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优秀范文】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3-04-13 15:05:04 本文已影响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少年行二首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优秀范文】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少年行二首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翻译

  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注释

  “击筑”句:用高渐离事。

  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

  湄:岸边。

  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

  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击:一作“声”。

  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

  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

  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鉴赏

  在*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当作于李白青年时期,具体作年不详。李白二十五岁出蜀,漫游*,当他经过旧时燕国的土地时,认识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李白在那里和豪杰们相处甚欢。这两首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2

  原文:

  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

  呼卢百万终不惜,报仇千里如咫尺。

  少年游侠好经过,浑身装束皆绮罗。

  蕙兰相随喧*,风光去处满笙歌。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

  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

  赤心用尽为知己,黄金不惜栽桃李。

  桃李栽来几度春,一回花落一回新。

  府县尽为门下客,王侯皆是*交人。

  男儿百年且乐命,何须徇书受贫病。

  男儿百年且荣身,何须徇节甘风尘。

  衣冠半是征战士,穷儒浪作林泉民。

  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

  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看取富贵眼前者,何用悠悠身后名。

  注释:

  ①呼卢:古代的博戏。

  ②乞与:给予。

  ③旋:漫然,随意。

  ④栽桃李:这里指的是交朋友。

  ⑤徇:又作“读”。

  ⑥浪作:使作。

  ⑦遮莫:尽管,任凭。

  ⑧簪缨:古代时达官贵人的冠饰,这里指仕宦*。

  翻译:

  你看啊!淮南游侠的少年郎,白天游猎晚上掷骰。他们玩博戏一日,散尽百万也不惋惜,报仇即使要行千里之远也觉得近在咫尺。少年游侠,他们注重的只是经过,浑身上下装束华贵,遍身绮罗。他们身边常有美女香花为伴,常光顾风月场所,他们所去之处皆是笙歌飘飞。他们看起来虽然骄纵但其实却很谦和,与他们结交的人都是高人侠士。自己的好鞍好马都送给友人,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可惜,对知己绝对是一片赤诚。他们散尽千金,年年如此,所以结交了很多朋友,府县官吏都是他们的门下客,王侯都与他们*起*坐。男儿生来就应该享尽人生的欢乐,何必要读书遭受贫穷和疾病?男儿生来就应该豪气冲天,征战立功,自己建立功业,不要凭借着与帝王的姻亲关系而爬上高枝儿。尽情享用眼前的荣华富贵,何必贪图身后的声名呢?

  赏析:

  《少年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古代诗人一般以此题咏少年壮志,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的《少年行》,一组两首,这里所选的是其中的一首。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以寥寥数语勾勒了豪侠少年的形象,摹写了其个性特征。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

  少年行二首

  击筑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经过燕太子,结托并州儿。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因击鲁句践,争博勿相欺。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翻译

  像高渐离一样在燕市击筑饮酒,像荆轲一样在易水上弹剑悲歌。

  应结识像燕太子丹这样的爱贤之士,要结交像并州侠士一般的朋友。

  少年身负壮志,将来自有奋发激烈之时。

  若再遇到像鲁勾践这样的侠士,应该事先自报家门,若有争博之时,请多多包函,幸勿相欺啊。

  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银鞍白马,满面春风。

  他们在游春赏花之后,最爱到哪里去呢?他们常常笑入到胡姬的酒肆中饮酒寻乐。

  注释

  “击筑”句:用高渐离事。

  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其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曰筑。

  湄:岸边。

  燕太子:名丹,燕王喜之太子。

  并州儿:并州一带重义气轻生死的青年男子。儿,指年轻人。

  击:一作“声”。

  鲁句践:人名,赵国之侠客。

  争博:因赌博而相争。

  五陵:本指汉朝五个皇帝的陵墓所在,为当时豪家贵族的聚居地。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

  金市:唐代东都洛阳有金市。此系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

  胡姬:泛指当时西域及外国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

  鉴赏

  在*古典诗歌史上,尽管专门吟咏少年的诗数量不及模山范水、状物言志之作,但这类诗大都写得富有诗味,颇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二首》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迹近咏史,实是抒情,写一个少年的信念和追求。诗开头运用荆轲的典故,表现少年对荆轲事迹的向往和憧憬。对英雄人物的追慕,是青少年们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整首诗从易水饯饮落笔,但不脱不粘,若即若离,从对荆轲的身世感慨跳跃到对自己的身世感慨,把由荆轲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情壮志,注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凝结成一种激扬奋发的豪情与坚定的人生信念:“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接着写鲁句践。鲁句践是战国时代的人,和当时的荆轲在邯郸下棋赌博,最后却互相争吵起来。这里仍然以荆轲的故事抒情达意,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少年的心理特征。

  第二首用七绝的形式,描摹刻画,情态毕露。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说明他的家世豪贵,生活豪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显示其豪放、倜傥、爽朗、率真,展示其无限的青春活力。在春风得意之际,这些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无拘无束,在欢歌笑语中忘怀了一切,不知什么叫时光与金钱,不知什么是愁苦与忧思。这里没有明显的是非褒贬,也没有暗示出什么微言大义。这些青少年,是幸福的。从这些青少年的身上,似乎可以让人感受到盛唐的国威给这些时代的幸运儿带来的狂欢与激情,似乎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其中倾注的人生理想。

