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公文范文> 正文

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3篇)

天狐网络 发表于2023-05-05 18:35:03 本文已影响

篇一: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

  

  浅析小学科学开展探究教学

  浅析小学科学开展探究教学

  摘要: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对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探究性教学方式运用到小学科学课程中指导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将学科内容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自主学习;基础教育改革

  一、小学科学开展探究教学的背景分析

  教育家彼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坚定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有助于记忆的保持。

  当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行,探究教学与合作教学、参与式教学、对话教学等,已成为新课程所着力倡导的教学方式。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一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如何按照探究式学习的方式组织科学课教学,是目前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而在实践领域,尝试以探究的方式教小学科学,也己经成为一种共识和热潮,但总的来说,“作为点缀的探究式学习”和“作为补充的探究式学习”,仍然是其实践遭遇的真实写照。有说服力的理性思考和实践研究却远远滞后于实践。

  二、小学科学开展探究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生自身的特点

  1.探究是儿童的天性

  儿童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他们对大自然的万事万物及日常生活的科学现象,都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一片树叶,一只小蚂蚁,打雷下雨等自然想象,都有可能成为他们不断追问的对象,而这,正是科学教

  育的天然基础和优势。美国科学教育专家兰本达教授曾于上世纪80年代来过中国,并且给北京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科学课。以此对上述论断做一个生动的说明。从兰本达教授原本打算的“教学铺垫”,到“持续达15分钟,兴尤未尽”教学效果,充分证明了科学对于儿童的巨大魅力。儿童对于自然充满好奇的天性,是没有国界的。教授最初的担心,在孩子们的探究热情下,己自然消解。由于对探究对象—蜗牛的兴趣,孩子们很快地和一个陌生的“外国老师”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完全融入到这兴趣盎然地探究活动中去了。

  2.小学阶段开展探究教学的独特价值

  (1)小学阶段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最佳时期。

  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经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着好奇和敬畏”。小学阶段正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是儿童与生俱来对大自然的好奇心、进取心和求知欲最旺盛、最突出的时期,同时又是儿童对自然科学有着非凡的接受能力的最佳时期。

  (2)探究学习是小学生思维水平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并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探究学习所提供丰富学习环境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正好符合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因此,科学探究活动最有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它为小学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起了桥梁。

  (3)小学生正处于兴趣养成的奠基期。

  虽然儿童对科学有着天然的兴趣,但是儿童的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易变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开掘,很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或转移。因此,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让学生天然的科学探究兴趣得以稳定化,甚至让孩子对科学留下刻骨铭心的好奇或敬畏,从而激发儿童对科学终身的浓厚兴趣。事实上,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就是在儿童时代受到良好的科学熏陶而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的。

  (二)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要求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一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明确提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对于这一精神,科学(3一6)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研制组的专家们将其解读如下:(1)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小学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这一国家本位的课程价值观,己经得到一定的纠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才是科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而科学教学的探究教学法,己成为理论界倡导的教学方式。这为小学科学开展探究教学,提供了官方依据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2]任长松.探究式学习: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3]徐学福.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教育博览,2001(12).

篇二: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

  

篇三: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

  

  学科进展2021年16期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张阿育(晋江市磁灶教委办,福建晋江 362200)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其科学探究意识,让其拥有自主进行简单科学探究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索,愿为广大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小学科学;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9192(2021)16-0060-02引言小学科学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为其日后学习理、化、生等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科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新颖有效、能够调动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来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如探究式教学法。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探究式教学法在各门学科中的应用都非常广泛,特别是一些理工学科,将其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科学教学水平提升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他们乐于通过各种探究方式去了解一些新鲜、有趣的事物。因此,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相符,对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益。其次,探究式教学能引导学生以科学探究为基础进行思考、验证。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不仅变得活跃,还变得更加严谨而富有创造性,这对其个人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最后,科学探究通常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也将获得有效的发展,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符[1]。二、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小学科学教学中目前存在如下问题。首先,小学科学教师不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索精神,以致学生在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成效相对较低。部分教师甚至为了赶超进度,将教材中的一些探究实验进行了压缩,只60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是以简单演示的方式进行,或者直接省略实验过程,告诉学生实验结果。这种方式是无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其次,小学科学教学氛围沉闷、方法死板,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发展不利,而这些都会限制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过于注重小学科学中的理论知识讲解,很少为学生创造科学实践的机会,而这种类似于“闭门造车”的教学模式,只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极为不利[2]。三、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一)利用问题引导探究为了提升科学探究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样,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探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提供助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为学生设置恰当的问题。以“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教师可以准备好食盐、玻璃棒、烧杯、水等实验材料和器具,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在不同条件下,食盐溶解的快慢会出现变化吗?”并且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对其科学探究进行引导:“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食盐溶解的快慢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搅拌?温度?颗粒大小?怎样才能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对食盐溶解快慢造成影响呢?”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会自行设计出相应的探究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从

  而得出最终的结果。(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只有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锻炼,科学探究的效果才能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应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自由、开放的科学探究环境,减少课堂规则对学生的思维、行动等的束缚,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发挥自己身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并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以“运动与摩擦力”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摩擦力大小都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先引导学生对物体运动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使其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然后可以让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可能对摩擦力大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验证这些因素是否对摩擦力大小有影响?最后,小组成员共同设计相关的验证实验,利用这些实验来探究上述问题,寻找到最终的答案。通过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相关知识的建构,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三)实践活动激发探究欲望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如果只是将科学教学限制在课堂上,就很难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也难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习惯和兴趣都不利。因此,科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同时对其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实践活动是提升探究式教学法应用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相符,而且对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以“各种各样的花”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油菜花的基本结构已经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本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户外收集各种各样的花,然后带着这些花回到教室,对其构造进行观察,看看这些花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与油菜花的基本结构是否相同,并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据此对这些花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探究,找出更多花的“秘密”。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开放性,激发了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提学科进展2021年16期升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也能更好地促进科学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四)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要想让探究式教学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探究通常是以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基础的,因此,科学教师要注意为学生营造适合其进行发现、探究的环境,同时也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调控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拥有良好的科学探究环境,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也会更好。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提出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问题,借此促使学生在课后主动进行科学探究。这既能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又能培养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进行科学探究,让探究式教学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瓶的设计,然后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让学生共同探索生态瓶的具体制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生态瓶,并且每天对生态瓶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从而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结语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都非常有益。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利用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还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氛围,这些都为探究式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科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冯树丰.探究教学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65.[2]刁凤仙,刘俊华.探究式教学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1):76+15.作者简介:张阿育(1978.4-),男,福建晋江人,小学一级教师。61扫描二维码,获取更多本文相关信息

推荐访问: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 实施 小学