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0篇】(范文推荐)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2-12-31 17:10:04 本文已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课堂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0篇】(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0篇】(范文推荐)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合理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参课堂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使个别差异在集体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来有效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呢?在教学过程中,有如下一些思考和反思。

  1、要选好组长,发挥组长的积极性。

  俗话说:“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迟疑不动,或盲目行动,不能进行较好的合作。因此,选拔一个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起到组织和督促的作用。

  2、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有针对性,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究竟什么时候需要合作探究呢?我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置合作学习的环节。要考虑这个环节要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务必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才能最佳达成,才设置这个环节。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①学习新知识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新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许多语文问题的答案是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信息交流量大,渠道多,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师生之间互启互发,人人参与,人人得到思维练习,发展智力的目标。

  ②课堂表演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需要学生展示时,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使组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默契,共同表演,培养了学生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共享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做人品质的培养。

  3、要关注全体学生。

  针对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巧妙的安排合作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的不同阶段都有所参与,从而体会参与乐趣,分享成功。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水*,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不同的任务,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之前,先留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对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此时教师可以有意与“学困生”说些“静静话”,了解他们思考和讨论的情况,启发他们进行思考,以免在合作学习时茫然无措。有了独立的思维过程,合作学习中学习目标才能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争辩、共鸣。这一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不能让这一活动成为某些学生的“一言堂”。此时,可以由组长安排,让成绩较差的学生先说出较为简单的观点,再由成绩好的学生予以肯定,加以补充。这样激发起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互相帮助和启发,从而激起思维的碰撞,实现共同发展。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时,教师要肯定全组学员尤其是“学困生”的成绩,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对成功的渴望会激发他进一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唤醒其沉睡的潜能。

  4、教师要适当引导,不断培养学生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情境创设,激励学生强烈的探索爱好和欲望。同时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一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我们组织教学时,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交流,那么在别人回答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答案,不管别人回答的如何。教师应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学会去尊重他人。

  第二是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讨论要在本组内进行,不要影响到其他组,不能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在理解别人发言内容的基础上再表明观点。

  第三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应鼓励学生敢向“权威”说不。在肯定别人观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疑。假如有疑问,立即追问为什么,不要因害羞而默不作声;有不同见解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想到了同学们没想到的,要勇于补充,与他人共享。

  第四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的学生有时不善于表达,他们的发言总是片言只语;有的说话不够简洁,偏离主题;有的学生语言罗嗦,表达不明;有的学生比较胆怯,声音不够洪亮。教师应有意识地创造宽松的交流氛围,对学生表达的内容启发点拨,多作正面评价并且鼓励学生用手势、体态结合语言来表达。

  同一组成员中,个性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应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合作交流、大胆质疑、尊重他人、悦纳自我的品质,使每位学生都能体现在合作中探索,在合作中提高,从而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习惯,为学习取得成功提供保证。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实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要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真抓实干的努力,才能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锻炼我们的学生,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从不同的思想交流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2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习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3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4

  说起合作学习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习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识字学习中的合作: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二、写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习习惯互评打分。

  三、阅读学习中的合作: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

  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思维火花竞相绽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真正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收之以鱼的成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习,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5

  新学期刚开学,我们学校无论从校园文化建设,到班级管理都有了很大改变。有人说:英语老师是最注重评价的,最会评价的。确实,在我的课堂上,我一直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小组的评价。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具有学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我通过实践观察及和一些英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某些问题使我们英语教师感到困惑。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没兴趣”、“没秩序”、“没声音”。

  、“没兴趣”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art A部分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用来巩固操练“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He’s/She’s…… ”等句型。任务布置下去,学生觉得乏味。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似地填写,有个学生居然说:“老师,这样问来问去太没意思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没兴趣”现象,这堂失败的英语课让我回顾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纵观三到六年级的教材,像这种调查型的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务也不少,但并非每一次都不感兴趣啊!也许高段学生对这种方式产生心理疲劳感了吧?我通过反思与实践觉得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合作内容的问题。倒不是教材内容安排出了问题,而是看我们教师能否把内容处理好、处理妙的问题。我们何不花点心思把小组合作的内容“打点妆扮”一下,使它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有创造性呢!就像一名顽皮的学生说的“来点儿新鲜的吧”。还是上述这篇合作任务,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偿试了小小的改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赵丽颖、冯绍峰、鲁迅、周杰伦、徐悲鸿等学生课余经常讨论的明星、名人的照片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我通过微妙地调节合作的内容使学生觉得小组学习更有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微调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内容能增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兴趣。

  二、“没秩序”

  我在*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当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中途时,教室里出现学生大声喧哗乱糟糟一片的现象。我也曾见过在某些公开课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闹哄哄的无序场面,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其教学效果值得怀疑,出现“没秩序”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经过反思,我认为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或者没有做好示范,或者中途缺乏引导,导致学生不清楚要干什么而相互讨论,所以出现了闹哄哄的“没秩序”现象。

  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方可组织好,计划好并管理好群体。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控制引导能力外,培养得力的小组长是应对“没秩序”现象的好策略。一班之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样一个出色的小组长也是教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好帮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学习成绩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合作小组的组长。因为这些组长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控制小组合作的局面,发挥特长显示其小组的优势,带动其他组员相互合作的氛围,以帮助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没声音”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没声音”,当然这指的是少数学生。他们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些学生就是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我们知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应该更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通过实践,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帮助在合作学习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重新获得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不再默默“无声”。1、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轻松和谐的氛围,对这些后进成员给予帮助而且不露痕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关注他们的表现,对他们个别辅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了解他们的个性,发现其爱好,适时设计一些可以让他们发挥特长的合作活动。 3、进行多维评价,保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力。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和谐发展,合作学习才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有利于培养人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情感,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并因此形成终身参与合作的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6

  新课程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的学习,倡导构建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发现学习积极活跃,生生之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均等的参与交流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教学过程不仅成为认识过程,而且成为交往过程和发展过程。

  但是,由于受学习习惯的局限,以及组织实施策略还不尽到位,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

  其次,从交流的结果来看,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的还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往往展示的是个人的想法。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采取一些改变措施。

  1、教学中要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引导学生从交往中体验合作的快乐。

  2、积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交往技能,比如,“说明白一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引导小组成员互相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特点尽量创设交往机会,加强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7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刮起的大潮流,“小组合作学习”具备课改要求的明显特征,在教学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交流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在老师引导的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其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行学习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了解,将各组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均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别,否则对于小组竞争不公*。组内则选择能力不同的组员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提高。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习委员,督促并指导同学学习。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背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木兰诗》是初一课本中很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会翻译成,并且能背诵和默写。如果全班学生都在老师那儿背诵,那么时间就会拖得很长,不利于后期的上课进度。这时便可以组建小组,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或者是6个人一组,选定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合作小组的组长监督组内其他同学的背诵,小组长在老师那里背诵,由老师制定背诵的时间。比如说学完本课一周后组内的成员都要去小组长那里进行第一轮背诵,十天后进行二轮背诵,组长要及时地向老师反应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情感朗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写的,这首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和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学习这首诗时体会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诵,在朗诵时要表达出当生活遇到挫折时还依然相信未来的情感,小组内朗诵完后组内成员评选出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朗诵,然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诵读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往的学生举手自荐或者是老师点名朗读,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参加到课堂当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其他同学的朗读方式,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3、加强学生互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机会,在初一下册课本中有以“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会有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有的人的烦恼是家长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人的烦恼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安排各种补习班;还有的人是因为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可以就每个人的烦恼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相互探讨。给予学生课堂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并给予他们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既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同时又达到课堂互动的良好效果。

  4、合作与竞争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中有描述眼前的紫藤萝还有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之后由组长汇报,组长汇报之后,根据小组内的互动的情况和组长汇报的情况综合得出评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组内的合作还要有组间的竞争,有竞争才能相应的促进合作。评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合作,合作与竞争互存,这样不仅能达到合作的目的还能加强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学生独立思考与内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加强内部沟通的能力,建立学生课堂表现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由老师主导,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语文学习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也是*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互动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语言的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不合格的教学,但如果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为“小组合坐学习”那么真是课堂教育的遗憾,高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8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因为学生都有为小组争光的想法,所以帮者不遗余力,学者聚精会神。

  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利于宏扬正气形成良好的班风,因为老师会对违纪的学生给小组扣分,该同学在组内便遭到集体舆论的压力,学生便有了对错观念。

  同时班级管理的散漫对学习小组的建设也非常的不利,班级对小组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合理的评价激励措施,只有任课老师的一腔热情可能小组合作学习也会不尽如人意。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让我们的班级更棒,学校更强,让有梦的学生都能美梦成真。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9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选,要设计。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2、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8人左右,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最好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让学生感到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认真倾听对方;对于不同的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气和,学会反思,最终解决问题.