  李白的《少年行二首》,刻划的是豪爽倜傥的少年形象,因而,诗中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敲打着乐器喝着酒,背着宝剑唱着歌,骑着白马踏着落花,风流豪爽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从中,读者不难窥见任气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这是李白对自己年轻时候的一种回忆,也只有李白才会写出这样的诗句。全诗语言豪迈俊爽,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当作于李白青年时期,具体作年不详。李白二十五岁出蜀,漫游*,当他经过旧时燕国的土地时,认识了那里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李白在那里和豪杰们相处甚欢。这两首诗就是这种生活的反映。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阅读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1)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结客少年场行

  朝代:唐代

  作者:虞世南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

  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

  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

  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

  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

  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①紫燕:骏马的名称。

  ②啾啾:马的鸣叫声。

  ③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④凌轹(lì):欺凌,辱蔑。

  ⑤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剑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剑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⑥吴鸿:宝剑,吴钩的代称。

  ⑦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⑧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猛。

  ⑨武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简析

  《结客少年场行》,乐府旧题,属于《杂曲歌辞》。李白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他任侠使气的豪迈情怀以及他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结客少年场行

  [唐代]李白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年少时学习秦术,秦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秦就更显雄风了。

  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少年志气豪勐,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紫燕:骏马的名称。

  啾啾:马的鸣叫声。

  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凌轹(lì):欺凌,辱蔑。

  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秦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秦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吴鸿:宝秦,吴钩的代称。

  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着名侠士。

  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勐。

  武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赏析:

  诗人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之鸣。这首诗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心声。

  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他剑术高强,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之鸣。

  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

  接下来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勐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几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

  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结客少年场行原文翻译及赏析3

  结客少年场行

  紫燕黄金瞳,啾啾摇绿騣。

  *明相驰逐,结客洛门东。

  少年学剑术,凌轹白猿公。

  珠袍曳锦带,匕首插吴鸿。

  由来万夫勇,挟此生雄风。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

  笑尽一杯酒,*都市中。

  羞道易水寒,从令日贯虹。

  燕丹事不立,虚没秦帝宫。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翻译

  紫燕这匹骏马有着黄金色的眼珠,马嘶鸣时摇动着它颈上那美丽的绿色鬃毛。

  它一路奔驰,天刚亮的时候就到了长安洛门。

  年少时学习剑术,剑术高超,白猿公败在少年的手下,飞上枝头化为一只猿猴。

  少年穿着饰有珠宝的锦袍,腰间插着匕首和吴钩。

  他自小一个人就有万人的英勇,如今腰间插有宝剑就更显雄风了。

  与豪侠剧孟结为好友,二人一见如故,一同去新丰畅饮美酒。

  少年志气豪猛,哪怕在都市中,杯酒之间就可以结束一个人的性命。

  不要说易水寒冷如冰,看看今日白虹贯日,如此晴朗。

  只可惜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徒然死在秦宫之中。

  像秦武阳那样的人如同死灰一样,跟他这样的人结交朋友,事情怎么会取得成功呢?

  注释

  紫燕:骏马的名称。

  啾啾:马的鸣叫声。

  洛门:指洛阳城门,汉代的长安城门。

  凌轹:欺凌,辱蔑。

  白猿公:这里运用了典故,越国的一名女子善于剑术,在路上遇见了一名老翁,他自称袁公,与女子比试剑术,没有胜利,而飞上树,变成了一只白色的猿猴。

  吴鸿:宝剑,吴钩的代称。

  剧孟:人名,汉代洛阳人,著名侠士。

  日贯虹:白虹贯日,形容志气威猛。

  舞阳:指秦武阳,是荆轲的副手,见到秦王后特别惊恐,让秦王有所察觉。

  鉴赏

  诗人一直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壮志雄心,但总不能如愿,于是在无奈中不期然发出不*之鸣。这首诗就是此种情况下的心声。

  此诗塑造了一个剑术超过白猿公,纵横江湖的少年侠士形象。他剑术高强,却一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于是发出了愤恨激越的郁闷不*之鸣。

  开首写少年所骑骏马的神骏与装饰之豪华,“*明”写少年在白天骑马相互驱驰,在洛门东结交朋友。接着,“少年”两句写其剑术超过传说中的白猿公,突出其剑术之高超。

  接下来八句写其纵横江湖之勇猛形象。特别是“笑尽一杯酒,*都市中”两句,写尽了少年的豪侠形象。最后几句借荆轲刺秦事抒发内心的情感。与一般的咏叹荆轲刺秦的诗不一样的是,全诗没有出现荆轲的名字,但“缺场”的荆轲事实上是诗中的主角——诗人自己。诗人批评谋划行刺秦始皇失败的燕太子丹,是因为他没有给荆轲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展身手的条件,反倒找来一个进入秦宫就面如死灰的秦舞阳,帮了倒忙,给剑客造成干正事的掣肘。

