快要丢弃的废塑料瓶时,你会?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所以,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像玲玲那样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候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读出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出爸爸关切的语气,玲玲的画被弄脏后伤心着急的语气。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玲玲情感变化的原因,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同上2

  教学难点:

  同上2

  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喜欢画什么?(评价如:你的画一定很美!你将来一定能成小画家!)

  2、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也喜欢画画,想认识她吗?瞧!(板书:玲玲)快来和她打声招呼吧!(评价如:真热情,玲玲一定会喜欢你的!你知道第二个玲要读轻声,读准了,真不错!)想看看玲玲的画吗?那咱们今天就走进第25课《玲玲的画》去欣赏一下吧。(出示幻灯片1,补充板书:的画,齐读课题)

  3、不过呀,玲玲说只有上课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乖孩子才能欣赏她的画。现在老师就来帮她考考你们。(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评价如真是咱班的金嗓子!)

  4、(多媒体出示幻灯片2)瞧,这就是玲玲,你发现了什么?.(高兴-难过-高兴)

  这是怎么回事呢?快快打开书第25课,快去读读这篇课文吧。

  二、感知课文内容,解惑。

  1、孩子们,读了课文,你们心中的这个问号解开了吗?

  2、(出示幻灯片3)看,这就是玲玲的画《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学校评奖了,你觉得这画能得几等奖?玲玲自己是怎么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评价如:你们真会读书!)

  3、(解端详意),能把端详和别的词语换换吗?为什么?(评价如:你真会思考。)看得出来,玲玲特别喜欢这幅画,(幻灯片4)咱们就带着喜欢的感情来读读这段话吧!

  4、玲玲正高兴地收拾画笔准备睡觉呢,忽然,叭的一声,发生什么事了?(出示幻灯片5)

  5、这可怎么办呀?这么美的画被弄脏了,假如你是玲玲,心情会怎样?从哪个词语体会玲玲很着急?谁能读好这句话?(指名读,幻灯片6)

  6、是啊,孩子们,玲玲多难过,多着急呀,美丽的画儿被自己弄脏了,正在她着急难过的时候,救星爸爸来了!爸爸的主意是什么?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呢?(指导朗读爸爸的话,出示幻灯片7)你觉得爸爸这个人怎么样?

  7、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呀?用你喜欢的线勾画出来吧!(鼓励:都在认真的思考问题,玲玲决定把自己的这幅画给大家欣赏,出示幻灯片8)结果怎样呢?(板书令人满意的事)

  8、这时,你们想对新朋友玲玲说点什么?(板书:肯动脑筋)

  9、(出示幻灯片9)这话是谁说的?刚才孩子们读得那么带劲,我也想来读读。

  孩子们,玲玲的画虽然不小心被弄脏了,但在爸爸的帮助下,玲玲自己动脑筋,这幅画变得让大家更满意了,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个小故事吧。(幻灯片10)

  三、交流,感悟。

  孩子们,在你们的生活中,也发生过这样的事吗?在事情变得很糟的时候,通过动脑筋去弥补,反而成功了?(评价如:原来你就是生活中的玲玲,真会想办法。)

  四、小结。

  动脑,能让我们变得更聪明,也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完美,那就让我们都做像玲玲那样爱动脑筋的孩子吧!(补充板书:只要动变成)

  今天,玲玲觉得大家表现太棒了,想把得一等奖的这幅画送给大家,愿意接受吗?(幻灯片11)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变成好事

《玲玲的画》教案1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玲玲的图片)瞧,她来了!

  2.玲玲是个画画的小能手,她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其中的一幅画有关。(板书:玲玲的画)

  3.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4.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课文中的玲玲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她的故事吧。(范读)

  2.玲玲说同学们生字认得很好。她想加大难度,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吧!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四人一组练读,愿意分角色读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剩下一人认真听,好吗?开始练习。

  5.哪个小组先来?选两个小组比赛。(一组分角色读,一组齐读)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指导读“懒洋洋”).玲玲告诉我,她对你们的读书很满意,她说一组能得读书高手奖,二组能得读书大王奖!

  7.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看题目时提的问题吗?在你们读课文时,玲玲已经悄悄把答案塞进你们脑子里了。信不信?

  8.不信?那我们试试看: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默写达人》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订正作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渗透思想

  1.师问:爸爸催她睡觉,在她收拾画笔时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此时你就是玲玲,你会怎样?她为什么急得直哭?此时玲玲的心情怎样?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汇报学习结果。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你们觉得玲玲的做法怎样?玲玲这回满意了吗?