  3、实施有效的评价,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

  小组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特别是一年级的课程,经常要学生进行小组的讨论。但对于刚刚入学的小朋友而言又是那么的困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没有实质的合作;只听或看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学生间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缺乏合作学习的足够培训,不知道怎样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管理好自己的合作学习。所以现在的合作学习还有很大的缺陷。

  (一)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还容易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这种情况比班级授课制更为严重。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小组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开小差。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在小组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现象,这会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其中一部分学生的性格自私、独立,所以造成了这种现象。

  (四)班级人数过多,不利于分组活动

  我听过的合作学习课,大部分是6人一组,每个班8~9组(因受条件的限制即分组比不分组占的空间大),个别情况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来上课。这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一般来讲,班级人数在50人以下,比较容易分组且易于管理;人数过多,不好分组也不好管理。另外,大部分学校是按班级固定教室,这就给小组合作学习带来很多不便,因为有很多课不需要小组合作学习,一个班级的桌椅在课间休息的几分钟里重新布置是不现实的。

  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是新课程里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有待于我们老师在实践中深入地探讨和研究。不仅仅是要有理论的支持,更要有实际的操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1)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习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2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看到这段文字,我不由地想到: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就是“共生”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吗?现在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在安排学生座次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配,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给每个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一直都觉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名老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在*时的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漏洞、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在*时学生记作业、改错题、背诵上,有很多同学钻空子,完不成老师交给的任务,进行分组后,组长就充当“小老师”,能够随时监督组员学习,哪项任务不完成都能被查出来,这样使不学习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作业也都能完成了。另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时上课时每个班总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不主动学习或开小差、或玩东西,小组合作学习以后,上课时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组长进行检查组员监督,不会的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就得给他讲,大家都等着他,如果每次都这样那个学生自然会觉得很没有面子,这样不学习的学生也会跟着学,而且进步很大,教师再加以鼓励,学习积极性就高涨起来,成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小组内的同学共同学习,互帮互助,一起体验探究的乐趣、分享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自然界里的那种“共生”效应。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3

  叶澜先生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感于此,又借小课题研究的东风,我对上学期以来小组合作的情况作了许多的反思,现汇报如下。

  的确,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优点多多,它有着传统教学那种单一单向的教学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不再跪着听课,教师不再一言堂。更可喜的是,它使学生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欲提高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弥补了教师由于班额大而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足,实现了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及实践和发展的目的。

  一、试卷讲评中小组合作的应用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我的两个班的成绩还可以。这让我越来越有自信,和孩子们的关系也更加融洽。看着即将讲评的试卷,我灵机一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在组长的主持下,化整为零,效果应该不错吧。于是我把所有的题尽量*均分到十个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气氛出奇的活跃。学生能充分发言,每个组完成几个题,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多大的负担,完成组内的任务后,还可以讨论其它题。我注意到连*时不爱发言的秦世臻在我的.鼓励下,也下位去请教组长该如何讲。最不合群的秦凡森也在给两个弱的组员讲题。更让我吃惊的是,组长的能力远在我的意料之外,他们能够根据小组成员的情况,恰当选取发言的同学,既不过分偏爱成绩好的同学,也不冷落学困生,真正照顾到了大多数。从这节课,我尝到了甜头,今后会在课堂上分别布置不同层次的讨论交流问题,让他们活跃下去。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李炳亭语)。要说不足应当是重点不是很突出,一些共性的问题处理不细致。

  二、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教学《*石拱桥》时,我初步让学生小组活动解决,看能否提高课堂效率。首先生读10分钟课文,找一生解释作者及生字,又出示几个问题小组讨论。

  1、石拱桥的特征。

  2、*石拱桥的特征。

  这两个问题比较简单,我让5、10两个小组来完成。剩下的三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我决定以正副组长为中心来讨论。17班完成度较高,18班由于学生水*差距大,课堂进展磕磕碰碰。总结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回答问题声音不够洪亮,影响全班同学的收获,另一个是组长的带头示范作用不强。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如何及时检测,发现问题,是下一步我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读《故宫博物院》,我继续分层教学,我出示六个问题,前三个简单的问题由大组中较弱的四人小组来讨论解决,这个组有一个总负责人,是这个组的副组长,后三个问题由正组长组织讨论。在展示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学生的新鲜度,每个小组由正组长主持,他负责选择组员展示讨论结果。17班的学生表现棒极了,组长们很知道调动组员的积极性,简单的问题由成绩稍差一点的同学来回答,有难度的问题由程度稍好的来答。崔雨这一组,竟然让课堂很少发言的司亚龙来说,这次他说得很完整,声音洪亮,博得了全班热烈的掌声。我初步尝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甜头,教师课堂上讲得少了,学生说得反而多了,并且学习积极性也在一步步提升,何乐而不为呢?

  附六个问题:

  1、文章介绍了故宫哪些内容?用文中一句话概括其特征。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用是什么?

  3、跳读课文,说出文章写了故宫哪两部分。

  4、精读第6段,说出说明顺序及方位词。

  5、文章详写的是什么,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6、找到文中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三、语文活动课合作之风正育人

  两个班的课代表观看完“古诗词知识比赛”后,恰好我们正进行《水浒传》的阅读,我安排学生组织了一次“《水浒》知识大比拼”活动。由于前期准备比较充分,课堂节奏进行地有条不紊,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17班结束后,都文通抱着队友哭起来,原因是他们小组的分数太低,觉得自尊受不了,她也反映了扣分的不合理情况。我就此教育他们,活动的目的不只是分数,一切活动都是育人,通过此活动也告诉大家,凡事要讲规则,没有规则这个活动就不会成功进行下去。18班马方旭活动结束后找我:“老师,我和邵光哲商量队长(谁当队长)的问题,结果纪律委员就给记下来了,我控诉,这不公*!”我问他:“你们是在什么时候商量的?”“主持人在上面安排的时候。”“那不就结了,时间不对,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课前完成的。”王璐琦跟我说:“老师,我们组成员都着急了,昨天晚上背到十点,今天上课前,组员都在那里背,我以为我们组要倒数了,没想到成绩会这么好,他们都很努力了。”

  看到每名学生在此次活动中,仿佛都有话说,我真高兴,相信下一步《水浒传》的阅读工作就好开展了。多给学生发言表现的机会吧,他们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之所以从前上课老师累,学生困,是因为老师不放手,学生不说话,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不是现在的孩子不好教,而是现在的课堂需要改。今天的收获很丰富,我受益了,相信学生更是。这个冬天不冷,我收藏着快乐和果实,真幸福啊!