  这种批评正好表现出诗人渴盼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这首诗虽然有郁闷与不*,但依旧是那种扬厉雄健的风格,很好地表现了诗人的豪侠气质。

  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以朔方节度副大使礼知节度事。率兵讨契丹。于范阳之北大破两蕃之众。十月,玄宗到洛阳以北(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出巡,诏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员可将本地区贤才直接向朝廷推荐。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2)

——桃源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桃源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渔舟逐水爱山春,*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翻译

  渔舟顺溪而下,追寻那美妙的春景,夹岸桃花映红了古渡口两旁。花树缤纷,忘记了路程远近;行到青溪尽处,忽然隐约似见人烟。走入了幽深曲折的山口,再往前,豁然开朗一片*川。远望去丛丛绿树有如云霞绮聚集,进村见户户门前翠竹鲜花掩映。第一次才听说汉以后的朝代,村民穿戴的还是秦代衣装。他们世代聚居在武陵源,在这里共建了世外田园。明月朗照,松下房栊寂静;旭日升起,村中鸡犬声响起。村人惊讶地把外客迎接,争相邀请,询问那世上的消息。清晨的街巷,家家打扫花径;傍晚的溪边,渔樵乘船回村。当初因避乱世逃出尘寰,寻到这桃源仙境便不归还。从此隐居峡谷,再不管外间变化;世人求访异境,不过是空望云山。渔人不怀疑这是难得的仙境,但凡心未尽只把家园挂牵;出洞后他不顾隔山隔水,又决定辞家来此仙源。自认为来过的地方不会迷路,怎知道眼前的峰壑全然改变。当时曾记得山径幽深,沿青溪几回弯曲才到桃林。此日又逢春天,依然遍地桃花水;仙源何处,已杳杳难寻,不辨道路!

  注释

  (1)逐水:顺着溪水。

  (2)古津:古渡口。

  (3)坐:因为。

  (4)一说“行尽青溪忽值人”。见人:遇到路人。

  (5)隈:山、水弯曲的地方。

  (6)旷望:指视野开阔。旋:不久。

  (7)攒云树:云树相连。攒,聚集。

  (8)散花竹:指到处都有花和竹林。

  (9)樵客:原本指打柴人,这里指渔人。

  (10)武陵源:指桃花源,相传在今湖南桃源县(晋代属武陵郡)西南。武陵,即今湖南常德。

  (11)物外:世外。

  (12)房栊:房屋的窗户。

  (13)喧:叫声嘈杂。

  (14)俗客:指误入桃花源的渔人。

  (15)引:领。都邑:指桃源人原来的家乡。

  (16)*明:天刚亮。闾巷:街巷。开:指开门。

  (17)薄暮:傍晚。

  (18)避地:迁居此地以避祸患。去:离开。

  (19)灵境:指仙境。

  (20)尘心:普通人的感情。乡县:家乡。

  (21)游衍:留连不去。

  (22)自谓:自以为。不迷:不再迷路。

  (23)峰壑:山峰峡谷。

  (24)云林:云中山林。

  (25)桃花水:春水。桃花开时河流涨溢。

  赏析

  这是诗,题材取自陶渊明的叙事散文《桃花源记》。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也。”好的诗应当像醇酒,读后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将散文的内容改用诗歌表现出来,决不仅仅是一个改变语言形式的问题,还必须进行艺术再创造。王维这首《桃源行》,正是由于成功地进行了这种艺术上的再创造,因而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得以与散文《桃花源记》并世流传。

  《桃源行》所进行的艺术再创造,主要表现在开拓诗的意境;而这种诗的意境,又主要通过一幅幅形象的画面体现出来。

  诗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渔舟逐水”的生动画面:远山近水,红树青溪,一叶渔舟,在夹岸的桃花林中悠悠行进。诗人用艳丽的色调,绘出了一派大好春光,为渔人“坐看红树”、“行尽青溪”作了铺陈。这里,绚烂的景色和盎然的意兴融成一片优美的诗的境界,而事件的开端也蕴含其中了。散文中所必不可少的交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在诗中都成了酿“酒”的原材料,化为言外意、画外音,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会了。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诗人巧妙地用一些概括性、过渡性的描叙,来牵引连结,并提供线索,引导着读者的想象,循着情节的发展向前推进。“山口”、“山开”两句,便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它通过概括描叙,使读者想象到渔人弃舟登岸、进入幽曲的山口蹑足潜行,到眼前豁然开朗、发现桃源的经过。这样,读者的想象便跟着进入了桃源,被自然地引向下一幅画面。这时,桃源的全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了:远处高大的树木像是攒聚在蓝天白云里,近处满眼则是遍生于千家的繁花、茂竹。这两句,由远及近,云、树、花、竹,相映成趣,美不胜收。画面中,透出了和*、恬静的气氛和欣欣向荣的生机,让读者驰骋想象,去领悟、去意会,去思而得之,而所谓诗的韵致、“酒”的醇味,也就蕴含其中了。接着,读者又可以想象到,渔人一步步进入这幅图画,开始见到了其中的人物。“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写出了桃源中人发现外来客的惊奇和渔人乍见“居人”所感到服饰上的明显不同,隐括了散文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意思。