  同桌合作学习,指名汇报学习结果。

  3.爸爸看了画后,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4.爸爸针对这件事是怎么教育玲玲的呢?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肯动脑筋)

  5.这两句话当中有四个字成了我们的拦路虎,就是那四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6.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表达。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请人朗读。开火车读。

  2.指导书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齐读词语。四、深层拓展,名言激励,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玲玲这样的事吗?说出来大家一起为你鼓掌吧!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地多出色啊!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大家三条名言,请认真朗读!(课件出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弗洛伊德)

  3.课堂作业。

  完成《默写达人》第19、20页。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弄脏坏事

《玲玲的画》教案12

  课前透视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激趣:同学们,今天我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愿意帮助她吗?(相机板题)

  2、观察揭题:教师分别出示准备的两幅画。启发: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幅画更好一些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两幅画的来历。(板题)

  对话*台

  初读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并划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识字。互读、互听、互纠,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游戏巩固识字。可以根据课文设计“蜜蜂采蜜”、“帮小蜜蜂找家”等。组织学生识字,或者引导学生说出*时的一些识字游戏,由学生组织进行识字练习。

  4、分段指读课文,师生评议,正音。

  (以读文为基础,以识字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为手段,突出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朗读

  1、组内读文,互相评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织学生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理清文章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积极动脑思考)

  结果:得了一等奖。

  (好事)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引导他们自读自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叭、玲、狗、糟、楼梯”。引导学生观察字在格中的位置,小组交流。

  2、重点范写。“糟、楼梯”,边写边提醒这几个字词各组成部分要紧凑及个别笔画的书写。

  3、学生练写,引导学生评议。

  第二课时

  复习

  1、猜字游戏:学生读字、词,书写,同桌互相纠正。

  2、分段指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研读

  1、出示文中涉及的两幅画,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合作读书,画出有关句子,细致地理清故事发生的经过。

  3、读书汇报。

  教师可以结合玲玲和心情变化点拨学生,也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帮学生理解课文。在理解过程中,适时地抓住重点的词句,增强学生的感悟。

  如:(1)抓住玲玲的心理变化: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她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找出相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发现。(高兴(完成画作)------伤心(弄脏画面)-----满意(巧添小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相关的语句找到,练习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人物的语言:课文中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很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有什么发现?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引导学生结合人物语言,理解人物和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相机点拨。

  如:A、“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可启发学生思考:“仔细地看了看”是什么意思,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呢?

  B、“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会想什么?“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会想些什么?

  4、讨论:你从爸爸与玲玲的对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要务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

  感悟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爸爸和玲玲说些什么?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今天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发?

  3、把爸爸说的富有哲理的话积累起来。

  (升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丰富学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积累,培养学生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肯、脑筋”,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尝试书写,教师巡视点拨,同桌互相评议。

  (结合书写任务较轻的实际,引导尝试书写,培养学生独立写字的能力和信心。)

  伴教锦囊:

  词语解释:

  端详:仔细地看。

  仔细;细心

  相关链接: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奥弗洛伊德)

  阅读在线:

  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年轻人为贫所困,便向一位老者请教。老者问:你为什么失意呢?

  年轻人说:我总是这样穷。你怎么能说自己穷呢?你还这么年轻。年轻又不能当饭吃。年轻人说。老者一笑:那么,给你一万元,让你瘫痪在床,你干吗?不干。把全世界的财富都给你,但你必须现在死去,你愿意吗?我都死了,要全世界的财富干什么?老者说:这就对了,你现在这么年轻,生命力旺盛,就等于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又怎能说自己穷呢?