  另附诗一首

  偶得

  无声东风邀万物,多情杨柳展新条。

  冰河淙淙把歌唱,学子莘莘读书忙。

  园丁欣然此中行,个中辛劳暮将晓。

  待到满园蜂蝶舞,犹自千里梦逍遥。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粗浅看法与体会,希望能对我们各位教师有所启迪与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4

  说起合作学习刚开始我总是认为一年级的孩子还太小,自己还管不了自己,什么都不懂,根本不会合作。其实,专家研究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幼儿阶段,儿童对合作选择的认知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其中超过一半的幼儿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可以通过与同伴合作解决,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合作本领。学习和游戏是相通的,在担任了学校小班化教学的任务后,我明确了任务,我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中的合作,帮助孩子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回顾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一、识字学习中的合作:

  1.找生字词:同桌对照一下找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一起读读生字所在的句子,商量一下该怎样组词正确。这是最简单的合作,孩子们都愿意去做,且都有能力做,可以说是简单的合作热身。

  2.学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以后,同桌你读一个,我读一个,如有不对的地方给对方纠正后再让对方读一读,读完后同桌交换读。这个过程即是认识的过程又是检查监督的过程,这是要求稍高一些的合作学习。

  3.去掉熟字读生字:请同桌两个人互相说说这些字是怎么记住的,然后互相读给对方听;或小组内说说科学记字的方法。

  二、写字中的合作:

  1、同桌一起空写田字格里的字(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写字经验,如果写的一样就说明正确,如果不一样讨论一下错在哪里?)

  2、同桌把生字卡片上自己认识的词语读给对方听,即巩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词,又互相补充了对方认识。

  3、小组互相监督*时的读写姿势、纪律情况、发言情况等,周五班会上学习习惯互评打分。

  三、阅读学习中的合作:

  1.同桌对照一下自然段序号标注的一样吗?不一样的找一找问题在哪儿?

  2.同桌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马上给对方纠正,然后再读这个地方。

  3.小组内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不正确的地方纠正后再读。

  4.小组内分较色朗读,小组长分好工。(为今后真正的小组合作打基础,树立小组长威信)

  为了让学生尽快学会合作学习,我把竞争也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快速记住汉字,在合作与竞争中正确阅读课文,在生生的互相帮助和提醒中不断进步,这样的上课效果甚佳,我发现所有学生合作学习的这一刻精力是高度集中的,思维得到最大发挥,记忆也特别牢固。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思维火花竞相绽放,创造潜能得以发掘,个性品质得到培养,真正达到教师授之以渔、学生收之以鱼的成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呢?我的真正感受是:我要坚持下去,尽快让合作成为孩子们的学习习惯。低年级的学生不是不应该合作学习,而是合作学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抓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都有待我们更进一步的去研究、去改进,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愿与同仁们一起用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与新课改一起成长!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5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

  在我的教学中,要面向全体,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生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大胆的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英语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设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

  在我的教学过程,应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还会影响其他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设宽松、主、和谐的教学空间,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会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

  三、教学中,注重交际活动

  学习英语一个重要的目的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两人之间的交际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因此,语言训练中应常开展二人活动。

  两人之间的"对话活动是最常见的两人活动。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某一张图片、某一个人等进行一问一答形式的对话,也可要求学生发展一个发指令,另一个做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两人之间的讨论、辩论、商量等活动。

  两人活动,很容易在课桌上开展,不需要学生离开课堂,有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或者提供更多与不同人进行训练的机会,可以让前排的学生转身和后排的学生进行两人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克服班级人数多且学生差异带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有助于改变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从而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合作学习倡导“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英语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点,尤其是增加了学生使用语言进行实践的机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动合作意识欠佳。小组活动时,由于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有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参与机会明显较多,他们在小组活动中起着支配的作用。而另一些较为消极的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喜欢做听众,渐渐地他们对一切语言活动表现得冷漠。

  2、有些中等以下水*的学生虽然对对话很感兴趣,但由于词汇量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乘老师不注意时干脆用中文进行讨论,最后请组内英语水*最好的学生进行汇报。课堂气氛虽然热热闹闹,但效果是不理想的。

  3、评价机制不合理。教师只注重讨论结果,不注重讨论进程及对个体的关注,使得讨论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6

  自从开展小组合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活动以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课堂中能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且已经逐渐形成了习惯。这是可喜的现象,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走进了课堂,但仍旧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道路上继续摸索探究,下面就简单谈谈仍需探究的问题。

  1、分工问题:

  在小组内设立相应的职务,如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职务,但有时分工明确却落实不好,主要就出在那几个问题学生身上。让这些问题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可以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让组长安排纪律不好的同学做纪律监督员,让爱有小脾气的学生做组长等方法。那么老师对这些问题学生的点滴进步的的评价,对他们以后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按照分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情时,也可避免大包大揽现象,但对于其他的同学需求的帮助可以适当的帮助解决!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

  2、学会倾听和思考:

  合作小组成员必须认真而仔细地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长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发言的重点,不随意打断或插嘴。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指导思路和思考方法,从扶到放,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正确引导学生以理服人,避免无意义的争辩。

  3、学会互助:

  合作交流中,同伴间的帮助远比教师的帮助效果好,要提倡学生谈自己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帮助、收获,当小组代表发言精彩时,相关的组员也应受到嘉奖。学会欣赏,在交流中,学生既要学会欣赏自己,又要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相处,在组织小组竞赛活动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人人参与、团结协助,才能取得良好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小组都是一个荣辱与共的群体,不能和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或拒绝帮助都是不可取的。

  实践证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有不少困难,但并非难到不能实施。只要教师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积极钻研现代学习理论,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一样可以享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7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刮起的大潮流,“小组合作学习”具备课改要求的明显特征,在教学中更加凸显其优越性。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许多文章的理解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和交流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学习方式,在老师引导的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其独立思考与交流能力。

  一、如何组建学习小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进行学习小组构建的主要思路,教师通过对各班学生的了解,将各组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进行均衡,不至于产生较大差别,否则对于小组竞争不公*。组内则选择能力不同的组员进行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互相提高。每组4~6人最为适宜,委任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与讨论;委任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内容;委任一名学习委员,督促并指导同学学习。每位组员都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勉励,每次的合作对于他们都是充实并充满意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缓解了压力。但小组成员分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周小组成员的角色需要发生轮换,培养學生的综合能力。

  二、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背诵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木兰诗》是初一课本中很重要的一课,要求学生会翻译成,并且能背诵和默写。如果全班学生都在老师那儿背诵,那么时间就会拖得很长,不利于后期的上课进度。这时便可以组建小组,前后左右4个人一组或者是6个人一组,选定责任心较强的同学为合作小组的组长监督组内其他同学的背诵,小组长在老师那里背诵,由老师制定背诵的时间。比如说学完本课一周后组内的成员都要去小组长那里进行第一轮背诵,十天后进行二轮背诵,组长要及时地向老师反应小组成员的背诵情况,以便于老师对班上同学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很好的了解。

  2、情感朗诵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的普希金写的,这首诗以劝说的口吻和缓和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学习这首诗时体会作者的情感很重要,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自由的朗诵,在朗诵时要表达出当生活遇到挫折时还依然相信未来的情感,小组内朗诵完后组内成员评选出一名朗诵较好的学生在班级进行朗诵,然后再由老师对这些同学的诵读情况做一个点评。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往的学生举手自荐或者是老师点名朗读,只有少数几个人能真正参加到课堂当中。小组合作的形式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能自主地学习其他同学的朗读方式,也对课文有一个更深的了解。

  3、加强学生互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上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小组合作机会,在初一下册课本中有以“烦恼”为题写一篇作文,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也会有自己的一段小故事。有的人的烦恼是家长总是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有的人的烦恼是寒暑假期间家长安排各种补习班;还有的人是因为和同学之间有点小矛盾。可以就每个人的烦恼为题,让学生自由发挥相互探讨。给予学生课堂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时间,并给予他们代表小组发言的机会。这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交流互动的能力,让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开导帮助,争取消除这些烦恼。既展示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培养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同时又达到课堂互动的良好效果。

  4、合作与竞争

  老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上课内容适当的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时,文中有描述眼前的紫藤萝还有作者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可以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之后由组长汇报,组长汇报之后,根据小组内的互动的情况和组长汇报的情况综合得出评分。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有组内的合作还要有组间的竞争,有竞争才能相应的促进合作。评分的目的就是要加强组间的竞争和组内的合作,合作与竞争互存,这样不仅能达到合作的目的还能加强合作的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创造学生独立思考与内部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加强内部沟通的能力,建立学生课堂表现的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课堂不再是由老师主导,而是学生和老师之间共同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促进了师生关系,还加强了同学之间相互的了解。语文学习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它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也是*时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交流互动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语言的交流能力和倾听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