  中间十二句,是全诗的"主要部分。“居人共住武陵源”,承上而来,另起一层意思,然后点明这是“物外起田园”。接着,便连续展现了桃源中一幅幅景物画面和生活画面。月光,松影,房栊沉寂,桃源之夜一片静谧;太阳,云彩,鸡鸣犬吠,桃源之晨一片喧闹。两幅画面,各具情趣。夜景全是静物,晨景全取动态,充满着诗情画意,表现出王维独特的艺术风格。渔人,这位不速之客的闯入,使桃源中人感到意外。“惊闻”二句也是一幅形象的画面,不过画的不是景物而是人物。“惊”、“争”、“集”、“竞”、“问”等一连串动词,把人们的神色动态和感情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表现出桃源中人淳朴、热情的性格和对故土的关心。“*明”二句进一步描写桃源的环境和生活之美好。“扫花开”、“乘水入”,紧扣住了桃花源景色的特点。“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两句叙事,追述了桃源的来历;“峡里谁知有人事,世间遥望空云山”,在叙事中夹入情韵悠长的咏叹,文势活跃多姿。

  最后一层,诗的节奏加快。作者紧紧扣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将渔人离开桃源、怀念桃源、再寻桃源以及峰壑变幻、遍寻不得、怅惘无限这许多内容,一口气抒写下来,情、景、事在这里完全融合在一起了。“不疑”六句,在叙述过程中,对渔人轻易离开“灵境”流露了惋惜之意,对云山路杳的“仙源”则充满了向往之情。然而,时过境迁,旧地难寻,桃源已不知在何处了。这时,只剩下了一片迷惘。最后四句,作为全诗的尾声,与开头遥相照应。开头是无意迷路而偶从迷中得之,结尾则是有意不迷而反从迷中失之,令读者感喟不已。“春来遍是桃花水”,诗笔飘忽,意境迷茫,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

  将这首《桃源行》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作比较,可以说二者都很出色,各有特点。散文长于叙事,讲究文理文气,故事有头有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交代得具体清楚。而这些,在诗中都没有具体写到,却又使人可以从诗的意境中想象到。诗中展现的是一个个画面,造成诗的意境,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想象、玩味那画面以外的东西,并从中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这就是诗之所以为诗的原因。

  王维这首诗中把桃源说成“灵境”、“仙源”,现代的人多有非议。其实,诗中的“灵境”,也有云、树、花、竹、鸡犬、房舍以及闾巷、田园,桃源中人也照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处处洋溢着人间田园生活的气息。它反映了王维青年时代美好的生活理想,其主题思想,与散文《桃花源记》基本上是一致的。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画面来开拓诗境,可以说,是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在早年作品中的反映。此外,全诗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换韵,*仄相间,转换有致。诗的笔力舒健,从容雅致,游刃有余,颇为后人称道。清代王士禛说:“唐宋以来,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诘(王维)、韩退之(韩愈)、王介甫(王安石)三篇。观退之、介甫二诗,笔力意思甚可喜。及读摩诘诗,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挽强,不免面红耳热,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池北偶谈》)这“多少自在”四字,便是极高的评价。翁方纲也极口推崇说,这首诗“古今咏桃源事者,至右丞而造极。”(《石洲诗话》)这正是结论性的评价。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3)

——蝶恋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蝶恋花早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创作背景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

  曹操《短歌行》诗里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辛弃疾《西江月》词里写“明月别枝惊鹊。”*古代绘画中也常有乌鹊明月之境。周邦彦词,长于翻新出奇。一句“月皎惊乌栖不定”,自足与曹孟德、辛弃疾鼎足而三。阒静之夜,空无一物,唯有一轮皎洁明亮的圆月当空高照,这明月光耀得触目惊心,以至于枝头的乌鹊惊魂落魄,飞栖不定。轣辘,即辘轳。因“轳”字是*声字,用在句中失粘,故用“轣辘”。金井,指用黄铜包装的井栏,是富贵人家景象。漏是沙漏,或者水漏,古人用以计时。更漏将残,是说夜色将尽。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唤起,是说闺中人被唤醒了。美人的双眸,自是清亮之极。炯炯,是明亮的样子。周邦彦这里是用《楚辞》严忌《哀时命》诗“夜炯炯而不寐,怀隐忧而厉兹”的语典。之所以“炯炯”,乃是因为当事人有一腔心事,长夜难眠。泪花落枕,当是梦中啼哭之故。红棉,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红色枕头。不知闺中人梦见了什么伤心事,梦中流泪,竟湿透了枕头。“冷”字包含三重意思:一是枕头为泪水湿透而冷;二是时间上后半夜最冷;三是点明闺中人独眠,感觉冷。至于闺中人被什么唤醒——是被惊乌唤醒?还是被所梦见之事惊醒?便全都交给读者意会了。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执手,是紧握对方之手。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手惜别之时,但见霜风吹动鬓影。徊徨,就是徘徊、彷徨。情人之间的离别总是难舍难分,反复叮咛之语总是令人听来生愁。霜风鬓影,刻画出一副单薄酸楚的样子。这三句是回想当初分别景象。忆起心上人,脑海里浮现的是离别之时良人酸楚模样。想起当时伤心惜别之语,怎不教人泪下呢?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阑干”,是纵横的意思。唐人刘方*《月夜》诗里有“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句子。醒来之后,闺中人再也无法入睡。夜色将残,举目所见,唯有北斗七星。天将亮了,鸡鸣不已。梦中之人,远在他方。良人宿处,当亦如此地鸡鸣不已吧。然而,终究只有我(闺中人)独自楼上凝望,独自感受风露的寒冷。