  年轻人一听,又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曾提出一个叫情绪困扰的理论。他认为,引起人们情绪结果的因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人的信念。所以,许多在现实中遭遇挫折的人,往往认为自己倒霉,想不通,这些其实都是本人的片面认识和解释,正是这种认识才产生了情绪的困扰。实际情况是,人们的烦恼和不快,常常与自己的情绪有关,同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有关。能否战胜挫折,关键在于任何情况下都不被一时的失意和不快左右,永远怀着希望和信心,就能从逆境和灾难中解脱出来。

  概而言之,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看你怎么去对待它。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宽。

《玲玲的画》教案13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1)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同桌合作学习课后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置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示范 “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五、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不开心的事,但对待这些事的态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玲玲遇到了一件不开心的事,她是怎样把坏事变好事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玲玲的画》教案14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

  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a.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b.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c.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 二 课 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b 案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幻灯机,带有“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幻灯片。

  3.联系生活,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一幅画。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自己不认识的字的字音。

  2.指读,进一步纠正字音。

  幅fú 催cuī 叭bā 脏zānɡ 筋jīn

  3.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竞赛的方式读,落实识字任务。

  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1.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小组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3.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小刺猬摘果子。(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能识记的,就放到小刺猬的背上去)

  4.游戏:快乐传真。(老师将生字卡片给一学生看后,学生表演,让同学猜出生字或词语,猜对了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后举起来齐读。如果猜得不对,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评出表演不恰当的地方)

  (“叭”是拟声词,可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

  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

  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楼”怎样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观)

  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自荐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写字作业,再请同学评议。

  5.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

  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如端详、评奖、弄脏、仔细、满意、懒洋洋、动脑筋、收拾)

  第 二 课 时

  交待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

  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这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a.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体会并有感情地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讲)

  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高兴的心情)

  b.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理解后试着读)

  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讲、读、评,再读体会)

  出示一幅画。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

  c.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幻灯片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

  小组讨论,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d.请你对玲玲、玲玲的爸爸,或自己说几句心里话好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

  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

  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

  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

《玲玲的画》教案1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1、单元主题:

  ⑴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同时也有很多不尽人意、让人觉得头疼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呢?读读本单元的主题就知道了。

  ⑵课件:出示单元主题。

  ⑶学生在下在自由读,同桌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⑷指名学生汇报。

  2、引出课题:

  ⑴一个小朋友玲玲,她也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一起看看她是怎么解决的。

  ⑵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识字: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本课要认的生字。

  ⑵检查识字情况。

  ⑶全班一起先读一读。

  ⑷课件:出示本课要认的生字。

  ⑸开火车。

  2、读词

  ⑴自由读词,说说这些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⑵指名学生说,可以结合实际举例子谈一谈。

  3、读课文:

  ⑴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⑵指名学生读课文。

  三、理解感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玲玲)讲玲玲干什么?(画画)在画画整个过程中,玲玲都是称心如意的吗?

  2、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读,找找玲玲的心情是怎么变化的。

  3、指名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高兴──难过──高兴。

  4、从哪儿看出玲玲很高兴,很难受,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读一读。

  5、指名学生读,老师指导。

  6、思考:

  为什么玲玲的心情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是谁帮助了她。

  7、咱们一起把爸爸与玲玲的对话读一读。

  8、爸爸说的有道理吗?爸爸说的哪句话给你了很大的启示了。

  9、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10、以各种形式读,谈谈你对爸爸这句话的感受,你明白了什么。

  四、拓展

  课本上的小主人玲玲遇到这样的事并能很好的解决,那同学们,你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呢?以前是怎么解决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你又会怎样解决。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7)

——小学语文教案:《玲玲的画》 (菁选3篇)

小学语文教案:《玲玲的画》1

  学习目标

  ① 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②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③ 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课 前 准 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①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 (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②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①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②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

  ③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

  ④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舌音zānɡ,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ɡ,心脏的脏。

  ⑤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

  ⑥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①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②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③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是个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

  ⑤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①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

  ②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处拟,要求有三个栏目:①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②你知道吗(集录课外积累的词语);③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

  第 二 课 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① 认读生字词。

  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

  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

  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议。

  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① 抄写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

  ② 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

小学语文教案:《玲玲的画》2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玲玲心情情感的变化,以及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在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玲玲的画》这篇课文。

  (一)、复习生字

  1、 师:首先请同学们复习一遍我们上节课所学过的生字。

  2、(1)CAI出示生字:

  (指名读,每人读一排;齐读,每组词读两遍)

  (二)、写生字

  1、师: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么多的.生字中,有谁发现了哪一组词非常特别,

  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快?

  (学生汇报)。

  2、对了,看这两个字“脑筋”,就是我们今天要求会写的生字。

  3、先请同学们认真的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大家一起交流。

  a、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左窄右宽、上宽下窄)

  b、两个“月”字不一样;

  师评价:

  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能发现问题。

  4、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黑板,舒老师把这两个字示范一遍,也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写时一定要让学生说笔画顺序)

  5、同学们,你们也想不想自己写一写,那好,请把你们的书轻轻地翻开到第118页,照老师刚才的样子,把“脑筋”漂漂亮亮地送到田字格里去。同时在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注意写字姿势哦!