  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是不成功、不合格的教学,但如果仅仅将“小组合作学习”转变为“小组合坐学习”那么真是课堂教育的遗憾,高效、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学习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8

  自从听了县教育局徐主任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后,我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班级的小组建设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与任守昌老师的探讨,我初步打算在班内实行以下几点小组管理的细则:

  一、本着“事事有人做,人人事做”的原则,由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牵头,把检查作业,课堂得分的记录及各科的特色作业的检查等工作,分别落实到小组内各成员,班内不再做统一要求,各小组长要各司其职,恪尽职守,相互监督。

  二、为调动各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每个小组都必须树立“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不让一个成员掉队。要将课堂展示的机会均匀地分到每个小组,在学生回答问题、黑板展示中,能做到讲解清析,能很好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能做到声音宏亮,口齿清楚,充满自信者,A类学生每展示一次加1分;B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加2分;C类学生每成功展示一次加3分。各小组长每天将各成员在各节课中的得分情况汇总到合作小组成员得分表中。各小组长一定要做到认真、公*、公正记录每一个成员的得分情况。并于每周五的最后一节汇总到班主任。

  三、在上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小组合作学习的题目,各小组长一定要认真组织本组成员认真的完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于问题答案的形成,应该充分调动小组的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特别鼓励B类和C类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要先听取这两类学生的意见,如果他们的答案合理就应该采纳并对该成员进行鼓励,其它成员可以采用鼓掌或口头赞扬的方式对其鼓励;同时为该生记相应的得得分。

  四、以这两周为起点,将八年级上学期的期未成绩作为参照,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学生个人在班内每进步一个名次,A类学生得3分;B类学生记2分;C类学生得1分。各学习小组内,成绩能进入年级前10名的学生加5分/生;11——20名的学生加3分/生;21——40名的学生加1分/生。

  五、针对组内成员学习不主动,合作不积极,像上课随意说话,吃东西、睡觉,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以及早退、迟到、旷课等违纪情况,根据实际,一并给相应小组扣相应的分数。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9

  面对新课改的施行,学校开展了小组学习模式。在教学的实践中,我觉得要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作用,让小组合作发挥其固有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做到:

  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要精选,要设计。

  首先: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一定要明确,要紧紧扣住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入手,设计出明确的活动要求,切忌模棱两可。

  其次:问题要精选,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促进合作学习,问题过于简单,学生张口就会看起来气氛活跃。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思维惰性,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

  同时,小组合作要经常进行,但并非每堂课必要,要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而定,每节课最多两个回合。因此,一定要精选问题,把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或热点性,规律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最后:问题要精心设计,过于容易或难度过高的问题都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问题的情景性、启发性、层次性。

  我们要按照学校提出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师情景导入、分层次展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记录、小组汇报补充、教师点评。这一过程中还需特别注意两点:一是留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时间,二是教师要巡回指导。

  2、合作学习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8人左右,由于是一个小集体、小社会,因此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最好建立长期的合作小组,让学生感到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如何展开的,教师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教给学生必需的合作技能,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认真倾听对方;对于不同的见解,要等对方说完,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立观点,要通过表达自己的想法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和分歧较大之处,要心*气和,学会反思,最终解决问题.

  3、实施有效的评价,以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首先,要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制定目标。其次,正确处理组内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所以,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在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让学困生先说出最容易想的解题策略,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要求他们认真仔细地听取别人意见,听完再细致分析一下过程;教师行间指导时,应重点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思维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通过一帮一扶助,实现差生到优生的转变。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教师在新课程的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扬长避短,积极营造民主、开放的小组合作学习气氛,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与活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2)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个人更是要看集体,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措施的得利,小组“代言人”要轮换真是恰到好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依据主动发展和动机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师生交流活动过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习的使命感。

  其次,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自评,给学生流出时间,让小组成员就他们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历进行反思;学生在一起评价他们的工作,描述成员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什么行为是有帮助的或没有帮助的,什么行为需要继续或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从而达到改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成绩和技能为根本目标。而我们的评价活动也仅仅是个实践和尝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总结和摸索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方法和经验,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

  再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如果各个小组的学困生都能起来做“代言人”了,那么我们的小组学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大家说是吗?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分享。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如何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观摩了汇景、昌乐、陶育路、骏景四间小学的课堂教学之后,我的`心中有了更为明确的答案。

  一、小组学习的组合形式。

  在小组学习的初始阶段,各小组的成员经过比较合理的组合后,在一个时期内各组的成员就相对固定,哪怕是调座位,也要考虑小组固定不变这个原则。组内的分工很明确,谁发起讨论,谁维持纪律,谁代表发言等,在一个时期内都相对不变,只有全体同学对合作学习这一方式能够适应了,才考虑重新组合各小组。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当需要用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时,要求是不需要老师提的,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找到自己的小组,很自然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很少有多余的动作。发言时,不是个别同学的发言,而是整个小组的发言——发言时,全体小组成员起立,可以想互启发相互补充,发言完毕后才全体坐下。这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是群言堂,教师只主导,学生是主角,可以自由的发挥,大胆的创造,这是一个个小团队在学习,所以极少有我们所苦恼的个别学生开小差的现象发生,这是多么高效的课堂。这是老师们长期培养学生长期训练的结果,看得出,学生们也很喜欢这种方式。因为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很多时候是每个小组都可以展现自己的(广州的学校对班额的控制是说一不二的,都不超过46人,人数不多,所以小组数也不是很多),能够时常表现自己,获得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当然乐此不疲。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化。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不但语文数学英语科经常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音乐等课,也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各年级都是如此。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学生在合作中与人交往、合作探究、共同应对等方面素质都比较高,有着非常强的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3)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篇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一)教师有必要学习理论,加深对小组合作学习本质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我们仍能发现,小组合作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一堂课下来学习方式是新的,教学理念却还脱离不了旧的一套。所以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要有必要的准备与培养

  小组有必要的组建基础,开展合作前必须有一定的心里准备和必要的训练。例如:教师引导学生怎样在小组中发言,怎样倾听别人的发言、评价同学的见解。要学会尊重小组各成员,理解对方,要遵守小组纪律,有不同见解等同学说完再说,有困难之处要心*气和地帮助。小组合作之前要有时间与自学、独立思考等学习方式相结合,小组合作出现困难时,教师采用干预的手段,也可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

  (三)教师作为小组合作者,要处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成为合作学生的组织者促进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关心和鼓励,建立积极的期望,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互相帮助的意识。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不骄傲不自满,表扬对同学的关心帮助,与其他学生形成协作的关系,具有集体的意识。

  (四)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主要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实施记分,具体方法是:当老师提出问题后,各小组举手抢答。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即便回答错了也要加1分;回答正确的,加2分;有难度的问题,而且回答精彩,就加3分。个人奖励和小组奖励分别粘贴在奖励阵地上。每节课中,小组长要组织本组组员。经过长期的实践。这种发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合作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它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演唱、合奏、创作、游戏等。它不仅可以使教学民主化,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也能增加学生的信息交流量,使传统的信息传播网络化,扩展学生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及创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教学中。音乐学科也在积极努力做着这方面的尝试,我们音乐教师也应对这一“课堂模式”做更深入的研究与反思。那么“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呢?