  周邦彦

  周邦彦(1056年-1121年),*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集》传世。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4)

——《蝶恋花 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蝶恋花 早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蝶恋花·早行 宋朝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蝶恋花·早行》译文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的叫声不停。更漏已经要没有了,屋外摇动轳辘在井里汲水的声音传进房间。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忧愁,一双美丽明亮的眼睛流下泪水,她一夜来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连枕中的红绵湿透了。两人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任霜风吹着她的头发。离别的双方难舍难分,告别的话儿听得让人落泪断肠。楼上星光正明亮,北斗星横在夜空。天色渐明,远处传来鸡叫,仿佛催人分别。

  《蝶恋花·早行》译文二

  月光皎洁明亮,乌鸦噪动不安。更漏将残,摇动轳辘汲水的声音传到耳边。这声音使女子的神情更加焦烦,两只明亮的眼睛泪水涟涟。一夜来眼泪未断。湿透了枕中的红绵。

  手拉着手来到庭院中,秋风吹着美人的鬓影。离别的双方恋恋不舍,告别的愁语让人不忍细听。楼上星光灿烂,斗柄横空。清露寒冷,伊人越走越远,偶尔传来晨鸡的报晓之声,与那远人的脚步声遥相呼应。

  《蝶恋花·早行》注释

  月皎:月色洁白光明。《诗经·陈·月出》:“月出皎兮。”

  更漏:即刻漏,古代记时器。

  轳辘:井上汲水轳辘转动的声音。轣辘,即辘轳。因“轳”字是*声字,用在句中失粘,故用“轣辘”。金井,指用黄铜包装的井栏,是富贵人家景象。张籍《楚妃怨》诗:“梧桐叶下黄金井,横架辘轳牵素绠。”欧阳修《鸭鸩词》:“一声两声人渐起,金片镀轳闻汲水。”

  眸:眼珠。

  炯炯:明亮貌。

  红绵: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红色枕头。

  执手:是紧握对方之手。

  徊徨:徘徊、彷惶的意思。

  阑干:横斜貌。纵横的意思。唐人刘方*《月夜》诗里有“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句子。

  斗柄:北斗七星的第五至第七的三颗星象古代酌酒所用的斗把,叫做斗柄。

  《蝶恋花·早行》赏析

  此首纯写离情,题曰:“早行”,出现在词中的是行者在秋季晨风中离家时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篇中没有感情的直抒,各句之间也很少有连结性词语,所以,词中的离情主要是靠各句所描绘的不同画面,靠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演出来完成的。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自成一段。“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分外明亮,巢中的乌鸦误以为天明,故而飞叫不定。这是从视觉与听觉两方的感受概括出来的,暗示行者整夜不曾合眼。“更漏将阑,辘轳牵金井”两句,点明将晓。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更漏中的水滴已经快要滴尽,夜色将阑。同时远处传来辘轳的转动声,吊桶撞击着井口声,已经有人起早汲水了。这三句表现出由深夜到将晓这一时间的进程。“唤起”两句另是一段,转写女方的悲伤。“唤起”的施动者是谁过去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行者,“知天已晓,唤起所别之人”;一种认为“闻乌惊漏残、辘轳声响而惊醒泪落。”“唤起”,既是前三句不同声响造成的后果,同时又是时间演变的必然进程:离别的时刻来到了。所以,就全篇来看,似以后一种解释为佳。如解释为行者把女方“唤起”,则自然要冲淡这首词所表出的那种离情的深刻性。“两眸清炯炯”,也非睡足后的精神焕发,而是离别时的.情绪紧张与全神贯注。联系下句“泪花落枕红绵冷”,可见这双眼睛已被泪水洗过,“唤起”之后,仍带有泪花,故一望而“清”,再望而“炯炯”有神。同时,这一句还暗中交待出这位女子的美丽,烘托出伤别的气氛。“冷”字还暗出这位女子同样一夜不曾合眼,泪水早已把枕芯湿透,连“红绵”都感到心寒意冷了。

  下片写别时、别后。前三句写别时依依难舍之状,曲折传神。“执手”,分别时双方的手相互紧握。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霜风吹鬓影”,是行者饱看女方,刻印下别前最深刻的印象:鬓发在秋季晨风中微微卷动。“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二句,看似写情,实则是写动作。作者几度要走,却又几度转回来,相互倾吐离别的话语。这话语满是离愁。“难听”不是不好听,而是令人心碎,难以忍听。终篇两句写别后景象,又是一段。这两句写行者远去,但还恋恋不舍地回头遥望女子居住的高楼,然而这高楼已隐入地*线下去了,眼中只见斗柄横斜,天色放亮,寒露袭人,鸡声四起,更社出旅途的寂寞。人,也越走越远了。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如真清之‘断肠院落,一廉风絮。’又‘掩重关、偏城钟鼓’之类是也。”其实,“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也是“以景结情”的成功的妙句。