  6、展示与评价

  a、谁愿意把自己刚才写的字与大家分享呀?

  b、师生评价(2名学生)

  7、小结:

  看到大家刚才那么认真的写字,老师相信你们在写的时候也一定动了脑筋!

  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提问设疑

  昨天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学生汇报)

  说得可真好,我们表扬他“顶呱呱”。

  2、师小结:

  玲玲在这篇课文里一共画了两次画,(CAI出示两张图片)请大家看一看,哪幅图是第一次画的,哪幅图师是第二次画的呢?

  3、师:为什么同样的一张画,玲玲要画两次呢?接下来,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4、过渡:

  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并且找一找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

  (二)、学习第一幅图

  1、师: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了玲玲第一次画画,你们找到了吗?

  (指名读1,女孩子读1)CAI出示第一自然段

  此时,玲玲的心情怎么样?

  (满意)

  玲玲为什么满意呢?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她的画?(CAI出示玲玲的画)

  5、好吧,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你觉得画得怎样?

  6、是啊。这幅画画的是玲玲家里的一角,玲玲花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所以,玲玲自己看着觉得很——满意。

  板书:满意

  7、 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小朋友赶快在这一段中找到这个词语,并用铅笔把它画出来。

  A、CAI(端详)点红色 。

  B、那“端详”是什么意思呢?

  C、那怎样的看才是端详?

  D、像老师这样看是不是端详呀?老师演示。生回答。

  E、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玲玲把画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个遍,这就是“端详”。)

  F、现在我们全班同G、学都来当玲玲,H、也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画。

  8、谁能读好这句话?

  9、看他读得真好呀,我们也来学学他的样子,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10、过渡:

  玲玲的画画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画第二次呢?现在老师想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的4-8自然段。其他同学请想一想:为什么玲玲还要画第二次呢?

  (三)、学习第二幅图

  1、谢谢你们的精彩朗读。其他同学找到答案了吗?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呢?

  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师:是呀,真可惜,正当玲玲准备收拾东西睡觉的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板书:哇地哭了)

  3、这时,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些什么?

  4、怎么办?(指名回答)

  (哦,原来是爸爸提醒了玲玲,说了什么呢?“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5、玲玲后来又画了些什么?

  (1)、CAI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

  (2)、所以,有了这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玲玲满意地——笑了。

  (板书:满意地笑了)

  6、现在请全班同学也带着满意地心情,一起读读这一自然段吧。(CAI出示8自然段)

  (四)、比较两种不同的心情

  1、CAI出示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请学生自由读。

  2、比较两个“满意”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我们来读读这两段,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左边两组第一段,读出满意、开心。

  右边两组读第二段,读的更满意、更开心。

  (五)、感悟、体会爸爸的话

  1、看到了玲玲满意地笑容,这时爸爸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2)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同学们,坏事在课文里指的是什么事情?(板书:坏事)

  好事又指什么事情呢?(板书:好事)

  坏

  事为什么能变成好事呢?是因为肯——动脑筋!(板书:肯动脑筋)

  4、所以,当遇到不好的事情时,请你动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5、齐读这句话。

  拓展训练

  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能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形呢?

  2、老师这有几个例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动动脑筋,将它们变成好事。

  A、当你不小心把墨水搞到墙上去的时候,你会?

  B、当你看到快要丢弃的废塑料瓶时,你会?

  小结:

  你们真会动脑筋,所以,同学们,老师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也像玲玲那样积极开动脑筋,有时候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

小学语文教案:《玲玲的画》3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玲玲的图片)瞧,她来了!

  2.玲玲是个画画的小能手,她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其中的一幅画有关。(板书:玲玲的画)

  3.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4.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5.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课文中的玲玲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关于她的故事吧。(范读)

  2.玲玲说同学们生字认得很好。她想加大难度,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3.你们愿意齐读呢还是愿意个别读?当然分角色读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吧!

  4.那大家得先练练。这样吧,四人一组练读,愿意分角色读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剩下一人认真听,好吗?开始练习。

  5.哪个小组先来?选两个小组比赛。(一组分角色读,一组齐读)

  6.读的非常生动。下面该你们小组了。(指导读“懒洋洋”).玲玲告诉我,她对你们的读书很满意,她说一组能得读书高手奖,二组能得读书大王奖!