  我在音乐学科教学中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发现“热闹”的场面背后,只有41%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51%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8%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例如,在教学中有下面一个片断:

  在听赏美妙的人声《闲聊波尔卡》(七年级上册)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对作品的感受,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把作品表达出来,例如,画画、一首小诗、图式等等。教室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我身边的一个小组在认真地研究着,讨论着,由于意见不一,争得面红耳赤;离我视线较远的地方的一组,四个女同学在认真地讨论着,两个男生在嬉闹,还有一个女同学坐着闷声不响;其他的小组表面看来很认真,但不知合作的结果如何。

  十分钟后,小组学习结束。各小组开始交流展示,但效果不理想。有的小组有形式但无内容,有的有内容但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失败的。那么,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即合作内容、合作态度、合作时间等。如何提高和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合作价值

  形式为内容服务。为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使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设计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活动和作业。首先,必须有合作价值,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活动和作业或是引人入胜的场景,或是令人兴奋的刺激,或是让人困惑的问题,或是可以预见的成就。其次,我们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该注意内容含量不宜过小,如果单*个人力量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内容难度要大众化,过难容易冷场,或者导致只有少数人的真正参与,而且,创作活动不宜出效果,过易会使学生无须作深入的思考,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2、合作学习的态度要诚恳,要有集体协作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发现他人的优势,学习他人,悦纳他人,完善自己,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为达到共同目标而努力。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却发现,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无法交流,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那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其主体性受其身心尚未成熟的状态制约,认识水*、交往水*、自律水*是逐渐发展提高的过程,学习行为需要监护、引导和规范。比如前面提到的《闲聊波尔卡》中的小组合作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不知道怎样合作。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制定选择小组活动规则,探索小组学习的方法。如: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明白聆听别人的发言是尊重他人的表现;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等。譬如,我在给其他班学生欣赏《闲聊波尔卡》时,改变以往的小组合作方式,在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谈谈对乐曲的感受时,让学生采用“任务分割,结果整合”的方式,做到人人参与。有的可以从情绪上谈,有的可以从速度、力度上谈,有的可以从节奏、旋律上谈,指派一名学生记录大家的发言,然后代表小组在全班进行交流。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共同成功。

  另外,在每次交流结束时,教师在评价学习结果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评价小组合作的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强化,使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使他们真正懂得,不是聪明的人能成功,往往是能吸取别人的意见,与他人合作的人能成功,进而不断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3、合作学习的时间要充分

  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学生的思维刚刚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教师便偃旗息鼓,终止大家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因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了其深入展开。

  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使用得当,在教学中确实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决不是万灵丹,一服马上见效,它通常需要花长时间苦练才能成功。除了要有良好的学科知识之外,要设计良好的合作学习教案或教学活动,还需要有很好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基础,整合成良好的教学专业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

  为了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克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弊端,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这是走进新课改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对课上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个估测:为什么这节课(这个环节)要用小组合作学习?不用可以么?如果要用,要解决哪些问题?什么时候进行?哪些内容适合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避免“把所有鸡蛋放入合作学习之篮”,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二、把握恰当时机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三、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当一个同学发言时,还有许多同学举手,嘴里不住地喊着“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就直接打断别人,大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是需要的,但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也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热情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时,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同时,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以触类旁通,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高效的课堂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4)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无需讳言,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等等。以上问题的症结所在实质就是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能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小组合作是指合作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是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交往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的教学活动。

  合作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只有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启动阶段。

  1、鼓励全体数学教师主动参与本课题研究,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实施“小组合作”有效性进行研究和套索,从而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有效性。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师生运用“小组合作”方式的现状,有目的地进行研究,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实施过程中反映和出现的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结构。

  (二)研究实施阶段。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2、立足课堂,实施研究。课题组成员要将*时的每一节课都作为自己的“实验课”,在*时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实施,敢于创新,大胆探索。

  3、课题组成员还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每学期进行的定期“教研活动”中展示或交流,供全体教师学习、指导,使大家共同提高。

  (三)研究总结阶段。

  及时总结,深化研究。总结是课题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及时总结、及时反馈能使我们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实验扫除障碍,铺*道路,使我们的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三、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教师能明确小组的内涵和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小组合作的学习训练的策略,总结实施小组合作的基本教学过程,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教学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合作意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学习到合作技能获得知识,提高合作学习能力,革新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自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2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设计板书,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未必都有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低效的。

  这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生互动、*等参与的局面,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而且学生更多的拥有了自由组合、分工协作的机会,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务必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一是如何让学生去进行合作,去开展有好处的合作,教师如何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主角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给所有学生都创造*等参与的机会等等。

  要明白,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没有效果的。合作学习决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训练。每一个人都需要在无数次反复演练中找到自己适宜的位置,或者说去适应某个主角。比如进行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社会是丰富多变的,行业是不同的,每个人担当的主角也就应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认为,小组交流应涵盖两方面的资料: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好处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在多次听课中,我发现多数的小组学习,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经常是某几个人在表演,学生回答学习的结果时,根本没有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只是说“我认为……”“我觉得……”小组学习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开展并没有真正好处上的合作,这样的小组学习是低效的。

  合作学习,不教给学生方法,小组学习就会在一张张叽叽喳喳小嘴的废话中耗掉学习时间,学习行为和方式并没有得到实质的转变,到头来仍然是几个优秀学生在发言,而其他学生并没有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小组学习就失去了重全员参与,重情感体验,重人文关怀与合作的真正好处。

  学生已经习惯而且总想着怎样去做一个旁观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一个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这种现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表扬正确,呵斥错误。优秀生在老师不断的表扬声中信心十足,表现欲更强;而大多数学生却在无数次的呵斥下战战兢兢,他们不敢多嘴,怕别人讥笑,怕老师棒杀,怕说不好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快。干脆充当看客,什么也不说。这样的教学行为扼杀了个性,压抑了思想,泯灭了个人发言的用心性。最终*传统的教育培养了“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的从众群体。

  很多时候,教师站在讲台上,让下面学生一组组开展学习与讨论,在看似热闹的场景中,实质上学生有没有开展有效性的学习活动,上面讲台上的老师是不明白的。从这个好处上说,全员参与,也包括教师参与,教师的主角不要只局限于讨论的组织者,教师如果能经常性地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之中,和他们一齐学习,并指导他们如何发表自我见解,或者以自己的发言暗示诱导学生如何发言,教给学生如何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学生一齐讨论,逐渐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和兴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经过一个教师耐心辅导的过程。

  二是这种学习是否每节课都需要。学生的小组学习是否在走过场,或者说流于形式。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控制讨论的局面,如讨论中是否有人进行人身攻击,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适宜,是做秀还是教学的需要。这不仅仅需要教师的认同,还需要课程的认同,学生的认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到研究讨论中去,一句话,要看是不是开展小组学习的时机,这个时机的掌握要看教师教学实际操作,教学的艺术性就表此刻那里。教学就就应到达让学生“既竭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大多数学生都踊跃发言,孩子们都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这时正是小组讨论的良机,只有在学生经过独立思考的过程,有交流的需要时,展开的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成效的。

  不切实际的流于形式的小组学习会给学生一个不好的意识,乱哄哄、热热闹闹这就是小组学习。给人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觉,以讹传讹。反而诱发学生产生不良的小组学习行为习惯。另外传递出一些不良信息,反正老师也看不见,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真正的学习过程在那里被歪曲了。千万不要让这种不切实际的形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识。这种潜意识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教师在那里不经意间,犯下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是新课改的基本课题,也是新课能否成功的关键。经历了一个过程之后,这个过程就是无形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我们组织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程度尽潜力关注学生学习状态、思考状态以及学习方式。某些好看的东西未必实用,这是生活中的常理。教育家洛扎克说:“信息,到处是信息,惟独没有思考的头脑。”愿教师多思考,不要被热热闹闹的假象所迷惑,盲目模仿别人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只要你静下心来,走下讲台,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就能够听到学生的心声,就能够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务必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小组学习,参与到学习中去,始终监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习的方式。这样,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将被我们所左右,学生受益大矣,新课改成功的期望大矣。