  如上所述,该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全篇句句均由不同的画面组成,并配合以不同的声响。正是这一连串的画面与音响的完美组合,才充分表现出难舍难分的离情别绪,形象地体现出时间的推移、场景的变换、人物的表情与动作的贯串。词中还特别注意撷取某些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来精心刻画,如“惊乌”、“更漏”、“辘轳”、“霜风”、“鬓影”、“斗柄”、“鸡鸣”等等。与此同时,作者还特别着意于某些动词与形容词的提炼,如“栖不定”的“栖”字,“牵金井”的“牵”字,“唤起”的“唤”字,还有“吹”、“清”、“冷”等等,这一系列手法综合起来,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而且还烘托出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环境氛围,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真实感。

  《蝶恋花·早行》句解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轣辘牵金井

  曹操《短歌行》诗里写“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辛弃疾《西江月》词里写“明月别枝惊鹊。”*古代绘画中也常有乌鹊明月之境。周邦彦词,长于翻新出奇。一句“月皎惊乌栖不定”,自足与曹孟德、辛弃疾鼎足而三。阒静之夜,空无一物,唯有一轮皎洁明亮的圆月当空高照,这明月光耀得触目惊心,以至于枝头的乌鹊惊魂落魄,飞栖不定。轣辘,即辘轳。因“轳”字是*声字,用在句中失粘,故用“轣辘”。金井,指用黄铜包装的井栏,是富贵人家景象。漏是沙漏,或者水漏,古人用以计时。更漏将残,是说夜色将尽。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唤起,是说闺中人被唤醒了。美人的双眸,自是清亮之极。炯炯,是明亮的样子。周邦彦这里是用《楚辞》严忌《哀时命》诗“夜炯炯而不寐,怀隐忧而厉兹”的语典。之所以“炯炯”,乃是因为当事人有一腔心事,长夜难眠。泪花落枕,当是梦中啼哭之故。红棉,是指用棉花填充的红色枕头。不知闺中人梦见了什么伤心事,梦中流泪,竟湿透了枕头。“冷”字包含三重意思:一是枕头为泪水湿透而冷;二是时间上后半夜最冷;三是点明闺中人独眠,感觉冷。至于闺中人被什么唤醒——是被惊乌唤醒?还是被所梦见之事惊醒?便全都交给读者意会了。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执手,是紧握对方之手。古诗文里“执手”,多和惜别有关,兼示深情。柳永《雨霖铃》词里说“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诗经·邶风·击鼓》里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手惜别之时,但见霜风吹动鬓影。徊徨,就是徘徊、彷徨。情人之间的离别总是难舍难分,反复叮咛之语总是令人听来生愁。霜风鬓影,刻画出一副单薄酸楚的样子。这三句是回想当初分别景象。忆起心上人,脑海里浮现的是离别之时良人酸楚模样。想起当时伤心惜别之语,怎不教人泪下呢?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阑干”,是纵横的意思。唐人刘方*《月夜》诗里有“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句子。醒来之后,闺中人再也无法入睡。夜色将残,举目所见,唯有北斗七星。天将亮了,鸡鸣不已。梦中之人,远在他方。良人宿处,当亦如此地鸡鸣不已吧。然而,终究只有我(闺中人)独自楼上凝望,独自感受风露的寒冷。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5)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作者: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3、水面初*: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了湖岸。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降雨或雨初停时。

  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

  5、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6、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7、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8、暖树:向阳的树。

  9、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

  10、行不足:百游不厌。

  11、阴:同“荫”,指树阴。

  12、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13、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

  14、没(mò):隐没。

  15、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

  16、不足:不够。

  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予人的感受。如不说绿草如茵,而说“浅草才能没马蹄”,就不落俗套,富有新意。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译文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 “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

  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历史上,在天堂杭州当剌史的可以说是不乏名人,不过,最有名的要算是唐朝和宋朝的两位大文豪白居易和苏东坡了。他们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们为“风流太守”。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这首诗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诗歌的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孤山坐落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叠翠,上有孤山寺,登山观景,美不胜收。贾亭,又叫贾公亭,据《唐语林》卷六载,贞元中,贾全任杭州剌史时,曾在西湖造亭,杭人称其为贾公亭,未五六十年后废。贞元是唐德宗的年号,从公元780 年到805年。白居易写此诗时,其亭尚在,也算是西湖的一处名胜。白居易一开始来到了孤山寺的北面,贾公亭的西畔,放眼望去,只见春水荡漾,云幕低垂,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初*”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

  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的感觉只有人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的感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

  此刻,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而正当诗人默默地观赏西湖那静如处子的神韵时,耳边却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鸟鸣声,打破了他的沉思,于是他把视线从水云交界处收了回来,从而发现了自己实际上是早已置身于一个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2

  钱塘湖春行 唐朝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译文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译文二

  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注释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湖水才同堤岸齐*,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