  7.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看题目时提的问题吗?在你们读课文时,玲玲已经悄悄把答案塞进你们脑子里了。信不信?

  8.不信?那我们试试看: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三、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默写达人》第一课时。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订正作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深入学习,渗透思想

  1.师问:爸爸催她睡觉,在她收拾画笔时发生了什么事?如果此时你就是玲玲,你会怎样?她为什么急得直哭?此时玲玲的心情怎样?

  小组合作学习,指名汇报学习结果。

  2.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是怎么做的?你们觉得玲玲的做法怎样?玲玲这回满意了吗?

  同桌合作学习,指名汇报学习结果。

  3.爸爸看了画后,怎么说的?指名回答。

  4.爸爸针对这件事是怎么教育玲玲的呢?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肯动脑筋)

  5.这两句话当中有四个字成了我们的拦路虎,就是那四个红色的,能写好吗?

  6.爸爸的话有道理吗?听了爸爸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表达。三、指导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请人朗读。开火车读。

  2.指导书写生字,并给生字组词。齐读词语。四、深层拓展,名言激励,

  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玲玲这样的事吗?说出来大家一起为你鼓掌吧!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地多出色啊!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大家三条名言,请认真朗读!(课件出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法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弗洛伊德)

  3.课堂作业。

  完成《默写达人》第19、20页。

  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弄脏坏事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8)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 (菁选3篇)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老师今天和咱们大家是初次见面,所以我想考考大家,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敢)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砸碎的水缸中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咱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司马光)

  2、还有一种鸟,它渴极了,但是它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乌鸦)

  是啊,同学们,司马光也好,乌鸦也好,他们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成功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同样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呢?

  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和我们大家打招呼呢! (出示幻灯片)板书:

  玲玲的画

  (强调读音,第一个玲二声,第二个玲轻声,学生朗读课题)

  (二)教授生字和句子:

  1、会认的字:玲

  祥

  幅

  奖

  催

  叭

  脏

  筋

  2、会写的字:

  叭

  玲

  狗

  糟

  楼

  梯

  肯

  脑

  筋

  (讲授生字时,老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准确)

  (重点讲授,叭,是个拟声词,教师模拟黑板擦掉落地上的声音)

  3、讲解词语:

  端详弄脏评奖催赶叭的一下一幅画动脑筋

  4、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朗读重点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得哭了起来。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4)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5)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幻灯片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字音,让学生读中悟情悟理)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根据课文内容,给三幅图排排队。

  (指名回答)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完成填空)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一不小心。在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5、联系生活实际:

  如果你的花裙子不小心破了一个洞,你会怎样将坏事变好事呢?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练笔:

  写一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吧!

  四、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老师希望咱们大家并不是在原地哭泣,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智慧开动脑筋,战胜困难,将坏事变成好事!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完成这一节课,祝亲爱的同学们生活永远幸福,再见,下课!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自主识记,交流方法,游戏巩固并正确读写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课题

  老师今天和咱们大家是初次见面,所以我想考考大家,大家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敢)

  1、在古时候,有一个小男孩,他动脑筋想办法,从砸碎的水缸中救出了自己的小伙伴,咱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

  (司马光)

  2、还有一种鸟,它渴极了,但是它想办法喝到了瓶子里的水,你们知道老师说的是谁吗?(乌鸦)

  是啊,同学们,司马光也好,乌鸦也好,他们都通过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成功的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同样是一位爱动脑筋的孩子,大家想不想认识她呢?

  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和我们大家打招呼呢! (出示幻灯片)板书:

  玲玲的画

  (强调读音,第一个玲二声,第二个玲轻声,学生朗读课题)

  (二)教授生字和句子:

  1、会认的字:玲

  祥

  幅

  奖

  催

  叭

  脏

  筋

  2、会写的字:

  叭

  玲

  狗

  糟

  楼

  梯

  肯

  脑

  筋

  (讲授生字时,老师范读,领读,学生齐读,指名读,要求学生读准确)

  (重点讲授,叭,是个拟声词,教师模拟黑板擦掉落地上的声音)

  3、讲解词语:

  端详弄脏评奖催赶叭的一下一幅画动脑筋

  4、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5、朗读重点句子: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2)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得哭了起来。

  (3)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4)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5)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6)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幻灯片出示句子,学生朗读,教师纠正字音,让学生读中悟情悟理)

  (三)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理清脉络,根据课文内容,给三幅图排排队。

  (指名回答)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完成填空)

  玲玲明天要去参加评奖的,一不小心。在的帮助下,玲玲在原本脏的地方。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个什么道理?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5、联系生活实际:

  如果你的花裙子不小心破了一个洞,你会怎样将坏事变好事呢?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小练笔:

  写一件你在生活中遇到的坏事变好事的事情吧!