  孩子们在做什么,想什么,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就应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我们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其畅通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5)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篇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通过这一轮的听课,我个人感觉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也从这几位老师的授课中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比如要相信学生,敢于把课堂放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先把六个学习任务写出来,让小组合作讨论得到答案,然后让小组成员抽任务,然后针对某一个任务集中讨论,并试着讲出来,并且得保证该组的每一个同学都会讲,这样的话,就算是最后一名同学也会把知识点掌握好;在学生讲解时,其他同学可以针对其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者是不同的解法,这样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并且能把知识学得更牢固一些,因为学生在思考;对学生讲不到的地方,老师给讲解出来,或者是一些重要的地方老师强调出来,这些都有利于知识的掌握。这些是我学到的一点东西。

  听课学习反思

  在本次听课活动中听了2节课,(1)尹纪暖的政治课,(2)李树果的物理课,从他们的课中我学到了很多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东西,受益匪浅。下面是我的一点见解:

  (1)尹老师先放了一首《雾里看花》,然后由此提出问题,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然后将问题下发至小组,让同学们自己讨论解决,并到黑板上加以讲解(充当教师的角色),让其他的同学进行点评,从现场来看很活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并且教师引导到位,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增长了知识。

  (2)李老师先回顾了以前所学的知识,通过课本插图引出所学的知识,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新内容,在此期间,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了分层次提问,让每组相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好的给予鼓励,分层教学明显,能让所有学生学到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知识,最后讨论一道综合题,基础好的同学先讲解,然后差点的进行挑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只是个人的一点见解,仅供参考,有待提高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

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真正发挥团体的合作精神,这对于我们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有的课堂学生看上去非常活跃,但它只来自一部分学生,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不习惯也不会主动思考,不知从何想,更不知从何说,难于用语言表达,教师要耐心扶助,除教给他们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还可努力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让学生在小组中敢想,敢做,敢说。

  1、要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在听课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会出现这种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没有认真听,而是一味地举手,不住地喊“老师,我、我”,更有甚者用胳膊把课桌碰得咚咚响,或者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事。这样就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为此,可采取下列措施:一是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二是开展道德教育,使学生明确不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不礼貌行为,也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逐步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要培养学生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

  知识来源于实践,学习语文知识同样也离不开实践操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

  3、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更要体现合作意识,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完《陈太丘与友期》这篇课文后,我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手抄报,可以一人完成,也可小组合作,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小组合作,他们有的画画,有的找资料,各显神通,完成速度快,质量高。多进行类似操作,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合作操作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6)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篇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

  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

  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

  “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在不经意中,老师很自然地成为同学们的一名合作伙伴,师生分享交流研究的成果,不知不觉中对问题的认识渐趋全面,对知识的理解也渐趋深刻。

  “交往的对象”包含学习上的交往对象和情感上的交往对象。小组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小组合作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互助互爱、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的过程。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是一种对峙的交往,而是一种和谐的交往,教师已经是学生中的一个重要对象。对学生来说,研究之初,他们需要得到指导。研究之中,他们需要得到帮助,遇到阻碍或困难时,他们需要倾诉和鼓励,获得成功时,他们需要肯定和欣赏。学生与教师的交往沟通,已不限于认知领域,早已扩展到情感、态度、技能的范围。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用纸质的小星星、小红花等物品进行奖励、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2

  不论是现在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还是以前的传统模式,都要求我们老师建造一个高效课堂。我们倡导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让学生找出新课中的问题,小组内进行筛选这些问题。最终把这些问题交到老师手里。老师进行整合最终确定六个任务。

  二、组内交流

  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任务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弄明白问题后,展示在各自的小黑板上(限时)。

  三、展示点评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任务,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限时)。

  四、当堂检测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如果时间实在来不及可以把这部分放在课下,让学生以小纸条的形式写出答案,教师进行批改。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3

  通过本周的新课学习,很明显的感到,经过了长时间的假期修养,学生们的状态非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相反,很多学生似乎越发的失去的对理想目标的拼搏和进取精神。他们不管是优秀的学生还是后进的差生,都无一例外的不在状态。他们这些表现让我很是费解和头疼。也许真的到了需要开一个主题班会的时候了。

  从学生的现有状态来看,下一步,我需要在加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更好的将学生的在校学习意识加强。

  任何事情都有高潮和低谷,纵然是简单的单纯的课堂教学也无一例外的呈现这种特点。本周的公开课的效果在我的预料之中,课堂氛围并没有出现领导们想那样的情况。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小组磨合,学生相互熟悉了每个人的学习特点,知道了各自的优缺点,甚至于出现了厌烦的情绪。我不否认,在班级管理中,我依然存在漏洞,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疲劳期的到来。学习,本身就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事情,如果学生出现了大面积的厌学情绪,我想所谓的小组合作就成了一纸空文。

  自从新学期开学以来,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好,更多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学习的动力。组长的积极主动引起了小组的逆反情绪。我觉得,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积极主动,浓厚的学习氛围,远远要高于所谓的模式。所以,我接下来的任务,将一如既往的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调整班级学习氛围上下文章,只要这些做好了,任何老师到我的班里上课,都会组织起一节高质高效的成功的课。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7)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 (菁选3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以前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当前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合作学习应运而生,引起了课堂上新的学习模式。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联。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等交流,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带给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带给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真正体现了面向全体,使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潜质。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务必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这时,学生的思维往往比较活跃,常有灵感闪现。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带给了一个安全、融合、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用心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氛围。合作学习延伸到课外中去,贯穿于课堂内外,贯穿于整个大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时时不忘合作的精神,互相间能长久合作学习,时刻处于团结合作学习的氛围当中,在合作学习中构成合作的方法、技巧,就能学会在学习生活当中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合作的氛围,为今后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2

  “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仅充分发挥了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功能;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同提高。下方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收获:

  一、小组合作学习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联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联,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带给一个较为简单、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质,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小组合作学习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能够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潜质,还能够使他们理解不一样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用心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带给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潜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溶入群众中,增强了群众意识。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潜质。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务必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期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提高了,自学潜质自然就提高了。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构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到达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3

  一、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和效益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倡导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是实施新学习方式的有效形式之一。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很多的优越性。

  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互动的机会,既能够减少群众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一些弊端,又能发挥群众教学和个别教学的一些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发表自已的观点看法,带给了更便利的条件,增加了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用心探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把群众的成功与个人的成功紧密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群众观念和职责感。

  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正当公*的竞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潜质和民主价值观。

  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好生差生“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能促进不一样程度的学生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如果组织不好,不仅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常发现这样一些问题。

  1、目标不明,任务不清。或是海阔天空自由讨论;或是少数人在学习,多数人茫然无措,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时刻一晃而过,什么也没有学到。

  2、无人监管,没有规则。各吹各的号,各干各的事。甚至有的小组以小组学习为掩护,把小组变成了说闲话、聊天的场所。

  3、好生包揽,差生旁听。组内讨论全是好生唱主角。发言表达的机会都让好生占去了,差生成了旁听者、旁观者。差生不仅仅在小组中得不到提高,还在小组的掩护下,逃避学习职责,不学习也没人发现没人批评。

  4、协调不力,讨论无序。有时组内出现意见分岐,没有人协调,全组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却把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中心任务丢在一边。

  二、那么,怎能样克服这些问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呢?

  一、科学分组

  科学分组,有利于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益,促进组内成员共同提高。分组的原则是异质共存,相互依靠,优势互补,方便学习。具体做到:

  1、性格互补。多种性格的学生都有:有内向型、外向型的;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的,等等。

  2、优差搭配。指学习成绩、学习潜质、学习基础等素质方面好、中、差的学生都有。

  3、男女共组。男女共组,能够发挥性别优势,克服单一性别带来的性向负面影响。

  4、背景差异。不一样家庭背景、不一样生活环境、不一样生活经历的学生搭配在一组,能够为学生带给不一样的信息,不一样的经验,丰富学生的阅历。

  5、四人为佳。每组人数以4人为佳,前后桌同学组成一组。小组人数太多,由于时刻限制,发表个人意见的机会相对减少;座位间隔太远,不能方便地参与活动,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

  6、组内同质。即组与组之间,总体学习水*等条件基本*衡。这样才能为组与组之间公*公正的竞争创造条件,促进学习用心性。

  二、选好组长

  实践证明,没有组长的组织协调,小组内的学习活动常常会处于混乱无序状态,直接影响小组学习的正常进行和效率的提高。怎样选组长呢?