  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浅浅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钱塘湖春行》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名篇。这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从静到动,从全景的写意到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这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诗人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耳畔还回响着由世间万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泻出一首饱含着自然融合之趣的优美诗歌来。

  前人说“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王若虚《滹南诗话》),又说“乐天诗极深厚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田雯《古欢堂集》)。这首诗语言*易浅近,清新自然,用白描手法把精心选择的镜头写入诗中,形象活现,即景寓情,从生意盎然的早春湖光中,体现出作者游湖时的喜悦心情,是当得起以上评语的。

  《钱塘湖春行》艺术特点

  景中寄情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它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钱塘湖春行》结构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初春作者*的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春水初涨,远望与岸齐*。“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钱塘湖春行》创作背景

  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唐穆宗时期)七月,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的刺史,宝历元年(公元825年,唐敬宗时期)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写于长庆三、四年(公元823、824年)间的春天。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

  钱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湖水才同堤岸齐*,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参考资料:

  1、 龚克昌 等.白居易诗文选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52

  2、 吴大奎 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55-257

  3、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536-537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6)

——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赏析

王维《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赏析1

  【原作】

  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唐]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 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注释】

  少年行:原诗共四首,本篇是第一首,写少年的豪迈气概。

  新丰美酒斗十千:新丰,古镇名,在长安东北,即今天的山西新丰镇,古代此地产名酒,曰新丰酒。斗(dǒu),古代的酒器。斗十千,极言美酒价格昂贵。诗人借用了曹植《名都篇》“归来宴*乐,美酒斗十千”成句。全句的意思是说,新丰镇的美酒价格十分昂贵。

  咸阳:秦的都城,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东的渭城故址。此借指唐都长安。

  游侠:游历四方的使客。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意气,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系马,拴马。全句的意思是说游侠少年因意气相投而欢饮纵酒。

  【古诗今译】

  新丰镇酿制的美酒价格非常昂贵,喝一斗就要花上十千钱;来这里喝酒的大多都是长安城里的少年游侠。朋友遇到一起,又意气相投,总免不了相互举杯痛饮,把马牢牢地拴在酒后旁的垂柳树上,一醉方休,不醉不归。

  【赏析】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象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本篇是其中的第一首,写的是少年游侠的高楼纵饮这一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日常生活的描写显示了少年游侠的精神风貌与豪迈气概。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两句诗分别写了美酒和游侠,前者说酒美价高,后者说游侠年少豪爽,看起来这两者没有本质的联系,从写法上也只不过是一一列举而已,看不出诗人有什么用意,也看不出在文法上有什么独到之处和特殊功力。然而,在前一句重笔写酒前提下,后一句只不过是轻笔一点,顺承而来,但是细细想来,少年游侠们的豪纵不羁之气、挥金如土之概却被表现的活灵活现,显而易见。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作品写到这里,奇迹即刻出现了,一个“相逢意气为君饮”把前二者一下子就连结在了一起。 “意气”一次在这里内涵是很丰富的,有重义疏财的侠义,也有豪纵不羁的气质;有纵酒的轻狂,也有报国的情怀,等等等等侠少游侠的共同特点,都可以包含在这似乎无所不包的“意气”之中。这一句是精彩的点睛之笔,是线索,是粘合剂,将看似毫不相干的两个个体句子有机地融为了一个整体。新丰的美酒再昂贵,都是要尽情的喝的。路逢知己,哪有不喝之礼,不但要“为君饮”,还要痛快地狂饮,至于那坐骑就不要管他了牢牢地拴在酒楼钱的大柳树上就行了。“系马高楼垂柳边” 实再是一精彩重笔,看似与少年游侠高楼纵酒无大关系,实则从另一个角度有利地反衬了少年游侠们“相逢意气为君饮”的忘记一切,抛开一切的豪气,突出了少年游侠的浪漫情调和精神风貌。

  在诗人王维的笔下,在少年游侠们的身上有着相当浓厚的浪漫气息和理想化了的色彩,然而这种理想化令人觉得真实,并不给人以任何虚假之感觉,这应该得力于作品所洋溢着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人对这种生活特有的诗意感受。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扩展7)

——致酒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致酒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

  致酒行

  【唐】李贺

  零落栖迟一杯酒,

  主人奉觞客长寿。

  主父西游困不归,

  人折断门前柳。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

  天荒地老无人识。

  空将笺上两行书,

  直犯龙颜请恩泽。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

  致酒:劝酒。

  行: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零落:漂泊落魄。

  奉觞(shāng):捧觞,举杯敬酒。

  客长寿:敬酒时的祝词,祝健康之意。

  主父:《汉书》记载: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省。资用乏,留久,诸侯宾客多厌之。后来,主父偃的上书终于被采纳,当上了郎中。

  折断门前柳:折断门前的杨柳。

  马周:《旧唐书》记载:马周西游长安,宿于新丰,逆旅主人唯供诸商贩而不顾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主人深异之。至京师,舍于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书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经学,周乃为陈便宜二十余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问何,对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间,遣使催促者数四。及谒见,与语甚悦,令值门下省。六年授监察御史。

  龙颜:皇上。

  恩泽:垂青。

  迷魂:这里指执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拏云:高举入云。

  呜呃:悲叹。

  【译文】

  我潦倒穷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劝,相祝身体健康。

  当年主父偃向西入关,资用困乏滞留异乡,家人折断了门前杨柳。

  哎,我听说马周客居新丰之时,天荒地老无人赏识。

  只凭纸上几行字,就博得了垂青。

  我有迷失的魂魄,无法招回,雄鸡一叫,天下大亮。

  少年人应当有凌云壮志,谁会怜惜你困顿独处,唉声叹气呢?