  四、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坏事——肯动脑筋——好事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随时都会遇到困难,遇到挫折,老师希望咱们大家并不是在原地哭泣,止步不前,而是利用智慧开动脑筋,战胜困难,将坏事变成好事!

  老师非常高兴和大家一起完成这一节课,祝亲爱的同学们生活永远幸福,再见,下课!

  六、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以下几点是我认为课堂中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三)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

  (五)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

玲玲的画教学设计及反思3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第七组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主题选择了几篇课文。这类专题的课文从一年级下册就开始渗透,像《乌鸦喝水》《称象》等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也是围绕这个专题学习的。在本册第四组的课文中也讲了动脑筋思考的故事,纵观整个小学的语文学习,这是一个重要的专题。通过不同体裁的文章,从了解故事,点燃智慧的火花,到明白道理,指导学习、生活,开出灿烂的智慧之花,逐渐使学生养成善于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玲玲的画》讲述了玲玲不小心弄脏了参加评奖的画,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划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的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就像玲玲爸爸说的那样:“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是本文的主题。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课后泡泡语“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让学生谈生活中这样的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品味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多动脑筋,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二)过程与方法课堂上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采用多种方法教生字,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中道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生字词,学会运用。注意生字中的后鼻韵母。

  2、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

  3、随文理解“端详”的意思及爸爸最后说的话蕴涵的道理。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我们就来看一个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2、谈话激趣:

  (1)指答: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样处理的?师: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画画时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2)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识字

  1、自读,提醒学生注意看准字、读准音,尽量把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本课生词,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请小老师领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读,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4、再读课文,巩固识字:现在咱们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再读读这个故事,相信大家一定能比刚才读的更好。

  三、指导朗读,深入领悟

  1、课件出示玲玲的画:你觉得她画的怎么样?

  2、玲玲是怎么看这幅画的呢?(生答,随机板书:满意地端详)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怎样才是端详呢?(学生根据理解自己进行“端详”,师适时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3、师: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时间不早了,爸爸又在催玲玲睡觉了!请大家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自读、指名读)启发:当你很晚不睡觉时,爸爸妈妈催过你吗?想一想当时的情景,谁再来读一读?

  4、过渡:就在玲玲快去睡觉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小朋友们读一读4—10自然段,想一想在这部分课文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自读、思考)

  5、交流,预设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玲玲为什么说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爸爸最后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这些问题,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读懂。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6、小组内交流自己读懂的问题。

  7、集体交流:

  (1)玲玲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你能从哪儿读懂这个问题?课件出示被弄脏的图画:想一想,此时玲玲在想些什么?(指导读好4—6自然段。)师:对于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谁把有关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修改后的图画:你们看到了什么?玲玲现在怎么样了?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玲玲此时的心情?(指导读好第八自然段。)

  (2)师:看到玲玲很满意,爸爸怎么样?他可能说些什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做?(随机出示文中插图,观察图画。)课件出示爸爸的话,指名读,比赛读,同桌互读。师:你们怎么理解爸爸说的这句话?(生自由发表意见,师总结。)

  (4)随机指导这句话中生字的书写:糟、肯引导: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生仿写,评写)

  (5)分角色朗读课文。师生评价。

  五、总结:课前小朋友们说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新想法?(生答)看来,玲玲爸爸的话让我们受到了启发,课下,请大家把这两句话抄下来,记在心里好吗?