  首先,组长要尽量选取那些有必须组织协调潜质、群众意识较强的同学担任。

  第二,对组长要进行指导、培养、帮忙,尤其是建组的初期,教师要告诉同学就应怎样做,做什么。

  第三、组长要轮换。要明确组长的任期,使人人都有机会当组长,人人都能当组长,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这方面的锻炼,培养职责感。

  第四、组长的产生方式最好是由组内成员自己推选。但刚刚开始时,能够老师提名,组内成员表态同意,先让一些潜质较强的同学担任,以给后面的同学起一个示范作用。

  三、建立常规

  组内要有一套学习的常规,这是小组学习有序进行的保证。

  学习常规分为两部分:

  一是设立岗位,明确职责。

  组内要设一个主持人,一般由组长担任,主要负责组织分工,任务分解,组织本组人员进行学习,协调内部关联,安排发言顺序等;一个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状况和结果;一个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学习状况;一个报告员,负责需要时,代表本组回答教师提问,向全班报告本组学习状况和研究结果。各岗位要经常轮换,以让大家都得到锻炼和体验。

  二是建立学习规则

  包括学习纪律,如不说闲话等;相处规范,如尊重别人等;还有完成任务的要求,不一样意见的处理办法等等,使大家既能用心完成各自任务,为小组目标出力,又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

  四、加强监控

  小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决不是教师能够放任不管。实践当中,小组学习常常会出现前文提到的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加强监控。

  ⑴、帮忙确立目标。目标是凝聚组内力量的重要因素。有了共同的目标,大家才会朝着一个目标齐心协力。教师不仅仅要指导学生确立好本组的学习目标,还要指导学生把目标分解成具体任务,分配到每一个成员,使每个同学都有任务、有职责。

  ⑵、指导学习方法

  组内就应怎样学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碰到一些问题怎样处理,教师要在适当的时侯作一些引导,指导,帮忙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逐渐探索和构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⑶、关注学习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只关注小组学习的最后结果,或只用小组报告的结果来评价小组的学习状况,是造成小组整体学习效果不好,多数成员游离在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关注小组的学习过程,一要巡回检查。看看小组学习中各成员是否用心参加,尤其要关注差生的参与状况;二要巡回指导。当小组学习出现困难难于解决时,进行点拨、引导、指导;三要适当参与。与小组的同学一齐探讨;四要适时评价。对好的进行认可、鼓励、奖励,对一些干扰、影响正常学习的行为要及时批评制止、纠正。

  ⑷、适时评估激励

  评估激励是提高和促进小组学习用心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激励的目的就是促进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用心学习,每一个成员都合作学习。要做到这一点,评估激励要注意:

  a、检查小组学习状况时,不仅仅要听取小组中好生的发言,也要听取差生的发言。不好让好生包办代替差生的学习,不好让差生认为自己在组内可有可无而放下学习。

  b、评价组与组的成绩时,要选取各组同等程度的学生进行测验,进行比较。这样,一是比较公*,二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

  c、采用合作性小组奖励。学生能否得到奖励,不仅仅取决于个体成员的成绩,而且取决于他所在小组的总成绩。教师一般不好比较个人的成绩,不好通报个人的成绩,而是比较小组的总成绩,这样,使学生与小组荣辱与共,激发学生既个人发奋,又互相合作,以到达小组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8)

——英语小组合作学*结 (菁选3篇)

英语小组合作学*结1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但是班级学生人数多制约着学生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体验的全面展开,影响着学生学习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提高及学生个性、认知、情感和技能的协同发展。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1993)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更重要的是生生交往——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因为同一班级的学生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学习经验和思想情感,易于相互传递和接受信息,易于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增加学生用外语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掌握外语交往的进程。因此,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本文拟从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入手探讨课堂合作学习策略。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法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的。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它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王坦:《合作学习简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互助合作尝试探索知识,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各小组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在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个体责任感保证全组成员互相帮助,共同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最后独立接受测试或其它方式的评估。合作学习非常强调课堂上的人际互动关系,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监控者和咨询者,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小组里也能扮演“专家”或“教师”的角色,与小组同伴共享学习资料,互相影响,互相信任,共同努力以实现小组目标。

  二、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现实意义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就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涉及学生学习的三个方面是:动机与态度由被动到主动到自主;教学方式由接受到探究;社会环境由个人到同伴合作。这是学习观的根本变革,学习已经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运动。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交互能力。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唱“独脚戏”,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组织机械操练,学生自主语言实践机会明显不够。小组活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据统计,如果一节课中有一半时间用于小组活动,那么学生个体训练时间是大班化讨论或问答模式下学生个体训练时间的五倍。在传统的课堂中,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问,学生答,谈不上是交互的。而小组活动时,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根据各自情况反馈,想答(问)什么,就答(问)什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自觉实践,提高运用语言进行交流-交互-交际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我国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各地的班学生数额将继续偏大。大班中包含了各种学习风格、各种性格类型的学生。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怕在班级发言,而小组活动为那些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甚至还可以从小组中得到某些帮助安慰,建立自信,很好的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经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的同时实现不同的目标,小组中的个体在不同方面发挥优势,各个学生都张扬了自我的个性,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小组活动中展示了才华,在达成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三 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1.合理分组 、规范操作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活动。交流的多样性与个人的参与度是一对矛盾。小组规模过小,交往圈子小,提供的信息必然有限;过大,小组成员的参与必然受到限制,一些成员可能干脆被动听取,主动参与者的数量反而下降。课堂内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可以有两种做法:一是让学生自由、任意组合;二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别、能力、个性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小组人员构成上有同质与异质之分,前者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认知水准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由于有共同的语言,彼此间容易打开心扉,形成心心相印、和谐共振的心理氛围;后者则求异,形成异型交流结构,异质成员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所形成的互补机制,亦能使小组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按异质分组有利于资源的利用。一般而言,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编组原则是以异质分组为主,同时注意组际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际之间的竞争,但突出异质性。还有一种方法是按学习的问题和学生的兴趣分组,这有利于探讨问题。编组一般要小,从同桌两人小组,发展到前后两桌四人小组,再到相邻课桌(可以改变“秧田型”的空间结构)六人小组,具体的小组规模可根据讨论议题、讨论时间而定。小组活动时课桌椅的摆放允许灵活多样,如固定排列,组团式,或圆桌式,目的是有利于合作和互动。

  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的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每学期应该调整一次小组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更宽的交往空间。教师注意协调小组人员的合理分配,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有书法好的、喜欢画画的;口语好、喜欢表达的;口语差、表达有困难的学生。小组中只有两种角色:一种是学习的操作者,一种是学习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当一名成员向其他人说明自己的理解过程或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要对其发言进行评价。在全班交流中,只有中心发言人,没有小组长,而且中心发言人是轮流担任,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等合作的意识。组发言人由组员推选,不同的活动由不同的人员代表发言,每个人都获得发言机会。中心发言人的交流代表的是小组而不是个人,师生对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我们可以说,You all did a good job in the discussion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win, Group one got the highest grade. 师生给出的评价提示词都是针对小组而不是个人。

  2.明确任务、形式整合

  在外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容易出现语言焦虑。语言焦虑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情感因素。虽然有些研究者发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有助于学习,但大多数研究表明,焦虑的影响是负面的。外语学习中的语言焦虑主要是指学习者需要用外语进行表达时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心理。尽管语言学习焦虑与学习者的个体性格有关,但不同的学习活动形式或教学方法导致的焦虑程度不同。合作学习之所以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感,是因为它改变了课堂组织结构,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开口,不怕讲错。学生在小组可以随时提问,问同学,问老师,随时把不懂的东西弄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自己应该宽容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宽容他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何自信心,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这样不仅减少焦虑感,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愉快的学习经历,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和英语产生兴趣。