  【赏析】

  806年,李贺带着刚刚踏进社会的少年热情,满怀打算迎接进士科举。不料竟被人以避讳他的晋肃的名讳为理由,剥夺了考试资格。这个意外的打击使诗人终生坎坷。但这首困居异乡,有所感遇的《致酒行》,音情高亢,表现明快,别具一格。

  这首诗写诗人客居长安,求官而不得的困难处境和潦倒感伤的。诗人以不得志的人的身份作客饮酒,前四句写作客的情形和潦倒自伤的心情。中间四句,诗人由自伤转为自负和自勉,引汉代名士主父偃和唐代名士马周自比,说明他自己有经世之才,早晚会得到皇帝赏识。后四句,诗人又由自负和自勉转为自伤,感慨自己冷落的处境。三层意思转折跌宕,沉郁顿挫,而以怀才不遇之意加以贯通。《李长吉集》引黄淳耀的话评价说: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黎简评价说:长吉少有此沉顿之作。

  从开篇到家人折断门前柳四句一韵,为第一层,写劝酒场面。先总说一句,零落栖迟(潦倒游息)与一杯酒连缀,大致地表示以酒解愁的意思。不从主人祝酒写起,而从客方(即诗人自己)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客方悲苦愤激的情怀,使诗一开篇就具浩荡感激(刘辰翁语)的特色。接着,诗境从一杯酒而转入主人持酒相劝的场面。他首先祝客人身体健康。客长寿三字有丰富潜台词:忧能伤人,折人之寿,而留得青山在,才能不怕没柴烧。七字画出两人的形象,一个是穷途落魄的客人,一个是心地的主人。紧接着,似乎应继续写主人的致词了。但诗笔就此带住,以下两句作穿插,再引申出零落栖迟的意思,显得委婉含蓄。主父西游困不归,是说汉武帝时主父偃的。主父偃西入关,郁郁不得志,资用匮乏,屡遭白眼(见《汉书主父偃传》)。诗人以他来自比,困不归中含有无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而念别。家人折断门前柳,通过家人的望眼欲穿,写出诗人自己的久羁异乡之苦,这是从对面落笔。引古自喻与对面落笔同时运用,都使诗情曲折,生动有味。经过这两句的跌宕,再继续写主人致词,诗情就更为摇曳多姿了。

  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到直犯龙颜请恩泽是第二层,为主人致酒之词。吾闻二字领起,是对话的标志;同时通过换韵,与上段划分开来。这几句主人的开导写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进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诗人引古自伤的心事,有针对性地讲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终于否极泰来的奇遇:唐初名臣马周,时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长安途中投宿新丰,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贩还不如,他的处境比主父偃更为狼狈。为了强调这一点,诗中用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生奇夸张造语,那种抱荆山之玉而无人识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来表达,看似无理,实际上极能尽情。马周一度像这样困厄难堪,以后却时来运转,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将常何代笔写条陈,唐太宗十分,予以破格提拔。(注:原文见作品注释。)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说的就是这件事。主人的话到此为止,只称引古事,不加任何发挥。但这番语言很富于启发性。他说马周只凭两行书即得皇帝赏识,言外之意似乎是:政治出路不只是有一种途径,囊锥终有出头之日,科场受阻也不能悲观。事实上,马周只是被唐太宗偶然发现,这里却说成直犯龙颜请恩泽,主动自荐,似乎又在怂恿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的条件。这四句以古事对古事,话中有话,极尽循循善诱之意。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为第三层,直抒胸臆作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主人的开导使我这个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顿开。诗人运用擅长的.象征手法,以雄鸡一声天下白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这雄鸡一声是一鸣惊人,而天下白的景象更是光明璀璨。这一景象激起了诗人的豪情,于是末二句写道: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声叹气,那是谁也不会来怜惜你的。谁念幽寒坐呜呃,幽寒坐呜呃五字,用语独造,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自己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行》)的苦态。谁念句,同时也就是一种对旧我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颇具兴发的,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为主,却运用主客对白的方式,不作*直叙写。诗中涉及两个古人故事,却分属宾主,《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毛稚黄的话说:主父、马周作两层叙,本俱引证,更作宾主详略,谁谓长吉不深于长篇之法耶?这篇的妙处,还在于它有情节性,饶有兴味。另外,诗在铸词造句、辟境创调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栖迟、天荒地老、幽寒坐呜呃,尤其是雄鸡一声句等等,或语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对表达诗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是李贺式的锦心绣口。

推荐访问:赏析 原文 翻译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少年行》原文及翻译赏析1 少年行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