  板书设计

  5、玲玲的画坏事---动脑筋---好事

  教学反思

  一、教学收获: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电教手段运用的恰到好处: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的使用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不足:

  1、课堂提问略显琐碎,致使课堂中教师的声音出现频率过高,通过实际教学发现问题过多不但不能达到预定的“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目的,反而牵制了学生的思路。

  2、在深入挖掘文章中心内涵方面我下了一番工夫。整堂课上引领孩子去学习当画被弄脏之后玲玲的想法和做法,旨在通过对玲玲改画过程的学习从而深入到对父亲的话“只要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理解上。但课堂实践操作过程我发现偏重了对玲玲的想法、做法,对文章所要传达给我们孩子的讯息的学习上有所忽视。最后的拓展时间较紧,学生参与面较窄。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9)

——语文教师《玲玲的画》说课稿 (菁选2篇)

语文教师《玲玲的画》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为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加评比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结果这幅画在第二天参加评奖时得了一等奖。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意深刻,对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二、教学设计意图

  1、课文有一条明显的主线:玲玲的情感变化。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找出玲玲对自己画画作品的满意、不小心弄脏画的着急、开动脑筋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在寻找玲玲的情感线索的过程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把重点词、句放到分析课文的过程中解决,有意识地把字、词、句、篇四者结合起来。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能强化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又能为高年级语文的教学埋下伏笔。

  3、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采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读课文学生听、分角色读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学生齐读课文等多种阅读方式,让学生充分对课文自读自悟。这样设计的意图是:①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体验小主公玲玲从满意到着急到喜悦的情感变化。②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懂得爸爸的话,从而内化课文的主题思想。③用这种暗示的方式培养学生对阅读和语文的兴趣。

  4、在进行《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时,我注意到了“端详”、“叭的一下”、“懒洋洋”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于是,我采用了语言解释、表演解释、说话练习等方式对这三个不太好理解的词语做出详释,意图是让学生在掌握词语的同时懂得词语的运用。

  三、课堂体验

  1、生活是一首多彩的歌,这首歌里有喜怒哀乐。《玲玲的画》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要原地哭泣,要开动脑筋、奋勇向前,把坏事变成好事。

  2、生命是一杯需要酝酿的酒,这杯酒用情感做调料。《玲玲的画》用浅显的内容、朴实的语言告诉学生:玲玲的变化,爸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是爸爸真情、关切的爱滋润着玲玲,给玲玲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与此同时,玲玲是一个乖巧、听话的孩子,她能够领悟爸爸的话,从而把爸爸的教育转化为生命的酝酿剂。

  3、教育是一门必须用爱浇灌的艺术,她需要师生在课堂上有一份特殊的教与学的默契。不如此,课堂难以生动,知识难以内化。

语文教师《玲玲的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玲玲的画》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的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其中,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表情,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是教学的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教学难点。

  三、教学策略

  (一)、抓主线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浅显,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该如何下手?考虑再三,我决定以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满意(画好作品)--着急、伤心(弄脏作品)--满意、喜悦(画更漂亮)为本文的主要线索展开教学。在复习完生字词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画出能表现玲玲心情变化的有关词语,理清了玲玲从“满意”到“哭了起来”再到“满意”的情感变化。同时借助课文中提到的两幅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从而形成了“以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画为辅助”的两条线索。这两条主线相互交错,相辅相成,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悟中朗读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接读、范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我始终牢牢抓住那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例如在玲玲画好了画,满意地端详自己的画时,就引导学生从表演者的表情中去体会,读出玲玲的“满意”;在爸爸催促玲玲快去睡觉时,就引导学生联系自己作业做晚了,爸爸妈妈怎么催促自己时的语气来读爸爸的话;在爸爸问玲玲“怎么了,孩子”时,就做了引读处理,让全班同学也一起问问玲玲;在玲玲哭了起来时,就指导学生想想,哭着说话时该怎么说,从而读出玲玲着急、伤心的语气;在指导读第8自然段时,引导学生从“满意地笑了”感悟到玲玲高兴的心情,从而读出玲玲想出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后的“满意”心情。

  “从读中来,到读中去”让学生从读中去体验,从读中去换位思考,从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学生就从读中得到了心灵的意会,体验在读中就得到了升华,理解从读中得到了加深,情感在读中也得到了熏陶。

  (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两个词语进行训练。一个是“端详”,另一个是“懒洋洋”。针对学生对两个词语的感知程度,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懒洋洋”这个词比较常见,但在这里特别提出来,让学生说说句子用上“懒洋洋”好在哪里,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玲玲的画》说课稿10篇(扩展10)

——玲玲的画的课文内容

玲玲的画的课文内容1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推荐访问:玲玲 说课稿 《玲玲画》说课稿【10篇】 《玲玲的画》说课稿1 《玲玲的画》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