  因此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提出背诵一段课文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就没有太大意义。如在教People And Work中,我选择了 make a survey这一任务让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活动;我在教A Traffic Accident中,让学生共同讨论,提出遵守交通规则的“Dos”和“Don’ts” .这些任务的选择都非常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所谓形式整合是指合作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得最佳效果。教师先让学生个别学习、个别思考,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合作学习。独立思考是交流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与认识,那么,在合作学习中只能是观众和听众。教师必须给一定的个别学习时间,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当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时,要整理自己的思维,从心理上做好与人交流的准备。因此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如果问题提出后,只给了1分钟合作学习时间,6个学生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进行充分的交流。

  合作学习强调个人负责和小组集体负责两种责任制。在确定学习内容之后, 首先进行分工, 每个成员先负责完成某一部分,然后回到小组,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成果,与大家分享信息资源,最后担任特定的角色。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人,使每个人都有事干,目的是杜绝小组成员相互依赖造成的惰性,唤起每个成员的责任感,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如:学生在介绍相关职业的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交流了以绘画表达的方法;以相片或图片表达的方法;以唱歌或表演的方法;以 chant的形式表述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还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达成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4.教师主导、合理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并且不流于形式;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这种火花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也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如在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中用了chant这种非常富有创意的形式,就马上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对这种学习方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而后带领全班学生套用相关词汇和句型进行替换练习体验这种方式带来的乐趣和效果,把学生的学习推向高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合作学习中,时常会出现因为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的情况。这时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才能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浅层次、表面化而忽略深层独特性的探究。这是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引起注意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之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将常模参照改为标准参照评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在具体英语课堂实施中,我运用了量化考核制度,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得分集体加分,小组中任何一位同学因作业、成绩等原因失分,小组集体扣分,在整体评价量化考核实施过程中,优生在小组中己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小组成员欢迎的对象,学困生也不再是班级中被遗忘的角落,而是被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合作小组同学包围着。在这种评价机制的激励下,优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了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随着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参与课改的英语教师在教授新编义务教育七年级新课本《英语》(Go for it)的过程中,在英语课堂上逐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生生交往、师生交往、课堂互动、资源共享、分工合作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功。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教师必须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课堂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课堂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充分开发和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这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教学的本质,减轻师生的负性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重视师生交往,还要重视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要充分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在交往中寻找各自恰当的位置。第三,教学交往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实现学生之间的直接交往。第四,教学交往要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教学交往存在本身并不是目的,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多样化的确切的教学交往形式。

  四、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学习社交技能是英语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把社交技能作为学习经验的一部分教给学生。一般地说,在执行群体任务之前,教师先确定一项社交技巧,然后给学生讲授并示范社交的技巧,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章可循”。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人际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相互交往中练习社交英语,锻炼了诸如听取、说明、求助、反思、自控、帮助、支持、建议、协调、解释、道歉、修正意见等社交技能。随着社交技能的逐步内化,学生就能够有效地与人共事,提高学习成绩。一旦掌握了社交技能,学生就可以受用终身。

  传统的评价是把是否“成功”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有少数学生获得分数意义上的成功,大部分学生则注定是学习的失败者。这显然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也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合作学习的评价观给现代教育带来崭新的理念。它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记分改为小组记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中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评价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具体操作中, 英语课堂合作可以学习引入了“基础分”和“提高分”,这是合作学习评价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和创新之处。所谓基础分是指学生以往学习成绩的*均分;而提高分则是指学生测验分数超过基础分的程度。其目的是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为所在的小组赢得最大的分值,指导学生的着力点定位在争取不断的进步与提高上,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只要比自己过去有进步就算达到了目标。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小组内讨论所形成的共识及主要分歧作小结疏理,代表整个学习小组发言;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想法,进行必要的质疑与辩解;对经过小组讨论形成的主要成果进行疏理、归纳,信息重组,必要时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想法,但不要将自己设想的“标准答案”强加给他人;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包括讨论过程与结果)作出客观的评价。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这种英语学习方式正越来越显示着它的优越性,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出发,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小组或班级集体中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进行互助性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体验、实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英语小组合作学*结2

  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县推广了一年多了,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一开始我存在着消极的看法,虽然也听观摩课,也学习,我认为是一种形式,并没有引起我的重视。直到今年我校强调必须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和陈老师的多次督导,我才对此模式多加关注和研究,并给学生按成绩来分组和编号。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专门组织了听课小组,听课人员每天必听两个人的课,评价也以小组合作来打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验和尝试,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以下是我在使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参与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们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拓宽了学生学习空间。我们的课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学生们都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了,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更牢固了。在课上,小组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参与面广。因为教学中直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下,学生积极预习学习任务,积极复习,查阅字典,讨论疑难问题,正是由于课堂上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扩大,所以提高了学生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了学习效率,使两极分化在缩小,合作学习中评价的是整个小组的情况,不突出某个人的成绩。每组1号2号即“尖子”要充当“小教师”的角色,为了在课堂上演好这个角色,又为了让老师和同学看到自己的“势力”他们必须时刻提高自己,不断钻研,为了本组的利益, 1号2号同学必须帮助3号帮4号,这种手把手,一帮一的模式又会使本组稍差的同学成绩有所提高。于是班级的差生数量就会不断的减少。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避免了两极分化,同时也保护了差生的自尊心,使得整个组的成绩都得到提高。

  三、培养了学生合作竞争意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量的活动需要组内的合作和小组之间的竞争,久而久之,组内每个人都树立了良好的自身形象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比赛中是同一层次的学生展开竞争,优生对优生,差生对差生。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差生也不会凉到一边,他们同样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公*的制度让他们找到自信,只要我在努力,只要我在进步就行,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形成你追我赶的趋势。在这种学习氛围的感染下,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并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更好的构建了高效和谐的的英语课堂。在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个别学生破罐子破摔,不积极配合;合作学习时,有些同学在小组活动中无所事事,或做与小组活动无关的事情,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成了各组名副其实的代言人,而学习困难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只是其陪衬。这些问题,将是我们今后小组合作学习研究的重点。

英语小组合作学*结3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表现自我,主动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团结合作的氛围也日益浓厚。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交流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新课标背景下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主导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奋斗发展目标的一种英语教学模式。

  1、英语合作小组分组原则

  为了方便使用并使英语小组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我们设定4人或者6人为一小组,全分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和教师指派相结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业水*、个性特点、男女性别等方面的因素,均衡搭配,合理分组,在小组运行的过程中,根据小组的表现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一名。小组的组长兼任学习组长,另外两人担任作业组长、纪律组长,定期轮换。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官”可做,体现“*等”的思想。

  2、英语合作小组的运行机制

  初一的学生年龄小,又刚从小学过度,很多初中的学习理念还没有形成,要使英语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小组要求

  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确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合作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2、合理分工

  建立好英语合作学习小组后,要对学习小组内的各位成员做出具体的分工,让每一位成员都担当起合作角色。小组成员具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这种责任由合理的分工所规定。每个人在小组的学习以及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其结果不仅对个人负责,同时也是对小组负责。

  学习组长具体负责进行学习分工,检查督促小组学习,组织讨论、交流和学习成果的记录;纪律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成员的按时到校,本组课堂纪律和讨论秩序,做好小组记录;作业组长负责该组同学按时记好作业记录,督促按时交作业,并对作业质量负责,督促作业不合格的小组成员按时完成补写;

  一定让学生明白:小组成员之间有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小组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小组的共同目标将小组内部每一个成员的个人利益和小组的集体利益统一起来,使学生个体学习与活动的动机和群体的目标融为一体,每一个组员都有“同舟共济”的意识,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到达成功彼岸。同时,为了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必须通过分工合作、资源共享、角色轮换等手段创造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

  3、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帮助差生、教会差生学习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理解、提高分析能力和怎强记忆的过程,帮助差生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一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水*。对于成绩差一些的学生培养他们勤问的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0篇(扩展9)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1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推荐访问:反思 合作学习 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反思【10篇】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反思1 小组合作教学感悟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